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0042U -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 Google Patents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0042U
CN206470042U CN201720054424.5U CN201720054424U CN206470042U CN 206470042 U CN206470042 U CN 206470042U CN 201720054424 U CN201720054424 U CN 201720054424U CN 206470042 U CN206470042 U CN 206470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flex reflector
vert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544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JIAO ENGINEERING INSTRUMENTS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JIAO ENGINEERING INSTRUMENTS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JIAO ENGINEERING INSTRUMENTS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JIAO ENGINEERING INSTRUMENTS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00544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0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0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0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光路系统和试样的固定装置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光探测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旋转方向相互垂直的主转台和副转台以及安装在副转台上的夹持组件,所述主转台的台面上通过主转轴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垂直固定有竖直板,所述副转台安装在所述竖直板上。其便于完成对回复反射器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

Description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背景技术
回复反射器又名反光片或反光晶格,它的材质主要是PMMA,PC,AS塑胶件。主要见于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公路交通的反光或被动光源部分。主要原理是利用反射器内部的花纹进行“借光反光”为原理的无源反光。具体原理就是一条平行的灯光照射,通过空气和透明的塑胶片进入三个棱镜面折射而返回光。反射器或反光装置可以起到反光警告作用。只要有灯源光线照射到反光物体上,就产生回光,通常在300米都可以被反射,警告或告知后方的机动车驾驶人员及时知晓,保持距离或刹车。由此其在公路交通安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产品的合格率尤为重要,在国内的法规GB11564法规和交通JT/T388,T390公路道钉等法规中有详细的反光数值规定。
对于回复反射器反射性能的检测,需要对其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保证其在各反射角度下均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方可投入使用。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6076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包括光源、半透半反射镜、准直透镜、平面反射镜、球面镜、平面透光玻璃、回复反射器放置装置、光探测器、以及外壳,反射器试样固定在回复反射器放置装置;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半透半反射镜、准直透镜、平面反射镜、球面镜、以及平面透光玻璃组成的光路,照射待测反射器试样,所述反射器的逆反射光线沿上述光路返回,并由半透半反射镜反射到光探测器中。由于需要对回复反射器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因此在测量时需要能够在多个角度对回复反射器的试样进行固定。而上述实用新型与常见的测量仪相似,只能在单一角度对试样进行固定,不方便完成对回复反射器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反射器测量仪,其便于完成对回复反射器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光路系统和试样的固定装置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光探测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旋转方向相互垂直的主转台和副转台以及安装在副转台上的夹持组件,所述主转台的台面上通过主转轴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上垂直固定有竖直板,所述副转台安装在所述竖直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转台带动固定在水平板上的竖直板转动,使副转台能够随其在主转台的旋转方向上转动360°,副转台能够带动夹持组件在副转台的转方向上转动360°,由于主转台和副转台的旋转方向相互垂直,两个转台的旋转角度组合构成夹持组件的转动角度,使固定在夹持组件上的待测试样能够实现360°全方位的立体旋转,在检测时光路系统照射出的光线保持不变、通过调整夹持组件的角度来光线与待测试样之间的夹角,从而便于完成对回复反射器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板和所述竖直板上分别设有若干水平限位孔和竖直限位孔,所述水平限位孔相对于所述主转轴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竖直限位孔相对于所述副转台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主转台的台面上设有与水平限位孔对应的水平固定孔,所述夹持组件靠近所述副转台的一端设有与竖直限位孔对应的竖直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测试需要将夹持组件转动到相应角度后,使水平固定孔和竖直固定孔与相应角度的水平限位孔和竖直限位孔相互对应同心设置,然后将一圆杆或钉子等任意能够穿入限位孔的结构,将水平限位孔和水平限位孔固定、竖直限位孔和竖直固定孔固定,从而将夹持组件以及其夹住的待测试样固定在相应角