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1731U - 地震模拟平台 - Google Patents

地震模拟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1731U
CN206421731U CN201621158245.8U CN201621158245U CN206421731U CN 206421731 U CN206421731 U CN 206421731U CN 201621158245 U CN201621158245 U CN 201621158245U CN 206421731 U CN206421731 U CN 206421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shaking platform
mounting ring
power set
sh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582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峰
王伟
陈知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 case Safet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陈�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峰 filed Critical 陈�峰
Priority to CN2016211582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1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1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1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模拟平台,包括:振动平台,且振动平台通过多个弹性件支撑;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偏心转动,且动力装置设置在振动平台的中央位置,和/或振动平台的边角位置;缓冲平台,缓冲平台设置在振动平台的外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其振动平台由多个弹性件支撑,在振动平台的外周设置了缓冲平台,在模拟振动时,可选的将动力装置设置在振动平台的中央位置,和/或振动平台的边角位置。因此,在进行地震模拟时,通过动力装置的设置及其偏心振动时的振动效果,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地震活动,且在多个弹性件的支撑下,振动平台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员,进而提高了平台承载量。

Description

地震模拟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震模拟平台。
背景技术
地震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且由于其难以预测性,在地震发生时,往往会对受灾地区造成较大的破坏及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对地震进行模拟研究,以拓展人们对地震的了解,并在演练过程中学习地震时的自救技巧,提高人们面对地震时的应对能力。
目前传统的地震模拟平台,使用的是液压或曲轴系统来进行振动的,其振动形式比较规律单一,难以反应地震真实的的活动情况,从而使得人们不能够体验到更加真实的震感;此外,现有的地震模拟平台在实验过程中,通常只能承载5~6个人,承载人数较少,一次能够进行模拟的人数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从而无法满足更多人同时体验的需求,在体验人数较多时,需要耗时较长。
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地震模拟平台进行改进,使得地震模拟平台的振动更加接近真实地震活动,并提高平台承载量,满足让更多的人能够同时参与体验的需求,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模拟平台,使得地震模拟平台的振动更加接近真实地震活动,并提高平台承载量,满足让更多的人能够同时参与体验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模拟平台,包括:
振动平台,且所述振动平台通过多个弹性件支撑;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偏心转动,且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平台的中央位置,和/或所述振动平台的边角位置;
缓冲平台,所述缓冲平台设置在所述振动平台的外周。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转动臂,且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动臂做偏心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臂为L型转动臂,包括纵向臂和横向臂,且所述纵向臂或所述横向臂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且所述弹性件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之间。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通过插销与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环和所述第二安装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插销的安装孔,以避免所述弹性件脱离安装环。
优选的,所述振动平台与外周墙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限位装置为弹簧或链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其振动平台由多个弹性件支撑,在振动平台的外周设置了缓冲平台,在模拟振动时,可选的将动力装置设置在振动平台的中央位置,和/或振动平台的边角位置。动力装置设置在中央位置时,振动平台主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振动;设置在边角位置时,振动平台主要能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因此,在进行地震模拟时,通过动力装置的设置及其偏心振动时的振动效果,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地震活动,且在多个弹性件的支撑下,振动平台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员,进而提高了平台承载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中弹性件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3中:
1为振动平台、2为动力装置、3为弹性件、4为缓冲平台、5为第一安装环、6为第二安装环、7为插销、8为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包括振动平台1、动力装置2和缓冲平台4,振动平台1主要由多个弹性件3支撑,且其中央位置和/或边角位置处设置有动力装置2,在动力装置2的偏心转动下,振动平台1会产生晃动,从而达到模拟地震的效果。缓冲平台4设置在振动平台1的外周,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实验人员的缓冲。上述动力装置2设置在振动平台1的中央时,振动平台1主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振动;设置在振动平台1的边角处时,振动平台1主要能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在模拟实验中,其设置位置可根据需要模拟的地震类型等情况来具体选定,也可以根据地震强度来适当增减动力装置2的数目或调节动力装置2的振动频率。通常的地震模拟实验中,在振动平台1的中央位置及两个对角线的两端设置动力装置2即可,即总共设置三个动力装置2,从而使得振动平台1在空间内不规则振动,使振动效果能够更贴切的反应真实的地震活动。
本申请的一个优选方案中,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和转动臂,且电机带动转动臂做偏心转动。具体的,上述转动臂为L型转动臂,包括纵向臂和横向臂,且纵向臂或横向臂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在电机的转动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后,转动臂会产生强烈的偏心振动,使得整个动力装置2产生强烈的振动,从而带动振动平台1振动,进而达到模拟地震的效果。作为优选的,动力装置2与振动平台1可拆卸安装,以便于更改动力装置2的位置和数量,也方便了对动力装置2维修。
作为优选的,支撑振动平台1的弹性件3在安装时,主要通过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来实现,且弹性件3的端部位于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之间。本申请中优选的将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同轴设置。具体的,在振动平台1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多组包括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的安装组件,用于固定弹性件3的一端;在支撑振动平台1的支撑面上也设置了多组与振动平台1上相对应的安装组件,以固定弹性件3的另一端,弹性件3竖直设置在支撑面与振动平台1之间。即弹性件3的一端固定在振动平台1的底面,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面,且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环固定,以保证弹性件3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具体的,第一安装环5位于第二安装环6的外周,且第一安装环5的高度高于第二安装环6。具体的,上述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固定安装在安装板8上,安装板8固定安装在振动平台1及支撑面上,从而便于固定安装环和弹性件3。此外,安装环固定焊接在上述安装板8上。
