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7900U -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47900U CN206447900U CN201720171405.0U CN201720171405U CN206447900U CN 206447900 U CN206447900 U CN 206447900U CN 201720171405 U CN201720171405 U CN 201720171405U CN 206447900 U CN206447900 U CN 2064479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induction
- connecting plate
- induction circle
- line
- cir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工频感应圈、中频感应圈、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连接杆;所述工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中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工频感应圈位于中频感应圈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工频感应圈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的高度;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且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本实用新型有效增加淬硬层深度,且硬度不低于90HSD。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合金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表面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材质为9Cr3Mo,直径为300mm的工作辊在制造过程中,淬硬层深度为15mm左右,且硬度为90HSD,而距表面20mm处硬度就低于90HSD,远远不能达到使用要求,急需设计一种新型淬火装置,增加淬硬层深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增加淬硬层深度,且硬度不低于90HSD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工频感应圈、中频感应圈、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连接杆;
所述工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中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工频感应圈位于中频感应圈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
所述工频感应圈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的高度;
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且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频感应圈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工频感应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固定在环形工频感应板上,且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位于环形工频感应板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绝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装有第一冷却液接头;所述中频感应圈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中频感应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分别固定在环形中频感应板上,且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位于环形中频感应板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与第四连接板绝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分别装有第二冷却液接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频感应圈上设有第一测温孔,所述中频感应圈上设有第二测温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均由两块翼板构成,且两块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两块翼板之间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相应的连接块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径和中频感应圈的外径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液接头,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冷却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工频感应圈、中频感应圈、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连接杆;所述工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中频感应圈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工频感应圈位于中频感应圈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工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且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且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且位于冷却机构的上方,待工作辊预热后放置在机床上,所述工频感应圈为主加热圈,加热温度在910℃~920℃,频率为50Hz,中频感应圈作为辅助加热,加热温度在930℃~940℃,频率为250Hz,工作辊依次从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走过,然后进入冷却机构内冷却,由于所述工频感应圈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的高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的奥氏体化温度,也延长了工作辊在工频感应圈的保温时间,使其奥氏体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了淬硬层的深度,使得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硬度不低于90HSD,满足了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包括工频感应圈1、中频感应圈2、第一冷却管3、第二冷却管4、第一连接座5、第二连接座6和连接杆7;
所述工频感应圈1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5,中频感应圈2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6,所述工频感应圈1位于中频感应圈2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6固定连接;
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2的高度;
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3,且第一冷却管3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2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4,且第二冷却管4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
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工频感应圈1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工频感应板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固定在环形工频感应板1-1上,且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位于环形工频感应板1-1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2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1-3绝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装有第一冷却液接头9;所述中频感应圈2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中频感应板2-1、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所述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分别固定在环形中频感应板2-1上,且第三连接板2-2与第四连接板2-3位于环形中频感应板2-1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2通过紧固件与第四连接板2-3绝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分别装有第二冷却液接头10。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工频感应圈1或中频感应圈进行测温,所述工频感应圈1上设有第一测温孔1-4,所述中频感应圈2上设有第二测温孔2-4。