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夹持组件在测试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而影响测量精度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将限位孔根据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角度进行设置,当固定孔与相应角度的限位孔同心设置时即可以使夹持组件转动到相应的角度,从而起到定位做作用使测试角度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板设置为两块,两块所述竖直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水平板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直板的副转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夹持组件的两端进行固定,使其以自身为轴发生转动而不容易发生晃动,并且能够使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转动的轴心线始终与水平板保持平行,即可以保证夹持组件能在竖直方向转动而不宜发生偏移,保证测量角度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置物板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活动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固定在所述置物板的一端,所述活动板通过压缩弹簧固定在所述置物板的另一端,所述压缩弹簧推动所述活动板向所述固定板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都将待测试样夹持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而实现对试样的夹持,结构简单且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板的两端固定有两块与所述固定板和置物板均保持垂直的限位板,所述副转台通过副转轴所述限位板连接,所述竖直固定孔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限位板和固定板以及活动板在置物板上形成以用于放置试样的槽,是试样不容易与置物板发生相对滑动而从置物板上滑下;另一方面,增加夹持组件与副转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置物板上开设有矩形滑槽,所述活动板的一端垂直固定有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动板,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与滑动板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板在滑槽内滑动一方面起到导向作用,使活动板能够保持在与其垂直的方向上滑动而始终与固定板保持平行进而保持夹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滑动板能够与待测试样的侧面贴合,增加夹持部分与试样的接触面积,减少发生相对活动的可能性发生,从而保证夹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内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滑动板底部设有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的导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随滑动板的活动在导向孔内滑动,起到导向作用使滑动板能够保持在垂直于活动板的方向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孔为开设在所述滑槽内的中部并沿所述滑动板的活动方向设置的方孔,所述导向块为在所述方孔内滑动的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滑动板与滑槽的接触面积并且增加滑槽的深度,使滑动板不容易从滑槽内脱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孔为开设在所述滑槽内的两端并沿所述滑动板的活动方向设置的两个长条形滑孔,所述导向块为在所述滑孔内滑动的圆柱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板的两端起到导向作用,使滑动板不容易歪斜,进一步保证了滑动板的滑移路线垂直于活动板和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台背离所述滑动板的一端安装有紧固件,所述圆柱台的高度小于所述滑孔的高度,所述紧固件抵设在所述置物板背离所述滑动板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置物板夹在紧固件与滑动板之间,增加置物板与滑动板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板和活动板不容易发生活动,从而增加了试样被夹持的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检测时光路系统照射出的光线保持不变、通过调整夹持组件来光线与待测试样之间的夹角,从而便于完成对回复反射器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
2、根据国家标准中对于测试角度的要求而实现对角度的固定,使检测更加准确;
3、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结构稳固不宜发生晃动而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固定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外壳;11、分隔板;12、光探测器;13、安装调试孔;14、试样;2、固定装置;21、主转台;211、主转轴;212、法兰盘;22、水平板;221、水平限位孔;222、水平固定孔;23、竖直板;231、竖直限位孔;232、竖直固定孔;24、副转台;241、副转轴;25、夹持组件;251、置物板;252、限位板;253、固定板;254、滑槽;254a、方孔;254b、滑孔;255、滑动板;255a、凸台;255b、圆柱台;256、活动板;257、压缩弹簧;3、光路系统;31、透光孔;32、半透半反射镜;33、透光玻璃;4、螺钉;4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其外壳1内由一分隔板11分割成左右两个腔体,其中一个腔体内安装有用于固定试样14的固定装置2,另一个腔体内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半透半反射镜32,分隔板11上安装有一块透光玻璃33,外壳1靠近半透半反射镜32的侧面开设有透光孔31,透光孔31、半透半反射镜32和透光玻璃33依次排列构成光路系统3,光路系统3中各结构的位置及排列方式在现有技术已经公开,因此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半透半反射镜32上方的外壳1上安装有光探测器12。
