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86475U - 唇形密封圈 - Google Patents

唇形密封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86475U
CN206386475U CN201621054511.2U CN201621054511U CN206386475U CN 206386475 U CN206386475 U CN 206386475U CN 201621054511 U CN201621054511 U CN 201621054511U CN 206386475 U CN206386475 U CN 206386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
sealing
type packing
axially
ra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451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
吴晓亮
乌维·尼柏林
吉尔森·阿瑞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62105451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86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86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86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With Elastic Sealing Lips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唇形密封圈,包括骨架环和附着在骨架环上的弹性环,弹性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部,用于实现径向密封,至少一个第一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唇,沿轴向依次设置,在与第一密封部阻拦被封物质的轴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较靠前的第一唇的唇口在径向上比较靠后的第一唇的唇口突出;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密封部,用于实现轴向密封,至少一个第二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唇,沿径向依次设置,在与第二密封部阻拦被封物质的径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较靠前的第二唇的唇口在轴向上比较靠后的第二唇的唇口突出。本方案的唇形密封圈兼备耐压性强和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压力较大且旋转地旋转件跳动较大的工作环境中。

Description

唇形密封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唇形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作为一种常用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起到防止润滑剂泄漏、防止污染物进入的作用。唇形密封圈是其中一种常用密封圈,其套设在旋转件(如转轴)上,且密封圈的唇抵靠旋转件,当旋转件旋转时,唇相对旋转件旋转。
在一些应用中,唇形密封圈受到的压力较大,且旋转地旋转件跳动较大,此时要求唇形密封圈同时兼备耐压性强、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然而,现有唇形密封圈无法做法这一点。所谓耐压性强是指:密封圈的唇在受到较大压力时不会因发生大变形而与旋转件大面积接触。所谓跳动跟随性好是指:旋转地旋转件发生较大跳动时密封圈跟随其一起跳动,以使密封圈的唇与旋转件保持在合适的距离防止润滑剂泄漏、污染物进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唇形密封圈无法兼备耐压性强、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以应用在压力较大且旋转地旋转件跳动较大的工作环境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唇形密封圈,包括骨架环和附着在所述骨架环上的弹性环,所述弹性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密封部,用于实现径向密封,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唇,沿所述唇形密封圈的轴向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阻拦被封物质的轴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较靠前的所述第一唇的唇口在径向上比较靠后的第一唇的唇口突出;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密封部,用于实现轴向密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唇,沿所述唇形密封圈的径向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阻拦被封物质的径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较靠前的所述第二唇的唇口在轴向上比较靠后的第二唇的唇口突出。
可选地,所述骨架环包括第一径向延伸部和第一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第一密封部自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背向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倾斜延伸;
所述第二密封部自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朝向径向外端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弹性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轴向上均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面向第一轴向延伸部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二径向延伸部和第二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形成径向接触式密封;
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形成轴向接触式密封。
可选地,所述弹性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面向第一轴向延伸部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的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二径向延伸部和第二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形成轴向接触式密封。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轴向同一侧,且用于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形成非接触式密封。
可选地,还包括:弹簧,环绕所述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唇、第二唇的纵截面为V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用于实现径向密封的第一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唇,用于实现轴向密封的第二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唇。当第一、二密封部受到的压力较小、旋转件的跳动较小时,最靠前的第一、二唇的唇口与旋转件接触。随着压力的增大、跳动的增大,较靠后的第一、二唇的唇口也相继与旋转件接触。因此,受到较大压力时,通过多个第一、二唇的唇口与旋转件接触,防止了第一、二密封部与旋转件大面积接触,使得唇形密封圈的耐压性强。另外,由于第一、二密封部上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二唇的唇口与旋转件的距离渐变,故第一、二密封部不会太厚,在旋转件跳动较大时,第一、二密封部易跟着旋转件一起跳动,使得唇形密封圈的跳动跟随性好。由此,唇形密封圈兼备耐压性强和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压力较大且旋转地旋转件跳动较大的工作环境中。
