CN206500123U -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00123U
CN206500123U CN201621446315.XU CN201621446315U CN206500123U CN 206500123 U CN206500123 U CN 206500123U CN 201621446315 U CN201621446315 U CN 201621446315U CN 206500123 U CN206500123 U CN 206500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drum
oil
swivel joint
inner casing
conducti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463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辽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Huito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4463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00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00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00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包括转鼓壳体,转鼓壳体包括相互嵌套且共轴线的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转鼓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呈一夹角,转鼓壳体的左、右侧角部分别设有共轴线且沿水平线向外延伸的转鼓轴,转鼓轴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支座上,转鼓壳体由转鼓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转鼓壳体的上侧或下侧角部设有进出料口,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用于抽气的抽气帽,其特征在于: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之间设有夹套加热腔,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多个导热油加热板,各导热油加热板呈放射状均匀连接在转鼓内壳的内壁且沿转鼓内壳的轴线方向延伸。该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加热面积大,物料混合搅拌效果好,物料受热均匀、干燥及固相聚合速度快。

Description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属于高粘聚合物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可用于聚酯、尼龙等物料的加热、干燥及固相聚合。
背景技术
聚酯(PET)固相缩聚增粘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聚酯固相缩聚增粘是将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酯预聚体加热到其熔点以下玻璃化温度以上,通过抽真空或惰性气体的保护并带走小分子产物,使缩聚反应得到继续。传统上采用真空转鼓进行固相缩聚,采用转鼓加热油管作用在于使转鼓中的聚酯切片按照设定曲线升温,使其在固态下可以达到反应条件。
公告号为CN 201276613Y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电加热的转鼓装置,在转鼓的投料口和出料口附近设置了电加热棒。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综合能耗比较高,对企业的电力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开号为CN 104324663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鼓加热装置,在转鼓中设有多根第一加热油管,多根第一加热油管沿转鼓的内壁均匀分布,转鼓中还设有两根相互垂直、并贯通于转鼓的第二加热油管。该转鼓加热装置虽然增加了第二加热油管,但是总体的加热面积仍然比较小,总体加热时间仍然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加热面积大,物料混合搅拌效果好,物料受热均匀、干燥及固相聚合速度快。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包括转鼓壳体,所述转鼓壳体包括相互嵌套且共轴线的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所述转鼓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所述转鼓壳体的左、右侧角部分别设有共轴线且沿水平线向外延伸的转鼓轴,所述转鼓轴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支座上,所述转鼓壳体由转鼓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转鼓壳体的上侧或下侧角部设有进出料口,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用于抽气的抽气帽,所述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之间设有夹套加热腔,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多个导热油加热板,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呈放射状均匀连接在所述转鼓内壳的内壁且沿转鼓内壳的轴线方向延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当进出料口朝上时,将物料从进出料口投入转鼓壳体的内腔,然后将进出料口关闭;转鼓壳体在转鼓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旋转,物料在转鼓壳体内腔被反复翻转,夹套加热腔和各导热油加热板对物料进行双重加热,使物料迅速干燥并被加热到其熔点以下玻璃化温度以上,通过抽气帽将加热产生的小分子产物抽出,使缩聚反应得到继续,物料迅速增粘。转鼓壳体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既可以保证物料在转鼓壳体内腔的轴向流动性,又能避免物料过于堆积在下方角部,保持较大的散布面积,使物料与夹套加热面和导热油加热盘管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转鼓轴均为空心轴,其中一根转鼓轴为抽真空端转鼓轴,另一根转鼓轴为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的外端头安装有抽真空端旋转接头,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的中心管沿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的中心孔伸入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且拐弯向上,所述抽气帽安装在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内端头上部,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伸出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外且连接有抽真空口。