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03892U - 二尖瓣夹 - Google Patents

二尖瓣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3892U
CN206403892U CN201621031079.5U CN201621031079U CN206403892U CN 206403892 U CN206403892 U CN 206403892U CN 201621031079 U CN201621031079 U CN 201621031079U CN 206403892 U CN206403892 U CN 206403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bicuspid valve
control
tablets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1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瑾
杨剑
张健
马彩霞
华国峰
程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ku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Jinkui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Jinkui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Jinkui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31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3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3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3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尖瓣夹,其包括:两个第一片状物,两个第二片状物、控制部和支撑部;每个第一片状物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控制部,每个第二片状物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控制部;当两个第一片状物和两个第二片状物都张开时,两个第一片状物均位于两个第二片状物的同一方且第一片状物与第二片状物形成夹持,两个第二片状物分别相对于控制部可枢转,支撑部固接于控制部并且使得每个第二片状物的张开角度小于等于80度。该二尖瓣夹可以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并且通过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之间形成夹持,夹住不能正常闭合的二尖瓣,从而防止二尖瓣反流。

Description

二尖瓣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尖瓣夹。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针对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治疗方式为瓣膜修补或瓣膜置换,但由于手术损伤较大,相关并发症较多,使得许多严重瓣膜病的老年患者无法接受治疗。近年来,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治疗逐渐微创化,介入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因其具有创伤小、相对安全、疗效好等优点而迅速发展,其适应症不断扩大,禁忌症相对缩小,介入手术治疗的疗效更加肯定,一些新技术成为介入心脏病学研究的新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减小治疗二尖瓣反流的风险的心脏二尖瓣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二尖瓣夹,其包括:
两个第一片状物,两个第二片状物、控制部和支撑部;
每个第一片状物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控制部,每个第二片状物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控制部,控制部用于控制两个第一片状物相对于控制部同时张开和同时收拢,并且用于控制两个第二片状物相对于控制部同时张开和同时收拢;
当两个第一片状物和两个第二片状物都张开时,两个第一片状物均位于两个第二片状物的同一方且第一片状物与第二片状物形成夹持。
其中,两个第二片状物分别相对于控制部可枢转,支撑部固接于控制部并且使得每个第二片状物的张开角度小于等于80度。
优选地,张开角度小于等于70度。
优选地,控制部包括滑块和控制杆,两个第二片状物的一端均连接到滑块,滑块能够沿着控制杆在预定范围内滑动,控制杆固接于支撑部。
优选地,支撑部包括底座、两个支柱和U形弹簧,每个支柱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底座,每个支柱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一个第二片状物,U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支柱并且将两个支柱向收拢的方向偏压,第二片状物具有弯曲部分,弯曲部分位于第二片状物与滑块的连接点和第二片状物与支柱的连接点之间,控制杆固接于底座。
优选地,第二片状物包括叶状部和杆状部,杆状部的一端连接到滑块,杆状部的另一端连接到叶状部,支柱连接到杆状部。
优选地,叶状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
优选地,控制杆包括控制管、位于控制管内的定型丝和位于控制管内的控制竿,控制管的相反的两侧开设有开口,定型丝固接于第一片状物,当定型丝弹出开口时,定型丝使得第一片状物保持张开,控制竿固接于滑块。
优选地,第一片状物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
优选地,二尖瓣夹的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镍、钛或钴镍。
优选地,第一片状物面对第二片状物的表面上设有倒刺。
优选地,二尖瓣夹的表面均包覆有纤维织物或经过表面处理,从而内皮组织能够攀爬二尖瓣夹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二尖瓣夹可以通过导管进入心脏,并且通过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之间形成夹持,夹住不能正常闭合的二尖瓣,从而防止二尖瓣反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二尖瓣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二尖瓣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片状物是张开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二尖瓣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都是张开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3所示,二尖瓣夹20包含:两个第一片状物21,两个第二片状物22、控制部和支撑部。
每个第一片状物21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控制部,每个第二片状物22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控制部,控制部用于控制两个第一片状物21相对于控制部同时张开和同时收拢,并且用于控制两个第二片状物22相对于控制部同时张开和同时收拢。
当两个第一片状物21和两个第二片状物22都张开时,两个第一片状物21均位于两个第二片状物22的同一方且第一片状物21与第二片状物22形成夹持。
两个第二片状物22分别相对于控制部可枢转,支撑部固接于控制部并且使得每个第二片状物22的张开角度小于等于80度,优选地,小于等于70度。
