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1293U -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1293U
CN206391293U CN201620875668.5U CN201620875668U CN206391293U CN 206391293 U CN206391293 U CN 206391293U CN 201620875668 U CN201620875668 U CN 201620875668U CN 206391293 U CN206391293 U CN 206391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ture
conduit
infusion tube
needle
peripheral ve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56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满辉
佘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 Long Technology (fo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 Long Technology (fo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 Long Technology (fo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 Long Technology (fo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756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1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1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1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包括导管、设置于导管前端的穿刺针、与导管连接的导管座、与穿刺针连接的针座以及设置在靠近穿刺针穿刺端的支撑座,通过针座可将穿刺针与导管分离,支撑座用于支撑穿刺针且支撑座可移除,穿刺针内腔中设置有导丝,导丝远离穿刺针穿刺端的一侧设置有导丝座,针座上设置有一卡位,导丝座上设置有与卡位咬合的卡扣。本实用新型能增加置入血管内导管长度的同时,保证穿刺针穿刺时的刚性,且导管可沿足够长的导丝进入到血管内,导管能顺畅送入血管内,同时具有防针刺功能,降低了伤害医患人员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输液治疗的最快置管方式是:导管包裹在穿刺针外面,通过穿刺针引导进入静脉血管内,通常简称为OTN(over the needle)。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短期输液治疗的产品上,如留置针(一般治疗时间不超过72小时)。
导管留置在体内的时间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导管的长度:导管长度越长,从导管端出来的药液对穿刺点刺激越少,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越低,留置时间越长;更容易进入较深静脉输液,药液稀释程度越高。
导管尖端(置管)位置:导管置管位置离中心静脉越近,药液稀释的程度越高,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越低,留置时间越长。
穿刺位置:置管前穿刺位置器官越少(结构越简单),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低,留置时间越长。
OTN置管方式操作方便,配件少;操作过程中无血液外渗,减少血液感染风险。但是通过穿刺针完成置管全过程容易发生血管内壁的损伤,送入血管的导管长度短,留置时间短,且不利于患者的日常活动。
目前虽然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改进的OTN置管设备,该设备上增加了辅助导管进入血管内的导丝,能较好地解决置管过程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但是这些设备要么因为送入导丝太短而导致送入导管困难,要么为了增加送入导管的长度而降低穿刺针穿刺过程的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能增加置入血管内导管长度的同时,保证穿刺针穿刺时的刚性,且导管可沿足够长的导丝进入到血管内,导管能顺畅送入血管内,同时具有防针刺功能,降低了伤害医患人员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包括导管、设置于导管前端的穿刺针、与导管连接的导管座、与穿刺针连接的针座以及设置在靠近穿刺针穿刺端的支撑座,通过针座可将穿刺针与导管分离,支撑座用于支撑穿刺针且支撑座可移除。
优选的,支撑座设置在距离穿刺针穿刺端2.5~3.5cm处。
优选的,支撑座采用撕裂的方式移除。
优选的,穿刺针内腔中设置有导丝,导丝远离穿刺针穿刺端的一侧设置有导丝座。
优选的,针座上设置有一卡位,导丝座上设置有与卡位咬合的卡扣,保持导丝从穿刺针伸出,退针时起到防针刺作用。在导丝做送至卡扣与卡位扣接之后,则导丝送入血管至最大长度。
优选的,导管座上设置有一防止导管内的血液逆流外渗的密封装置。
优选的,密封装置为一防逆硅胶。
优选的,防逆硅胶前端有一切开的用于密封导管时通过穿刺针的圆形口子。
优选的,防逆硅胶的末端设置有一用于与输液器连接的连接器,连接器可穿破防逆硅胶。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引入可撕裂支撑座,在增加置入血管内导管长度的同时,穿刺针穿刺时的刚性也得到保证,并且导管可沿足够长的导丝进入到血管内,导管送入血管内顺畅;在导丝座推至针座上的卡位后(导丝不能退回原处),此时针尖处的导丝刚性增强且与针管内腔配合紧密,在一般外力下(排除人为原因),导丝不会发生明显的弯曲,从而保证防针刺功能的实现,该功能融入到了整个操作过程,在操作中不需特别去关注该功能如何实现,正常退针即可完成防针刺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器未穿破防逆硅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器穿破防逆硅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针刺功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及图2,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包括导管2、设置于导管2前端的穿刺针1、与导管2连接的导管座4、与穿刺针1连接的针座5以及设置在靠近穿刺针1穿刺端的支撑座3,通过针座5可将穿刺针1与导管2分离,支撑座3用于支撑穿刺针1且支撑座3用撕裂的方式移除,穿刺针1内腔中设置有导丝6,导丝6远离穿刺针1穿刺端的一侧设置有导丝座7。作为优选方案,支撑座3设置在距离穿刺针1穿刺端2.5~3.5cm处。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来说,穿刺针越小,支撑座3距离穿刺针1穿刺端的距离越短以保证刚性。支撑座3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移除,例如拧螺栓的方式。
可撕裂支撑座3的引入解决了穿刺针1穿刺时的刚性问题:在穿刺针1长达10cm以上时,若持针点在针座5上,由于持针点和穿刺点相距比较远(10cm以上),在穿刺时,穿刺针1容易变弯,造成穿刺时的不稳定,支撑座3的存在使得持针点前移,持针点与穿刺点距离为2.5~3.5cm,保证了穿刺针1穿刺时的刚性,提高了穿刺时的可靠性。同时,支撑座3的可撕裂特性使这个临时的持针点在完成使命后不必与输液用的导管接头留在穿刺点附近,撕裂后便可与产品主体分离。
