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04307U - 连击玩具 - Google Patents

连击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4307U
CN206404307U CN201621088780.0U CN201621088780U CN206404307U CN 206404307 U CN206404307 U CN 206404307U CN 201621088780 U CN201621088780 U CN 201621088780U CN 206404307 U CN206404307 U CN 206404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member
locating part
sub
triggered
double h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887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h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Alpha Culture Co Ltd, Guangdong Alpha Animation and 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h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887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4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4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43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击玩具,包括:承载件、第一展开组件、第二展开组件和翻转件;其中,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可收展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包括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可收展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包括第二触发件;所述翻转件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承载件包括第三触发件;其中,在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第二触发件可被触发;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第三触发件可被触发;在所述第三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以使所述承载件腾空翻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击玩具,趣味性强。

Description

连击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击玩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击玩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玩具车通常只能实现一次夹币功能,趣味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连击玩具,所述连击玩具的趣味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击玩具,包括:承载件、第一展开组件、第二展开组件和翻转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可收展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包括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可收展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包括第二触发件;所述翻转件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承载件包括第三触发件;其中,在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第二触发件可被触发;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第三触发件可被触发;在所述第三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以使所述承载件腾空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击玩具,趣味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和抬起部,所述抬起部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且所述抬起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二限位件;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件设在所述抬起部上且在被触发时驱使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所述抬起部可朝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枢转完成展开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沿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贯通且在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两个锁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与所述抬起部可枢转地相连且与两个所述锁孔分别对应锁紧配合的两个锁钩,所述第一触发件在被触动时,所述第一触发件驱动所述锁钩枢转以使所述锁钩从相应的所述锁钩中移出以脱离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还包括:两个展开臂部,每个所述展开臂部均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且每个所述展开臂部上均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三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四限位件;其中,在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四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两个所述展开臂部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枢转完成展开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展开臂部包括:第一子臂,所述第一子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和第二子臂,所述第二子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其中,所述第三限位件为移动块且所述移动块上具有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