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0103U -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90103U
CN206490103U CN201720072720.8U CN201720072720U CN206490103U CN 206490103 U CN206490103 U CN 206490103U CN 201720072720 U CN201720072720 U CN 201720072720U CN 206490103 U CN206490103 U CN 206490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ard
board body
positive pole
pole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72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伟
钱建峰
吴俊华
程凯
刘付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ylion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yli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ylion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ylion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72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90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90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90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用于具有长方形壳体的锂电池,包括:一金属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负极引出孔;一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负极引出孔中的负极极柱、负极绝缘结构和负极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正极引出位,在所述正极引出位处,设置在正极极片上的正极极耳经正极连接结构与盖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电连接,盖板本体的外侧表面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本实用新型盖板创造性地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正、负极引出结构均采用通孔加密封结构的方式,使得正极处不存在密封问题,从而降低了密封失效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长方形的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材料技术的进步,锂电池已用于各种高电量需求的应用场合,例如,作为电动汽车等使用的动力锂电池。动力锂电池一般采用长方形结构,相比其它蓄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储能能力强、绿色环保等优点。由于动力锂电池的供电电流较大,其电极引出结构的设计对电池性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实用新型CN2713656Y公开了一种大容量锂电池,包括长方形的壳体和容纳于壳体内的正负极极片、隔膜与电解液,极片上设有极耳,壳体一端开口,并由壳盖遮蔽开口,壳盖与壳体间通过焊接形成密封结构,所述壳盖上设有两个电极引出孔,分别连接有正极和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其中,每个电极引出结构包括一端为电极连接片,另一端为带有外螺纹的金属柱构成的极柱,电极连接片与极耳铆接,金属柱一方面通过螺母与壳盖固定连接,另一方面与螺母间同时由压铆铆接固定。这种电池中的电极引出结构,在壳盖上开有通孔,极柱穿过通孔后,需要进行密封处理。
在上述专利公开之后,对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的一系列改进设计中,主要集中在对极柱和盖板之间的密封结构的设计上。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986061B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的电极结构,其包括,一盖板本体,至少一片状金属材质的电极本体,其被包覆部设置于该盖板本体内,且被包覆部两端分别形成弯折部,分别由弯折部延伸形成连接部与输出部并由该盖板本体表面露出。该方案通过弯折设计,使得电极在盖板的内外两侧的引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但是,这种结构要求盖板采用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备,当用于大电流供电时,引出电极发热对盖板产生影响,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对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以减少锂电池发生密封失效的概率,适合应用于大电流工作环境,增加锂电池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用于具有长方形壳体的锂电池,包括:
一金属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负极引出孔;
一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负极引出孔中的负极极柱、负极绝缘结构和负极密封件;
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正极引出位,在所述正极引出位处,设置在正极极片上的正极极耳经正极连接结构与盖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电连接,盖板本体的外侧表面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盖板本体在正极引出位处没有通孔,正极极耳与盖板本体内侧表面电连接,使得盖板本体带正电,从而,盖板本体的外侧表面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动力锂电池的壳体和盖板通常采用铝材,而铝材在低电位下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壳体带正电可以防止电化学腐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本体上对应所述正极引出位设有朝向盖板本体外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包括覆盖所述凸起部内侧凹陷并在凹陷外周与盖板本体内侧焊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对应盖板本体一侧具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包括一转接片,所述转接片具有与所述盖板本体内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或者,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对应盖板本体一侧具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为所述正极极耳的延伸部,所述正极极耳的延伸部与所述盖板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构成第一连接部。
或者,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在与盖板本体相邻的一个侧面设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具有与盖板本体内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垂直于盖板本体并沿锂电池壳体一侧向下延伸的中间连接部,设置在中间连接部上与所述正极极耳焊接固定的第二连接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极极组具有多组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中,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多组正极极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盖板本体在正极引出位处没有通孔,正极极耳与盖板本体内侧表面电连接,盖板本体的外侧表面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由此,创造性地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正、负极引出结构均采用通孔加密封结构的方式,使得正极处不存在密封问题,从而降低了密封失效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局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局部);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局部)。
其中:1、盖板本体;2、凸起部;3、正极极耳;4、电极极组;5、第一连接部;6、第二连接部;7、凹陷;8、中间连接部;9、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用于具有长方形壳体的锂电池,包括:
一金属盖板本体1,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负极引出孔;
一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负极引出孔中的负极极柱、负极绝缘结构和负极密封件;
所述盖板本体1上设有正极引出位,所述盖板本体上对应所述正极引出位设有朝向盖板本体外侧的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锂电池的电极极组4中,对应盖板本体1一侧具有正极极耳3,设有一转接片,所述转接片具有与所述盖板本体1内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和与所述正极极耳3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5覆盖所述凸起部内侧凹陷7并在凹陷7外周与盖板本体1内侧焊接固定。
第一连接部5与盖板本体1之间、第二连接部6与正极极耳3之间可以使用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或其它方式固定连接。如图2中,9为焊点。
实施例二: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中,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对应盖板本体一侧具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为所述正极极耳的延伸部,所述正极极耳的延伸部与所述盖板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构成第一连接部。
实施例三:参见图5和图6所示,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用于具有长方形壳体的锂电池,包括:
一金属盖板本体1,所述盖板本体1上设有负极引出孔;
一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负极引出孔中的负极极柱、负极绝缘结构和负极密封件;
所述盖板本体1上设有正极引出位,所述盖板本体上对应所述正极引出位设有朝向盖板本体外侧的凸起部2,所述凸起部2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锂电池的电极极组4中,在与盖板本体1相邻的一个侧面设有正极极耳3,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具有与盖板本体1内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垂直于盖板本体并沿锂电池壳体一侧向下延伸的中间连接部8,设置在中间连接部8上与所述正极极耳焊接固定的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5覆盖所述凸起部内侧凹陷7并在凹陷7外周与盖板本体1内侧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根据使用的电极极组的结构不同,引出的正极极耳情况也不同。当电极极组具有多组正极极耳时,可以在所述正极连接结构中,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多组正极极耳。

