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7716U -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7716U
CN206497716U CN201720072223.8U CN201720072223U CN206497716U CN 206497716 U CN206497716 U CN 206497716U CN 201720072223 U CN201720072223 U CN 201720072223U CN 206497716 U CN206497716 U CN 206497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branch line
driving circuit
sourc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722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赵青青
朱俊锋
张新城
李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722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7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7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7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至少一个发光支线,所述发光支线包括串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采样模块,设置在所述发光支线上;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多个光电耦合器,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至少一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可以实现当背光源驱动电路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时,其它发光二极管仍能正常工作的目的。

Description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驱动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具有节能、寿命长以及驱动电压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阅读灯、装饰照明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等。
发光二极管工作过程中,其电流特性远强于其电压特性。因此,在实际设计时,多采用恒流电压为多颗彼此串联的发光二极管进行供电。图1为现有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10和与该驱动模块10电连接的多个发光支线11,各发光支线11包括串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2,不同的发光支线11相互并联。
对于这种结构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当其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因损坏而断路,则该发光二极管所属的发光支线同时形成断路,造成该发光支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均无法正常发光。无疑,这会对包含该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如降低显示装置进行图像显示时的对比度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当背光源驱动电路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时,其它发光二极管仍能正常发光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该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至少一个发光支线,所述发光支线包括串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采样模块,设置在所述发光支线上;
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多个光电耦合器,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至少一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模块为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发光支线中的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光电耦合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为光电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并作为第一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光支线上的所述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参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耦合器还包括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增设采样模块和补偿模块,利于采样模块判断当前发光支线是否为断路,若当前发光支线为断路,利于补偿模块对电路进行修复,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当其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因损坏而断路,造成该发光二极管所属的发光支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均无法正常发光,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当背光源驱动电路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时,其它发光二极管仍能正常发光的目的,这样设计可以将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虚线区域A的放大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沿图4a中B1-B2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21,驱动模块21电连接至少一个发光支线22(图1中示例性地仅包括一个发光支线22),发光支线22包括串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21;采样模块23,设置在发光支线22上;补偿模块24,补偿模块24包括控制器241、多个光电耦合器242,各光电耦合器242的输入回路与控制器241电连接,各光电耦合器242的输出回路与发光二极管221并联设置,控制器241还与采样模块23的至少一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设计时,采样模块23的选取可以有多种,例如设置采样模块23为一电流探头,用于在控制器241的控制下检测该采样模块23对应的发光支线22的电流值,进而依据该发光支线22的电流值判断该发光支线22是否为断路,若该发光支线22的电流值为O,则该发光支线22为断路,说明构成该发光支线22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21中至少有一个为断路。若该发光支线22的电流值不为O,则该发光支线22导通,说明构成该发光支线22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21均可正常发光。或者设置采样模块23为一采样电阻,用于在控制器241的控制下检测该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进而依据该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判断该发光支线22是否为断路,若该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为O,则该发光支线22为断路,说明构成该发光支线22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21中至少有一个为断路。若该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不为O,则该发光支线22导通,说明构成该发光支线22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21均可正常发光。
每一个光电耦合器242可以与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221对应设置。这样当判断某一发光支线22为断路时,在控制器241的控制下依次开启与该发光支线22对应的各光电耦合器242,同时实时检测采样模块23的所采集的电流值或电压值,判断当前该发光支线22是否导通。若采样模块23所采集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不为O,则当前该发光支线22导通,说明最后开启的光电耦合器242所对应的发光二极管221中至少有一个发光二极管221为断路,该发光支线22上除与最后开启的光电耦合器242所对应的发光二极管221外其它各发光二极管221均导通。可选地,光电耦合器242与发光二极管221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准确判断发光支线22上每一个发光二极管221是否为断路。
在具体设置时,光电耦合器24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增设采样模块和补偿模块,利于采样模块判断当前发光支线是否为断路,若当前发光支线为断路,利于补偿模块对电路进行修复,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当其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因损坏而断路,该发光二极管所属的发光支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均无法正常发光,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当背光源驱动电路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时,其它发光二极管仍能正常发光的目的,这样设计可以将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施例二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虚线区域A的放大图。图3a和图3b中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为图2中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电路的一个具体示例。参见图3a和图3b,该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光电耦合器242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2421,第一三极管2422和第二三极管2423。第一发光二极管2421的阳极作为光电耦合器24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241电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2421的阴极接地。第一三极管2422为光电三极管。第一三极管2422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2423的集电极电连接,并作为第一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发光支线22中的发光二极管221的阳极电连接。第一三极管2422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2423的基极电连接,第二三极管2423的发射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发光支线22中的发光二极管221的阴极电连接。图3a和图3b中,采样模块23为一采样电阻。
继续参见图3a和图3b,控制器241控制采样模块23实时对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并依据该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判断该发光支线22是否为断路。若某一时刻,图3a中,该发光支线22中仅左起第二个发光二极管221因损坏而断路,控制器241采集到的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为O,说明该发光支线22此时为断路。控制器241控制与该发光支线22对应的各光电耦合器242依次开启,同时实时对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进行检测。具体地,该控制器241控制与左起第一个发光二极管221对应的光电耦合器242开启,并检测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由于左起第一个发光二极管221并未损坏,检测到的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仍为O。该控制器241控制与左起第二个发光二极管221对应的光电耦合器242开启,并检测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由于左起第二个发光二极管221损坏,检测到的采样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不为O,该发光支线22导通,除损坏的左起第二个发光二极管221外,该发光支线22上的其余发光二极管221均可以正常发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发光支线22上其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221因损坏而断路,该发光支线22上其它发光二极管221均无法正常发光的不良现象产生。
进一步地,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可选地,在控制器241控制每一个光电耦合器242开启前,确保与该光电耦合器242对应于同一发光支线22的其它光电耦合器242关闭。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在其它光电耦合器242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2421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能够降低个别发光二极管221断路对其所属发光支线22上其它发光二极管221的影响。但就该发光支线22而言,仍缺失断路的发光二极管221所提供的光线。针对于此,可选地,如图3a和3b,光电耦合器242还可以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2424,第二发光二极管2424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2423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2424的阴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发光支线22中的发光二极管221的阴极电连接。这里,设置第二发光二极管2424的目的是,代替断路的发光二极管221,为该断路的发光二极管221所属发光支线22补充一部分光线。可选地,该第二发光二极管221与发光支线22上的各发光二极管221的性能参数相同。
为了对光电耦合器242起到保护作用,可选地,如图3a和3b,该光电耦合器242还可以包括保护电阻2425,该保护电阻2425的第一端与该第一三极管2422的集电极电连接,该保护电阻2425的第二端与该光电耦合器242对应的发光支线22中的发光二极管221的阳极电连接。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图4a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沿图4a中B1-B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a和图4b,该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35、导光板34、光源33以及胶框30。其中,胶框30收容固定导光板34以及光源33。反射片35位于导光板34一侧,导光板34包括至少一个入光侧,光源33的出光侧与导光板34的入光侧相对设置。光源33位于胶框30的光源安装部。该光源33即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的构成各发光支线的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其它各模块可以集成于同一驱动芯片中(图4a和图4b未示出),该驱动芯片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36与该背光模组中的光源3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其内部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增设采样模块和补偿模块,利于采样模块判断当前发光支线是否为断路,若当前发光支线为断路,利于补偿模块对电路进行修复,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当其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因损坏而断路,该发光二极管所属的发光支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均无法正常发光,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当背光源驱动电路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时,其它发光二极管仍能正常发光的目的,这样设计可以将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四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的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200,且背光模组200与显示面板100相对设置,并提供背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支持显示器正常工作的电路及器件,上述的显示器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纸或电子相框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其内容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增设采样模块和补偿模块,利于采样模块判断当前发光支线是否为断路,若当前发光支线为断路,利于补偿模块对电路进行修复,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驱动电路中当其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因损坏而断路,该发光二极管所属的发光支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均无法正常发光,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问题,实现了当背光源驱动电路中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时,其它发光二极管仍能正常发光的目的,这样设计可以将某一颗发光二极管断路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至少一个发光支线,所述发光支线包括串联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样模块,设置在所述发光支线上;
补偿模块,所述补偿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多个光电耦合器,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回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采样模块的至少一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模块为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发光支线中的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光电耦合器与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所述第一三极管为光电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并作为第一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与所述发光支线上的所述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参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器还包括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器对应的所述发光支线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源驱动电路。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720072223.8U 2017-01-20 2017-01-20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497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2223.8U CN206497716U (zh) 2017-01-20 2017-01-20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2223.8U CN206497716U (zh) 2017-01-20 2017-01-20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7716U true CN206497716U (zh) 2017-09-15