抽真空口与负压系统相连接,抽真空端转鼓轴在转动时,抽真空端旋转接头的中心管保持不动,抽气帽的顶部始终朝上且始终位于转鼓壳体内腔的上半部,保证抽真空的效果且避免物料颗粒落入抽气帽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外端头安装有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沿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的轴线设有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的壳体之间设有旋转接头进油腔,所述旋转接头进油腔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中心孔道相连通,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的壳体圆周上设有旋转接头导热油进口,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所述夹套加热腔相通的转鼓轴透油孔;所述转鼓外壳远离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中心设有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在随转鼓壳体转动过程中,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保持不动,高温导热油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圆周上的旋转接头导热油进口进入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之间的旋转接头进油腔,然后进入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中心孔道,从转鼓轴透油孔进入夹套加热腔,充满夹套加热腔并向另一端流动,直至从转鼓外壳另一端中心的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流出;保证了夹套加热腔的温度场均匀,从外部对物料进行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的靠近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分别与环形进油总管相连;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靠近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分别与环形出油总管相连,所述环形进油总管与所述环形出油总管分别沿所述转鼓外壳的外壁圆周方向延伸。导热油从环形进油总管流出,通过各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同步进入各导热油加热板的内腔,然后从各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同步汇入环形出油总管,这样保证了各导热油加热板的加热强度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连接有导热油连通管,所述导热油连通管沿所述转鼓外壳的外壁延伸且与所述环形进油总管相连;所述环形出油总管与导热油回流管相连,所述导热油回流管的右端伸入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内腔并且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内端头相连接,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中伸出,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设有旋转接头导热油出口。夹套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从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流出后通过导热油连通管向导热油加热板方向流动并进入环形进油总管,再从环形进油总管同步进入各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沿各导热油加热板的流道流动,并从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流出并汇入环形出油总管,环形出油总管通过导热油回流管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连接,最后从旋转接头导热油出口流出。这样各导热油加热板之间形成了并联关系,保证各导热油加热板内的流量及温度场均匀;各导热油加热板整体与夹套加热腔形成串联关系,保证所有导热油均先进入夹套加热腔,后进入导热油加热板,避免发生短流或区域流量不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的内腔沿导热油加热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道折流板。经过折流板的折流,延长了导热油在各导热油加热板内腔的流动长度和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各导热油加热板的换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鼓内壳的内壁设有至少两道环形支撑圈,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的两端分别嵌装于所述环形支撑圈的嵌槽中,所述环形支撑圈与所述转鼓内壳相接触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料通孔。环形支撑圈对导热油加热板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在翻转过程中,位于环形支撑圈底部的物料颗粒都能穿过物料通孔向下方流动,避免局部的物料过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鼓内壳由位于内层的内壳不锈钢板和位于外层的内壳碳钢板复合而成,所述转鼓外壳为碳钢板,所述内壳碳钢板与所述转鼓外壳之间均匀连接有多个碳钢支撑管。与物料接触的是内壳不锈钢板,可以确保物料不会受到污染,在内壳不锈钢板外侧复合内壳碳钢板,可以提高整个转鼓内壳的强度,减薄转鼓内壳的壁厚,使设备整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内壳碳钢板及转鼓外壳与碳钢支撑管采用相同材质,保证了碳钢支撑管两端的焊接性能。由于转鼓在工作中需要频繁地升温降温,内壳碳钢板及转鼓外壳与碳钢支撑管采用相同材质,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减小升降温过程产生的热应力,避免焊缝被撕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鼓驱动机构与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位于同一侧,所述转鼓驱动机构包括由主电机驱动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链轮,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上安装有转鼓轴链轮,所述转鼓轴链轮与所述主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出于抽真空的需要,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直径比较大,导致抽真空端转鼓轴比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直径更大,强度也更高,抽真空端转鼓轴上更加便于开设键槽和轴肩,通过键和轴肩实现转鼓轴链轮的径向与轴向固定;且抽真空端转鼓轴中没有高温导热油通过,即使在工作中发生裂纹或者断裂,不会有高温导热油溅出,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转鼓内壳内腔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导热油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鼓外壳;1a.