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88201U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88201U CN206388201U CN201720070557.1U CN201720070557U CN206388201U CN 206388201 U CN206388201 U CN 206388201U CN 201720070557 U CN201720070557 U CN 201720070557U CN 206388201 U CN206388201 U CN 2063882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ing board
- fingerprint
- becket
- signal wire
- fingerprint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包括盖板、线路板、指纹芯片及金属环,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侧,所述金属环和所述指纹芯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指纹芯片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用于接触手指,并且所述指纹芯片和所述盖板位于所述金属环的内环内,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用于电连接指纹模组与移动终端的主板以传递所述指纹芯片处理分析的指纹信号,所述金属环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不相交。本实用新型还公布了一种移动终端。金属环在线路板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不相交,避免了金属环上的静电击穿第一信号线,满足保护指纹模组设备安全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方便、安全的识别技术,它通过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识别用户的身份。近年来,指纹识别技术在移动终端上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机上的指纹识别一般通过指纹模组实现,用户通过触摸指纹模组的盖板上的指纹采集区向指纹芯片传递指纹信息。由于人体自身携带的静电或指纹模组与其他物体摩擦而产生静电,静电可能会对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或指纹芯片放电,造成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或指纹芯片被击穿或损坏,造成指纹模组无法使用。
现有技术中,在盖板外围设置金属环,并且将金属环与指纹模组的补强钢片点焊连接在一起,然后下到系统主地,构成静电释放路径。但对于安全性能要求极高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了避免充电的时候存在漏电风险,任何用户身体能接触的金属区域都不能够连接主地,即金属环接主地的设计存在漏电风险,无法安全释放静电,无法满足同时保护指纹模组安全和用户安全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安全释放静电,无法满足同时保护指纹模组安全和用户安全的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包括盖板、线路板、指纹芯片及金属环,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侧,所述金属环和所述指纹芯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指纹芯片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用于接触手指,并且所述指纹芯片和所述盖板位于所述金属环的内环内,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用于电连接指纹模组与移动终端的主板以传递所述指纹芯片处理分析的指纹信号,所述金属环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不相交。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指纹芯片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指纹芯片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外。
进一步,所述金属环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盖板的几何中心及所述指纹芯片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重叠。
进一步,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所述第二信号线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表面设有静电屏蔽膜。
进一步,所述金属环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绝缘胶连接所述盖板及所述指纹芯片,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绝缘胶连接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有倒角,以提升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及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隔离效果。
进一步,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线路板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金属环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信号线不相交。
进一步,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补强钢片,所述补强钢片贴合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并且所述补强钢片设有开口,用于引出所述柔性线路板使所述柔性线路板连接至移动终端的主板。
进一步,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指纹芯片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纹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金属环与主地无连接,防止手机充电时指纹模组发生漏电现象,满足保护用户安全的要求;用户自身携带的静电或指纹模组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传递到金属环上,金属环在线路板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不相交,避免了金属环上的静电击穿第一信号线,从而损坏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甚至指纹芯片,满足保护指纹模组设备安全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模组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具体的,指纹模组包括盖板30、线路板10、指纹芯片40及金属环20,线路板10包括第一侧102,金属环20和指纹芯片40均设置于第一侧102,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金属环20为圆环形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环20也可以为其他环形结构,例如椭圆的环形或方框形状等。盖板30位于指纹芯片40背离线路板10的一侧,用于接触手指,具体的,指纹芯片40、盖板30依次层叠设置于线路板10的第一侧102,并且盖板30的中心与指纹芯片40的中心在垂直于线路板10的方向上对齐,以使盖板30位于指纹芯片40的正上方。进一步的,盖板30的横截面积大于指纹芯片40的横截面积,即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指纹芯片40。本实施例中,指纹芯片40和盖板30位于金属环20的内环内,即金属环20套设于指纹芯片40和盖板30的周围。优选的,金属环20的中心与盖板30的中心及指纹芯片40的中心在垂直于线路板10的方向上对齐,以使指纹模组的结构对称。本实施例中,电路板还包括第一信号线60,第一信号线60也设置于第一侧102的表面。具体的,第一信号线60用于电连接指纹模组与装备指纹模组的移动终端内部的主板或驱动电路系统,以传递指纹芯片40处理分析的指纹信号。进一步的,金属环2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60不相交。具体的,第一信号线60位于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范围内。增大第一信号线60与金属环20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金属环20与第一信号线60的隔离效果。
