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9550U - 一种腔静脉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腔静脉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9550U
CN206499550U CN201621314619.0U CN201621314619U CN206499550U CN 206499550 U CN206499550 U CN 206499550U CN 201621314619 U CN201621314619 U CN 201621314619U CN 206499550 U CN206499550 U CN 206499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twisting
vena cava
cava filter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46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庭超
王永胜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t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t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t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tr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146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9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9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9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同一加捻支杆的各金属丝等径或不完全等径。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静脉滤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顺应性,释放以及回收过程顺畅,且没有脱落移位等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腔静脉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且是所有年龄群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肺栓塞由下肢或骨盆内的深静脉血栓(DVT)导致,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形成的血凝块可能通过静脉迁移回到心脏并进入肺中,由于血凝块堵塞使通向肺的部分血液和氧供给切断而导致肺梗塞。
有资料统计,不经治疗的肺栓塞的死亡率为20%-30%,每年新增病例约占总人口的0.2%。腔静脉滤器被证实在临床上可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滤器分为永久植入滤器和临时性滤器,滤器在植入体内时,若植入位置不当或滤器发生倾斜,需采用抓捕器回收滤器后再重新释放。永久滤器是一种植入体内后不再取出,永久留在下腔静脉血管内的滤器;临时性滤器,也称可回收滤器,先把该滤器植入病人体内,当下肢血栓源消失或肺栓塞的发生风险降低或消失后,需及时将滤器从病人体内取出,以避免滤器支杆部分表面被内皮爬覆,导致取出滤器时牵拉和损伤血管组织,无法回收滤器。
现有技术中,多支杆滤器(指由多根支杆呈放射状组装而成的滤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临时性滤器,如Cook滤器,X滤器,Bard MeridianTM滤器和BostonScientific TGF/SGF滤器等,多支杆滤器的特征在于至少有多根支杆的末端带有防止器械移位的锚形钩(器械上防止移位或者掉落的一类部件或者装置,通常为弯勾或者倒刺形状)。
锚形钩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杆固定连接,如Brad MeridianTM滤器,支杆的末端焊接有锚定勾,这种焊接结构为了达到焊接的物理强度和稳定性,会增大焊点的尺寸,因此增大滤器的尺寸。由于锚形钩的尺寸相对于支杆的直径较大,产生了凸台或者凸点,而当把滤器收入较小的鞘管时,会出现卡顿,严重时会难以回收;另外焊接的锚形钩由于较硬不容易变形,因此也不容易回收;滤器作为心血管植入医疗器械,植入体内后器械会随血管的搏动不停的运动,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相对于非焊接部位会下降。
锚形钩也可以通过绕制的方式与支杆固定,如专利CN103079497B所涉及的方案,在多支杆的末端绕制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末端带有突出的细丝用于增强支撑件和血管壁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支杆绕制金属线圈后,该部位的直径会大于支杆的直径形成一个台阶,把滤器收入较小的鞘管时,会出现卡顿,严重时会难以回收;同时金属线圈在光滑的支杆的上难以固定,在滤器收入鞘管中输送或回撤的过程中,金属线圈很容易移位,严重时甚至滑脱,遗留在患者体内。
锚形钩还可以通过支杆直接定型而成,如专利CN101031254A所涉及的方案,锚形钩为支杆的一部分,支杆末端直接弯曲定型形成锚形钩,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若选择的丝杆较粗,则锚形钩回收力很大,难以回收至导管内,同时也容易撕裂血管内壁;若丝杆选择较细,则滤器径向支撑力不足,锚形钩难以与血管内壁形成锚定作用,在血流的冲击下很容易造成器械移位。
另外,这种弯曲的锚形钩通常为一光滑的丝杆,刺入血管壁后因为没有限位阻挡,会导致锚形钩刺入血管壁更深,而导致滤器不能回收出体外,针对这一问题,美国专利US20130138137在支杆的末端焊接一个凸起,以防止刺入过深,但这种方案的缺点是,焊接工艺难度高,强度低,同时凸起在丝杆上形成一个台阶,不利于器械输送或者回收。
综上所述,多支杆滤器中的支杆末端一般带有锚形钩,但是不同结构的锚形钩都有不同的缺陷,具体如下:
a、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锚形钩连接在支架上,会增大支杆的直径,滤器在收入鞘管和释放过程中会产生卡顿,且焊接部位也会成为滤器的强度薄弱处;
b、采用焊接、绕制等方式将锚形钩连接在支架上,可能有脱落、位移或者断裂的风险;
c、支杆直接定型而成的锚形钩由于没有限位措施,容易造成刺入过深,使滤器难以从血管壁中取出;
d、支杆直接定型而成的锚形钩在保证支杆的径向支撑力的同时,难以发生形变,顺应性不足,造成滤器难以从血管中拔出收入鞘管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顺应性,释放以及回收过程顺畅,且没有脱落移位等风险。
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
通常情况下,加捻支杆至少为两根,加捻支杆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根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
各支杆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聚拢固定作为聚拢端,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作为发散端。
连接件可以为筒状,对于可回收的腔静脉滤器,连接件上设有回收钩。
腔静脉滤器在体内释放后,一方面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提供支撑力,有效阻挡血栓的通过,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能够顺畅地由鞘管中释放以及回收入鞘管中,在腔静脉滤器中使用加捻支杆,能够同时满足强度以及顺应性的需求。
金属丝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钛合金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丝的丝径范围为0.05~0.5mm。
同一加捻支杆中的各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通过调整丝径的不同,使加捻支杆满足强度以及顺应性的要求。作为优选,同一加捻支杆的各金属丝等径或不完全等径。
部分支杆上设有靠近发散端的锚形钩,优选地,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静脉滤器中的锚形钩并非通过局部安装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杆上,因此,不会在支杆上形成直径增大的凸起部,进而避免因凸起部导致在释放或回收入鞘管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现象。
加捻支杆沿轴向等径延伸,仅在加捻支杆的末端开捻弯折形成锚形钩,不仅连接可靠,没有脱落、移位或断裂的风险,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很好的顺应性,能够顺畅地释放以及回收,不会产生卡顿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加捻支杆可以提供沿滤器径向的支撑力,同时根据需要由其中一根或多根金属丝弯折形成锚形钩,优选地,锚形钩的尖端部分朝向各支杆的聚拢端方向弯翘。使得锚形钩尖端部分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180°,增加滤器的稳定性。
优选地,锚形钩尖端部分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延伸方向的夹角为 90~180°,使锚形钩能够刺入血管壁中,防止滤器的脱落。
在释放状态下,锚形钩沿腔静脉滤器的圆周向均匀或非均匀分布,优选地,加捻支杆与锚形钩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通过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
作为优选,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部分金属丝在靠近支杆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且长出锚形钩部分作为限定锚形钩刺入血管深度的限位件。
金属丝开捻后分别制成限位件与锚形钩,限位件与锚形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靠拢或远离的自由度,在释放状态下,限位件抵靠血管内壁,防止锚形钩刺入血管壁的深度过深,在回收时,限位件与锚形钩相互靠拢,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容易将腔静脉滤器从血管壁中拔出并回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原延伸方向均指:金属丝保持加捻状态下的延伸方向,即金属丝按照加捻状态下的扭转趋势继续扭曲。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捻支杆由两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一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捻支杆由三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两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
作为优选,加捻支杆在靠近发散端处为与血管壁相贴的抵靠段,加捻支杆的多根金属丝至少在抵靠段加捻。即每根加捻支杆可以由聚拢端至发散端全部加捻,也可以局部加捻。为了保证加捻的稳定性,每个加捻段由金属丝至少互绕三圈。
为了减少内皮爬覆,加捻支杆所有加捻部位或与血管相贴的抵靠段部位涂覆抗癌细胞增殖药物(例如雷帕霉素或紫杉醇等)涂层;或加捻支杆所有加捻部位或与血管相贴的抵靠段部位包覆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覆膜(例如PTFE)或者润滑涂层。加捻支杆间隙也可以填充抗癌细胞增殖药物。
为防止腔静脉滤器在体内发生偏斜,优选地,还设有辅助支杆,释放状态下各辅助支杆由聚拢端辐射状向外延伸,且分布在各支杆聚拢端的外周。
当腔静脉滤器发生偏斜时,辅助支杆首先贴靠血管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回收钩倾倒,同时也可以避免加捻支杆贴壁,减小内皮爬覆,延长腔静脉滤器的使用时间。
