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2251U -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2251U
CN206392251U CN201621421856.7U CN201621421856U CN206392251U CN 206392251 U CN206392251 U CN 206392251U CN 201621421856 U CN201621421856 U CN 201621421856U CN 206392251 U CN206392251 U CN 206392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plate
microchannel
screen
barrel body
cylindrical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218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维清
王绍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edebao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WOTE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WOTE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WOTEB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218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2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2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2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包括高压静电电源、柱状筒体、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丝网阳极板及若干阴极线;所述丝网阳极板为由若干金属丝交织堆砌形成的具有微通道的阳极板;所述柱状筒体与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相连通;所述丝网阳极板横向设置在柱状筒体的内部;各阴极线均横向设置在柱状筒体的内部,且所述阴极线位于丝网阳极板的进风方向上;所述高压静电电源的负极与阴极线相连接形成阴极,丝网阳极板对应成为阳极。本实用新型优点:可以极大的降低水雾颗粒的沿程阻力,提高吸附速度,减少时间耗费,且只需提供10~20KV的微电压即可满足吸附要求,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可以有效防止水雾颗粒逃逸出去,除水雾效果极佳。

Description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水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尤其是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及健康都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环保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很多发电厂、锅炉厂等也都根据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烟雾、粉尘等进行处理后,再将水雾排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生活在周围的人群大都会将排放出去的水雾当成烟气,所以经常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问题;同时,虽然排放出去的是符合标准的水雾,但在水雾中也确实含有少量的污染物,仍然会污染到周围的环境。因此,如果能够将水雾也去除掉,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用于除水雾的机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惯性碰撞、离心分离、布朗运动的扩散沉积以及静电吸引,静电除尘器就是属于静电吸引除雾中的典型产品。现有的静电除尘器主要有板式静电除尘器(如图1所示)和管式静电除尘器(如图2所示),其中,板式静电除尘器存在有如下缺陷:阴阳极之间的间距大,吸附带电粒子的沿程阻力大,吸附耗费的时间长,粒子很容易逃逸出去,且规模比较大,成本高。而管式静电除尘器如果间距比较大,也存在沿程阻力大,吸附耗费的时间长,粒子很容易逃逸出去等问题;如果间距比较小,则很容易导致阴阳极吸附在一起。因此,现有的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都比较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通过该装置来有效除去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所生成的水雾。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包括一高压静电电源、一柱状筒体、一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一丝网阳极板以及若干根阴极线;所述丝网阳极板为由若干金属丝交织堆砌形成的具有微通道的阳极板;
所述柱状筒体与所述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的水雾出口相连通;所述丝网阳极板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的内部;各所述阴极线均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的内部,且所述阴极线位于所述丝网阳极板的进风方向上;所述高压静电电源的负极与所述阴极线相连接形成阴极,所述丝网阳极板对应成为阳极。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静电电源提供的电压为10~20KV。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1~1mm。
进一步地,所述丝网阳极板与所述阴极线之间的距离为1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微通道的通径为0.1~2.5mm。
进一步地,所述丝网阳极板的厚度为5~2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丝网阳极板与阴极线之间的间距短,可以极大的降低水雾颗粒的沿程阻力,提高吸附速度,减少时间耗费,且只需提供10~20KV的微电压即可满足吸附要求,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2、丝网阳极板横向设置在柱状筒体的内部,这样,含有水雾因子的的电荷空气都需要通过通径只有0.1~2.5mm的丝网阳极板,可以有效防止水雾颗粒逃逸出去,因此除水雾效果极佳;3、整个除水雾装置规模小,制作成本低,安装使用起来都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板式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管式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除水雾装置,1-高压静电电源,2-柱状筒体,3-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1-水雾出口,4-丝网阳极板,41-金属丝,42-微通道,5-阴极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100,包括一高压静电电源1、一柱状筒体2、一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一丝网阳极板4以及若干根阴极线5;所述丝网阳极板4为由若干金属丝41交织堆砌形成的具有微通道42的阳极板;
所述柱状筒体2与所述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的水雾出口31相连通,即本发明除水雾装置100可以应用到任意有需要除水雾的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上;所述丝网阳极板4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2的内部;各所述阴极线5均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2的内部,且所述阴极线5位于所述丝网阳极板4的进风方向上;所述高压静电电源1的负极与阴极线5相连接形成阴极,所述丝网阳极板4对应成为阳极。
所述高压静电电源1提供的电压为10~20KV。
所述金属丝41的直径为0.1~1mm。
所述丝网阳极板4与所述阴极线5之间的距离L为10~100mm。
所述微通道42的通径为0.1~2.5mm。
所述丝网阳极板4的厚度d为5~2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丝网阳极板4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2的内部,这样,含有水雾因子的的电荷空气都需要通过通径只有0.1~2.5mm的丝网阳极板4,可以有效防止水雾颗粒逃逸出去,除水雾效果极佳。使丝网阳极板4与阴极线5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0~100mm,可以极大的降低水雾颗粒的沿程阻力,提高吸附速度,减少时间耗费,且高压静电电源1只需要提供10~20KV的微电压即可满足吸附要求,这与现有的静电除尘器需要的高电压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电量。同时,考虑到丝网阳极板4对水雾造成的阻力问题,本实用新型仅在阴极线5的上方设置了丝网阳极板4,且设置丝网阳极板4的厚度在5~20mm之间,而在阴极线5的下方不设置丝网阳极板4,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整个除水雾装置100的生产成本,且可以大大降低水雾上升时的阻力,因此需要给水雾提供的动力也比较小。
