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7419U -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7419U
CN206417419U CN201621424713.1U CN201621424713U CN206417419U CN 206417419 U CN206417419 U CN 206417419U CN 201621424713 U CN201621424713 U CN 201621424713U CN 206417419 U CN206417419 U CN 206417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sludge
sludge storage
tail gas
storage system
worksh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247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少鹏
刘霄
朱大才
周静
丁晓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e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L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L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L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247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7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7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7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污泥储存系统无法实现污泥的密闭储存,污泥卸料过程会导致废气外泄污染环境的问题,公开了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包括污泥储存装置和尾气收集装置,污泥储存装置的顶面开口与污泥卸料车间的底面开口连通,顶面处安装有启闭门,底部处安装有闸板阀,尾气收集装置包括尾气风管和引风机,引风机的一端连接尾气风管,另一端连接尾气处理装置;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污泥储存系统结构的污泥卸料车间,包括至少两道大门和对称布置在大门两侧的多组气幕机等。通过使用该污泥储存系统和卸料车间可使污泥卸料及储存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绝,收集的尾气可集中送入电厂锅炉焚烧处理,解决了废气外溢导致二次污染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大量产生。城市污泥成分很复杂,除了很有大量水分外,还包括混入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中的泥砂、纤维等固体颗粒及其凝结的絮状物、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及其吸附的有机物、重金属元素和盐类、少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综合固体物质。污泥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臭气,进入环境后,会直接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
目前存在的污泥储存系统无法实现污泥的密闭储存,污泥卸料过程会导致废气外泄污染环境,污泥储存一段时间后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会产生恶臭性物质并扩散,储存不当极易导致臭气外泄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可使污泥储存及卸料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绝,收集尾气可集中送入电厂锅炉焚烧处理,解决污泥在卸料及储存过程中的臭气外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污泥储存系统,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包括污泥储存装置和尾气收集装置;污泥储存装置的顶面开口与污泥卸料车间的底面开口连通,顶面处安装有启闭门,底部处安装有闸板阀;
尾气收集装置包括尾气风管和引风机,其中,尾气风管至少包括两根吸风口伸入污泥卸料车间的尾气管和一根吸风口伸入污泥储存装置内的尾气管;引风机的一端连接尾气风管,另一端连接尾气处理装置。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存装置内部还横向安装有可内外抽动的液压滑架。
优选的,污泥储存装置的顶部处还布置有超声液位计。
优选的,污泥储存装置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
优选的,尾气风管的吸风口呈喇叭状。
优选的,在尾气风管的吸风口处装有流量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污泥卸料车间,包括如具有上述任一特征的污泥储存系统,以及车间进门处布置的至少两道大门和多组气幕机;其中,第一道门布置于车间进门处,第二道门用于在车间内隔离污泥储存系统;两根吸风口伸入污泥卸料车间的尾气管分别布置于第二大道两侧;多组气幕机对称布置在第一道大门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污泥卸料车间内部的摄像头。
优选的,流量调节阀、超声液位计和摄像头均采用电动控制装置启闭,电动控制装置与中控室连接通信。
优选的,大门、气幕机、闸板阀及启闭门均采用电动控制装置启闭,电动控制装置与中控室连接通信。
有益效果:
(1)污泥储存装置和尾气收集装置安装在污泥卸料车间内,可使污泥卸料及储存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绝,收集尾气可集中送入电厂锅炉焚烧处理,良好的解决了污泥在卸料及储存过程中的废气外溢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
(2)污泥储存装置内设置液压滑架,通过液压滑架的运动可有效防止储存装置内污泥起拱问题,保证污泥储存装置下料流畅;储存装置内设置的超声液位计,可将来检测储存装置内污泥储存情况与控制室联动;污泥储存装置部连接电动闸板阀可连接各种污泥输送设备。
(3)污泥卸料车间及污泥储存装置内的废气通过引风机收集,尾气风管的吸风口采用喇叭状可防止气流速度过快细颗粒的污泥吸入风管内;尾气风管上安装的电动流量调节阀可调节车间和仓内气压的平衡,风机二十四小时运转保证车间及仓内处于负压密闭状态,防止废气外溢。
(4)污泥卸料车间安装的至少两道门使车间内环境与外界隔离、污泥储存空间与车间内空间隔离,防止臭气外溢污染环境。
(5)流量调节阀、超声液位计和摄像头均与中控室连接通信,操作人员可实时监测储存仓内污泥储存量情况;大门、气幕机及启闭门等均采用电动控制,并与中控室连接通信,其开闭由工作人员通过摄像头观察现场情况在中控室完成,无需现场操作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卸料车间及污泥储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污泥卸料车间1,电动卷帘门2,气幕机3,电子摄像头4,电动流量调节阀5,尾气风管6,电动启闭门7,超声液位计8,污泥储存仓9,液压滑架10,电动闸板阀11,引风机12,电厂锅炉风机13,电厂锅炉1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及装该污泥储存系统的污泥卸料车间:
污泥卸料车间1采用钢制或混凝土结构,污泥卸料车间1安装两道电动卷帘门2,第一道电动卷帘门2两侧对称安装4~6组气幕机3,污泥卸料车间1内安装电子摄像头4;
污泥储存系统包括污泥储存仓9和尾气收集装置;
污泥卸料车间1内部装有污泥储存仓9,污泥储存仓9可采用钢制或混凝土制的锥形地下结构,其顶部安装电动启闭门7,超声液位计8,内部安装液压滑架10,底部安装电动闸板阀11;
污泥卸料车间1内还连有尾气收集装置,尾气收集装置中储存车间和储存仓共用的一台引风机12,引风机12进气口通过尾气风管6与污泥卸料车间1和污泥储存仓9相连,尾气风管6靠近吸风口处还安装有电动流量调节阀5,引风机12出气口与电厂锅炉风机13进气口相连,电厂锅炉风机13出气口与电厂锅炉14相连。特别的,尾气风管6的吸风口采用喇叭口设计。