腔静脉滤器通常设有4~18根支杆,优选地,所有支杆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组,相邻两组支杆中,一组为加捻支杆,另一组为不加捻支杆。每组支杆的数量为1根或多根。各组支杆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为了减少各支杆的间隙尺寸,捕获更小的血栓,优选地,各加捻支杆在靠近聚拢端的部位,各金属丝开捻互绕编织成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能够增加支杆之间的支撑力。
作为优选,加捻支杆的加捻方式为多根金属丝互绕,捻度由聚拢端至发散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
每根加捻支杆的弹性模量可以通过加捻的致密程度来调节,优选地,每根加捻支杆上,聚拢端的捻度小于发散端的捻度。
聚拢端的捻度小,具有更好的柔顺性,发散端的捻度大,具有更好的强度以提供径向支撑力,且能够保证锚形钩与限位件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捻方式不限于多根金属丝互绕,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加捻支杆的加捻方式为:以若干根金属丝为芯丝,其余金属丝螺旋缠绕在芯丝外周,缠绕节距由聚拢端至发散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
为了调节加捻支杆的弹性模量以满足不同部位的强度和顺应性的要求,优选地,每根加捻支杆上,聚拢端的缠绕节距大于发散端的缠绕节距。
作为优选,芯丝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绕在芯丝外周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腔静脉滤器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加捻支杆等径延伸,从鞘管中释放以及回收入鞘管的过程顺畅,不会产生卡顿现象;
(2)锚形钩连接可靠,没有脱落、移位或断裂的风险;
(3)强度以及顺应性可以通过调整金属丝的数量,金属丝的丝径、金属丝的捻绕方式以及金属丝的捻绕部位来调整,能够充分满足各部位的不同需求;
(4)能够兼顾径向支撑力和腔静脉滤器的锚定性能,控制锚形钩刺入血管壁的深度,锚形钩与限位件之间具有相对移动的自由度,容易从血管壁中拔出并回收入鞘管。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由套筒一端俯视);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加捻支杆发散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1d、图1e、图1f、图1g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捻支杆不同加捻方式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A部放大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的B部放大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的C部放大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由套筒一端俯视);
图5c为图5a中的D部放大图;
图5d为图5a中的E部放大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由套筒一端俯视);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的F部放大图;
图7c为图7a中的G部放大图;
图7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腔静脉滤器的示意图(由套筒一端俯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腔静脉滤器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a、图1b所示,本实施例的腔静脉滤器1000包括多根支杆,多根支杆的一端聚拢束缚于2.0mm套筒1100内,并通过氩弧焊焊接固定形成聚拢端1210,多根支杆的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形成发散端1220。
在释放状态下,多根支杆大致分布在同一锥形的锥面上,各支杆在发散端1220处围成的圆周直径最大。各支杆的长度为30~70mm,发散端1220 围成的圆周最大直径约为20~80mm。
支杆数量通常采用4~18根,本实施例中支杆数量为6根,其中4根支杆为加捻支杆1230,2根支杆为非加捻支杆1240,在释放状态下,2根非加捻支杆1240与腔静脉滤器1000的中轴线确定一平面,4根加捻支杆1230对称布置在平面两侧,且6根支杆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加捻支杆1230和非加捻支杆1240在圆周方向上间隔分布。相邻两根加捻支杆1230为一组,相邻两组加捻支杆1230之间为一根非加捻支杆1240,两根非加捻支杆1240之间为一组加捻支杆1230。
本实施例中,加捻支杆1230从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均加捻,加捻支杆1230由两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两根金属丝的丝径相同。金属丝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钛合金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丝的丝径范围为0.05~0.5mm。同一根加捻支杆1230可以选择同种或不同种的金属丝捻绕而成,以满足加捻支杆1230的强度以及柔顺性的要求。金属丝加捻后通过模具热定型制成加捻支杆1230。
如图1c所示,每根加捻支杆1230的一根金属丝在发散端1220处弯折形成锚形钩1251,锚形钩1251的尖端部分朝向各支杆的聚拢端1210方向弯翘,另一根在靠近发散端1220处保持原延伸方向。
在体内释放后,锚形钩1251刺入血管内壁2000,将腔静脉滤器1000锚固在血管中,防止腔静脉滤器1000顺着血液冲刷的方向发生移位。保持原延伸方向的金属丝在加捻支杆1230的长度方向上超出锚形钩1251部分作为限位件1252,限位件1252用于限定锚形钩1251刺入血管的深度。