金属环20与主地无连接,防止手机充电时指纹模组发生漏电现象,满足保护用户安全的要求;用户自身携带的静电或指纹模组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传递到金属环20上,金属环2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60不相交,避免了金属环20上的静电击穿第一信号线60,从而损坏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甚至指纹芯片40,满足保护指纹模组设备安全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盖板30的几何中心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指纹芯片40的几何中心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重叠,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60不相交。第一信号线60位于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范围以外,进一步的,第一信号线60位于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的范围外。若金属环20上的静电传递到第一信号线60,增大第一信号线60与指纹芯片40的距离,可以提高指纹芯片40与第一信号线60的隔离效果,故同时考虑到保护线路板10上的线路(本实施例中为第一信号线60)和指纹芯片40,同时增强第一信号线60与金属环20的隔离效果及第一信号线60与指纹芯片40的隔离效果,第一信号线60设置于距离金属环20和指纹芯片40都较远的位置,基于指纹模组的结构,将第一信号线60设置于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覆盖的范围以内及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覆盖的范围以外的区域即为最佳方案。
进一步的,金属环20的几何中心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盖板30的几何中心及指纹芯片40的几何中心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重叠。盖板30、金属环20、指纹芯片40装配后为对称的结构,结构稳定、美观,方便组装。
本实施例中,金属环20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部分202与第二部分204,第一部分202通过绝缘胶连接盖板30及指纹芯片40,第二部分204通过绝缘胶连接线路板10,第一部分202与第二部分204之间设有倒角206,以提升金属环20与第一信号线60及第二信号线62的隔离效果。
本实施例中,指纹芯片40面对线路板1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焊盘702,第一侧102的表面对应第一焊盘702设有多个第二焊盘704,指纹芯片40与线路板10通过第一焊盘702和第二焊盘704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指纹芯片40和线路板10通过第一焊盘702、第二焊盘704及连接第一焊盘702和第二焊盘704的金属焊料706电连接,指纹芯片40分析和处理盖板30接收到的指纹信息,并将指纹信息通过线路板10发送到移动终端的主板。具体的,指纹芯片40和线路板10的焊接一方面起到结构连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电连接作用。
进一步的,线路板10、指纹芯片40、盖板30及金属环20相互之间通过绝缘胶粘连。绝缘胶固定指纹芯片40的各部件使线路板10、指纹芯片40、盖板30及金属环20保持稳定的相互位置关系。绝缘胶将金属环20与盖板30、指纹芯片40及线路板10绝缘,防止金属环20上的静电传递到指纹芯片40或线路板10上,损坏指纹芯片40和线路板10。一种实施方式中,绝缘胶为环氧树脂胶。
进一步的,线路板10为柔性线路板10。柔性电路板不仅能提供优良的电性能,满足小型和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适用于设备体积较小的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中,线路板10还包括第二信号线62,第二信号线62设置于第一侧102的表面且位于金属环20与第一信号线60之间,第二信号线62背离线路板10的一侧表面设有静电屏蔽膜80。第二信号线62相对于第一信号线60更靠近金属环20,为防止第二信号线62被金属环20上的静电击穿损坏,第二信号线62面对金属环2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静电屏蔽膜80。静电屏蔽膜80相对于填充于金属环20与线路板10之间的绝缘胶具有更强的绝缘特性,保证了第二信号线62不被金属环20上的静电损坏。
金属环20未连接至主地,防止手机充电时指纹模组发生漏电现象,满足保护用户安全的要求;用户自身携带的静电或指纹模组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传递到金属环20上,金属环2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60不相交,避免了金属环20上的静电击穿第一信号线60,第二信号线62面对金属环20的一侧设有静电屏蔽膜80,避免了金属环20上的静电击穿第二信号线62,从而损坏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甚至指纹芯片40,满足保护指纹模组设备安全的要求。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指纹模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线路板10还包括第三信号线64,第三信号线64位于线路板10上与第一侧102相对的第二侧104的表面。进一步的,第二侧104为线路板10背离金属环20、指纹芯片40及背板的一侧,即第三信号线64与金属环20、指纹芯片40被线路板10隔开。
本实施例中,金属环2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三信号线64不相交。具体的,第三信号线64位于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范围内。增大第三信号线64与金属环20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金属环20与第三信号线64的隔离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三信号线64位于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范围以外,进一步的,第三信号线64位于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的范围外。若金属环20上的静电传递到第三信号线64,增大第三信号线64与指纹芯片40的距离,可以提高指纹芯片40与第三信号线64的隔离效果,故同时考虑到保护线路板10上的线路(本实施例中为第三信号线64)和指纹芯片40,同时增强第三信号线64与金属环20的隔离效果及第三信号线64与指纹芯片40的隔离效果,第三信号线64设置于距离金属环20和指纹芯片40都较远的位置,基于指纹模组的结构,将第三信号线64设置于盖板3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覆盖的范围以内及指纹芯片4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覆盖的范围以外的区域即为最佳方案。
本实施例中,指纹模组还包括补强钢片50,补强钢片50贴合于第二侧104,线路板10为柔性线路板,并且补强钢片50设有开口,用于引出柔性线路板使柔性线路板连接至移动终端的主板。具体的,电路板隔绝补强钢片50和金属环20。具体的,补强钢片50固定于线路板10的第二侧104表面,补强钢片50为强度较高的钢片,作为承载指纹模组的基板,保证指纹模组整体的强度,使指纹模组的各部件不易变形。由于补强钢片50与系统主地相连,为防止补强钢片50与金属环20接触构成静电释放电路,金属环20设置于线路板10的第一侧102,补强钢片50设置于线路板10的第二侧104,线路板10将补强钢片50和金属环20隔离开来。
金属环20与连接主地的补强钢片50被线路板10隔离,金属环20未连接至主地,防止手机充电时指纹模组发生漏电现象,满足保护用户安全的要求;用户自身携带的静电或指纹模组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传递到金属环20上,第三信号线64设置于线路板10上背离金属环20的第二侧104的表面上,即线路板10将第三信号线64与金属环20隔开,避免了金属环20上的静电击穿第一信号线60,从而损坏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甚至指纹芯片40的情况发生,满足保护指纹模组设备安全的要求。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指纹模组,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金属环20面对指纹芯片40、第一信号线60及第二信号线62的表面设有静电屏蔽膜80。金属环20面对指纹芯片40、第一信号线60及第二信号线62的表面即金属环20的内壁面,内壁面设置静电屏蔽膜80可以完全隔离金属环20与指纹芯片40、第一信号线60、第二信号线62,杜绝了金属环20上的静电破坏指纹芯片40、第一信号线60及第二信号线62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主板和如上所述的指纹模组,主板与指纹模组电连接并接收指纹芯片40分析和处理后的指纹信息。