控制部包含滑块23和控制杆25,两个第二片状物22的一端均连接到滑块23,滑块23能够沿着控制杆25在预定范围内滑动。
支撑部包含底座27、两个支柱28和U形弹簧26,每个支柱28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底座27,每个支柱28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一个第二片状物22,U形弹簧26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支柱28并且将两个支柱28向收拢的方向偏压,第二片状物22具有弯曲部分,弯曲部分位于第二片状物22与滑块23的连接点和第二片状物22与支柱28的连接点之间,控制杆25固接于底座27。第二片状物22包含叶状部和杆状部,杆状部的一端连接到滑块23,杆状部的另一端连接到叶状部,支柱28连接到杆状部。图中为了示意性的目的,将U形弹簧26画出,但是并不表示U形弹簧26安装在支柱28外侧,U形弹簧26优选地安装在支柱28内部。
当滑块23向下滑动时,第二片状物22收拢,当滑块23向上滑动时,第二片状物22克服U形弹簧26的弹力张开,由于杆状部弯曲,当滑块23滑过第二片状物22与支柱28的两个连接点的连线时,U形弹簧26的弹力会使得滑块23继续向上移动即使得第二片状物22继续张开,而滑块23只能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该预定范围是使得第二片状物22的张开角度小于等于80度或小于等于70度的范围,因此,U形弹簧26与滑块23配合使得第二片状物22张开到预定角度后卡住,不能再张开或收拢。
叶状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第一片状物21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为弧形。弧形的横截面可以增加片状物的强度。
控制杆25包含控制管、位于控制管内的定型丝29和位于控制管内的控制竿,控制管的相反的两侧开设有开口,定型丝29固接于第一片状物21,当定型丝29弹出开口时,定型丝29使得第一片状物21保持张开,控制竿固接于滑块23,并且用于控制滑块23的滑动。
定型丝29将第一片状物21按压到第二片状物22上,从而第一片状物21与第二片状物22形成夹持。当第一片状物21收拢时,定型丝29会从控制管两侧的开口退回。
二尖瓣夹20的材料优选为不锈钢、镍钛合金、镍、钛或钴镍。
第一片状物21面对第二片状物22的表面上设有倒刺。倒刺结构既有利于较好地夹持住二尖瓣瓣叶,又不会造成瓣叶细胞的坏死。
二尖瓣夹20的表面均包覆有纤维织物或经过表面处理,从而内皮组织能够攀爬二尖瓣夹20的表面。
以下简要描述二尖瓣夹20的使用方式。
操作者首先从患者的左胸切口和心尖穿刺,然后将导管顺着开口插入左心室,然后通过输送装置将二尖瓣夹20从导管中送入左心室,通过超声及放射线引导从左心室进入二尖瓣。二尖瓣夹20在导管中为收拢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片状物21和第二片状物22都收拢。在二尖瓣夹20进入左心室后,通过控制竿控制滑件的滑动,使得滑件向上滑动,直到滑到预定位置,第二片状物22张开到预定角度,如图2所示。然后,使得第二片状物22的上表面贴合二尖瓣的下表面。然后,推动定型丝29直到定型丝29从控制管的开口弹出,使得第一片状物21张开,第一片状物21张开后与其下方的第二片状物22形成夹持,如图3所示,从而夹持住二尖瓣的两片瓣叶,然后检测二尖瓣是否还有反流或反流明显减少现象以判断二尖瓣夹20是否夹在了正确的位置。如果判断二尖瓣夹20已经夹在了正确的位置,则控制竿控制滑件向下滑动,从而第一片状物21和第二片状物22重新收拢,并且通过U形弹簧26的弹力,二尖瓣的瓣叶被牢牢夹持在第一片状物21和第二片状物22之间。
这之后,使得二尖瓣夹20脱离输送装置,然后将输送装置从左心室撤离,缝合患者的心尖穿刺部位和左胸切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介入手术的路径较短,手术中较易操作,能准确的找到二尖瓣合适的夹持位置,手术时间较短,手术成功率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两个第一片状物,两个第二片状物、控制部和支撑部;
每个所述第一片状物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所述控制部,每个所述第二片状物的两端中的一端均连接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第一片状物相对于所述控制部同时张开和同时收拢,并且用于控制两个所述第二片状物相对于所述控制部同时张开和同时收拢;
当两个所述第一片状物和两个所述第二片状物都张开时,两个所述第一片状物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片状物的同一方且所述第一片状物与所述第二片状物形成夹持,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片状物分别相对于所述控制部可枢转,所述支撑部固接于所述控制部并且使得每个所述第二片状物的张开角度小于等于8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开角度小于等于7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包括滑块和控制杆,两个所述第二片状物的一端均连接到所述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着所述控制杆在预定范围内滑动,所述控制杆固接于所述支撑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底座、两个支柱和U形弹簧,每个所述支柱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每个所述支柱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二片状物,所述U形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支柱并且将两个所述支柱向收拢的方向偏压,所述第二片状物具有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片状物与所述滑块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二片状物与所述支柱的连接点之间,所述控制杆固接于所述底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片状物包括叶状部和杆状部,所述杆状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滑块,所述杆状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叶状部,所述支柱连接到所述杆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状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包括控制管、位于所述控制管内的定型丝和位于所述控制管内的控制竿,所述控制管的相反的两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定型丝固接于所述第一片状物,当所述定型丝弹出所述开口时,所述定型丝使得所述第一片状物保持张开,所述控制竿固接于所述滑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物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尖瓣夹的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镍、钛或钴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状物面对所述第二片状物的表面上设有倒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尖瓣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尖瓣夹的表面均包覆有纤维织物或经过表面处理,从而内皮组织能够攀爬所述二尖瓣夹的表面。