在工作的过程中,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除尘所产生的水雾在风机(未图示)提供的动力下,会从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的水雾出口31向上排出;这些水雾在通过阴极线5时,由于阴极线5与高压静电电源1的负极相连接,因此水雾颗粒在经过阴极线5后就会带上负电荷;而带上负电荷的水雾颗粒会被丝网阳极板4吸走,随着水雾颗粒的不断聚集变大就会形成液滴,当液滴所产生的重力超过气速、电场力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就会掉落下来;气体则可以通过丝网阳极板4上的微通道42逃逸出去,因此可以实现很好的除水雾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100,包括一高压静电电源1、一柱状筒体2、一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一丝网阳极板4以及若干根阴极线5;所述丝网阳极板4为由若干金属丝41交织堆砌形成的具有微通道42的阳极板;所述柱状筒体2与所述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3的水雾出口31相连通;所述丝网阳极板4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2的内部;各所述阴极线5均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2的内部,且所述阴极线5位于所述丝网阳极板4的下方;所述高压静电电源1的负极与阴极线5相连接,正极与丝网阳极板4相连接。
所述高压静电电源1提供的电压为10KV;所述金属丝41的直径为0.1mm;所述丝网阳极板4与所述阴极线5之间的距离L为10mm;所述微通道42的通径为0.1mm;所述丝网阳极板4的厚度d为5mm。
具体实施例二:
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具体实施例二中,所述高压静电电源1提供的电压为20KV;所述金属丝41的直径为1mm;所述丝网阳极板4与所述阴极线5之间的距离L为100mm;所述微通道42的通径为2.5mm;所述丝网阳极板4的厚度d为20mm。
具体实施例三:
与具体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具体实施例三中,所述高压静电电源1提供的电压为16KV;所述金属丝41的直径为0.4mm;所述丝网阳极板4与所述阴极线5之间的距离L为60mm;所述微通道42的通径为1.2mm;所述丝网阳极板4的厚度d为10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丝网阳极板与阴极线之间的间距短,可以极大的降低水雾颗粒的沿程阻力,提高吸附速度,减少时间耗费,且只需提供10~20KV的微电压即可满足吸附要求,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2、丝网阳极板横向设置在柱状筒体的内部,这样,含有水雾因子的的电荷空气都需要通过通径只有0.1~2.5mm的丝网阳极板,可以有效防止水雾颗粒逃逸出去,因此除水雾效果极佳;3、整个除水雾装置规模小,制作成本低,安装使用起来都十分方便。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高压静电电源、一柱状筒体、一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一丝网阳极板以及若干根阴极线;所述丝网阳极板为由若干金属丝交织堆砌形成的具有微通道的阳极板;
所述柱状筒体与所述集中排放水雾的设备的水雾出口相连通;所述丝网阳极板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的内部;各所述阴极线均横向设置在所述柱状筒体的内部,且所述阴极线位于所述丝网阳极板的进风方向上;所述高压静电电源的负极与所述阴极线相连接形成阴极,所述丝网阳极板对应成为阳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静电电源提供的电压为10~20K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阳极板与所述阴极线之间的距离为10~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的通径为0.1~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阳极板的厚度为5~20mm。
CN201621421856.7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Active CN206392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1856.7U CN206392251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1856.7U CN206392251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2251U true CN206392251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1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21856.7U Active CN206392251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22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2584A (zh) * 2019-01-26 2019-05-21 河北宇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汇智能净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2584A (zh) * 2019-01-26 2019-05-21 河北宇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汇智能净化器
CN109772584B (zh) * 2019-01-26 2021-07-30 河北宇清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汇智能净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2988A (zh)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CN101869872B (zh) 双极荷电强化微细颗粒物聚并装置
KR20100044028A (ko) 오존발생 저감용 전기집진장치
CN104148181A (zh) 一种微距高效电除尘器
CN201669162U (zh) 双极荷电强化微细颗粒物聚并装置
CN101886828A (zh) 静电油烟净化装置
CN103623927A (zh) 一种双极芒刺电凝并器
CN206392251U (zh) 一种微通道阳极除水雾装置
CN202366787U (zh) 除尘系统及其静电除尘器
CN207025591U (zh) 一种集成式电离收集油烟净化模块
CN201579127U (zh) 一种带有粉尘静电凝集设备的旋风除尘装置
CN204974193U (zh) 一种窑头静电颗粒收尘设备
CN207238262U (zh) 一种高效的双核心模块双区高压静电式除尘杀菌装置
CN105312153A (zh) 电离式静电集尘器
CN103817004A (zh) Pm2.5深度治理高气速高效湿式电滤装备
CN203874903U (zh) Pm2.5深度治理高气速高效湿式电滤装备
CN205868577U (zh)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
CN103495504A (zh) 一种脱除微细粉尘及汞的多级荷电凝聚装置
CN205341047U (zh) 静电除尘器的迷宫式阻流板
CN203750697U (zh) 一种双极芒刺电凝并器
CN207576050U (zh) 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电膜除尘器
CN209302958U (zh) 一种湿电设备
CN207463449U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202387556U (zh) 一种烟气颗粒荷电装置
CN218637612U (zh) 一种水阳性纵向电极高压静电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0

Address after: 313100 No. 555-2 Luhui Road, Taihu street,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kedebao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500 Danyang Zhen shanbian Cun, Lianjiang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WATERBA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