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34264U -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34264U
CN206434264U CN201621164353.6U CN201621164353U CN206434264U CN 206434264 U CN206434264 U CN 206434264U CN 201621164353 U CN201621164353 U CN 201621164353U CN 206434264 U CN206434264 U CN 206434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vent
dust catcher
casing
cas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43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涛
赵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643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34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34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34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所述机壳组件包括:机壳以及导风件,机壳内形成有密闭的机体风道,机壳上形成有与机体风道连通的出风孔;导风件设在机体风道内且位于出风孔处,导风件内形成有连通在机体风道与出风孔之间的导风通道,以使机体风道内的气流先通过导风通道进行风向调节再通过出风孔排出到机壳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通过设置导风件,并利用导风件形成导风通道对气流吹出的风向进项调节,由此,可以避免出风孔处的气流朝向待清洁表面吹出,避免吹走待清洁表面的灰尘,从而保证吸尘器的清洁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手持式吸尘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吹走地面的灰尘,影响清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所述机壳组件可以避免吸尘器吹走灰尘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机壳组件的机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机体组件的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密闭的机体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机体风道连通的出风孔;以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在所述机体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孔处,所述导风件内形成有连通在所述机体风道与所述出风孔之间的导风通道,以使所述机体风道内的气流先通过所述导风通道进行风向调节再通过所述出风孔排出到所述机壳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通过设置导风件,并利用导风件形成导风通道对气流吹出的风向进项调节,由此,可以避免出风孔处的气流朝向待清洁表面吹出,避免吹走待清洁表面的灰尘,从而保证吸尘器的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机壳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构造成使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孔朝向相对于待清洁表面倾斜向上的方向排出到所述机壳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为立筒形且包括立式设置的周壁,所述出风孔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所述周壁后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周壁同侧的所述出风孔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开设置,位于所述周壁同侧的所述导风通道为多个且在上下平行设置以与多个所述出风孔一一对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立设在所述机体风道内且与所述出风孔相对;以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卧夹在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开以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限定出所述导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孔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前后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侧边缘邻近所述出风孔的前端且与所述周壁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后侧边缘邻近所述出风孔的后端且与所述周壁间隔开以与所述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导风通道的入流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板自后向前的延伸线在所述入流口处的切线与所述机壳的左右过轴中心面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角a为2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机体组件,包括风机组件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机体风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体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从而提高了机体组件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机体组件,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机体组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机体组件,从而提高了吸尘器的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机壳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子机壳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吸尘器1000,尘杯组件100,机体组件300,机壳组件30,
机壳31,第一子机壳313,第二子机壳314,出风孔3104,
导风件38,第一导风板381,第二导风板382,导风通道383,入流口3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3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30,包括:机壳31以及导风件38。