固定装置2包括通过螺栓安装在外壳1底板上的圆柱状主转台21,主转台21内部设置轴承,并且其台面中心位置伸出与轴承连接的主转轴211,转轴与轴承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公知手段,因此这里不再进行具体描述;主转轴211的顶部通过法兰盘212连接有一长条形的水平板22,法兰盘212固定在水平板22的中部;水平板22的两端一体成型有两块与其保持垂直的竖直板23,在水平板22上方形成供夹持组件25转动的空间,每块竖直板23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圆柱状的副转台24,副转台24内部设置轴承。
水平板22在法兰盘212的外周位置开设有七个对称设置的水平限位孔221,其对称轴穿过主转轴211的轴心并与竖直板23平行,七个水平限位孔221从中间向两侧与对称轴的夹角依次为0°、±5°、±10°和±20°;主转台21的台面上开设有一个与水平限位孔221相对应的水平固定孔222;竖直板23在副转台24的外周位置开设有五个竖直限位孔231,副转台24靠近水平板22的一侧设有三个竖直限位孔231、远离水平板22的一侧设有两个竖直限位孔231,两个位置的竖直限位孔231各自保持对称设置,对称轴均穿过副转台24的轴心并与水平板22垂直,靠近水平板22的三个竖直限位孔231与对称轴的夹角依次为0°和±10°,远离水平板22的两个竖直限位孔231与对称轴的夹角为±5°。上述竖直限位孔231和水平限位孔221的角度符合GB11564法规和交通JT/T388,T390公路道钉等法规中对反光数值测试角度的规定。外壳1上在与两个位置的竖直限位孔23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有两个安装调试孔13,方便在调试固定装置2时在仪器外能够通过安装调试孔13观察外壳1内的状态。
夹持组件25包括长条形设置的置物板251,置物板251的两个短边处垂直固定有限位板252、一个长边处垂直固定有固定板253,固定板253和两个限位板252在置物板251的同一侧形成用于固定待测试样14的槽。两个限位板252相互背离的侧面的中部位置均焊接有圆柱状的副转轴241,该副转轴241伸入副转台24并与其轴承连接;限位板252的两端开设有与竖直限位孔231相对应的竖直固定孔232。参照图3和图5,置物板251靠近远离固定板253的一边处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的滑槽254,滑槽254内的中部开设有方孔254a、靠近两端处开设有长条形滑孔254b,滑孔254b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54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滑槽254内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滑动板255,滑动板255的宽度小于滑槽254的宽度,使其能够沿滑槽254的的短边滑动,滑动板255远离固定板253的一边一体成型有一活动板256,该活动板256的长度小于滑动板255并且与固定板253保持平行;活动板256与固定板253的连接处背离固定板253的一侧焊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压缩弹簧257,压缩弹簧257的另一端焊接在滑槽254远离固定边的侧壁上,该压缩弹簧257与滑孔254b的长度方向保持平行。滑动板255背离活动板256的侧面中部位置一体成型有在方孔254a内滑动的矩形凸台255a、该侧面靠近两个端部位置一体成型有在滑孔254b内滑动的圆柱台255b;圆柱台255b的高度小于滑孔254b的高度,中心位置延其轴向方向开设有螺纹孔41,一其紧固作用的螺钉4从圆柱台255b背离滑动板255的一端旋入螺纹孔41,并且该螺钉4的螺帽直径大于滑孔254b的宽度,使螺帽能够抵设在置物板251背离滑槽254的侧面。
该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为:
向远离固定板253的一侧活动板256使滑动板255在滑槽254内滑动,圆柱台255b和凸台255a分别在滑块和方孔254a内滑动,一方面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增加滑动板255与滑槽254的接触面积和滑槽254的深度而使滑动板255不容易从滑槽254内脱出;同时压缩弹簧257被压缩,将待测试样14放在置物板251上的固定板253和活动板256之间的位置后松开活动板256,压缩弹簧257反弹从而推动活动板256向固定板253移动,使试样14被夹持在活动板256和固定板253之间并且与置物板251和滑动板255的表面贴合从而被紧固;将螺钉4旋入螺纹孔41使其螺帽与置物板251相抵,从而将置物板251夹在螺钉4的螺帽与滑动板255之间,增加置物板251与滑动板255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动板255和活动板256不容易发生活动,从而增加了试样14被夹持的稳固性。转动水平板22使其带动被夹住的试样14在水平方向与主转台21发生相对转动,当转动到与需要检测的角度时,相应角度的水平限位孔221与水平固定孔222同心,此时将一圆杆插入从而将水平板22固定;活动夹持组件25使其以副转轴241为轴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转动,当转动到需要检测的角度时相应角度的竖直限位孔231与竖直固定孔232同心,此时将一圆杆插入从而将夹持组件25固定。此时即完成对待测试样14的角度调节和固定。光源的光线从透光孔31照射入壳体内,光线依次穿过半透半反射镜32和透光玻璃33组成光路,照射待测试样14,试样14的逆反射光线沿上述光路返回,穿过透光玻璃33后由半透半反射镜32反射到光探测器12中。光探测器12测得逆反射发光强度系数,将发光强度系数与标准发光强度系数进行对比,如果测得发光强度系数高于标准发光强度系数则可认为试样14符合标准。即完成对试样14的检测。该角度检测完成后,将圆杆从水平限位孔221和竖直限位孔231中取出,可以再次对夹持组件25和水平板22进行活动,重复上述调节角度和固定的过程来更换待测试样14的角度后,能够继续对试样14进行另一角度的测试。由于主转台21和副转台24的旋转方向相互垂直,两个转台的旋转角度组合构成夹持组件25的转动角度,使固定在夹持组件25上的待测试样14能够实现360°全方位的立体旋转,在检测时光路系统3照射出的光线保持不变、通过调整夹持组件25的角度来光线与待测试样14之间的夹角,从而便于完成对回复反射器试样14进行多个角度的检测。
整体测试结束后,将螺钉4从螺纹孔41内旋出一部分使其螺帽远离置物板251,移动活动板256使其远离固定板253从而能够将试样14取下,并且螺钉4没有完全旋出使其对圆柱台255b起到限制作用,使其不容易从滑孔254b内脱出,即使滑动板255不容易从滑槽254内脱出。