如图1c所示,在加捻支杆1230发散端1220锚形钩1251与限位件1252的开捻分离处,锚形钩1251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1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α为 0~90°,即在锚形钩1251与限位件1252开捻分离处,锚形钩1251与限位件 1252所在的金属丝的夹角为锐角,锚形钩1251末端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 1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β为90~180°,即锚形钩1251末端与限位件1252末端的指向相互背离。
对每根加捻支杆1230而言,锚形钩1251与所在的加捻支杆1230处于同一平面内,四根加捻支杆1230及其锚形钩1251确定的平面具有一交线,该交线为腔静脉滤器1000的中轴线。
对于同一腔静脉滤器1000的不同加捻支杆1230以及同一加捻支杆 1230均可以通过加捻的疏密程度来满足不同位置处的强度和柔顺性的要求。如图1a所示,同一加捻支杆1230由多根金属丝互绕而成,捻度由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均匀分布。
如图1d所示,同一加捻支杆1230由多根金属丝互绕而成,捻度由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逐渐变小,即单位长度上两根金属丝互绕的圈数由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逐渐变少。如图1e所示,同一加捻支杆1230由多根金属丝互绕而成,捻度由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逐渐变大。
加捻支杆1230的加捻方式除了采用金属丝互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图1f所示,以一根金属丝为不发生扭曲的芯丝,另一根金属丝螺旋缠绕在芯丝外周,缠绕节距由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均匀分布,芯丝的丝径可以大于、小于或者等于芯丝外缠绕的金属丝丝径。芯丝靠近发散端1220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作为限位件1252,绕在芯丝外周的金属丝在发散端1220处弯折形成锚形钩1251。
采用金属丝螺旋缠绕的方式进行加捻,缠绕节距由聚拢端1210至发散端1220可以非均匀分布,如图1g所示,每根加捻支杆1230上,聚拢端1210 的缠绕节距大于发散端1220的缠绕节距。绕在芯丝外周的金属丝在发散端 1220处弯折形成锚形钩1251,芯丝背离锚形钩1251的方向略微弯折形成限位件1252。
用作可回收腔静脉滤器1000时,在套筒1100背离支杆的一端固定回收钩。
本实施例提供的腔静脉滤器1000的输送可以现有技术,例如,将腔静脉滤器1000压缩至导管后,经静脉输送至肾动脉以下,回撤鞘管,腔静脉滤器1000从导管内释放,并自膨展开,腔静脉滤器1000末端的锚形钩1251 首先接触血管内壁2000,随着腔静脉滤器1000的释放,直至支杆全部展开,在血管内形成过滤网,实现拦截血栓的作用,同时锚定钩处的径向支撑力达到最大,刺入血管内壁2000,实现腔静脉滤器1000在体内的锚定。
实施例2
如图2a、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捻支杆2230 的丝径不同。加捻支杆2230由两根丝径不同的金属丝加捻而成,其中丝径较粗的金属丝2261不发生扭曲,丝径较细的金属丝2262缠绕在丝径较粗的金属丝2261上,且聚拢端2210的缠绕节距小于发散端2220的缠绕节距。
如图2b,在加捻支杆2230的发散端2220,丝径较粗的金属丝2261保持原延伸方向,丝径较细的金属丝2262的末端朝向聚拢端2210弯翘形成锚形钩2251。
本实施例的释放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3a、图3b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加捻支杆由三根金属丝互绕而成,三根金属丝的丝径相同,捻度由聚拢端3210至发散端 3220逐渐变小。加捻支杆的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3220处弯折形成锚定钩3251,另两根金属丝靠近发散端3220处并排保持原延伸方向。
本实施例的释放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根加捻支杆4230仅在靠近发散端 4220的抵靠段局部加捻。如图4a、图4b所示,每根加捻支杆4230由两根金属丝组成,在靠近发散端4220处的抵靠段为加捻段,其余为非加捻段,在非加捻段,两根金属丝并行设置且相互之间不固定,加捻段靠近发散端 4220处且与血管内壁相贴。
在加捻段中,为了保证金属丝不开捻,互绕圈数至少为3圈,金属丝的末端利用模具热定型,其中一根金属丝沿原延伸方向延伸,另一根金属丝朝向聚拢端4210弯翘形成锚形钩4251。
本实施例的释放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为了防止腔静脉滤器发生偏斜,减少内皮爬覆,在腔静脉滤器生增设辅助支杆5270,如图5a、图5b所示,多根支杆以及辅助支杆5270的一端聚拢束缚于2.5mm套筒5100内,并通过氩弧焊焊接固定形成聚拢端5210,多根支杆以及辅助支杆5270的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形成发散端。
支杆的数量为4~18根,在释放状态下,各支杆大致位于同一锥面上,各支杆的发散端5220绕成的圆直径D1为最大。各支杆均为加捻支杆5230,在释放状态下,绕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各加捻支杆5230全部或部分由至少两根金属丝加捻而成,金属丝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钛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丝的丝径范围为0.05~0.5mm。同一根加捻支杆5230可以选择同种或不同种的金属丝捻绕而成,以满足加捻支杆5230的强度以及柔顺性的要求。金属丝加捻后通过模具热定型制成加捻支杆5230。
本实施例中,加捻支杆5230为6根,各加捻支杆5230均由两根金属丝捻绕而成,每根金属丝为丝径0.45mm的镍钛丝,靠近加捻支杆5230发散端5220处的金属丝开捻。
