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10181U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10181U
CN206410181U CN201621174096.4U CN201621174096U CN206410181U CN 206410181 U CN206410181 U CN 206410181U CN 201621174096 U CN201621174096 U CN 201621174096U CN 206410181 U CN206410181 U CN 206410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otary tray
tray motor
micro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740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冀喆
李长明
陈茂顺
张辉
李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740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10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10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10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室和风机,加热室和风机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加热室的顶壁与壳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顶部间隙,加热室的底壁与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风道,底部风道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风机转动以从进风口导入空气;转盘电机,转盘电机设在底部风道内,转盘电机的电机轴穿过加热室的底壁与加热室内的转盘相连以驱动转盘转动;至少一个导流块,导流块位于底部风道内,导流块设在转盘电机的至少一侧以引导气流流向转盘电机。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炉,有利于提高对转盘电机的散热效果,延长转盘电机和微波炉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波炉。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其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不能利用的热量,这些热量在微波炉内部会对元器件例如转盘电机加热,同时内部元器件工作时也会发热,元器件过热会使微波炉不能正常工作。为了保证内部元器件以及微波炉的正常工作,微波炉的散热风道的设计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微波炉的转盘电机的温升过高,转盘电机散热效果不好。虽然,可通过提高风机的转速或更换大风机等以增大散热风量的方式提高转盘电机的散热效果,但是这会导致噪音较大,而且也导致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波炉,有利于提高转盘电机的散热效果,延长转盘电机和微波炉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加热室和风机,所述加热室和风机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加热室的顶壁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顶部间隙,所述加热室的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风道,所述底部风道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转动以从所述进风口导入空气;转盘电机,所述转盘电机设在所述底部风道内,所述转盘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加热室的底壁与所述加热室内的转盘相连以驱动所述转盘转动;至少一个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位于所述底部风道内,所述导流块设在所述转盘电机的至少一侧以引导气流流向所述转盘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通过在底部风道内设置至少一个导流块,并将导流块设在转盘电机的至少一侧以引导气流流向转盘电机,在风机的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这可使得更多的空气流向转盘电机,而且导流块有利于减小底部通道的过流面积,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对转盘电机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延长转盘电机和微波炉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提高风机的转速或更换大功率的风机等以增大散热风量而导致的噪音问题和成本增加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块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块分别设在所述转盘电机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块的迎风面与所述导流块的邻近所述转盘电机的一侧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或流线型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微波炉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顶部间隙内以止挡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流向所述顶部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加热室的顶壁的邻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微波炉的电源线位于所述挡板的邻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微波炉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在顶部间隙内。
具体地,所述隔热层在所述加热室的顶壁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加热室的顶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包括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的多个通风孔。
具体地,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转盘电机的下游。
进一步地,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多个所述通风孔均位于所述转盘电机的下游。
可选地,导流块为金属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左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波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2所示的微波炉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图2所示的微波炉的部分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图3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微波炉100;
壳体1;容纳空间11;进风口111;出风口112;通风孔1111;
加热室2;隔热层21;
风机3;顶部间隙4;底部风道5;
转盘电机6;
