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2980U - 害虫饵料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害虫饵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2980U
CN206442980U CN201720097390.8U CN201720097390U CN206442980U CN 206442980 U CN206442980 U CN 206442980U CN 201720097390 U CN201720097390 U CN 201720097390U CN 206442980 U CN206442980 U CN 206442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domatic
insect diet
bait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73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干彦
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rt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rth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rth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rth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73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2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2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2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害虫饵料容器,该害虫饵料容器具有盒体,该盒体具有放置饵料的饵槽,该饵槽具有由底部和侧壁形成的凹部,其中,该饵槽的凹部内形成有从该饵槽的内侧沿该底部朝向该侧壁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凸部,该凸部呈坡形且具有连接该底部和该侧壁的第一坡面;该盒体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从该饵槽的外侧沿该底部向该侧壁延伸而形成有出入通道,该出入通道呈坡形且具有连接该底部和该侧壁的第二坡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害虫饵料容器,由于在饵槽内外均设计了坡形的结构,使得昆虫例如蚂蚁容易搬饵回巢,从而达到在巢穴内杀死昆虫的目的。

Description

害虫饵料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害虫饵料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生活中常受到蚂蚁等昆虫的侵扰。为了消灭蚂蚁之类的昆虫(下文为蚂蚁为例),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其中以撒药和诱饵盒为主。
通过在室内外可能出现蚂蚁的位置放置药饵,可以达到消灭蚂蚁的目的。然而,由于放置药饵的位置分散,并且在有风的情况下,还容易将药饵吹散,因此存在环境污染、被小孩误食等缺点。
诱饵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四处放置药饵的问题。然而,由于蚂蚁具有将药饵搬回巢穴与其他同类分食的习性,在蚂蚁发现诱饵盒里的药饵时,通常会药饵搬运回巢穴,因此,发明人发现市面上出现的诱饵盒还存在以下问题:目前的诱饵盒不便于拖负着药饵的蚂蚁攀爬,由此,可能出现蚂蚁放弃拖负药饵回巢的问题,或者出现攀爬诱饵盒已经消耗了蚂蚁的大量体力而把药饵丢弃在回巢路上的问题,从而达不到在巢穴内杀死蚂蚁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的诱饵盒所存在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饵料容器。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害虫饵料容器,该害虫饵料容器具有盒体,该盒体具有放置饵料的饵槽,该饵槽具有由底部和侧壁形成的凹部,其中,该饵槽的凹部内形成有从该饵槽的内侧沿该底部朝向该侧壁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凸部,该凸部呈坡形且具有连接该底部和该侧壁的第一坡面;该盒体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该一个出入口或该多个出入口中的每个出入口从该饵槽的外侧沿该底部向该侧壁延伸而形成有出入通道,该出入通道呈坡形且具有连接该底部和该侧壁的第二坡面。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该凸部的第一坡面与该侧壁的一部分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多个该凸部以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的方式设置在该凹部内。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该凹部内形成有两个该凸部,该两个凸部在该凹部内对置设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该侧壁的端部与该第一坡面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侧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坡面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长度;和/或
该侧壁的端部与该第二坡面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侧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坡面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长度。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该凸部的该第一坡面上设置有凹凸部,和/或该出入通道的该第二坡面上设置有凹凸部。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沿着该凸部的第一坡面从该侧壁到该底部的最短长度是该侧壁在垂直于该底部的方向上的长度的1.2至2.2倍,和/或沿着该出入通道的第二坡面从该侧壁到该底部的最短长度是该侧壁在垂直于该底部的方向上的长度的1.2至2.2倍。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该害虫饵料容器还具有盖体,该盖体具有侧面和顶面,在该盖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盖体卡合部,该盖体与该盒体之间具有连接部,并且该盖体与该盒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七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该盖体的顶面与该侧壁的该端部之间具有0.6至1.5厘米的空隙。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七方面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中,在该底部上该饵槽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柱,每个该支柱上设置有盒体卡合部,该盖体与该盒体通过该盖体卡合部与该盒体卡合部进行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害虫饵料容器,由于在饵槽内外均设计了坡形的结构,使得蚂蚁容易搬饵回巢,从而达到在巢穴内杀死蚂蚁的目的。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害虫饵料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与盒体处于打开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害虫饵料容器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与盒体处于闭合状态;