辅助支杆5270为6根,辅助支杆5270采用直径为0.40mm的镍钛丝定型而成,辅助支杆5270间隔分布在各支杆之间,即每两根支杆之间设置一根辅助支杆5270,每两根辅助支杆5270之间设置一根支杆。
在释放状态下,各辅助支杆5270大致处于同一半球面上,各辅助支杆 5270分布在各加捻支杆5230聚拢端5210的外周。辅助支杆5270的发散端围成的圆直径为D2,且D2不大于加捻支杆5230发散端5220围成的圆直径D1。
如图5b所示,各加捻支杆5230的长度均大于辅助支杆5270的长度,各加捻支杆5230中长度较长的2根为一组,该组加捻支杆5230的发散端5220 如图5c所示,金属丝5261和金属丝5262的末端指向均背离加捻支杆5230的延伸方向,在金属丝开捻处,金属丝5261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α1为0~90°,金属丝5262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α2为0~90°,金属丝5261的末端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β1为0~90°,金属丝5262的末端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β2为0~90°。
各加捻支杆5230中长度较短的4根为一组,该组加捻支杆5230的发散端5220如图5d所示,其中一根金属丝5263朝向腔静脉滤器的聚拢端5210弯翘形成锚形钩5251,另外一根金属丝5264沿原延伸方向延伸。在金属丝开捻处,金属丝5263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α1为0~90°,金属丝5264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α2为0~90°,金属丝 5263末端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5230延伸方向的夹角β为90~180°。
腔静脉滤器在血管内存在顺着血流方向移位的可能,当患者站立时,也有逆着血流方向运动的可能,如图5d所示,金属丝5263的末端插入血管壁后,能够防止滤器沿顺着血流方向运动;如图5c所示,金属丝5262的末端插入血管壁后,能够阻止滤器沿逆着血流方向运动。采用两种不同方向弯折的金属丝,保证腔静脉滤器在血管内支撑的稳定性。
用作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时,在套筒5100背离支杆的一端固定回收钩 5300。
本实施例的释放过程同实施例1,当腔静脉滤器出现偏斜时,辅助支杆5270首先贴覆血管内壁2000,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回收钩倾倒,同时也可以避免加捻支杆5230贴覆血管内壁2000,减小内皮爬覆,延长滤器的使用时间。
实施例6
为了减小支杆间的间隙尺寸,捕获更小的血栓,如图6a、6b所示,各加捻支杆在靠近聚拢端6210的部位,各金属丝6260开捻互绕编织成网格结构。金属丝的丝径以及材质选择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金属丝为镍钛丝。
本实施例中,支杆由16根0.35mm金属丝6260编织而成,金属丝6260 的一端聚拢束缚于2.0mm套筒6100内,并通过氩弧焊焊接固定,金属丝 6260的另一端辐射状扩散,沿金属丝6260的延伸方向划分为第一加捻段、非加捻段和第二加捻段,在第一加捻段中,相邻两根金属丝6260划分为一组,同组的两根金属丝6260相互捻绕;在非加捻段,各组金属丝6260开捻后各自独立;在第二加捻段,同组的各金属丝6260分别跟相邻的不同组的其中一根金属丝6260相互捻绕,第一加捻段和非加捻段的各金属丝6260形成菱形的网格结构。菱形的网格结构能够增加支杆的支撑力,也能够减小支杆的间隙,增加血栓的捕获效率。
具体来说,16根金属丝分别编号并分组,沿周向依次为(1,2)、(3, 4)、(5,6)、(7,8)、(9,10)、(11,12)、(13,14)、(15,16)、在第一加捻段,同组金属丝加捻;在非加捻段,各组金属丝各自独立;在第二加捻段,两相邻分组中,各自抽取任意一根金属丝进行加捻,比如:依据如下分组进行加捻,(16,1)、(2,3)、(4,5)、(6,7)、(8,9)、(10, 11)、(12,13)、(14,15)。
用作可回收腔静脉滤器时,在套筒6100背离支杆的一端固定回收钩6300。本实施例的释放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各加捻支杆7230上覆有PTFE薄膜 7280。
如图7a、7d所示,本实施例中加捻支杆7230为4根,辅助支杆7270为8 根,在释放状态下,加捻支杆7230以及辅助支杆7270分别绕周向均匀分布,每两根加捻支杆7230之间设有2根辅助支杆7270。
如图7b所示,每根加捻支杆7230由2根金属丝相互捻绕而成,如图7a、 7c所示,各加捻支杆7230上除了发散端处的锚形钩7251和限位件7252外,其余部位覆有PTFE薄膜7280,PTFE薄膜7280的厚度为0.05mm。PTFE薄膜7280可以阻止内皮爬覆,延长腔静脉滤器的使用寿命,易于腔静脉滤器的回收。
本实施例的释放过程同实施例1。

Claims (17)

1.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同一加捻支杆的各金属丝等径或不完全等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锚形钩的尖端部分朝向各支杆的聚拢端方向弯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部分金属丝在靠近支杆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且长出锚形钩部分作为限定锚形钩刺入血管深度的限位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由两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一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由三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两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在靠近发散端处为与血管壁相贴的抵靠段,加捻支杆的多根金属丝至少在抵靠段加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辅助支杆,释放状态下各辅助支杆由聚拢端辐射状向外延伸,且分布在各支杆聚拢端的外周。