四限位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子臂上且适于与所述第一子部配合的第三子部、以及设在所述第二子臂上且适于与所述第二子部配合的第四子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凸起部,所述三子部和所述第四子部均为容纳所述凸起部的配合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展开组件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承载件可枢转地相连,其中,所述承载件上具有第五限位件,所述本体部上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五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六限位件,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六限位件与所述第五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所述本体部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同时相对所述本体部枢转以完成展开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限位件为限位孔,所述第六限位件为具有限位钩的滑移件,所述限位钩适于与所述限位孔锁紧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包括:两个钳部,两个所述钳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触发件为两个且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钳部上,其中,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二触发件驱动所述滑移件移动以使所述限位钩与所述限位孔脱离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上具有第七限位件,所述翻转件上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七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八限位件,所述第三触发件为两个且在所述承载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三触发件在被触发时驱动所述第八限位件与所述第七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所述翻转件可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完成翻转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击玩具可在支撑面上行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上具有第一夹持口,所述连击玩具包括第一触体,在所述第一触体进入所述第一夹持口内后,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所述第二展开组件上具有第二夹持口,所述连击玩具包括第二触体,在所述第二触体进入所述第二夹持口内后,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所述承载件上具有第三夹持口,所述连击玩具包括第三触体,在所述第三触体进入所述第三夹持口内后,所述第三触发件被触发;其中,在所述连击玩具的行驶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口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口的前侧,所述第二夹持口位于所述第三夹持口的前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口为一个,所述第二夹持口为两个,所述第三夹持口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连击玩具处于原始形态的仰视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中第一触发件被触发后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中第二触发件被触发后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中第三触发件被触发后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图2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俯视立体图;
图7是图3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俯视立体图;
图8是图4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剖视图;
图9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剖视图;
图10是图2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剖视图;
图11是图3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剖视图;
图12是图4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爆炸图;
图14是图2中所示的连击玩具的爆炸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抬起部、第一触发件和锁钩的爆炸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本体部的爆炸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两个展开臂部的爆炸图;
图18是图14中所示的承载件和两个第三触体配合的爆炸图;
图19是图1中所示的连击玩具中部分部件的装配图;
图20是图2中所示的连击玩具中部分部件的装配图;
图21是图2中所示的连击玩具中部分部件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连击玩具100;
承载件1;第三夹持口10;
第三触发件11;第三磁性件111;第三移动件112;
第五限位件12;第七限位件13;
第一展开组件2;第一夹持口20;
第一触发件21;第一磁性件211;第一移动件212;
本体部22;第一限位件221;第三限位件222;第一子部2221;第二子部2222;
第六限位件223;限位钩2231;
抬起部23;第二限位件231;
展开臂部24;第一子臂241;第二子臂242;
第四限位件25;第三子部251;第四子部252;
第二展开组件3;第二夹持口30;
第二触发件31;第二磁性件311;第二移动件312;钳部32;
翻转件4;第八限位件41;
第一触体51;第二触体52;第三触体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2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击玩具100。
连击玩具100包括:承载件1、第一展开组件2、第二展开组件3和翻转件4。
参照图1-图8,第一展开组件2(如图13)可收展地设在承载件1上且包括第一触发件21(如图15),其中,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时,第一展开组件2展开。也就是说,第一展开组件2与承载件1直接或间接相连且可以呈现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具体地,在第一触发件21未被触发之前,第一展开组件2呈现收拢状态(如图1、图5所示),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后,第一展开组件2呈现展开组件(如图2、图6所示)。