而且,当第一、二密封部受到的压力较小、旋转件的跳动较小时,只有少数量的第一、二唇与旋转件接触,因此,第一、二密封部与旋转件因接触面积小而磨损少,第一、二密封部也易跟着旋转件一起跳动。
再者,第一、二密封部中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二唇能形成迷宫式密封,提高了唇形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唇形密封圈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唇形密封圈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第二密封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唇形密封圈的剖面图;
上述所有剖面图的剖切面均为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所在的平面,且为了减小图幅,图中仅示意出唇形密封圈的一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唇形密封圈包括骨架环1和附着在骨架环1上的弹性环2。其中,弹性环2包括第一密封部3,第一密封部3用于实现径向密封,使得唇形密封圈套设在旋转件(未图示)上,并与旋转件形成密封时,被封物质(即润滑剂)无法沿方向Y1泄漏。所述旋转件工作时以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以转轴为例。
第一密封部3包括沿轴向Y依次设置的第一唇30、31、32。在与第一密封部3阻拦被封物质的轴向方向相反的方向Y1上,第一唇30比第一唇31较靠前,第一唇31比第一唇32较靠前。第一唇30的唇口300在径向X上比第一唇31的唇口310突出,第一唇31的唇口310在径向X上比第一唇32的唇口320突出。换言之,第一唇30的唇口300、第一唇31的唇口310、第一唇32的唇口320与旋转件的距离渐变,且第一唇30的唇口300在径向X上最靠近旋转件,第一唇32的唇口320在径向X上最远离旋转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谓唇口是指唇的与旋转件最先接触的部位,方向Y1即为第一唇30的前表面S1指向后表面S2的轴向方向,所谓第一唇30的前表面S1是指与旋转件的待密封面(图中虚线示意)围成前唇角α的表面,所谓第一唇30的后表面S2是指与旋转件的待密封面(图中虚线示意)围成后唇角β的表面,前唇角α大于后唇角β,前表面S1比后表面S2更靠近被封物质。
第一密封部3受到的压力P较小、旋转件的径向跳动较小时,在径向X上最近的第一唇30的唇口300与旋转件接触。随着压力P的增大、径向跳动的增大,在径向X上较远的第一唇31的唇口310、第一唇32的唇口320也相继与旋转件接触。
即,受到较大压力P时,第一唇30的唇口300、第一唇31的唇口310、第一唇32的唇口320与旋转件接触,防止了第一密封部3与旋转件大面积接触,使得唇形密封圈的耐压性强。另外,由于第一唇30的唇口300、第一唇31的唇口310、第一唇32的唇口320与旋转件在径向X上的距离渐变,故第一密封部3不会太厚,在旋转件的径向跳动较大时,第一密封部3易跟着旋转件一起跳动,使得唇形密封圈的跳动跟随性好。由此,唇形密封圈兼备耐压性强和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压力较大且旋转地旋转件跳动较大的工作环境中。
而且,当第一密封部3受到的压力P较小、旋转件的径向跳动较小时,只有少数量的第一唇与旋转件接触,因此,第一密封部3与旋转件因接触面积小而磨损少,第一密封部3易跟着旋转件一起跳动。
再者,第一密封部3中沿轴向Y依次设置的第一唇32、31、30能形成迷宫式密封,提高了唇形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需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部3中第一唇的数量为三个,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3中第一唇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四个以上,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唇形密封圈的应用要求来相应调整。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实现径向密封的第一密封部3的数量为一个,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3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唇形密封圈的多个第一密封部3中,可以是所有第一密封部3均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唇,也可以是部分第一密封部3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唇,而其它的第一密封部3仅具有一个第一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唇30、31、32的纵截面为V型,所谓纵截面是指利用一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所在的平面剖切第一唇30、31、32所得的截面。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唇的形状并没有限制,其可以根据密封要求来作出相适应的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骨架环1包括第一径向延伸部10和第一轴向延伸部11,第一轴向延伸部11的轴向一端与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径向外端固定,使得骨架环1的纵截面基本上为L型,所谓纵截面是指利用一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所在的平面剖切骨架环1所得的截面。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骨架环1的形状并不应局限于所给实施例,例如其纵截面也可以基本上为Z字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3自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径向内端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11倾斜延伸,使得第一密封部3与中轴线O不垂直,第一密封部3与第一轴向延伸部11沿径向X相对设置。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部3相对于骨架环1的位置并不应局限于所给实施例,例如,第一密封部3可以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平移至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中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环2附着在整个骨架环1上。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弹性环2附着在部分骨架环1上,例如,弹性环2可以仅附着在第一径向延伸部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唇形密封圈还包括弹簧4,弹簧4环绕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并套设在第一密封部3上。弹簧4能够使第一密封部3紧贴在旋转件上,以提高密封效果。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之一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唇形密封圈中第一密封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密封部3A、3B,第一密封部3A、3B均自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径向内端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11倾斜延伸,第一密封部3A、3B均仅具有一个唇口。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之二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唇形密封圈还包括旋转件6,其用于固套在转轴(未图示)上,旋转件6以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为中心旋转。