使夹持组件25整体结构完整而更加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光路系统(3)和试样(14)的固定装置(2)以及安装在外壳(1)上的光探测器(12),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透光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旋转方向相互垂直的主转台(21)和副转台(24)以及安装在副转台(24)上的夹持组件(25),所述主转台(21)的台面上通过主转轴(211)连接有水平板(22),所述水平板(22)上垂直固定有竖直板(23),所述副转台(24)安装在所述竖直板(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22)和所述竖直板(23)上分别设有若干水平限位孔(221)和竖直限位孔(231),所述水平限位孔(221)相对于所述主转轴(211)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竖直限位孔(231)相对于所述副转台(24)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主转台(21)的台面上设有与水平限位孔(221)对应的水平固定孔(222),所述夹持组件(25)靠近所述副转台(24)的一端设有与竖直限位孔(231)对应的竖直固定孔(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23)设置为两块,两块所述竖直板(23)分别固定在所述水平板(22)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25)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竖直板(23)的副转台(2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5)包括置物板(251)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活动板(256)和固定板(253),所述固定板(253)垂直固定在所述置物板(251)的一端,所述活动板(256)通过压缩弹簧(257)固定在所述置物板(251)的另一端,所述压缩弹簧(257)推动所述活动板(256)向所述固定板(253)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板(251)的两端固定有两块与所述固定板(253)和置物板(251)均保持垂直的限位板(252),所述副转台(24)通过副转轴(241)所述限位板(252)连接,所述竖直固定孔(232)设置在所述限位板(25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板(251)上开设有矩形滑槽(254),所述活动板(256)的一端垂直固定有在所述滑槽(254)内滑动的滑动板(255),所述压缩弹簧(25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槽(254)远离所述固定板(253)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板(256)与滑动板(255)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54)内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滑动板(255)底部设有与所述导向孔相适配的导向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开设在所述滑槽(254)内的中部并沿所述滑动板(255)的活动方向设置的方孔(254a),所述导向块为在所述方孔(254a)内滑动的凸台(255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开设在所述滑槽(254)内的两端并沿所述滑动板(255)的活动方向设置的两个长条形滑孔(254b),所述导向块为在所述滑孔(254b)内滑动的圆柱台(255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复反射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台(255b)背离所述滑动板(255)的一端安装有紧固件,所述圆柱台(255b)的高度小于所述滑孔(254b)的高度,所述紧固件抵设在所述置物板(251)背离所述滑动板(255)的一面。
CN201720054424.5U 2017-01-17 2017-01-17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Active CN206470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54424.5U CN206470042U (zh) 2017-01-17 2017-01-17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54424.5U CN206470042U (zh) 2017-01-17 2017-01-17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0042U true CN206470042U (zh) 2017-09-05

Family

ID=5970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54424.5U Active CN206470042U (zh) 2017-01-17 2017-01-17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00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8221A (zh) * 2017-01-17 2018-07-24 北京中交工程仪器研究所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18221A (zh) * 2017-01-17 2018-07-24 北京中交工程仪器研究所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2210C (zh) 一种激光自准直测角零位基准误差测量方法
US8564765B2 (en) Op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CN105842432B (zh) 一种血栓弹力仪
CN206804682U (zh) 一种标准测速装置
CN206470042U (zh)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CN204594848U (zh) 一种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监测装置
CN209877881U (zh) 一种永磁轨道不平顺检测设备
CN106017248B (zh) 用于汽车尾灯板的综合检测装置
CN106066163B (zh) 一种堆垛机与立体货架垂直度的在线监测方法
CN107421861A (zh) 一种粉尘监测仪
CN204101578U (zh) 惯性转台角速率校准装置
CN201615839U (zh) 手持式电钻自动降速特性测试机构
CN206557011U (zh) 软组织各向异性剪切力学特性测试仪
CN205909769U (zh) 一种半轴角度检测夹具
CN209386976U (zh) 一种快速测量激光套管尺
CN108318221A (zh) 回复反射器测量仪
CN110044260A (zh) 一种永磁轨道不平顺检测设备
CN105841733B (zh) 火灾爆炸用光学传感器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6113878U (zh) 测距工具
CN205664765U (zh) 用于汽车零件形面的检测装置
CN201716267U (zh) 一种测量标线逆反射系数的附加装置
CN207936957U (zh) 一种适用于动车组二系空气弹簧高度测量检测仪
CN206804683U (zh) 一种基于激光感应的冲击测速仪
CN107655424A (zh) 垂直度检测装置及卷绕机
CN205808908U (zh) 一种手持式逆反射标志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