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1078U - 穿戴式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1078U
CN206451078U CN201720062724.8U CN201720062724U CN206451078U CN 206451078 U CN206451078 U CN 206451078U CN 201720062724 U CN201720062724 U CN 201720062724U CN 206451078 U CN206451078 U CN 206451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wrist strap
spring piece
fastener spr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627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贤杰
张波
郭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ROV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ROV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ROV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ROV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627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1078U/zh
Priority to CN201780001821.9A priority patent/CN10798011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5979 priority patent/WO201812652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1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1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腕带组件以及将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的卡扣支架以及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所述卡扣支架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腕带组件可将智能终端本体穿戴起来,并在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两者间设置了卡扣连接的卡扣支架以及卡扣弹片,方便解开和穿戴,满足了用户单手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且有效地防止了智能终端本体上下转动或者妨碍到使用者搬运货物,结构简单且紧凑,操作便捷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穿戴式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相关技术中,关于3.5-5寸便携式智能终端设计,普遍都是在智能终端的后壳上加装手带,通过套挂绳或手带将智能终端固定在用户的手上,以便实现单手实现操作,满足数据采集工作需求。但是,采用套挂绳或手带的方式在对被采集数据的物体采集完数据,无法快速的抬货物,(数据采集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货物进行适当的搬运,以便扫描下一件物件),普遍的方式是一般在数据采集完成时,将手抽离终端手带后,将终端放下,才能进行对被采集数据的物件进行搬运动作,,使用不够便捷,而且在不使用手带的情况下要通过特定的工具拆卸手带,要把手带拆掉,操作比较麻烦。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智能终端装在带有手带的保护套中,以实现智能终端的便携性,但是这种使用方式加厚了终端,而且加重了重量,使用户在单手绑住智能终端时容易感到疲劳;在拆装过程中并不是十分简易。另外,通过保护套的方式将智能终端固定在手腕上,保护套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用起来不方便。目前的腕带式保护套用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硅胶或者TPU材料,这样的材料容易老化变脆,容易脱落,使用周期短,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满足客户对手感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舒适便携的穿戴式智能终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穿戴式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腕带组件以及将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的卡扣支架以及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所述卡扣支架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扣弹片设有一朝外的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具有弹性的扣合位,所述扣合位的两侧内壁设有滑槽,所述卡扣支架卡合于所述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扣支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卡位凸点,所述卡扣弹片相对于所述卡位凸点设有与所述卡位凸点配合的定位凹孔。
优选地,所述卡扣弹片设有一凸台,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后壳对应所述凸台设有限位槽,供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卡扣弹片限位。
优选地,所述卡扣弹片包括一用于使所述凸台脱离所述限位槽的按压扣。
优选地,所述腕带组件包括腕带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腕带支架上的腕带,所述腕带支架连接所述卡扣弹片或所述卡扣支架。
优选地,所述腕带支架的两相对端分别设有供所述腕带穿过的穿孔,所述腕带通过所述穿孔连接在所述腕带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卡扣支架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所述卡扣弹片连接所述腕带组件;或者,
所述卡扣支架连接所述腕带组件,所述卡扣弹片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
优选地,所述卡扣弹片与腕带支架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卡扣支架与所述智能终端本体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后壳设有螺丝柱,所述卡扣支架对应所述螺丝柱开设有安装孔,通过穿过安装孔后伸入螺孔柱中的螺钉将所述卡扣支架与所述智能终端本体连接;