此外,为了避免弹性件3自安装组件中滑出,将弹性件3用插销7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上,具体的,在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上设置用于安装插销7的安装孔,插销7穿过安装孔及弹性件3的端部将弹性件3固定,从而避免了弹性件3脱离安装环,保证了模拟实验过程中弹性件3相对于安装组件及振动平台1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模拟地震过程中,振动平台1晃动的幅度过大而造成的平台倒塌,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振动平台1与外周墙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限位装置,且具体的,连接限位装置设置在振动平台1的四个侧边与墙体之间。该连接限位装置在振动平台1大幅度晃动时,能够限制其最大晃动幅度,避免其发生倒塌,有效的防止了振动平台1过度倾斜难以归位的情况,使振动平台1在最真切的反应地震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及时有效的归位,保证振动平台1的正常使用,并减少了安全隐患。具体的,上述连接限位装置可优选为弹簧或链条。当然,选择其它的连接限位装置也是可行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震模拟平台,其振动平台1由多个弹性件3支撑,在振动平台1的外周设置了缓冲平台4,在模拟振动时,可选的将动力装置2设置在振动平台1的中央位置,和/或振动平台1的边角位置。动力装置2设置在中央位置时,振动平台1主要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振动;设置在边角位置时,振动平台1主要能够实现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因此,在进行地震模拟时,通过动力装置2的设置及其偏心振动时的振动效果,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地震活动,且在多个弹性件3的支撑下,振动平台1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员,进而提高了平台承载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采用递进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平台(1),且所述振动平台(1)通过多个弹性件(3)支撑;
动力装置(2),所述动力装置(2)为偏心转动,且所述动力装置(2)设置在所述振动平台(1)的中央位置,和/或所述振动平台(1)的边角位置;
缓冲平台(4),所述缓冲平台(4)设置在所述振动平台(1)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和转动臂,且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动臂做偏心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为L型转动臂,包括纵向臂和横向臂,且所述纵向臂或所述横向臂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环(5)和第二安装环(6),且所述弹性件(3)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5)和所述第二安装环(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通过插销(7)与所述第一安装环(5)和所述第二安装环(6)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环(5)和所述第二安装环(6)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插销(7)的安装孔,以避免所述弹性件(3)脱离安装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平台(1)与外周墙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限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震模拟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限位装置为弹簧或链条。
CN201621158245.8U 2016-10-31 2016-10-31 地震模拟平台 Active CN206421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8245.8U CN206421731U (zh) 2016-10-31 2016-10-31 地震模拟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8245.8U CN206421731U (zh) 2016-10-31 2016-10-31 地震模拟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1731U true CN206421731U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7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58245.8U Active CN206421731U (zh) 2016-10-31 2016-10-31 地震模拟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17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987A (zh) * 2016-10-31 2017-01-11 陈�峰 地震模拟平台
CN108257481A (zh) * 2017-12-26 2018-07-06 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础隔震技术模拟演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987A (zh) * 2016-10-31 2017-01-11 陈�峰 地震模拟平台
CN108257481A (zh) * 2017-12-26 2018-07-06 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础隔震技术模拟演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8686B (zh)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
CN106969077A (zh) 一种复合式三向智能隔震支座
CN103821248B (zh) 限位连杆型低频隔震耗能支撑
CN206421731U (zh) 地震模拟平台
WO2020155633A1 (zh) 复合式桥梁扭转振动控制系统
CN203654513U (zh) 一种框架-核心筒组合减震结构
CN209342326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试验装置
CN202202407U (zh) 一种具有屈曲约束支撑的高层连体结构
CN105697646B (zh) 十字滑移式隔震台座及其隔震方法
CN102758402A (zh) 一种抗拔型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CN206805850U (zh) 一种旅游教育用模拟沙盘
CN207093656U (zh) 一种滚动式隔震台座
CN215065142U (zh) 一种地震模拟振动台
JP2009214950A (ja) クレーンの免震支持構造
CN108051178A (zh) 一种试验装置
CN107784917B (zh)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演示装置
CN203546592U (zh) 桥梁拉索外置式阻尼器
CN201593162U (zh) 一种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
CN106327987A (zh) 地震模拟平台
CN206512878U (zh) 一种建筑防震装置
CN206753170U (zh) 一种复合式耗能减振装置
CN205712556U (zh) 一种建筑抗震框架
CN203856953U (zh) 整体式配重复合减振台
CN206034273U (zh) 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CN211604512U (zh) 演示地震波波形和破坏程度的教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4

Address after: Room 619, Building 999, Jiangyue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4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in case Safet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19, building 1, No. 999, Jiangyue Road, Pujiang Town,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14

Patentee before: Chen 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