参照图1-图8,第二展开组件3(如图17)可收展地设在承载件1上且包括第二触发件31(如图17),其中,在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时,第二展开组件3展开。也就是说,第二展开组件3与承载件1直接或间接相连且可以呈现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具体地,在第二触发件31未被触发之前,第二展开组件3呈现收拢状态(如图2、图6所示),在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后,第二展开组件3呈现展开组件(如图3、图7所示)。
参照图1-图8,承载件1包括第三触发件11(如图18),翻转件4可枢转地设在承载件1上(如图4),其中,在第三触发件11被触发时,翻转件4枢转以使承载件1腾空翻转。也就是说,翻转件4与承载件1直接或者间接相连且相对承载件1可枢转运动,具体地,在第三触发件11未被触发之前,翻转件4与承载件1相对静止(如图3、图7所示),在第三触发件11被触发后,翻转件4相对承载件1枢转运动(如图4、图8所示)。
可选地,参照图3和图4,翻转件4的后端与承载件1通过枢转轴相连,翻转件4的前端可以由承载件1的底部自前向后翻转,在此过程中,翻转件4的前端与支撑承载件1的支撑面发生相互作用,在支撑面施加给翻转件4的反作用下,携带第一展开组件2和第二展开组件3的承载件1可以腾空跃起并发生前空翻,且承载件1落地后可以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
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时,第一展开组件2展开以使第二触发件31可被触发,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展开组件2呈现展开状态时,第二触发件31才能够被触发,而在第一展开组件2呈现收拢状态时,第二触发件31是不能被触发的,第二展开组件3也无法呈现展开状态。
在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时,第二展开组件3展开以使第三触发件11可被触发,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二展开组件3呈现展开状态时,第三触发件11才能够被触发,而在第二展开组件3呈现收拢状态时,第三触发件11是不能被触发的,翻转件4也无法进行翻转动作。
简言之,连击玩具100在被玩耍时,第一触发件21、第二触发件31和第三触发件11只能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被触发,即只有当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后,第二触发件31才能够被触发,并且只有当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后,第三触发件11才能被触发。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照图1-图4,连击玩具100可在支撑面上行驶且包括第一触体51、第二触体52和第三触体53,第一展开组件2上具有第一夹持口 20,第二展开组件3上具有第二夹持口30,承载件1上具有第三夹持口10,其中,在第一触体51进入第一夹持口20内后,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在第二触体52进入第二夹持口 30内后,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在第三触体53进入第三夹持口10内后,第三触发件11 被触发,其中,在连击玩具100的行驶方向上,第一夹持口20位于第二夹持口30的前侧,第二夹持口30位于第三夹持口10的前侧。
这样,由于第一夹持口20处于最前侧的位置,当连击玩具100向前行驶的过程中,第一触体51可以优先进入第一夹持口20内触发第一触发件21,以使第一展开组件2展开,在第一展开组件2展开的过程中携带第一夹持口20离开当前位置;此后,第二夹持口30 占据最前侧的位置,这样,当连击玩具100继续向前行驶的过程中,第二触体52可以进入第二夹持口30内触发第二触发件31,以使第二展开组件3展开,在第二展开组件3展开的过程中携带第二夹持口30离开当前位置;此后,第三夹持口10占据最前侧的位置,这样,当连击玩具100继续向前行驶的过程中,第三触体53可以进入第三夹持口10内触发第三触发件11。由此,可以确保第一触发件21、第二触发件31和第三触发件11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被触发。可选地,第一夹持口20为一个,第二夹持口30为两个,第三夹持口10 为两个。由此,连击玩具100的娱乐性更强。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击玩具100,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时,第一展开组件2展开以使第二触发件31可被触发,在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时,第二展开组件 3展开以使第三触发件11可被触发,在第三触发件11被触发时,翻转件4相对承载件1 枢转以使承载件1腾空翻转。由此,连击玩具100的娱乐性强,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3、图15和图16,第一展开组件2包括:本体部22和抬起部23,本体部22设在承载件1上且所述本体部22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21,抬起部23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图13中所示的枢转轴201和枢转孔 202可枢转地相连),且抬起部23上设有第二限位件231,第二限位件231适于与第一限位件221锁紧配合(如图19所示)。例如,第二限位件231可以通过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推动、处于常与第一限位件221锁紧配合的状态,即、在第二限位件231未受到解锁触动力时、一直处于与第一限位件221锁紧配合的状态。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将连击玩具100的行驶方向定义为本体部22的长度方向,将与连击玩具100的行驶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定义为本体部22的宽度方向。参照图16,第一限位件221为沿本体部22的宽度方向贯通且在本体部22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两个锁孔221,参照图15,第二限位件231为与抬起部23可枢转地相连的两个锁钩231,参照图19,两个锁钩231适于与两个锁孔221分别对应锁紧配合。例如,锁钩231 可以通过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推动、处于常与锁孔221锁紧配合的状态,即、在锁钩 231未受到解锁触动力时、一直处于与锁孔221锁紧配合的状态,而在锁钩231受到解锁触动力时、锁钩231可以转动以从锁孔221中脱出实现解锁。由此,第一限位件221和第二限位件231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展示的抬起部23的底壳230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而图1-图12中仅展现了一个底壳230。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还可以为相互吸引的磁性件,当推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中的一个移动时,第二限位件可以与第一限位件分离实现解锁。