图3是将图1所示的盒体沿平行于长边的中心线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文以蚂蚁为例进行说明,但应当了解的是,凡具有和蚂蚁类似的搬运饵料回巢习性的昆虫,都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害虫饵料容器来诱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害虫饵料容器。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害虫饵料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害虫饵料容器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害虫饵料容器10具有盒体11,盒体11具有放置饵料的饵槽112,饵槽112具有由底部111和侧壁113形成的凹部114。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的底部设计为大致的矩形(例如具有长边和短边),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底部为圆形等其他形状同样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饵槽112的凹部114内形成有从饵槽112的内侧I沿底部111朝向侧壁113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凸部115,凸部115呈坡形且具有连接底部111和侧壁113的第一坡面1151。
通过在饵槽内侧设置坡形的凸部,因此昆虫(例如蚂蚁)不再需要通过攀爬与底部成90度的侧壁才能将饵料搬出饵槽,从而利于蚂蚁将饵料搬运回巢穴,解决了蚂蚁由于体力不支而放弃拖负药饵回巢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盒体11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116,出入口116从饵槽112的外侧E沿底部111向侧壁113延伸而形成有出入通道117,出入通道117呈坡形且具有连接底部111和侧壁113的第二坡面1171。
通过在饵槽外侧设计坡形的出入通道,因此进一步利于蚂蚁对饵料的搬运。
由此,由于在饵槽内外均设置了坡形的结构,使得蚂蚁容易搬饵回巢,从而达到在巢穴内杀死蚂蚁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图1中示出了第一坡面1151和第二坡面1171分别连接了底部111和侧壁113的端部113a,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坡面1151的一端1151a可以不与端部113a直接相连,而是侧壁113的端部113a与第一坡面1151的一端1151a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长度,该第一预度长度例如可以是蚂蚁从第一坡面1151的一端1151a易于爬上侧壁113的端部113a的长度。
同样地,第二坡面1171的一端1171a可以不与端部113a直接相连,而是侧壁113的端部113a与第二坡面1171的一端1171a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长度,该第二预度长度例如是蚂蚁从第二坡面1171的一端1171a易于爬上侧壁113的端部113a的长度。其中第一预定长度与第二预定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饵槽内设置坡形的结构利于拖负饵料的蚂蚁进行攀爬,但是如果将饵槽的凹部内整体都设计为从底部向侧壁延伸的坡形结构,那么在饵槽内放置饵料的容积必然变小。
因此,为了在饵槽内可放置更多的饵料,凸部115可以仅在凹部114内沿侧壁113的一部分设置,即凸部115的第一坡面1151在凹部114内与侧壁113的一部分连接,而不与侧壁113的全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饵槽112的凹部114内设置有多个凸部115时,多个凸部115以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的方式设置在凹部114,由此,可使得害虫饵料容器看起来更加美观,并且使得害虫饵料容器的内部结构更加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在饵槽内放置更多的饵料,并且同时使得害虫饵料容器看起来美观,如图1所示,凹部114内形成有两个凸部115,两个凸部115在凹部114内对置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蚂蚁搬运饵料时身体拖负了重物,因此,可在斜坡面上适量增加凹凸结构以利于蚂蚁对饵料的搬运。如图1所示,凸部115的第一坡面1151上设置有凹凸部1152,和/或出入通道117的第二坡面1171上设置有凹凸部1172,凹凸部1151和/或1171例如可以是台阶部或者可以是其他可增加爬行摩擦的凹凸结构。由此,增加了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上的摩擦,可利于蚂蚁拖负饵料时的攀爬,并且饵料不容易沿第一坡面掉回饵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利于蚂蚁将饵料搬运回巢,并且同时不至于使饵槽的内部容积过小,在本实施例中设计了凸部的第一坡面的长度与侧壁深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3是将图1所示的盒体沿平行于长边的中心线剖开的剖视图,示出了两个第一坡面1151和设置在矩形的短边上的两个第二坡面1171的情况。
如图3所示,沿着凸部115的第一坡面1151从侧壁113到底部111的最短长度S1可以是侧壁113在垂直于底部111的方向上的长度H的1.2至2.2倍,即,S1/H=1.2~2.2。例如,如果S1/H<1.2,那么坡度太陡,因而不利于蚂蚁拖负饵料时的攀爬,如果S1/H>2.2,那么虽然坡度很缓,但是此种情况下凸部115占据了饵槽内的太多体积,因而不利于在饵槽内放置更多的饵料,并且在此种坡度下的第一坡面的路径太长,可能导致蚂蚁放弃搬运饵料回巢。
如图3所示,沿着出入通道117的第二坡面1171从侧壁113到底部111的最短长度S2可以是侧壁113在垂直于底部111的方向上的长度H的1.2至2.2倍,即,S2/H=1.2~2.2。例如,如果S2/H<1.2,那么坡度太陡,因而不利于蚂蚁拖负饵料时的爬行,如果S2/H>2.2,那么虽然坡度很缓,但是此种情况下出入通道117占据底部111的尺寸变大,从而导致整个盒体底部的尺寸变大,因而不利于节约整个害虫饵料容器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有时需要将害虫饵料容器放置在蚂蚁出入较多的室外庭院中,因此,可将害虫饵料容器设置为具有盖体。
如图1所示,害虫饵料容器10还具有盖体12,盖体12具有侧面121和顶面122,在盖体12的侧面121上设置有盖体卡合部1211;并且,在底部111上饵槽112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柱118,每个支柱118上设置有盒体卡合部1181,如图2所示,在盖体与盒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盖体12与盒体11通过盖体卡合部1211与盒体卡合部1181进行卡合固定。