所述腕带支架上设有第一铆钉孔,所述卡扣弹片对应所述第一铆钉孔设有第二铆钉孔,通过依次穿过第一铆钉孔和所述第二铆钉孔的铆钉将所述卡扣弹片和所述腕带支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腕带组件可将智能终端本体穿戴起来,并在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两者间设置了卡扣支架以及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所述卡扣支架卡扣连接,方便解开和穿戴,满足了用户单手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且有效地防止了智能终端本体上下转动或者妨碍到使用者搬运货物,结构简单且紧凑,操作便捷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智能终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智能终端的穿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智能终端的拆卸说明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智能终端安装后说明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智能终端的组合说明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穿戴式智能终端的剖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12、腕带组件以及将智能终端本体12和腕带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分别连接智能终端本体12和腕带组件的卡扣支架25以及卡扣弹片17,卡扣弹片17与卡扣支架25卡扣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腕带组件可将智能终端本体12穿戴起来,并在智能终端本体12和腕带组件两者间设置了卡扣连接的卡扣支架25以及卡扣弹片17,方便解开和穿戴,满足了用户单手使用智能终端的需求,且有效地防止了智能终端本体12上下转动或者妨碍到使用者搬运货物,结构简单且紧凑,操作便捷舒适,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为扫描器、智能手表等体积适合穿戴的免持设备,可以戴在手腕上,手指上。
腕带组件用于供使用者将智能终端本体12穿戴起来,包括腕带支架34以及连接在腕带支架34上的腕带26,腕带支架34连接卡扣弹片17或者卡扣支架25。腕带支架34是用于和腕带26连接在一起的支架,根据使用者手腕的大体形状设计,腕带支架34实现防止智能终端本体12在佩戴过程中滑动或者转动而影响使用。腕带支架34底部粘有魔术贴(勾毛),用于粘牢腕带支架34下的衬垫,保持舒适度。优选地,腕带支架34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供腕带26穿过的穿孔,腕带26通过穿孔连接在腕带支架34上。本实施例中,腕带支架34设有四个供腕带26穿过的穿孔,两条腕带26通过此穿孔固定在腕带支架34上。
腕带26用于供使用者穿戴智能终端本体12。腕带26可采用柔软耐用的编织带,可通过采用魔术贴的方式将其固定在腕带支架34上,然后再将腕带绑于使用者手腕上,将智能终端固定在使用者的手腕上,以实现其功能。
卡扣组件包括分别连接智能终端本体12和腕带组件的卡扣支架25以及卡扣弹片17。即,卡扣支架25连接智能终端本体12,卡扣弹片17连接腕带组件;或者,卡扣支架25连接腕带组件,卡扣弹片17连接智能终端本体12。
本实施例中,卡扣弹片17与腕带支架34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卡扣支架25与智能终端本体12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在腕带支架34上设有第一铆钉孔,卡扣弹片17对应第一铆钉孔设有第二铆钉孔,通过依次穿过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的铆钉将卡扣弹片17和腕带支架34连接。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的位置和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卡扣弹片17设有六个第一铆钉孔,腕带支架34设有六个第二铆钉孔,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位置对应,铆钉依次通过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后将卡扣弹片17和腕带支架34这两者锁在一起,形成紧固连接。
在智能终端本体12的后壳设有螺丝柱,卡扣支架25对应螺丝柱开设有安装孔,通过穿过安装孔后伸入螺孔柱中的螺钉5将卡扣支架25与智能终端本体12连接;螺丝柱和安装孔的位置和数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卡扣支架25开设有四个安装孔,智能终端后壳设有四个螺丝柱,通过螺钉5穿过安装孔后伸入螺孔柱中使卡扣支架25和智能终端本体12后壳结合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弹片17与腕带支架34、卡扣支架25与智能终端本体12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卡扣弹片17具有弹性,使用弹性材料制成,如弹性塑料材料。卡扣弹片17设有一朝外的开口,开口形成具有弹性的卡持部,扣合位的两侧内壁设有滑槽,卡扣支架25卡合于滑槽内。例如,卡扣弹片17设计成U型,卡扣支架25从卡扣弹片17的开口沿着滑槽进入。卡扣支架25的左右两侧(与卡扣弹片17接触部分)各设计有卡位用的卡位凸点,卡扣弹片17相对于卡位凸点设有与卡位凸点配合的定位凹孔。卡位凸点与定位凹孔配合,以锁住卡扣弹片17,避免由于晃动而造成卡扣弹片17自动弹出。
本实用新型在智能终端本体12的后壳设有用于卡住卡扣弹片17的限位槽121,卡扣弹片17对应限位槽121设有一凸台(如图6),卡扣弹片17凸台可插入智能终端本体12后壳的限位槽121,防止晃动时卡扣弹片17退出以使智能终端本体12脱出。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21位于智能终端本体12后壳底部水平居中的位置,且居于后壳底端的位置,供凸台插入限位槽121中,以使卡扣弹片17限位,不会自己退出。卡扣弹片17还包括一用于使凸台脱离限位槽121的按压扣171(如图5)。凸台在卡扣弹片17水平居中的位置,比邻卡扣弹片17的按压扣171,方便向下按动按压扣,造成塑料形变,将卡扣支架25退出。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便携式智能终端腕带组件,可用于将3.5寸-5寸智能终端本体12辅助支承在使用者的手腕上,该腕带组件包括腕带支架34和绑带26,腕带26依次穿过腕带支架34的穿孔并缝制固定死;卡扣弹片17用于卡住智能终端本体12的后壳和卡扣支架25,此处,卡扣支架25的两侧呈弧形槽位,倒梯形设计,这样卡扣弹片17通过设于其上的弹性壁结构卡进该槽位中;智能终端本体12后壳在与卡扣弹片17凸台对应的位置设置限位槽121,其用于锁住卡扣弹片17,不让其退出;卡扣弹片17连接用户的腕带支架34,通过锁定螺丝5将卡扣支架25和智能终端本体12连接,通过铆钉21将卡扣弹片17和腕带支架34连接。安装时,卡扣支架25从上往下滑入卡扣弹片17,卡扣支架25内的卡位凸点滑入卡扣弹片17滑槽中的定位凹孔,同时卡扣弹片17的凸台插入智能终端本体12的后壳的限位槽121,腕带26绑在用户手上(见图2),以实现将智能终端本体12支承在使用者手上,实现单手便携操作。如图3,在需要将智能终端本体12从腕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时,按动卡扣弹片17的印有PUSH字符的按压扣171,下压使卡扣弹片17凸台脱出智能终端本体12后壳的限位槽121,然后将智能终端本体12向外推出,使卡扣支架25上的卡位凸点脱离出卡扣弹片17的滑槽,通过此两个动作就可以快速地将智能终端本体12从腕带支架34上面拆卸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具有如下优点:
1)用户可以将智能终端本体12固定在手腕上,同一只手的手指处可以佩戴功能扩展配件(如指套式红外扫描配件)可以实现单手完成物件扫描识别,识别完成可以直接搬运货物,智能终端本体12支承于手腕上,不影响活动搬运,无需向传统智能终端本体12那样要取下终端在进行搬运这个动作,提高工作效率;