同理,下文所述的第三限位件和第四限位件也可以为相互吸引的磁性件,下文所述的第五限位件和第六限位件也可以为相互吸引的磁性件,下文所述的第七限位件和第八限位件也可以为相互吸引的磁性件。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第一触发件21设在抬起部23上。参照图13和图15、并结合和图9和图19,第一触发件21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211和第一移动件212,第一触体51可以为第一磁性币51,当第一磁性件211吸引第一磁性币51时,第一磁性币51在靠近第一磁性件211的过程中可以推动第一移动件212移动,以使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其中,在第一触发件 21被触发时,第一触发件21使第二限位件231与第一限位件221脱离配合,例如,在第一触发件21在被触动时,第一触发件21可以驱动锁钩231枢转以从相应的锁孔221中移出实现脱离配合、即实现解锁,例如,在第一磁性件211吸引第一磁性币51时,第一磁性币51可以推动第一移动件212移动,第一移动件212可以推动锁钩231的一端枢转,从而使得锁钩231的另一端从锁孔221中脱出。由此,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快捷、可靠地实现锁紧和解锁动作。
具体地,参照图9和图10,在第二限位件2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221脱离配合时,抬起部23可朝向远离本体部22的方向枢转完成展开动作。例如,抬起部23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具有向上抬起的趋势,当第二限位件2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 221锁紧配合时,抬起部23受约束、被锁定在本体部22上与本体部22相对静止,当第二限位件231与第一限位件221解锁脱离配合时,抬起部23不受约束、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本体部22向上抬起实现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和图16,本体部22上设有第三限位件222,第一展开组件2还包括:两个展开臂部24,每个展开臂部24均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图14中所示的枢转轴203和枢转孔204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照图14,展开臂部24包括:第一子臂241和第二子臂242,第一子臂241的一端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图14中所示的枢转轴203和枢转孔204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子臂242的一端与第一子臂241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图20中所示的枢转轴205和枢转孔206可枢转地相连)。由此,展开臂部2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动作可靠性好,娱乐性强。
进一步地,参照图9和图20,每个展开臂部24上均设有第四限位件25,第四限位件25适于与第三限位件222锁紧配合,其中,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时,第四限位件25与第三限位件222脱离配合。也就是说,在第一触发件21未被触发之前,第三限位件222未受到第一触发件21施加于其的解锁触动力,此时,第三限位件222可以通过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推动作用与第四限位件25一直处于锁紧配合的状态;而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之后,第一触发件21可以向第三限位件222施加解锁触动力,此时,第三限位件222可以与第四限位件25脱离配合实现解锁。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照图16、图20,第三限位件222为移动块222 且移动块222上具有第一子部2221和第二子部2222(可选地,第一子部2221和第二子部2222均构造成凸起部2221、2222),第四限位件25包括第三子部251和第四子部252,其中,第三子部251设在第一子臂241上且适于与第一子部2221配合,第四子部252设在第二子臂242上且适于与第二子部2222配合(可选地,第三子部251和第四子部252均为容纳相应凸起部2221、2222的配合槽251、252)。
由此,参照图20,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之前,移动块222可以静止不动,此时,第一子部2221可以与第三子部251锁紧配合,第二子部2222可以与第四子部252锁紧配合,在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时,第一移动件212可以推动移动块222向后运动,此时,第一子部2221可以与第三子部251脱离配合,第二子部2222可以与第四子部252脱离配合。由此,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快捷、可靠地实现锁紧和解锁动作。
参照图14,在第四限位件25与第三限位件222锁紧配合后,两个展开臂部24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枢转完成展开动作。例如,展开臂部24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具有向两侧展开的趋势,例如,两个第一子臂241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作用下具有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的趋势,两个第二子臂242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作用下具有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当第四限位件25与所述第三限位件222锁紧配合时,例如,在第一子部2221与第三子部251锁紧配合时,第一子臂241被锁定在本体部22上与本体部22相对静止,当第一子部2221与第三子部251解锁脱离配合时,第一子臂241不受约束、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作展臂运动;同理,在第二子部2222与第四子部252锁紧配合时,第二子臂242被锁定在本体部22上与本体部22相对静止,当第二子部2222与第四子部252解锁脱离配合时,第二子臂242不受约束、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转动作展臂运动。由此,展开臂部2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动作可靠性好,娱乐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部22与承载件1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可以通过图 14中所示的枢转孔207和承载件1件内的枢转轴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展开组件3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例如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展开组件3包括:两个钳部32,两个钳部32分别可枢转地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图14中所示的枢转孔208和枢转轴209可枢转地相连)在本体部22的两侧。由此,第二展开组件3的结构巧妙,变形有趣,娱乐性强。