挡板7;电源线8;导流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该微波炉100可用于加热食物等。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可以包括壳体1、加热室2、风机3、转盘电机6和至少一个导流块9。
具体地,壳体1内具有容纳空间11,从而便于微波炉100的相关结构例如风机3等放置在壳体1内,同时壳体1还可以起到优化微波炉100的外观的作用。
如图1-图3所示,容纳空间11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例如,出风口112位于容纳空间11的左侧壁上,进风口111位于容纳空间11的后侧壁上。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可经过进风口111进入到容纳空间11内,容纳空间11内的空气可经过出风口112流出容纳空间11。
加热室2和风机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容纳空间11内,例如如图2-图3所示,加热室2和风机3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地设在容纳空间11内,且风机3邻近进风口11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上文及下文中提及的“上”和“下”、“左”和“右”以及“前”和“后”是相对的方向,且是根据附图的示意性说明,当用户正对微波炉100时,用户的头顶方向为上,用户的脚下方向为下,用户的左手边方向为左,用户的右手边方向为右,朝向靠近用户胸前的方向为前,远离用户胸前的方向为后。
如图2-图3所示,加热室2的顶壁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具有顶部间隙4,加热室2的底壁与壳体1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风道5,风机3转动以从进风口111导入空气,底部风道5分别与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连通以便于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容纳空间11内的空气流向底部风道5,并从底部风道5经过出风口112流出。
转盘电机6设在底部风道5内,转盘电机6的电机轴(未示出)穿过加热室2的底壁与加热室2内的转盘(未示出)相连以驱动转盘转动,至少一个导流,块9位于底部风道5内,导流块9设在转盘电机6的至少一侧以引导气流流向转盘电机6。例如,导流块9为一个,导流块9设在底部风道5内,且导流块9位于转盘电机6的前侧且与转盘电机6间隔开,导流块9的底部与壳体1的底部接触,导流块9的顶部与加热室2的底部接触或存在较小缝隙,且导流块9贴靠在底部风道5的前侧壁的内表面上。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导流块9设在底部风道5内,且导流块9与转盘电机6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导流块9的顶部与加热室6的底部接触,导流块9的前后两个侧壁分别贴靠在底部风道5的前后侧壁的内表面上。由此,导流块9的设置不但可以引导气流流向转盘电机6以提高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而且有利于减小底部风道5的气流的过流面积,提高气流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流过转盘电机6的气流量,优化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
具体而言,当微波炉100工作时,转盘电机6的电机轴转动以驱动转盘转动,从而对位于加热室2内的食物进行均匀加热,在此过程中,风机3转动可驱动周围环境中的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容纳空间11内,容纳空间内11的空气可流向底部风道5,由于底部风道5内设有引导气流流向转盘电机6的导流块9,在风机3的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这可使得更多的空气流向转盘电机6,而且导流块9有利于减小底部通道5的过流面积,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有利于延长转盘电机6和微波炉100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提高风机的转速或更换大风机等以增大散热风量而导致的噪音问题,而且避免了因更换大风机等而导致的体积增大和成本增加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波炉100,通过在底部风道5内设置至少一个导流块9,并将导流块9设在转盘电机6的至少一侧以引导气流流向转盘电机6,在风机3的风量不变的情况下,这可使得更多的空气流向转盘电机6,而且导流块9有利于减小底部通道5的过流面积,限定出转盘电机6的散热风道,从而提高空气的流动速度,流速增加后造成流场内部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提高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延长转盘电机6和微波炉100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因提高风机3的转速或更换大风机等以增大散热风量而导致的噪音问题,而且避免了因更换大风机等而导致的体积增大和成本增加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流块9为两个,两个导流块9分别设在转盘电机6的两侧。例如,如图2-图5所示,两个导流块9设在底部风道5内,且两个导流块9与转盘电机6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转盘电机6位于两个导流块9之间,每个导流块9的底部与壳体1的底部接触,每个导流块9的顶部与加热室2的底部接触,且其中一个导流块9贴靠在底部风道5的前侧壁的内表面上,另一个导流块9贴靠在底部风道5的后侧壁的内表面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将空气导流至转盘电机6,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底部通道5的过流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导流块9的迎风面与导流块9的邻近转盘电机6的一侧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或流线型过渡。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导流块9的导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迎风面为正对气流的一面。
可选地,导流块9为任意材料件,优先选择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件。由此,有利于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波炉100还包括挡板7,挡板7设在顶部间隙4内以止挡从进风口111进入的空气流向顶部间隙4。
具体而言,当微波炉100工作时,转盘电机6的电机轴转动以驱动转盘转动,从而对位于加热室2内的食物进行均匀加热,在此过程中,风机3转动可驱动周围环境中的空气从进风口111进入到容纳空间11内,由于挡板7设在位于加热室2的顶壁和壳体1的顶壁之间的顶部间隙4内,挡板7止挡了从进风口111进入的空气流向顶部间隙4,在风机3的风量不变的条件下,容纳空间11内更多的气流流向底部风道5,并在导流块9的进一步导流作用下流经转盘电机6以对转盘电机6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延长转盘电机6和微波炉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挡板7设在加热室2的顶壁的邻近进风口111的一侧,从而便于挡板7可靠地止挡从进风口111进入容纳空间11内的空气流入顶部间隙4。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挡板7设在顶壁间隙4内且挡板7的右侧壁与加热室2的右侧壁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微波炉100的电源线8位于挡板7的邻近进风口111的一侧。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挡板7阻挡加热室2的顶部辐射出的热量以及风机3转动时自身产生的热量向电源线8传递,减少部分高温气体与电源线8的接触,从而有利于电源线8的散热,提高电源线8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挡板7为非金属件,由此,挡板7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优选地,挡板7包括软木板和隔热棉,隔热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微波炉100还包括隔热层21,隔热层21设在顶部间隙4内。由此,隔热层21的设置能够可靠地阻隔从加热室2的顶部辐射出的热量,从而避免热量向壳体1的顶部传递,避免壳体1的顶部温度过高,有利于延长壳体1的使用寿命,而且当上述的电源线8位于挡板7的邻近进风口111的一侧时,在挡板7阻挡加热室2的顶部辐射出的热量向电源线8传递的基础上,隔热层21还可以进一步隔热,从而避免电源线8温度过高,有利于电源线8的散热。