具体地,机壳31内形成有密闭的机体风道,机壳31上形成有出风孔3104,出风孔3104与机体风道连通;导风件38设在机体风道内,且导风件38位于出风孔3104处,导风件38内形成有导风通道383,导风通道383连通在机体风道与出风孔3104之间,机体风道内的气流通过导风通道383时,导风通道383可以对气流进行风向调节,然后气流再通过出风孔3104排出到机壳31外。也就是说,导风通道383可以对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气流按照导风通道383导流的预定方向从出风孔3104吹出,由此,可以通过导风通道383调节出风孔3104处的气流风向,避免出风孔3104处的气流朝向待清洁表面吹出,避免吹走待清洁表面的灰尘,从而保证吸尘器1000的清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30,通过设置导风件38,并利用导风件38形成导风通道383对气流吹出的风向进项调节,由此,可以避免出风孔3104处的气流朝向待清洁表面吹出,避免吹走待清洁表面的灰尘,从而保证吸尘器1000的清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件38可以与机壳31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由此,可以提高导风件38与机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导风件38与机壳3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提高机壳组件3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件38可以构造成使气流通过出风孔3104朝向相对于待清洁表面倾斜向上的方向排出到机壳31外。换言之,气流经过导风件38导向后,可以沿朝向相对于清洁表面倾斜向上的方向排出机壳31外,也就是说,气流朝向背离待清洁表面的方向吹出。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从出风孔3104吹出的气流吹向待清洁表面,避免吹走待清洁表面的灰尘,提高吸尘器1000的清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31可以为立筒形,且机壳31包括立式设置的周壁,出风孔3104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周壁后部的左右两侧。结合图2和图3,机壳31包括左右对拼相连的第一子机壳313和第二子机壳314,且第一子机壳313的后部和第二子机壳314的后部均形成有多个出风孔3104,由此,可以增大出风孔3104的出风面积,保证机壳31内的气体可以及时排出机壳31外,减少噪音。
进一步地,位于周壁同侧的出风孔3104可以为多个,且位于周壁同侧的多个出风孔3104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位于周壁同侧的导风通道383可以为多个,且位于周壁同侧的多个导风通道383可以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以使位于周壁同侧的多个导风通道383分别与多个出风孔3104一一对应连通。从而方便机壳31内的气体通过多个导风通道383导向多个出风孔3104排出,使得机壳31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多个导风通道383均匀分流后从出风孔3104均匀排出,提高排气效率,减少噪音。
这里“位于周壁同侧的出风孔3104”是指位于周壁的左侧(或右侧)的出风孔3104,具体地,机壳31包括左右对拼相连的第一子机壳313和第二子机壳314,第一子机壳313上的出风孔3104即为位于周壁同侧(右侧)的出风孔3104,第二子机壳314上的出风孔3104即为位于周壁左侧的出风孔310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38可以包括:第一导风板381以及第二导风板382,其中,第一导风板381可以立设(例如第一导风板381与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大体平行)在机体风道内,且第一导风板381与出风孔3104相对;第二导风板382可以卧夹(例如第二导风板382与垂直于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所在的平面大体平行)在出风孔3104与第一导风板381之间,第二导风板382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导风板382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以与第一导风板381限定出导风通道383。从而利用导风通道383将机壳31内的气体均匀导出机体外部,增强导风通道383对气流的导向作用,避免气流吹向待清洁表面。
优选地,出风孔3104可以沿机壳31的周向前后(例如图3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导风板381的前侧边缘可以邻近出风孔3104的前端,且第一导风板381的前侧边缘与出风孔3104前端的周壁相接,第一导风板381的后侧边缘可以邻近出风孔3104的后端,且第一导风板381的后侧边缘与出风孔3104后端的周壁间隔开,以在第一导风板381的后侧边缘与出风孔3104后端的周壁之间限定出导风通道383的入流口384。从而使得导风通道383与机壳31内的机体风道连通,便于机体风道内的气流可以顺利进入导风通道383内,并利用导风通道383调节气流方向再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风板381自后向前的延伸线在入流口384处的切线与机壳31的左右过轴中心面之间的夹角a可以为锐角。由此,不仅可以使得经导风通道383调节后的气流方向最大限度地偏离待清洁表面,避免吹起灰尘,还可以增强对导风通道383对气流的导向效果,使得第一导风板381的结构更加合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机壳31为立筒形且包括立式设置的周壁,“左右过轴中心面”即指:沿吸尘器1000的左右方向且经过机壳31的中心轴所在的平面。
在用户使用吸尘器1000的过程中,吸尘器1000通常处于图1中所示的状态,即手持吸尘器1000时,吸尘器1000与待清洁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此时,为了使得从出风孔3104流出的气流最大限度地背离待清洁表面(例如沿图1中所示的从下往上的方向吹出),因此,优选地,如图4所示,夹角a可以为20°-60°,以避免吹起灰尘,进一步提高吸尘器1000的清洁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机体组件300,包括风机组件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1000的机壳组件30,其中风机组件设在机体风道内,用于驱动机体风道内的机体向出风孔3104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体组件3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1000的机壳组件30,从而提高了机体组件300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包括尘杯组件1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机体组件300,其中,尘杯组件100和机体组件300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机体组件300,从而提高了吸尘器1000的整体性能。
下面将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
参照图1,吸尘器1000包括尘杯组件100和机体组件300,其中,尘杯组件100和机体组件300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机体组件300包括风机组件和机壳组件30,机壳组件30包括机壳31和导风件38,机壳31内形成有机体风道,风机组件设在机体风道内,导风件38和机壳31一体成型。
其中,机壳31由第一子机壳313和第二子机壳314对接拼成,第一子机壳313的后部和第二子机壳314的后部均形成有与机体风道连通的出风孔3104,第一子机壳313上的出风孔3104和第二子机壳314上的出风孔3104均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且出风孔3104沿第一子机壳313和第二子机壳314的周向前后方向延伸。
导风件38内形成有连通在机体风道与出风孔3104之间的导风通道383,导风件38包括第一导风板381和第二导风板382,第一导风板381立设在机体风道内且与出风孔3104相对;第一导风板381的前侧边缘邻近出风孔3104的前端且与出风孔3104的周壁相接,第一导风板381的后侧边缘邻近出风孔3104的后端且与周壁间隔开以与周壁之间限定出导风通道383的入流口384。第一导风板381自后向前的延伸线在入流口384处的切线与机壳31的左右过轴中心面之间的夹角a为20°-60°。
第二导风板382卧夹在出风孔3104与第一导风板381之间,第二导风板382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多个第二导风板382与第一导风板381之间限定出与多个出风孔3104一一对应的多个导风通道383。