参照图17和图21,第二触发件31为两个且分别设在两个钳部32上,也就是说,每个钳部32内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触发件31,第二触发件31可以包括第二磁性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第二触体52可以为第二磁性币52,当第二磁性件311吸引第二磁性币52时,第二磁性币52在靠近第二磁性件311的过程中可以推动第二移动件312移动,以使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
承载件1上具有第五限位件12(例如图14中所示的限位孔12),本体部22上具有第六限位件223(例如图16中所示的具有限位钩2231的滑移件223),第六限位件223适于与第五限位件12锁紧配合,在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时,第六限位件223与第五限位件12 脱离配合。例如,第六限位件223可以通过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推动、处于常与第五限位件12锁紧配合的状态(如图10所示),即、在具有限位钩2231的滑移件223未受到解锁触动力时、限位钩2231一直处于与限位孔12锁紧配合的状态,而在具有限位钩2231 的滑移件223受到解锁触动力时、滑移件223可以移动、以使限位钩2231从限位孔12中脱出实现解锁。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动作可靠。
参照图10和图21,在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时,第二触发件31使六限位件与第五限位件12脱离配合。也就是说,在第一触发件21未被触发之前,第六限位件223未受到第二触发件31施加于其的解锁触动力,此时,第六限位件223可以通过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推动作用与第五限位件12一直处于锁紧配合的状态;在第二触发件31在被触动时,第二触发件31可以驱动第六限位件223动作(即驱动滑移件223移动、使限位钩2231从限位孔12中脱出)实现与第五限位件12的脱离配合、即实现解锁。例如,在第二磁性件311 吸引第二磁性币52时,第二磁性币52可以推动第二移动件312移动,第二移动件312可以推动滑移件223移动,从而使得限位钩2231从限位孔12中脱出。由此,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快捷、可靠地实现锁紧和解锁动作。
具体地,参照图10和图11,在第六限位件223与第五限位件12脱离配合时,本体部22可以相对承载件1枢转、第二展开组件3同时可以相对本体部22枢转以完成展开动作。例如,本体部22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具有相对承载件1枢转以向上抬起的趋势,同时,第二展开组件3(例如两个钳部32)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具有相对本体部22枢转的趋势。
参照图10和图11,当第六限位件223与第五限位件12紧配合时,本体部22受约束、被锁定在承载件1上与承载件1相对静止,同时,第二展开组件3受约束、被锁定在本体部22上与本体部22相对静止;当第六限位件223与第五限位件12解锁脱离配合时,本体部22不受约束、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承载件1枢转以向上抬起实现展开,同时第二展开组件3也不受约束、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本体部22枢转实现展开。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虽然第六限位件223与第五限位件12的锁紧配合表面上仅约束了本体部22与承载件1的相对运动,但是,只要设计好第二展开组件3与本体部22和承载件1的连接关系,就可以简单有效地保证:在本体部22相对承载件1静止时,第二展开组件3同时相对本体部22和承载件1静止。例如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展开组件3的一端与本体部22的一端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展开组件3的另一端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具有朝向靠近本体部22的另一端的方向运动,但是,承载件1 却设置成时使第二展开组件3的所述另一端与本体部22的所述另一端的相距最远,因此,承载件1起到约束作用,只有当本体部22枢转至离开承载件1时,承载件1不再约束第二展开组件3,从而第二展开组件3的另一端才得以朝向本体部22转动。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保:在本体部22相对承载件1静止时,第二展开组件3同时相对本体部22和承载件1静止。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1上具有第七限位件13(参照图18),翻转件4 上具有第八限位件41(参照图13),第八限位件41(例如搭钩孔41)适于与第七限位件13(例如搭钩13)锁紧配合(参照图11),第三触发件11(参照图18)为两个且在承载件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第三触发件11可以包括第三磁性件111和第三移动件112,第三触体53可以为第三磁性币53,当第三磁性件111吸引第三磁性币53,第三磁性币53在靠近第三磁性件111的过程中可以推动第三移动件112移动,以使第三触发件11被触发。优选地,第三移动件112与第七限位件13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移动部件,已在图18中复制拆出框圈表达。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8所示,第三触发件11在被触发时,驱动第八限位件41与第七限位件13脱离配合。也就是说,在第三触发件11未被触发之前,第七限位件13未受到第三触发件11施加于其的解锁触动力,此时,第七限位件13可以通过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推动作用与第八限位件41一直处于锁紧配合的状态;在第三触发件11被触动时,第三触发件11可以驱动第七限位件13动作(即驱动第三移动件112带动搭钩13移动以从搭钩孔41中脱出)实现与第八限位件41的脱离配合、即实现解锁。例如,在第三磁性件 111吸引第三磁性币53时,第三磁性币53可以推动第三移动件112移动,第三移动件112 可以带动搭钩13移动,从而使得搭钩13从搭钩孔41中脱出。由此,通过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快捷、可靠地实现锁紧和解锁动作。
进一步地,参照图11和图12,在第八限位件41与第七限位件13脱离配合时,翻转件4可相对承载件1枢转完成翻转动作。例如,翻转件4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具有相对承载件1向下枢转的趋势,当第八限位件41与第七限位件13锁紧配合时,翻转件4受约束、被锁定在承载件1上与承载件1相对静止,当第八限位件41与第七限位件13解锁脱离配合时,翻转件4不受约束、可以在弹性力或互斥磁性力等的驱动作用下相对承载件1向下枢转以实现翻转。
具体地,如上文所述,翻转件4的后端可以与承载件1通过枢转轴相连,翻转件4的前端可以由承载件1的底部自前向后翻转,在此过程中,翻转件4的前端与支撑承载件1 的支撑面发生相互作用,在支撑面施加给翻转件4的反作用下,携带第一展开组件2和第二展开组件3的承载件1可以腾空跃起并发生前空翻,且承载件1落地后可以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
下面参考图1-图2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连击玩具100。