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有支杆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组,相邻两组支杆中,一组为加捻支杆,另一组为不加捻支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各加捻支杆在靠近聚拢端的部位,各金属丝开捻互绕编织成网格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的加捻方式为多根金属丝互绕,捻度由聚拢端至发散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加捻支杆上,聚拢端的捻度小于发散端的捻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的加捻方式为:以若干根金属丝为芯丝,其余金属丝螺旋缠绕在芯丝外周,缠绕节距由聚拢端至发散端均匀分布或非均匀分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加捻支杆上,聚拢端的缠绕节距大于发散端的缠绕节距。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芯丝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绕在芯丝外周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
CN201621314619.0U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腔静脉滤器 Active CN206499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4619.0U CN206499550U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腔静脉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14619.0U CN206499550U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腔静脉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9550U true CN206499550U (zh) 2017-09-19

Family

ID=5984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14619.0U Active CN206499550U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腔静脉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95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996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静脉滤器
CN107890381A (zh) * 2017-11-27 2018-04-10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可长期放置的抗增殖、抗血栓药物涂层的下腔静脉滤器
CN114682060A (zh) * 2020-12-30 2022-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消白烟装置及消白烟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996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静脉滤器
CN106725996B (zh) * 2016-12-02 2019-06-1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腔静脉滤器
CN107890381A (zh) * 2017-11-27 2018-04-10 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 可长期放置的抗增殖、抗血栓药物涂层的下腔静脉滤器
CN114682060A (zh) * 2020-12-30 2022-07-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消白烟装置及消白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8087B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器
JP7082656B2 (ja) 血管治療装置及び方法
CN106420114B (zh) 一种心脏瓣膜假体
CN106901875B (zh) 心脏瓣膜修复设备及方法
CN206499550U (zh) 一种腔静脉滤器
US6273900B1 (en) Blood clot filtering
CN105491964B (zh) 空间填充装置
US6214025B1 (en) Self-centering, self-expanding and retrievable vena cava filter
CN107260366B (zh) 一种人工瓣膜假体
US6468301B1 (en) Repositionable and recapturable vascular stent/graft
CN105054985B (zh) 一种改进的左心耳封堵器
CN106073957A (zh) 一种新型编织血管支架
JP4370070B2 (ja) 除去可能な血栓フィルタ
CN101283937B (zh) 带开口的覆膜支架的束缚方法
CN110522539B (zh) 一种血栓取出装置、方法及其应用
CN101965161A (zh) 具有固定作用的腔内过滤器
CN111246811A (zh) 治疗血管闭塞的装置及方法
CN106725996B (zh) 一种腔静脉滤器
JPH06510938A (ja) 繊維性部材が取り付けられた血管閉塞コイル
CN108310652A (zh) 心脏植入装置及起搏系统
CN101143114A (zh) 双层静脉滤器
CN105266934A (zh) 一种编织型的血管支架
CN111358527A (zh) 血栓捕获系统
JP7293328B2 (ja) 複合型血管用フローダイバータ
CN211325888U (zh) 一种栓塞保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