CN201621031079.5U 2016-08-31 2016-08-31 二尖瓣夹 Active CN206403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1079.5U CN206403892U (zh) 2016-08-31 2016-08-31 二尖瓣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1079.5U CN206403892U (zh) 2016-08-31 2016-08-31 二尖瓣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3892U true CN206403892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9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1079.5U Active CN206403892U (zh) 2016-08-31 2016-08-31 二尖瓣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3892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6579A (zh) * 2018-11-04 2019-06-07 上海汇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9875725A (zh) * 2017-12-06 2019-06-14 北京领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子装置
WO2019129024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上海锦葵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瓣膜夹
WO2019218930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1700714A (zh) * 2020-06-30 2020-09-25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瓣膜夹
WO2021027588A1 (zh) * 2019-08-13 2021-02-18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式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2972068A (zh) * 2021-04-21 2021-06-18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操纵瓣膜夹合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5725A (zh) * 2017-12-06 2019-06-14 北京领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子装置
WO2019129024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上海锦葵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瓣膜夹
WO2019218930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09846579A (zh) * 2018-11-04 2019-06-07 上海汇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9846579B (zh) * 2018-11-04 2024-03-15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夹具、瓣膜瓣环夹具组件及瓣膜瓣环修复系统及使用方法
WO2021027588A1 (zh) * 2019-08-13 2021-02-18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式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1700714A (zh) * 2020-06-30 2020-09-25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瓣膜夹
CN111700714B (zh) * 2020-06-30 2023-02-28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瓣膜夹
CN112972068A (zh) * 2021-04-21 2021-06-18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操纵瓣膜夹合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03892U (zh) 二尖瓣夹
CN107789017A (zh) 二尖瓣夹
JP6629956B2 (ja) 弁膜留め具
CN105726072B (zh) 一种经心尖植入的二尖瓣气囊闭合板阻塞体及植入方法
CN106175845B (zh) 一种二尖瓣瓣叶修复用闭合装置
CN106943207B (zh) 一种用于穿刺置入的房室瓣瓣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
CN104274224B (zh) 左心耳封堵器
CN107260366B (zh) 一种人工瓣膜假体
CN102018570B (zh) 未闭卵圆孔闭合装置
CN204133530U (zh) 左心耳封堵器
CN106901875B (zh) 心脏瓣膜修复设备及方法
CN104274259A (zh) 一种带瓣叶夹持装置的人工瓣膜假体
EP3167846A1 (en) Prosthesis for preventing valve regurgitation
CN104665888A (zh) 一种微创植入人工腱索的二尖瓣腱索缝纫机及其方法
CN104771249B (zh) 一种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44564A (zh) 一种二尖瓣人工腱索放置器械
CN104055603A (zh) 一种新型的带锚定装置的心脏瓣膜植入器械
CN105852916A (zh) 一种经心尖植入的二尖瓣柔性闭合板阻塞体及植入方法
CN114404110A (zh) 一种带夹持件的封堵器
CN108433781A (zh) 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
CN204839631U (zh) 一种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EP4260814A1 (en) Puncturable interatrial septum occluder
CN115517815A (zh) 房室瓣瓣膜夹合装置及房室瓣瓣膜夹合系统
CN108969030A (zh) 医疗装置
WO2023020301A1 (zh) 一种二尖瓣膜修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3

Address after: 200231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Yindu Road No. 388 building 15 layer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nkui Medical Implemen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125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Han Shan Road No. 7 Building 3 -302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Jinkui Medical Apparatu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th Building, 388 Yindu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nku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One Floor of Building No. 15, 388 Yindu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nkui Medical Implemen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