连击玩具100包括:承载件1、本体部22、抬起部23、两个展开臂部24、两个钳部32以及翻转件4。
承载件1形成为安装有车轮的车架形状,承载件1上具有左右间隔开设置的两个第三夹持口10,第三夹持口10的内侧设有第三触发件11。
本体部22与承载件1可枢转地相连且通过本体部22内滑移件223上的限位钩2231与承载件1上的限位孔12扣合相连,两个钳部32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且在本体部22 处于扣合收纳状态时、两个钳部32也处于收纳状态,每个钳部32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夹持口30,每个第二夹持口30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触发件31。
两个展开臂部24分别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且包括第一子臂241和第二子臂242,第一子臂241和第二子臂242分别通过各自上的配合槽与本体部22内移动块222上的凸起部对应配合以处于收纳状态。
抬起部23与本体部22可枢转地相连且通过锁钩231与本体部22上的锁孔221扣合以处于收纳状态,抬起部23上具有第一夹持口20,第一夹持口20的内侧设有第一触发件21。
其中,第一夹持口20位于第二夹持口30的前侧,第二夹持口30位于第三夹持口10的前侧。
下面参考图1-图2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的连击玩具100的玩法。
首先,在连击玩具100的前方摆放一个第一磁性币51、在第一磁性币51的前方摆放两个第二磁性币52,在两个第二磁性币52的前方摆放两个第三磁性币53。
然后,参照图1和图2,图4和图5,图9和图10,推动连击玩具100向前行驶,当连击玩具100靠近第一磁性币51时,第一磁性币51在第一触发件21的吸引力下进入第一夹持口20内触发第一触发件21,第一触发件21被触发后,一方面推动抬起部23上的锁钩 231与本体部22上的锁孔221分离、使得抬起部23可以抬起展开,另一方面推动移动块 222移动,以使移动块222上的凸起部与展开臂部24上的配合槽分离、使得两个展开臂部 24可以分离展开。
接着,参照图2和图3,图5和图6,图10和图11,连击玩具100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当连击玩具100靠近两个第二磁性币52时,两个第二磁性币52分别在两个第二触发件31的吸引力下、分别进入两个第二夹持口30内触发两个第二触发件31,第二触发件31被触发后,推动本体部22内滑移件223带动限位钩2231运动以与承载件1上的限位孔12分离、使得本体部22可以向上抬起展开,同时两个钳部32可以相对本体部 22枢转实现展开。
然后,参照图3和图4,图6和图7,图11和图12,连击玩具100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行驶,当连击玩具100靠近两个第三磁性币53时,两个第三磁性币53分别在两个第三触发件11的吸引力下、分别进入两个第三夹持口10内触发两个第三触发件11,第三触发件11被触发后,可以推动承载件1内的搭钩13运动以与翻转件4上的搭钩孔41分离,使得翻转件4得以枢转,从而连击玩具100整体可以进行前空翻动作。
下面参考图1-图2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例的连击玩具100的收纳方法。
步骤1、参照图21,手握连击玩具100,向承载件1的方向按动本体部22和第二展开组件3,直至本体部22上的限位钩2231扣合在承载件1上的限位孔12内,从而完成本体部22和第二展开组件3的收纳。
步骤2、参照图19,向承载件1的方向按动抬起部23,直至抬起部23上的锁钩231 扣合在本体部22上的锁孔221内,从而完成抬起部23的收纳。
步骤3、参照图20,推按两个展开臂部24向彼此靠拢的方向运动,直至每个展开臂部 24上的两个配合槽251、252分别与本体部22内移动块222上的两个凸起部2221、2222 配合到位,从而完成两个展开臂部24的收纳。
步骤4、参照图12,推动翻转件4向前向后转动,直至翻转件4上的搭钩孔41与承载件1内的搭钩13扣合,从而完成翻转件4的收纳。
至此,完成连击玩具100整体的收纳,使得连击玩具100可以被再次玩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件、第一展开组件、第二展开组件和翻转件;
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可收展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包括第一触发件;
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可收展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包括第二触发件;
所述翻转件可枢转地设在所述承载件上;
所述承载件包括第三触发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第二触发件可被触发;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展开以使所述第三触发件可被触发;在所述第三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翻转件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以使所述承载件腾空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展开组件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第一限位件;和
抬起部,所述抬起部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且所述抬起部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二限位件;
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件设在所述抬起部上且在被触发时驱使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所述抬起部可朝向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向枢转完成展开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沿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贯通且在所述本体部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两个锁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为与所述抬起部可枢转地相连且与两个所述锁孔分别对应锁紧配合的两个锁钩,所述第一触发件在被触动时,所述第一触发件驱动所述锁钩枢转以使所述锁钩从相应的所述锁钩中移出以脱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第三限位件,所述第一展开组件还包括:两个展开臂部,每个所述展开臂部均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且每个所述展开臂部上均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三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四限位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四限位件与所述第三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两个所述展开臂部可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枢转完成展开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臂部包括:
第一子臂,所述第一子臂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和
第二子臂,所述第二子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相连;
其中,所述第三限位件为移动块且所述移动块上具有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四限位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子臂上且适于与所述第一子部配合的第三子部、以及设在所述第二子臂上且适于与所述第二子部配合的第四子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凸起部,所述三子部和所述第四子部均为容纳所述凸起部的配合槽。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展开组件与所述本体部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本体部与所述承载件可枢转地相连,其中,所述承载件上具有第五限位件,所述本体部上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五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六限位件,
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六限位件与所述第五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所述本体部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同时相对所述本体部枢转以完成展开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限位件为限位孔,所述第六限位件为具有限位钩的滑移件,所述限位钩适于与所述限位孔锁紧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展开组件包括:
两个钳部,两个所述钳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触发件为两个且分别设在两个所述钳部上,其中,在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时,所述第二触发件驱动所述滑移件移动以使所述限位钩与所述限位孔脱离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上具有第七限位件,所述翻转件上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七限位件锁紧配合的第八限位件,所述第三触发件为两个且在所述承载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三触发件在被触发时驱动所述第八限位件与所述第七限位件脱离配合、以使所述翻转件可相对所述承载件枢转完成翻转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击玩具可在支撑面上行驶,
所述第一展开组件上具有第一夹持口,所述连击玩具包括第一触体,在所述第一触体进入所述第一夹持口内后,所述第一触发件被触发;
所述第二展开组件上具有第二夹持口,所述连击玩具包括第二触体,在所述第二触体进入所述第二夹持口内后,所述第二触发件被触发;
所述承载件上具有第三夹持口,所述连击玩具包括第三触体,在所述第三触体进入所述第三夹持口内后,所述第三触发件被触发;
其中,在所述连击玩具的行驶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口位于所述第二夹持口的前侧,所述第二夹持口位于所述第三夹持口的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击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口为一个,所述第二夹持口为两个,所述第三夹持口为两个。
CN201621088780.0U 2016-09-28 2016-09-28 连击玩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04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8780.0U CN206404307U (zh) 2016-09-28 2016-09-28 连击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88780.0U CN206404307U (zh) 2016-09-28 2016-09-28 连击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4307U true CN206404307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7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8878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04307U (zh) 2016-09-28 2016-09-28 连击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4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737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夹吸车及合体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7378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夹吸车及合体车
CN109847378B (zh) * 2017-11-30 2024-04-09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单体夹吸车及合体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8683U (zh) 子母玩具
CN205964991U (zh) 可变形玩具
CN207822509U (zh) 可弹射的玩具车
WO2016065916A1 (zh) 一种可夹持玩具物的翻转变形玩具车
CN205867557U (zh) 可变形为动物的玩具
US9415322B2 (en) Combinable transformable toy
CN206404307U (zh) 连击玩具
CN109091881A (zh) 变形汽车玩具
CN20782251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07941194U (zh) 可多次空翻玩具及可二次空翻的玩具车
CN107537160A (zh) 可二次夹币玩具
CN205832603U (zh) 可二次夹币玩具
CN105709431A (zh) 可变换玩具车玩具组
CN204395436U (zh) 一种触碰变形成昆虫类的玩具车
CN205832602U (zh) 可二次空翻玩具
CN20794119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205832605U (zh) 可二次夹币的动物类玩具
CN109364495A (zh) 变形玩具及变形玩具组合
CN205832628U (zh) 可夹持多个玩具盘的玩具
CN207822512U (zh) 可二次翻转变形的玩具车
CN205832610U (zh) 可二次夹币的昆虫类玩具
CN208287487U (zh) 一种变形玩具套装
CN206063780U (zh) 可向前弹射多个配件的玩具
CN206867702U (zh) 一种铠甲龙形状变形玩具
CN109078337A (zh) 变形组件和组合变形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