旋转件6包括第二径向延伸部60和第二轴向延伸部61,第二轴向延伸部61的轴向一端与第二径向延伸部60的径向内端固定,使得旋转件6的纵截面基本上为L型,所谓纵截面是指利用一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所在的平面剖切旋转件6所得的截面。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旋转件6的形状并不应局限于所给实施例,例如其纵截面也可以基本上为Z字型等。
其中,第二轴向延伸部61与第一密封部3A、3B形成径向接触式密封,以阻止润滑剂沿轴向Y泄漏和外界污染物沿轴向Y进入。第二径向延伸部60的径向外端与第一轴向延伸部11的轴向一端形成非接触式密封,以阻止外界污染物进入旋转件6和骨架环1围成的空间内。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之三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唇形密封圈还包括第二密封部5,第二密封部5自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径向内端朝向第一轴向延伸部11倾斜延伸,使得第二密封部5与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O不垂直。第二密封部5用于与第二径向延伸部60形成轴向接触式密封,使得被封物质(即外界污染物)无法沿径向方向X1进入。
结合图2至图3所示,第二密封部5包括沿径向X依次设置的第二唇50、51、52。在与第二密封部5阻拦被封物质的径向方向相反的方向X1上,第二唇50比第二唇51较靠前,第二唇51比第二唇52较靠前。第二唇50的唇口500在轴向Y上比第二唇51的唇口510突出,第二唇51的唇口510在轴向Y上比第二唇52的唇口520突出。换言之,第二唇50的唇口500、第二唇51的唇口510、第二唇52的唇口520与旋转件6的距离渐变,且第二唇50的唇口500在轴向Y上最靠近旋转件6,第二唇52的唇口520在轴向Y上最远离旋转件6。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方向X1即为第二唇50的前表面S3指向后表面S4的径向方向,所谓第二唇50的前表面S3是指与旋转件的待密封面(图中虚线示意)围成前唇角α的表面,所谓第二唇50的后表面S4是指与旋转件的待密封面(图中虚线示意)围成后唇角β的表面,前唇角α大于后唇角β,前表面S3比后表面S3更靠近被封物质。
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二密封部5受到的压力P(包括外界污染物施加的压力)较小、旋转件6的轴向跳动较小时,在轴向Y上最近的第二唇50的唇口500与旋转件6接触。随着压力P的增大、轴向跳动的增大,在轴向Y上较远的第二唇51的唇口510、第二唇52的唇口520也相继与旋转件6接触。
即,受到较大压力P时,第二唇50的唇口500、第二唇51的唇口510、第二唇52的唇口520与旋转件6接触,防止了第二密封部5与旋转件6大面积接触,使得唇形密封圈的耐压性强。另外,由于第二唇50的唇口500、第二唇51的唇口510、第二唇52的唇口520与旋转件6在轴向Y上的距离渐变,故第二密封部5不会太厚,在旋转件6的轴向跳动较大时,第二密封部5易跟着旋转件6一起跳动,使得唇形密封圈的跳动跟随性好。由此,唇形密封圈兼备耐压性强和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压力较大且旋转地旋转件跳动较大的工作环境中。
而且,当第二密封部5受到的压力P较小、旋转件6的轴向跳动较小时,只有少数量的第二唇与旋转件6接触,因此,第二密封部5与旋转件6因接触面积小而磨损少,第二密封部5易跟着旋转件6一起跳动。
再者,即使外界污染物沿径向方向X1,自第二密封部5与旋转件6之间进入第二密封部5与第一密封部3A围成的空间内,也会在离心作用下沿径向方向X1的反方向被甩出,从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另外,第二密封部5中沿径向X依次设置的第二唇52、51、50能形成迷宫式密封,提高了唇形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需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实现轴向密封的第二密封部5的数量为一个,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唇形密封圈的多个第二密封部5中,可以是所有第二密封部5均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唇,也可以是部分第二密封部5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唇,而其它的第二密封部5仅具有一个第二唇。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3中第一唇的数量为两个,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3中第一唇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唇形密封圈的密封要求来相应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一变换例中,第一密封部3A、3B中至少有一个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唇,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唇的第一密封部3A、3B结构可以参考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环2仅附着在骨架环1的第一径向延伸部10上,而未附着在第一轴向延伸部11上。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之一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弹性环2除了包括与第一轴向延伸部11沿径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密封部3A,还包括第一密封部3B,第一密封部3B自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径向内端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11倾斜延伸,且在轴向Y上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10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11的一侧。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之二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唇形密封圈还包括旋转件6,其结构参考第二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密封部3B与旋转件6的第二轴向延伸部61形成非接触式密封。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区别之二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唇形密封圈还包括第二密封部5,其结构参考第二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密封部5自第一径向延伸部10的径向内端朝向径向外端倾斜延伸,且第二密封部5在轴向Y上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10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11的一侧,并与第二径向延伸部60形成轴向接触式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3A用于阻止右侧的润滑剂沿自左至右的方向泄漏,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3A,唇形密封圈兼备耐压性强和径向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具体分析参考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5用于阻止外界污染物沿径向方向X1进入,通过设置第二密封部5,唇形密封圈兼备耐压性强、轴向跳动跟随性好的优点,具体分析参考第二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外界污染物沿径向方向X1,自第二密封部5与旋转件6之间进入第二密封部5与第一密封部3B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密封部3B也能阻止外界污染物沿方向Y2进入,在第二密封部5、第一密封部3B以及第二径向延伸部60围成的空间内被阻挡进入的外界污染物很快会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径向方向X1的反方向被甩出,从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变换例中,第一唇部3A、第二唇部5中的其中一个仅具有一个唇口。