2)智能终端本体12通过卡扣的方式直接固定在腕带组件上,不需要额外的保护套装载,精简了结构组成,有效地降低了支架的厚度,减少整个智能终端的重量,降低了用户手腕所需承受的重量,同时减低了整个机器支承于手腕上的高度,稳定了重心,使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幅度降低,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
3)卡扣弹片17采用了弹性片状结构设计,在需要将智能终端本体12从腕带组件上拆卸下来时,按动卡扣弹片17印有PUSH字符的按压扣171,下压使卡扣弹片17凸台脱出智能终端本体12后壳限位槽121,然后将智能终端本体12向外推出,使卡扣支架25上的卡位凸点脱离出卡扣弹片17的滑槽,通过此两个动作就可以快速地将智能终端本体12从腕带支架34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本体、腕带组件以及将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组件;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和腕带组件的卡扣支架以及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所述卡扣支架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弹片设有一朝外的开口,所述开口形成具有弹性的扣合位,所述扣合位的两侧内壁设有滑槽,所述卡扣支架卡合于所述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支架的左右两侧各设有卡位凸点,所述卡扣弹片相对于所述卡位凸点设有与所述卡位凸点配合的定位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弹片设有一凸台,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后壳对应所述凸台设有限位槽,供所述凸台插入所述限位槽中,以使所述卡扣弹片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弹片包括一用于使所述凸台脱离所述限位槽的按压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组件包括腕带支架以及连接在所述腕带支架上的腕带,所述腕带支架连接所述卡扣弹片或所述卡扣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支架的纵向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腕带穿过的穿孔,所述腕带通过所述穿孔连接在所述腕带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支架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所述卡扣弹片连接所述腕带组件;或者,
所述卡扣支架连接所述腕带组件,所述卡扣弹片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弹片与腕带支架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卡扣支架与所述智能终端本体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式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后壳设有螺丝柱,所述卡扣支架对应所述螺丝柱开设有安装孔,通过穿过安装孔后伸入螺孔柱中的螺钉将所述卡扣支架与所述智能终端本体连接;
所述腕带支架上设有第一铆钉孔,所述卡扣弹片对应所述第一铆钉孔设有第二铆钉孔,通过依次穿过第一铆钉孔和所述第二铆钉孔的铆钉将所述卡扣弹片和所述腕带支架连接。
CN201720062724.8U 2017-01-06 2017-01-18 穿戴式智能终端 Active CN206451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2724.8U CN206451078U (zh) 2017-01-18 2017-01-18 穿戴式智能终端
CN201780001821.9A CN107980111B (zh) 2017-01-06 2017-03-08 可穿戴手持移动系统
PCT/CN2017/075979 WO2018126529A1 (zh) 2017-01-06 2017-03-08 可穿戴手持移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2724.8U CN206451078U (zh) 2017-01-18 2017-01-18 穿戴式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1078U true CN206451078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62724.8U Active CN206451078U (zh) 2017-01-06 2017-01-18 穿戴式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1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1458B2 (en) Apparatus to assist a user with holding a mobile device
US4487412A (en) Weight lifting grips
US6662986B2 (en) Mobile phone strap hold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398855A (en) Pager carrying device
US20050076853A1 (en) Device for carrying a four-legged animal
KR10120938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손잡이 구조
CN104640477A (zh) 承载系统
CN206451078U (zh) 穿戴式智能终端
US20090000060A1 (en) Removable Moisture Absorbent Grip Cover
RU2401028C1 (ru)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удержания электро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в руке
CN208837146U (zh) 一种收紧式手套
CN201480240U (zh) 一种免手持多用伞
WO2020211329A1 (zh) 一种鞋子及鞋舌防歪结构
KR200468009Y1 (ko) 휴대폰용 손목지갑
CN210353580U (zh) 可调节夹持宽度的运动臂带
CN108078149A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变形背包
KR100464185B1 (ko) 분리형 판재를 갖는 가방
CN213486931U (zh) 一种多功能背心
CN211483870U (zh) 一种可缓解疲劳的音乐抱枕
WO201318125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s-free carrying and/or use of items intended for hand-held use
CN212368404U (zh) 一种皮肤瘙痒防挠手套
CN207491044U (zh) 一种具有固定功能的手机壳
JP3238069U (ja) 多目的簡易バッグ
KR200342496Y1 (ko) 분리형 판재를 갖는 가방
US20190116964A1 (en) Lumbar Cushion Support Attachment for Backpa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