Family

ID=5980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72223.8U Active CN206497716U (zh) 2017-01-20 2017-01-20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77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842A (zh) * 2019-01-25 2019-08-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10136637A (zh) * 2019-05-14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7842A (zh) * 2019-01-25 2019-08-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10136637A (zh) * 2019-05-14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228581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335224B2 (en) 2019-05-14 2022-05-1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7466C (zh) 恒流驱动设备、背光光源设备和彩色液晶显示设备
CN101290340B (zh) Led太阳模拟器
CN100397667C (zh) 恒流驱动装置、背光光源装置以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CN108648687B (zh) 像素校正、补偿驱动电路,以及适用其的像素校正及补偿方法
CN101534594A (zh) 发光二极管串列的短路保护电路及其方法
CN101400943B (zh) 背光装置和使用该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02017796A (zh) 发光二极管系统
CN104076296B (zh) 一种led信号灯发光板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N206497716U (zh) 背光源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1141906Y (zh) 发光二极管测试装置
CN100573262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装置
CN100479184C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检查线的布线方法
CN102665328B (zh) 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CN203023946U (zh) 标签光检灯箱
CN202188381U (zh) 一种智能led光纤灯
CN205782610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单元结构
CN207457645U (zh) 一种lcd探针检测装置及lcd aoi设备
CN201114864Y (zh) Led保护装置
CN202455609U (zh) 一种带电流监测装置的led园艺灯
CN101592702A (zh) 发光二极管的警示系统与方法
CN208488888U (zh) 一种基于照明光纤的电路板线路指示系统
CN103428952A (zh) 驱动电流控制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CN208421469U (zh) 一种多款背光集成装置
CN100371800C (zh) 背光模块结构
CN104716243A (zh) 全新声光控电调节色彩平衡的led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