优选地,隔热层21在加热室2的顶壁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加热室2的顶壁,从而提高隔热层21对加热室2的隔热效果。
可选地,隔热层21可以是任意隔热材料,优先选择隔热棉,隔热效果好,且由于自身柔软,可以较好地覆盖在加热室2的顶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出风口112包括设在壳体1的底壁上的多个通风孔1111。例如出风口112可以包括位于壳体1的左侧壁上的左侧出风口112和位于壳体1底壁上的多个通风孔1111。从而有利于提高容纳空间11内的空气流通速度,提高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至少一个通风孔1111位于转盘电机6的下游。由此,有利于流过转盘电机6的气流从位于转盘电机6的下游的通风孔1111排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多个通风孔1111均位于转盘电机6的下游。从而,底部风道5内的气流先流过转盘电机6并对转盘电机6散热后,从位于转盘电机6的下游的通风孔1111排出,这有利于避免气流在流向转盘电机6前从通风孔1111流出,可提高流向转盘电机6的风量,提高转盘电机6的散热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通风孔1111还可以不全位于转盘电机6的下游,例如,当导流块9放置在底部风道5内时,导流块9可遮挡不位于转盘电机6下游的通风孔,以使得底部风道5内的气流先流过转盘电机6并对转盘电机6散热后,从位于转盘电机6的下游的通风孔1111排出。
发明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微波炉100,可使得转盘电机6的温度下降15K,电源线8的温度下降4K。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加热室和风机,所述加热室和风机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加热室的顶壁与所述壳体的顶壁之间具有顶部间隙,所述加热室的底壁与所述壳体的底壁之间具有底部风道,所述底部风道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转动以从所述进风口导入空气;
转盘电机,所述转盘电机设在所述底部风道内,所述转盘电机的电机轴穿过所述加热室的底壁与所述加热室内的转盘相连以驱动所述转盘转动;
至少一个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位于所述底部风道内,所述导流块设在所述转盘电机的至少一侧以引导气流流向所述转盘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块分别设在所述转盘电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的迎风面与所述导流块的邻近所述转盘电机的一侧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或流线型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在所述顶部间隙内以止挡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流向所述顶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设在所述加热室的顶壁的邻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炉的电源线位于所述挡板的邻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在顶部间隙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在所述加热室的顶壁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加热室的顶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设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的多个通风孔,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转盘电机的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为金属件。
CN201621174096.4U 2016-10-25 2016-10-25 微波炉 Active CN206410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4096.4U CN206410181U (zh) 2016-10-25 2016-10-25 微波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4096.4U CN206410181U (zh) 2016-10-25 2016-10-25 微波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10181U true CN206410181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9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74096.4U Active CN206410181U (zh) 2016-10-25 2016-10-25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10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90957U (zh) 一种烹调设备
CN108771488B (zh) 一种制作食物的设备
CN209090956U (zh) 一种空气烤箱
WO2021143153A1 (zh) 空气炸锅
CN109008663B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108771489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烹饪器具
CN100462633C (zh) 内置式适配型加热蒸煮器
CN206191670U (zh) 微波炉
CN204378859U (zh) 烹饪电器
CN206410181U (zh) 微波炉
CN205612265U (zh) 烹饪器具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207122933U (zh) 嵌入式烹饪装置
CN216090147U (zh) 一种新型降温空气炸锅
CN204438231U (zh) 烹饪电器
CN209310058U (zh) 电磁炉
CN202048604U (zh) 电磁炉散热风扇及风道结构
CN220505391U (zh) 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热风机及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CN204378860U (zh) 烹饪电器
CN206403649U (zh) 一种导风散热式电烤炉
CN216776730U (zh) 一种同时具有冷风出气口和热风出气口的头盖组件
CN216822745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电饭煲
CN216569629U (zh) 电烤箱外壳控温结构
CN22093777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4791268U (zh) 一种嵌入式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