由此,由于害虫饵料容器具有盖体,因此放在室外时可以防止风将药饵吹散或者被雨淋湿,也防止了灰尘的掉落;并且,由于采用了牢固的卡合构造,卡合后的盒体11和盖体12不容易分开,避免了被小孩误食的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对支柱118的数量不做限制,并且对盒体卡合部1181和盖体卡合部1211的数量也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盖体12与盒体11之间具有连接部13,并且盖体12与盒体11一体成型。由此,便于害虫饵料容器的一次性加工,并且,由于盖体和盒体形成为一体,因此,盖体不易丢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盖体12的顶面122的中央部形成为拱形,由此盖体12的顶面122与侧壁113的端部113a之间的空隙不会限制蚂蚁在背负上饵料时的爬行,从而保证了蚂蚁的正常爬行空间。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即,盖体12的顶面122为平面亦可。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盖体12的顶面122形成为拱形还是为平面,只需保证盖体12的顶面122与侧壁113的端部113a之间具有0.6至1.5厘米的空隙即可。由此即可保证背负饵料的蚂蚁的正常爬行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害虫饵料容器可以如图1和2所示形成为矩形,但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该害虫饵料容器可以由塑料加工而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其他的材质,例如金属、树脂等适合加工的材质。此外盖体和盒体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连接部连接;或者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也可以省略盖体。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害虫饵料容器,并不限于对蚂蚁的应用,还可以用于其他的昆虫,例如蟑螂、白蚁、蜈蚣等爬行害虫,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具体的尺寸和形状。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害虫饵料容器,由于在饵槽内外均设计了坡形的结构,使得昆虫例如蚂蚁容易搬饵回巢,从而达到在巢穴内杀死蚂蚁的目的。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害虫饵料容器,所述害虫饵料容器具有盒体,所述盒体具有放置饵料的饵槽,所述饵槽具有由底部和侧壁形成的凹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饵槽的凹部内形成有从所述饵槽的内侧沿所述底部朝向所述侧壁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凸部,所述凸部呈坡形且具有连接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的第一坡面;
所述盒体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从所述饵槽的外侧沿所述底部向所述侧壁延伸而形成有出入通道,所述出入通道呈坡形且具有连接所述底部和所述侧壁的第二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侧壁的一部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凸部以各凸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内形成有两个所述凸部,所述两个凸部在所述凹部内对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坡面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侧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一坡面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长度;
和/或
所述侧壁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坡面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侧壁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坡面的所述一端之间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所述第一坡面上设置有凹凸部,和/或
所述出入通道的所述第二坡面上设置有凹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凸部的第一坡面从所述侧壁到所述底部的最短长度是所述侧壁在垂直于所述底部的方向上的长度的1.2至2.2倍,和/或
沿着所述出入通道的第二坡面从所述侧壁到所述底部的最短长度是所述侧壁在垂直于所述底部的方向上的长度的1.2至2.2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害虫饵料容器还具有盖体,所述盖体具有侧面和顶面,在所述盖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盖体卡合部,
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之间具有连接部,并且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顶面与所述侧壁的所述端部之间具有0.6至1.5厘米的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害虫饵料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上所述饵槽的周围设置有多个支柱,每个所述支柱上设置有盒体卡合部,所述盖体与所述盒体通过所述盖体卡合部与所述盒体卡合部进行卡合固定。
CN201720097390.8U 2017-01-25 2017-01-25 害虫饵料容器 Active CN206442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7390.8U CN206442980U (zh) 2017-01-25 2017-01-25 害虫饵料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7390.8U CN206442980U (zh) 2017-01-25 2017-01-25 害虫饵料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2980U true CN206442980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7390.8U Active CN206442980U (zh) 2017-01-25 2017-01-25 害虫饵料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29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0580A (zh) * 2019-10-23 2022-06-14 S·C·庄臣父子公司 诱饵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0580A (zh) * 2019-10-23 2022-06-14 S·C·庄臣父子公司 诱饵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08774A (en) Construction for roach traps
CN205813297U (zh) 改进型天敌昆虫释放装置
CN206442980U (zh) 害虫饵料容器
CN211379394U (zh) 一种灭杀蟑螂老鼠诱捕装置
JP5212738B2 (ja) 毒餌剤容器及び毒餌剤設置方法
CN201365474Y (zh) 捕虫装置
CN210299161U (zh) 一种蟑螂饵盒
CN201107986Y (zh) 简易捕虫盒
CN110140700B (zh) 一种红火蚁采集器
CN210746792U (zh) 一种释放装置
CN205727759U (zh) 用于捕杀害虫的饵盒
CN105454180A (zh) 捕蟑器
CN206024940U (zh) 一种蟑螂诱捕盒
JPH0224470Y2 (zh)
CN218278462U (zh) 一种新型捕鼠装置
CN103392626A (zh) 防鼠蚁散养饲料台
CN205266701U (zh) 蟑螂捕台
CN211532440U (zh) 一种新型蟑螂胶饵安全诱饵站
CN212260221U (zh) 蟑螂诱捕贴
JP7153415B2 (ja) 容器
CN214650935U (zh) 垃圾桶
JP3080862U (ja) ペット用餌容器
JPH025746Y2 (zh)
CN217986420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RU31916U1 (ru) Ловушка для грызун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