Claims (6)

1.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用于具有长方形壳体的锂电池,包括:
一金属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负极引出孔;
一负极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穿设于所述负极引出孔中的负极极柱、负极绝缘结构和负极密封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正极引出位,在所述正极引出位处,设置在正极极片上的正极极耳经正极连接结构与盖板本体的内侧表面电连接,盖板本体的外侧表面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上对应所述正极引出位设有朝向盖板本体外侧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构成正极电极输出部,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包括覆盖所述凸起部内侧凹陷并在凹陷外周与盖板本体内侧焊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对应盖板本体一侧具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包括一转接片,所述转接片具有与所述盖板本体内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对应盖板本体一侧具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为所述正极极耳的延伸部,所述正极极耳的延伸部与所述盖板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构成第一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锂电池的电极极组中,在与盖板本体相邻的一个侧面设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具有与盖板本体内侧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垂直于盖板本体并沿锂电池壳体一侧向下延伸的中间连接部,设置在中间连接部上与所述正极极耳焊接固定的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极极组具有多组正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结构中,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多组正极极耳。
CN201720072720.8U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Active CN206490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2720.8U CN206490103U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72720.8U CN206490103U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90103U true CN206490103U (zh) 2017-09-12

Family

ID=5976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72720.8U Active CN206490103U (zh) 2017-01-20 2017-01-20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90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114B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105280845B (zh) 电池组
CN111106300B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CN201994346U (zh) 一种动力电池金属壳体
CN111900320B (zh) 电极组件和充电电池
CN105845850B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动力电池
CN208298952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3631692U (zh) 一种电池
CN202282423U (zh) 环形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7818737U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103178292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106207269B (zh) 电池
CN110061178A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201490241U (zh) 锂电池盖板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锂电池
CN104157922B (zh) 一种铝壳型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6490103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的电极引出结构
CN105702906A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
CN208889752U (zh) 电池及其盖板组件、转接片
CN204991821U (zh) 二次电池
CN203398202U (zh)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电芯及极柱的连接结构
CN20697644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
CN206040813U (zh) 负极组件及圆柱电池
CN102986061B (zh) 锂电池的电极结构
CN201294237Y (zh) 一种电极连接带及具有该电极连接带的锂离子电池
CN107706426A (zh) 双极性铅酸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