参照图2、图5以及图6,针座5上设置有一卡位51,导丝座7上设置有与卡位51咬合的卡扣71,在移动导丝座4以送入导丝至卡扣71与卡位51扣接之后,导丝送入血管至最大长度。在卡位51和卡扣71发生作用之前,导丝6可在血管内进退自如,实际操作中,在送导丝过程时不一定顺畅(血管痉挛),若不顺畅则必须退回导丝,调整病人姿态或情绪,重新送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参照图5及图6,使导管2前端随穿刺针1进入血管内;再向穿刺点方向沿穿刺针1管内腔向血管送入导丝6;待导丝6送入设定长度后,此时导丝座上的卡扣71与针座5上的卡位51咬合,使得导丝座7与针座5连接在一起,向穿刺点方向推动导管座4,此时导管2慢慢进入血管内。当推动导管座4使可撕裂支撑座3前端接近穿刺点时(1mm左右),停止推动导管座4,导管输送完毕。在通过针座5将穿刺针1沿穿刺反方向拔出(退针)时,导丝6随穿刺针1一并退出,撕开可撕裂支撑座3,固定导管座4,血管通路建立完毕。退针之后,导丝6伸出穿刺针1针尖达10cm以上,起到警示作用并且降低针尖刺伤医患人员的意外风险,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目前的OTN置管方式,引入了可撕裂的支撑座3,可使更长的导管2通过OTN进行置管,使长导管更容易的进入血管内成为可能,导管2进入血管中的长度长达10cm,根据需要该长度还可以做到更长;通过导丝6送管,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导丝6直接设置在穿刺针1的内腔中,结构简单,直接推动导丝座7即可将导丝6送入血管中,大大缩短了送入导丝的长度,穿刺与送导丝在同一个产品上实现,使整个置管操作更连贯,降低血液外渗的几率,所需配件少,使建立血管通路更快捷,更顺畅。
此外,参照图2,为减少血液外渗,导管座4上设置有一防止导管2内的血液逆流外渗的密封装置,密封装置优选防逆硅胶8,防逆硅胶8前端有一切开的圆形口子,由于硅胶的密封特性,在压力不大于50Kpa时(动脉压一般不大于20Kpa),该处有很好的密封性(穿刺针1通过防逆硅胶8时也能保持很好的密封性)。同时,防逆硅胶8的末端设置有一用于与输液器连接的连接器9,连接器9可穿破防逆硅胶8。参照图3及图4,使用时,连接输液接头与导管座4的接头后,推动输液接头前端使得连接器9向前推进穿过防逆硅胶8,输液通道得以建立。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OTN置管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建立一条适用于中长期输液的血管通路,通过导丝6把导管2送入血管内,送入导管2的长度更长,减少药物对穿刺点的化学刺激;导管2更容易、更直接的进入血管内,简化了这个置管的过程,降低血液外渗的几率,减少了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适应范围广,留置时间适中(15-30天),是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输液治疗的重要补充。同时本实用新型穿刺点选在手臂的上臂外周静脉,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比选在前臂外周静脉更好),且置管点比较接近中心静脉,血液流速快,减轻药液对血管的化学损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导管、设置于导管前端的穿刺针、与导管连接的导管座、与所述穿刺针连接的针座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穿刺针穿刺端的支撑座,通过所述针座可将所述穿刺针与所述导管分离,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穿刺针且所述支撑座可移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设置在距离所述穿刺针穿刺端2.5~3.5cm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采用撕裂的方式移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内腔中设置有导丝,所述导丝远离所述穿刺针穿刺端的一侧设置有导丝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上设置有一卡位,所述导丝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卡位咬合的卡扣。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上设置有一防止所述导管内的血液逆流外渗的密封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一防逆硅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硅胶前端有一切开的用于密封所述导管时通过穿刺针的圆形口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硅胶的末端设置有一用于与输液器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可穿破所述防逆硅胶。
CN201620875668.5U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Active CN206391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5668.5U CN206391293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5668.5U CN206391293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1293U true CN206391293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0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5668.5U Active CN206391293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1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71491B (fi) Kateter foer katetrering av centrala vener
US201101528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terial and Venous Cannulation
CN102029008B (zh) 一种复合穿刺引流针
CN106264687B (zh) 可调节式动静脉穿刺针及与其配套的留置套管和外保护套
CN203354987U (zh) 一种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
CN108992142A (zh) 细小血管用渐进式picc导管扩皮组件及其置管方法
CN101569772A (zh) 心血管球囊扩张导管
CN206391293U (zh) 一种外周静脉输液置管器
CN204798591U (zh) 无创脐静脉导管辅助固定管
CN208319283U (zh) 一种血管内插入导丝的血管穿刺装置
CN203370182U (zh) 颈外静脉管
CN204601346U (zh) 一种动静脉留置装置
US6685680B2 (en) Tapered intravenous cannula
CN201755226U (zh) 一种左右心房联合测压管
CN211158064U (zh) 一种配合超声引导下介入操作使用的胃内除气导管
CN210813401U (zh) 一种球囊导管
CN209018876U (zh) 一种可精确定位的腋静脉腔内穿刺设备
CN208339580U (zh) Cvc初次穿刺置管下导丝穿刺装置
CN209437790U (zh) 一种输液港用无损伤穿刺针
CN209932913U (zh) 细小血管用渐进式picc导管扩皮组件
CN208769937U (zh) 一种左手桡动脉鞘延长鞘管
CN208404775U (zh) 一种picc置管微创扩皮鞘组
CN205251539U (zh) 腔内定位接头
CN204932539U (zh) 带锁定线双腔猪尾导管
CN204637111U (zh) 一种动静脉透析置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