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2.转鼓内壳;3.碳钢支撑管;4.进出料口;5.抽真空端转鼓轴;6.抽真空端旋转接头;6a.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b.抽真空口;6c.抽气帽;6d.温度检测探头;7.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8.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8a.旋转接头导热油进口;8b.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c.旋转接头导热油出口;8d.转鼓轴透油孔;9.导热油加热板;9a.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9b.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9c.折流板;10.导热油连通管;11.环形进油总管;12.环形出油总管;13.导热油回流管;14.环形支撑圈;14a.物料通孔;15.取样管;15a.密封管帽;16.主电机;17.减速机;18.主链轮;19.链条;20.转鼓轴链轮;21.轴承座;22.支座;V1.第一取样阀;V2.第二取样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包括转鼓壳体,转鼓壳体包括相互嵌套且共轴线的转鼓内壳2和转鼓外壳1,转鼓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转鼓壳体的左、右侧角部分别设有共轴线且沿水平线向外延伸的转鼓轴,转鼓轴分别通过轴承座21支撑在支座22上,转鼓壳体由转鼓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转鼓壳体的上侧或下侧角部设有进出料口4,转鼓内壳2的内腔设有用于抽气的抽气帽6c,转鼓内壳2和转鼓外壳1之间设有夹套加热腔,转鼓内壳2的内腔设有多个导热油加热板9,各导热油加热板9呈放射状均匀连接在转鼓内壳2的内壁且沿转鼓内壳2的轴线方向延伸。
当进出料口4朝上时,将物料从进出料口4投入转鼓壳体的内腔,然后将进出料口4关闭;转鼓壳体在转鼓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旋转,物料在转鼓壳体内腔被反复翻转,夹套加热腔和各导热油加热板9对物料进行双重加热,使物料迅速干燥并被加热到其熔点以下玻璃化温度以上,通过抽气帽6c将加热产生的小分子产物抽出,使缩聚反应得到继续,物料迅速增粘。转鼓壳体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既可以保证物料在转鼓壳体内腔的轴向流动性,又能避免物料过于堆积在下方角部,保持较大的散布面积,使物料与夹套加热面和导热油加热盘管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转鼓轴均为空心轴,其中一根转鼓轴为抽真空端转鼓轴5,另一根转鼓轴为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抽真空端转鼓轴5的外端头安装有抽真空端旋转接头6,抽真空端旋转接头6的中心管沿抽真空端转鼓轴5的中心孔伸入转鼓内壳2的内腔且拐弯向上,抽气帽6c安装在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a的内端头上部,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a的外端头伸出抽真空端旋转接头6外且连接有抽真空口6b。抽真空口6b与负压系统相连接,抽真空端转鼓轴5在转动时,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a保持不动,抽气帽6c的顶部始终朝上且始终位于转鼓壳体内腔的上半部,保证抽真空的效果且避免物料颗粒落入抽气帽6c内腔。
温度检测探头6d从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a的外端头沿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a的轴线向内延伸,直至插入转鼓内壳2的内腔,以检测转鼓内壳内腔的温度,由于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6a内流动的是从转鼓内壳内腔被抽出的小分子,未与高温导热油形成接触,因此检测到的内腔温度非常准确。
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外端头安装有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8,沿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8的轴线设有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8的壳体之间设有旋转接头进油腔,旋转接头进油腔与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中心孔道相连通,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8的壳体圆周上设有旋转接头导热油进口8a,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夹套加热腔相通的转鼓轴透油孔8d;转鼓外壳1远离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中心设有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1a。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在随转鼓壳体转动过程中,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保持不动,高温导热油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圆周上的旋转接头导热油进口8a进入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之间的旋转接头进油腔,然后进入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中心孔道,从转鼓轴透油孔8d进入夹套加热腔,充满夹套加热腔并向另一端流动,直至从转鼓外壳另一端中心的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1a流出;保证了夹套加热腔的温度场均匀,从外部对物料进行加热。
各导热油加热板9的靠近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1a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9a,各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9a分别与环形进油总管11相连;各导热油加热板9靠近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9b,各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9b分别与环形出油总管12相连,环形进油总管11与环形出油总管12分别沿转鼓外壳1的外壁圆周方向延伸。导热油从环形进油总管11流出,通过各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9a同步进入各导热油加热板9的内腔,然后从各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9b同步汇入环形出油总管12,这样保证了各导热油加热板9的加热强度均匀。