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两块相邻的连接板通电短路,所述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1-5,所述第三连接板2-2与第四连接板2-3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2-5。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工频感应圈和中频感应圈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均由两块翼板构成,且两块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两块翼板之间设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上相应的连接块8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合理性,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外径和中频感应圈2的外径相等。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冷却管与冷却液输送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液接头11,所述第二冷却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冷却液接头12。
本实用新型用来冷却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的冷却液为冷却水,所述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均选用紫铜板加工而成,所述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4管均选用的是空心水冷紫铜管。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将其安装在淬火机床上,并且位于冷却机构的上方,待工作辊预热后放置在机床上,所述工频感应圈1为主加热圈,加热温度在910℃~920℃,频率为50Hz,中频感应圈2作为辅助加热,加热温度在930℃~940℃,频率为250Hz,工作辊依次从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走过,然后进入冷却机构内冷却,由于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2的高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的奥氏体化温度,也延长了工作辊在工频感应圈的保温时间,使其奥氏体更加稳定,从而增加了淬硬层的深度,使得工作辊距表面20mm处硬度不低于90HSD,满足了使用要求。
Claims (7)
1.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频感应圈(1)、中频感应圈(2)、第一冷却管(3)、第二冷却管(4)、第一连接座(5)、第二连接座(6)和连接杆(7);
所述工频感应圈(1)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座(5),中频感应圈(2)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座(6),所述工频感应圈(1)位于中频感应圈(2)的上方,且工频感应圈(1)和中频感应圈(2)具有同一轴线,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座(6)固定连接;
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高度高于中频感应圈(2)的高度;
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冷却管(3),且第一冷却管(3)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所述中频感应圈(2)的外周壁上设有第二冷却管(4),且第二冷却管(4)的一端为冷却液进口,另一端为冷却液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感应圈(1)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工频感应板(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固定在环形工频感应板(1-1)上,且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位于环形工频感应板(1-1)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2)通过紧固件与第二连接板(1-3)绝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分别装有第一冷却液接头(9);
所述中频感应圈(2)包括带有开口的环形中频感应板(2-1)、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所述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分别固定在环形中频感应板(2-1)上,且第三连接板(2-2)与第四连接板(2-3)位于环形中频感应板(2-1)开口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2)通过紧固件与第四连接板(2-3)绝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2)和第四连接板(2-3)分别装有第二冷却液接头(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感应圈(1)上设有第一测温孔(1-4),所述中频感应圈(2)上设有第二测温孔(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1-5),所述第三连接板(2-2)与第四连接板(2-3)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均由两块翼板构成,且两块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两块翼板之间设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5)和第二连接座(6)上相应的连接块(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感应圈(1)的外径和中频感应圈(2)的外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冷却液接头(11),所述第二冷却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冷却液接头(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71405.0U CN206447900U (zh) | 2017-02-24 | 2017-02-24 |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71405.0U CN206447900U (zh) | 2017-02-24 | 2017-02-24 |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47900U true CN206447900U (zh) | 2017-08-29 |
Family
ID=5966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71405.0U Active CN206447900U (zh) | 2017-02-24 | 2017-02-24 |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47900U (zh) |
-
2017
- 2017-02-24 CN CN201720171405.0U patent/CN2064479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93173A (zh) | 异型铜合金线材加工工艺 | |
CN106868267A (zh) | 一种d2钢轧辊双频热处理淬火工艺及装置 | |
CN206447900U (zh) | 一种双频感应淬火装置 | |
CN106011442A (zh) | 一种用于特大型挖掘机支撑滚道部的淬火感应加热装置 | |
CN210683859U (zh) | 一种水冷、风冷两用淬火装置 | |
CN204022876U (zh) | 一种带定位器可调试tj移动万向节中频淬火感应器 | |
CN205874484U (zh) | 一种挖掘机支重轮颈部和端头部电磁感应加热工装 | |
CN205874501U (zh) | 一种挖掘机支重轮支撑滚道部感应加热工装 | |
CN107447080A (zh) | 一种快速、低温的铝合金焊缝局部应力松弛方法 | |
CN104419815A (zh) | 轴类零件的感应回火工艺及感应器 | |
CN204080015U (zh) |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退火炉炉辊 | |
CN209443039U (zh) | 一种托架轴承纵向加热淬火感应器 | |
CN203159668U (zh) | 小直径内花键表面淬火感应器 | |
CN205282238U (zh) | 一种变压器铁芯 | |
CN206408260U (zh) | 一种凸轮轴止退面端面局部高频淬火用淬火感应线圈装置 | |
CN105969956B (zh) | 一种挖掘机支重轮颈部和端头部进行淬火处理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
CN206591156U (zh) | 同轴导电电渣重熔炉结晶器 | |
CN206455160U (zh) | 一种汇流排模具的冷却结构 | |
CN105585239A (zh) | 浮法玻璃制造用冷却装置 | |
CN202206290U (zh) | 一种igbt中频电源的铜排 | |
CN103409705B (zh) | 表面与中心性能差异化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装置 | |
CN215887165U (zh) | 一种半轴套管用表面淬火感应器 | |
CN104962701B (zh) | 一种油压机冲头无氧化脱碳局部强化热处理工艺 | |
CN212247137U (zh) | 一种冷轧薄板用的热处理预热缓冷装置 | |
CN204185515U (zh) | 一种回转体零件端面淬火感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