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采用递进式写法,重点描述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实施例中的相同部分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唇形密封圈,包括骨架环和附着在所述骨架环上的弹性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密封部,用于实现径向密封,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唇,沿所述唇形密封圈的轴向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阻拦被封物质的轴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较靠前的所述第一唇的唇口在径向上比较靠后的第一唇的唇口突出;和/或,
至少一个第二密封部,用于实现轴向密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唇,沿所述唇形密封圈的径向依次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阻拦被封物质的径向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较靠前的所述第二唇的唇口在轴向上比较靠后的第二唇的唇口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环包括第一径向延伸部和第一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第一密封部自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背向所述第一轴向延伸部倾斜延伸;
所述第二密封部自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端朝向径向外端倾斜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轴向上均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面向第一轴向延伸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二径向延伸部和第二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形成径向接触式密封;
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形成轴向接触式密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环包括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面向第一轴向延伸部的一侧,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密封部在所述轴向上位于第一径向延伸部背向第一轴向延伸部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二径向延伸部和第二轴向延伸部,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的径向内侧;
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径向延伸部形成轴向接触式密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轴向依次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径向延伸部的轴向同一侧,且用于与所述第二轴向延伸部形成非接触式密封。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环绕所述唇形密封圈的中轴线,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唇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唇、第二唇的纵截面为V型。
CN201621054511.2U 2016-09-13 2016-09-13 唇形密封圈 Active CN206386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4511.2U CN206386475U (zh) 2016-09-13 2016-09-13 唇形密封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4511.2U CN206386475U (zh) 2016-09-13 2016-09-13 唇形密封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86475U true CN206386475U (zh) 2017-08-08

Family

ID=59486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4511.2U Active CN206386475U (zh) 2016-09-13 2016-09-13 唇形密封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864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4517A (zh) * 2017-08-15 2019-03-0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密封件及变速器
CN109751416A (zh) * 2017-11-02 2019-05-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密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4517A (zh) * 2017-08-15 2019-03-0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密封件及变速器
CN109751416A (zh) * 2017-11-02 2019-05-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密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50006286A (ko) 기계면 시일
JP6510915B2 (ja) ラビリンスシール
CN206386475U (zh) 唇形密封圈
CN104520618B (zh) 轴密封装置
CN107208802A (zh) 密封装置
US9845827B2 (en) Bearing
CN102359596A (zh) 一种单向旋转三维l形槽端面密封结构
CN204175966U (zh) 机床低速轴的机械密封结构
CN104350312A (zh) 双偏心蝶阀
CN203836218U (zh) 采用曲线形密封齿的密封装置及旋转机械用密封装置
CN108138965B (zh) 密封装置
CN203948290U (zh) 机械密封装置
CN105202190A (zh) 一种浅槽机械密封
CN108591471A (zh) 轴承及密封装置
CA2546153A1 (en) Centrifugal pump and a static seal thereof
CN204512198U (zh) 防尘轴承
CN104712766A (zh) 一种迷宫式轴承密闭装置
US2209854A (en) Universal joint
JP2018035891A (ja) 密封装置
CN207621355U (zh) 一种能有效改善转子动力特性的环形密封组件
CN208955792U (zh) 密封结构、轴密封装置及电机
JP2014009753A (ja) 密封装置
CN108443330B (zh) 一种水工闸门用自润滑关节轴承的密封结构
CN106168257A (zh) 一种农机轮毂轴承单元用密封装置
CN205978105U (zh) 一种农机轮毂轴承单元用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