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1a连接有导热油连通管10,导热油连通管10沿转鼓外壳1的外壁延伸且与环形进油总管11相连;环形出油总管12与导热油回流管13相连,导热油回流管13的右端伸入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内腔并且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的内端头相连接,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的外端头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中伸出,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的外端头设有旋转接头导热油出口8c。夹套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从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1a流出后通过导热油连通管10向导热油加热板9方向流动并进入环形进油总管11,再从环形进油总管11同步进入各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9a,沿各导热油加热板的流道流动,并从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9b流出并汇入环形出油总管12,环形出油总管12通过导热油回流管13与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连接,最后从旋转接头导热油出口8c流出。这样各导热油加热板9之间形成了并联关系,保证各导热油加热板9内的流量及温度场均匀;各导热油加热板9整体与夹套加热腔形成串联关系,保证所有导热油均先进入夹套加热腔,后进入导热油加热板9,避免发生短流或区域流量不均匀。
各导热油加热板9的内腔沿导热油加热板9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道折流板9c。经过折流板9c的折流,延长了导热油在各导热油加热板9内腔的流动长度和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各导热油加热板9的换热效率。
转鼓内壳2的内壁设有至少两道环形支撑圈14,各导热油加热板9的两端分别嵌装于环形支撑圈14的嵌槽中,环形支撑圈14与转鼓内壳2相接触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料通孔14a。环形支撑圈14对导热油加热板9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在翻转过程中,位于环形支撑圈14底部的物料颗粒都能穿过物料通孔14a向下方流动,避免局部的物料过热。
转鼓内壳2由位于内层的内壳不锈钢板和位于外层的内壳碳钢板复合而成,转鼓外壳1为碳钢板,内壳碳钢板与转鼓外壳1之间均匀连接有多个碳钢支撑管3。与物料接触的内壳不锈钢板采用S30408不锈钢板,可以确保物料不会受到污染;在内壳不锈钢板外侧复合Q345R内壳碳钢板,S30408不锈钢板在250℃时的许用应力为122MPa,厚度为3~16mm 的Q345R内壳碳钢板在250℃时的许用应力为167MPa,厚度为16~36mm 的Q345R内壳碳钢板在250℃时的许用应力为157Mpa;S30408不锈钢板在200℃时的导热系数为17.45W/mK,Q345R内壳碳钢板在200℃时的导热系数为44.19W/mK。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层结构可以提高整个转鼓内壳2的强度,减薄转鼓内壳2的壁厚,使设备整体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内壳碳钢板的导热系数比内壳不锈钢板的导热系数高出一倍以上,提高了夹套加热腔的传热效率。此外,内壳碳钢板及转鼓外壳1与碳钢支撑管3采用相同材质,保证了碳钢支撑管3两端的焊接性能。由于转鼓在工作中需要频繁地升温降温,内壳碳钢板及转鼓外壳1与碳钢支撑管3采用相同材质,具有相同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减小升降温过程产生的热应力,避免焊缝被撕裂。
转鼓驱动机构与抽真空端转鼓轴5位于同一侧,转鼓驱动机构包括由主电机16驱动的减速机17,减速机17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链轮18,抽真空端转鼓轴5上安装有转鼓轴链轮20,转鼓轴链轮20与主链轮18通过链条19传动连接。出于抽真空的需要,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8b的直径比较大,导致抽真空端转鼓轴5比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7的直径更大,强度也更高,抽真空端转鼓轴5上更加便于开设键槽和轴肩,通过键和轴肩实现转鼓轴链轮20的径向与轴向固定;且抽真空端转鼓轴5中没有高温导热油通过,即使在工作中发生裂纹或者断裂,不会有高温导热油溅出,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转鼓壳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8°,可以确保出料时封头底部物料无残留。
转鼓轴链轮20与主链轮18的齿数比为1:3,转鼓轴链轮20的转速在2转/分钟以下。由于转鼓的重量比较大,停车和启动所消耗功率比较大,将转鼓轴链轮20与主链轮18的齿数比设为1:3,以及将转鼓轴链轮20的转速控制在2转/分钟以下,可以减缓启动对转鼓驱动机构的冲击。
转鼓壳体的圆周上连接有取样管15,取样管15上由内向外串联安装有第一取样阀V1和第二取样阀V2,取样管15的外管口旋接有密封管帽15a。取样时,将转鼓壳体旋转至取样管15向下的位置,旋掉密封管帽15a,先打开第一取样阀V1,使物料颗粒落至第一取样阀V1和第二取样阀V2之间,然后关闭第一取样阀V1,再打开第二取样阀V2,物料颗粒落下,再关闭第二取样阀V2,旋紧密封管帽15a,这样可以确保取样时不会破坏转鼓内腔的真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左右的方向可以互换,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9)

1.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包括转鼓壳体,所述转鼓壳体包括相互嵌套且共轴线的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所述转鼓壳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与水平面呈25°~33°夹角,所述转鼓壳体的左、右侧角部分别设有共轴线且沿水平线向外延伸的转鼓轴,所述转鼓轴分别通过轴承座支撑在支座上,所述转鼓壳体由转鼓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所述转鼓壳体的上侧或下侧角部设有进出料口,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用于抽气的抽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内壳和转鼓外壳之间设有夹套加热腔,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设有多个导热油加热板,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呈放射状均匀连接在所述转鼓内壳的内壁且沿转鼓内壳的轴线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轴均为空心轴,其中一根转鼓轴为抽真空端转鼓轴,另一根转鼓轴为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的外端头安装有抽真空端旋转接头,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的中心管沿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的中心孔伸入所述转鼓内壳的内腔且拐弯向上,所述抽气帽安装在