当有污泥需要卸载时,污泥通过污泥运输车送至污泥处置厂区,打开污泥卸料车间1第一道电动卷帘门2,同时开启气幕机3,运输车进入车间内,关闭第一道电动卷帘门2。开启第二道卷帘门2,同时打开电动启闭门7,污泥通过储存仓电动仓门卸入储存仓9,完成卸料。打开第一道卷帘门2运输车驶出车间,关闭所有卷帘门2、气幕机3及电动启闭门7。卷帘门2、气幕机3及电动启闭门7的开闭由工作人员通过电子摄像头4观察现场情况在中控室完成无需现场控制。
超声液位计8安装在储存仓9上部,与中控室连接,操作人员可实时监测储存仓9内污泥储存量情况。仓内安装液压滑架10,通过滑架的运动可有效防止仓内污泥起拱问题,保证污泥仓下料流畅。电动闸板阀11位于储存仓9底可连接各种污泥输送设备。
引风机12通过尾气风管6将污泥卸料车间1和储存仓9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尾气风管6吸风口做成喇叭状可防止气流速度过快细颗粒的污泥吸入风管内。通过电动流量调节阀5平衡污泥卸料车间1和储存仓9的负压,维持二者压力平衡。引风机收集的废气全部收集送入电厂锅炉风机13,最终送入电厂锅炉14进行焚烧处理。
在此过程中,车间卷帘门和电动仓门由工作人员根据车间情况在中控室操作无需现场控制。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对污泥卸料及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收集处理,解决了污泥卸料及储存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提高了污泥处置过程的环保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储存装置和尾气收集装置;污泥储存装置的顶面开口与污泥卸料车间的底面开口连通,顶面处安装有启闭门,底部处安装有闸板阀;
尾气收集装置包括尾气风管和引风机;其中,尾气风管至少包括两根,一根吸风口伸入污泥卸料车间,另一根吸风口伸入污泥储存装置内;引风机的一端连接尾气风管,另一端连接尾气处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存装置内部还横向安装有可内外抽动的液压滑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存装置的顶部处还布置有超声液位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存装置的底部采用锥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风管的吸风口呈喇叭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尾气风管的吸风口处装有流量调节阀。
7.一种污泥卸料车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储存系统,还包括车间进门处布置的至少两道大门和多组气幕机;其中,第一道大门布置于车间进门处,第二道大门用于在车间内隔离污泥储存系统;两根吸风口伸入污泥卸料车间的尾气管分别布置于第二道大门两侧;多组气幕机对称布置在第一道大门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卸料车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污泥卸料车间内部的摄像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卸料车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门、气幕机和闸板阀均采用电动控制装置启闭,电动控制装置与中控室连接通信。
CN201621424713.1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Active CN206417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4713.1U CN206417419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4713.1U CN206417419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7419U true CN206417419U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7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24713.1U Active CN206417419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74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6393A (zh) * 2020-03-24 2020-06-12 河南华润电力古城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CN114135872A (zh) * 2021-12-02 2022-03-04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封闭式的自动污泥给料系统装置与方法及其用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6393A (zh) * 2020-03-24 2020-06-12 河南华润电力古城有限公司 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CN114135872A (zh) * 2021-12-02 2022-03-04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封闭式的自动污泥给料系统装置与方法及其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1670U (zh) 垃圾转运站环境提标配套系统
CN201037241Y (zh) 高速气流清扫除尘车
EP3294456B1 (en) Crush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ushing heterogeneous chunks of material
CN206417419U (zh) 一种污泥储存系统和污泥卸料车间
CN105416937A (zh) 厨余垃圾真空收集处理系统
CN109607932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循环过滤装置
CN202594918U (zh) 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系统
KR101702591B1 (ko) 각 세대별 투입설비가 포함되며 진공압과 송풍압을 이용하는 하이브리드 타입 쓰레기 처리시스템
CN102172651B (zh) 润滑粉自动回收装置
CN107253791B (zh) 智能环保厕所用的污物分离干燥装置
CN203899269U (zh) 新型吸渣分离过滤机
CN207579871U (zh) 废水、污水、污物全收集系统
CN202318004U (zh) 下抽风式清理打磨除尘系统
CN206368084U (zh) 一种连续型无异味污水处理装置
CN206655168U (zh) 一种道路除尘清扫车
CN105174659B (zh) 船用生活污水生化排污柜
CN210814400U (zh) 吸污车的气体过滤装置
CN206519005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CN102603130A (zh) 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85974U (zh) 一种药厂废水处理装置
CN107417065B (zh) 智能环保厕所用的污物分离干燥处理系统
CN201095808Y (zh) 一种带有过滤网的车载真空吸粪器
CN213791428U (zh) 菌种除尘装置
CN104071062B (zh) 具有储存功能的封闭式污泥输送箱车及其储存输送方法
CN205242959U (zh) 垃圾分离清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0

Address after: 211102 Jiangning City, Nanjing Province, the integrity of the road No. 18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CE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9 room 15, building 210032,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LP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