移动终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车载电脑、相机等。
金属环20与主地无连接,防止手机充电时指纹模组发生漏电现象,满足保护用户安全的要求;用户自身携带的静电或指纹模组与其他物体摩擦产生静电传递到金属环20上,金属环20在线路板10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60不相交,避免了金属环20上的静电击穿第一信号线60,从而损坏指纹模组内部的电路甚至指纹芯片40,满足保护指纹模组设备安全的要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盖板、线路板、指纹芯片及金属环,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侧,所述金属环和所述指纹芯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盖板位于所述指纹芯片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用于接触手指,并且所述指纹芯片和所述盖板位于所述金属环的内环内,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用于电连接指纹模组与移动终端的主板以传递所述指纹芯片处理分析的指纹信号,所述金属环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不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指纹芯片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指纹芯片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盖板的几何中心及所述指纹芯片的几何中心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所述第二信号线背离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表面设有静电屏蔽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包括相对弯折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绝缘胶连接所述盖板及所述指纹芯片,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绝缘胶连接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有倒角,以提升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及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隔离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线路板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三信号线不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补强钢片,所述补强钢片贴合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并且所述补强钢片设有开口,用于引出所述柔性线路板使所述柔性线路板连接至移动终 端的主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盖板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内且所述指纹芯片在所述线路板的正投影的范围外。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纹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70557.1U CN206388201U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70557.1U CN206388201U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88201U true CN206388201U (zh) | 2017-08-08 |
Family
ID=5949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7055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88201U (zh) | 2017-01-20 | 2017-01-20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882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57718B2 (en) | 2017-09-18 | 2021-10-26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
-
2017
- 2017-01-20 CN CN201720070557.1U patent/CN20638820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57718B2 (en) | 2017-09-18 | 2021-10-26 |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42538B (zh) | 指纹识别传感器封装结构 | |
US9898644B2 (en) |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 |
CN107066946A (zh) | 指纹模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
WO2018133764A1 (zh) | 指纹识别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206388201U (zh)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
WO2020259025A1 (zh)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
WO2022161396A1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 | |
CN206353806U (zh)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06803079A (zh) | 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12817482A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 | |
CN107657208B (zh) | 指纹辨识装置 | |
KR20220126538A (ko) | 지문 센서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카드 | |
CN106850886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7066949A (zh) | 指纹模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
CN206788883U (zh) |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以及终端设备 | |
CN206575462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6236120U (zh) |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 | |
KR100633993B1 (ko) | 지문인식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정전기방전 유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
WO2020259547A1 (zh) | 一种防冲击结构、防冲击组件以及电能表 | |
EP419588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6209790U (zh) | 具有可视功能的生物识别器件 | |
CN215068271U (zh) | 一种窄条状指纹芯片、侧边式指纹芯片模组及电子设备 | |
TWI574188B (zh) | 觸控板及其電路板 | |
CN107728846A (zh) | 一种触摸屏组件、电子设备及触摸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 |
CN206557803U (zh) |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