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内端头上部,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伸出所述抽真空端旋转接头外且连接有抽真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外端头安装有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沿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的轴线设有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的壳体之间设有旋转接头进油腔,所述旋转接头进油腔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中心孔道相连通,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的壳体圆周上设有旋转接头导热油进口,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所述夹套加热腔相通的转鼓轴透油孔;所述转鼓外壳远离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中心设有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的靠近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进油口分别与环形进油总管相连;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靠近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一端分别设有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出油口分别与环形出油总管相连,所述环形进油总管与所述环形出油总管分别沿所述转鼓外壳的外壁圆周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加热腔导热油出口连接有导热油连通管,所述导热油连通管沿所述转鼓外壳的外壁延伸且与所述环形进油总管相连;所述环形出油总管与导热油回流管相连,所述导热油回流管的右端伸入所述导热油进出端转鼓轴的内腔并且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内端头相连接,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从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壳体中伸出,所述导热油进出端旋转接头中心管的外端头设有旋转接头导热油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的内腔沿导热油加热板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多道折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内壳的内壁设有至少两道环形支撑圈,各所述导热油加热板的两端分别嵌装于所述环形支撑圈的嵌槽中,所述环形支撑圈与所述转鼓内壳相接触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物料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内壳由位于内层的内壳不锈钢板和位于外层的内壳碳钢板复合而成,所述转鼓外壳为碳钢板,所述内壳碳钢板与所述转鼓外壳之间均匀连接有多个碳钢支撑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驱动机构与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位于同一侧,所述转鼓驱动机构包括由主电机驱动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链轮,所述抽真空端转鼓轴上安装有转鼓轴链轮,所述转鼓轴链轮与所述主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CN201621446315.XU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Active CN206500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6315.XU CN206500123U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6315.XU CN206500123U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00123U true CN206500123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39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46315.XU Active CN206500123U (zh) 2016-12-27 2016-12-27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001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218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218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扬州惠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2074A (zh) 一种转鼓搅拌增粘装置
CN106732315A (zh) 一种转鼓加热搅拌装置
CN206500123U (zh)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CN206355992U (zh) 一种转鼓加热搅拌装置
CN115337891A (zh) 一种热循环化工反应釜
CN206500087U (zh) 一种转鼓搅拌增粘装置
CN106732187A (zh) 一种聚合物搅拌干燥装置
CN201476475U (zh) 真空锥形混合干燥机组
CN206508977U (zh) 一种具有冷凝回流作用的反应釜
CN205525831U (zh) 一种快速组织处理专用试剂盒
CN206622102U (zh) 一种异长叶烯的生产装置
CN217357816U (zh) 碟形加热真空干燥设备
CN204718331U (zh) 一种连续式卧式螺旋锥套回转干燥机
CN106492678A (zh) 一种内部可视的加热装置
CN203139650U (zh) 滚筒式旋转蒸发器
CN206081664U (zh) 一种浓缩罐
CN219103487U (zh) 一种新型真空干燥机
CN106223100B (zh) 具有管式夹套结构的造纸机烘缸
CN103203110A (zh) 滚筒式旋转蒸发器
CN207113494U (zh) 一种搪玻璃双锥罐体真空干燥机
CN20794877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花茶杀青装置
CN206381874U (zh) 一种双轴式蒸汽加热装置
CN217119349U (zh) 一种浓缩罐
CN2741645Y (zh) 一种缩聚反应塔
CN206315698U (zh) 一种电加热式板材涂料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01, Wangjia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Huit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1, Wangjia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HUITONG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