在吸尘器1000工作的过程中,风机组件将经尘杯组件100过滤分离后的气体吸入机壳31内的机体风道内,机体风道内的气体经从导风件38的入流口384进入导风通道383内,由导向通道调节风向后,再从出风孔3104排出机壳31外,使得从出风孔3104排出的气流的流向背离待清洁表面,有效避免吹散机壳31下方的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尘器1000,通过在机壳31内设置导风件38,并利用导风件38调节从出风孔3104的出风角度,并结合手持吸尘器1000时吸尘器1000的倾斜角度,使得从出风孔3104吹出的气流完全背离待清洁表面,向上吹出,从而有效地避免吹散机壳31下方的灰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形成有密闭的机体风道,所述机壳上形成有与所述机体风道连通的出风孔;以及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在所述机体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孔处,所述导风件内形成有连通在所述机体风道与所述出风孔之间的导风通道,以使所述机体风道内的气流先通过所述导风通道进行风向调节再通过所述出风孔排出到所述机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机壳固定相连或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构造成使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孔朝向相对于待清洁表面倾斜向上的方向排出到所述机壳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为立筒形且包括立式设置的周壁,所述出风孔为多个且分别形成在所述周壁后部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周壁同侧的所述出风孔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开设置,位于所述周壁同侧的所述导风通道为多个且在上下平行设置以与多个所述出风孔一一对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立设在所述机体风道内且与所述出风孔相对;以及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卧夹在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开以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限定出所述导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孔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前后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前侧边缘邻近所述出风孔的前端且与所述周壁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后侧边缘邻近所述出风孔的后端且与所述周壁间隔开以与所述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导风通道的入流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自后向前的延伸线在所述入流口处的切线与所述机壳的左右过轴中心面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a为20°-60°。
10.一种机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机体风道内。
1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尘杯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体组件,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机体组件相连。
CN201621164353.6U 2016-11-01 2016-11-01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Active CN206434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4353.6U CN206434264U (zh) 2016-11-01 2016-11-01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4353.6U CN206434264U (zh) 2016-11-01 2016-11-01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34264U true CN206434264U (zh) 2017-08-25

Family

ID=5964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4353.6U Active CN206434264U (zh) 2016-11-01 2016-11-01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342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7719A (zh) * 2020-02-25 2020-06-0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止扫地机器人扬尘的结构件和扫地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7719A (zh) * 2020-02-25 2020-06-05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止扫地机器人扬尘的结构件和扫地机器人
CN111227719B (zh) * 2020-02-25 2024-05-03 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止扫地机器人扬尘的结构件和扫地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4081A (zh) 手持式吸尘器
KR20100116834A (ko) 직립형 진공청소기
CN110074718A (zh) 手持式吸尘器
WO2018094788A1 (zh) 抽油烟机
CN106859493B (zh) 吸尘器的电机前导风结构和吸尘器
CN206434264U (zh)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CN109431392A (zh) 地刷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107007207A (zh) 风道部件和吸尘器地刷
CN104976683A (zh) 一种使用环状气流喷口的空调
CN206443652U (zh) 吸尘器地刷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6354986U (zh) 用于吸尘器的机壳组件、机体组件和吸尘器
CN203035626U (zh) 折叠式风扇的导风装置
CN107348901A (zh) 抽吸单元
CN208892438U (zh) 吸尘器
CN107348900A (zh) 抽吸喷嘴及具备其的吸尘器
JP2006144805A (ja) 電動送風機
CN106482190B (zh) 抽油烟机
CN106765381B (zh) 抽油烟机
CN206221373U (zh) 一种大风量的大厦扇
CN114794968B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TWI657784B (zh) 吸嘴
CN205994449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09032114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07687055U (zh) 蜗壳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08659148U (zh) 吸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