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80519U - 筏竿支架 - Google Patents
筏竿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80519U CN206380519U CN201720030529.7U CN201720030529U CN206380519U CN 206380519 U CN206380519 U CN 206380519U CN 201720030529 U CN201720030529 U CN 201720030529U CN 206380519 U CN206380519 U CN 2063805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yonet socket
- cushion collar
- pole
- raft
- raft p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304 pastoral f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6420 Lophius piscator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51 moo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筏竿支架,该筏竿后部具有把竿,该把竿上套设有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且该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之间具有至少5mm的间距,该筏竿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中间卡口和位于该中间卡口边侧的边部卡口。所述中间卡口包括位于上部的随手卡口以及位于下部且连通该随手卡口的锁定卡口,该锁定卡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该随手卡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更好的满足筏竿垂钓的需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钓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筏竿支架。
背景技术
垂钓爱好者对于一件合适的钓具的期待程度极高。换句话说,能否有一件使用极为舒适的钓具,直接影响着垂钓者的心情。
采用筏竿进行垂钓,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垂钓方式之一。通常,筏竿包括位于后部的把竿以及位于前部的竿梢。竿梢具有较好的弹性,鱼钩通过鱼线连接在竿梢的前端或者穿过位于竿梢前端的定位环连接在线轮上。同时,为了使用的较为舒适,该把竿上大多套设有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且该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之间具有至少5mm的间距。该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通常采用泡棉套,主要用于垂钓者握持该筏竿。这样,一旦有鱼上钩,则竿梢必然向下弯曲,垂钓者即可及时得知继而起竿。
为了和筏竿进行配套,垂钓者多采用筏竿支架放置筏竿。常见的筏竿支架包括一个前支架和后支架。使用时,将筏竿的前部支撑在该前支架上、后部支撑在该后支架上,且垂钓者的手部可以放置于该后支架上。显然,筏竿支架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筏竿使用的舒适性。
然而,常见的筏竿支架在使用时具有如下缺陷:
1、后支架的位置相对固定,致使筏竿的延伸方向基本固定。比如,竿梢的延伸方向位于垂钓者眼睛的正下方,不利于垂钓者观察竿梢的弯曲情况。
2、垂钓者需要暂时离开时,必须在筏竿后部挂一绳子,绳子一端连接筏竿、另一端绑在岸上的椅子上或箱子上。否则,筏竿就有极大的可能被鱼拖走或是不慎掉到水里。
3、筏竿放置于筏竿支架上时,在筏竿边侧的线轮的重力作用下,筏竿易于旋转,不利于放线或收线。这对于筏竿垂钓而言,尤为重要。原因在于筏竿垂钓在放线时,需要缓慢逐渐放线以起到模仿食物落至水中的自然下落的情况,继而使鱼掠食而上钩。但当线轮出现重心偏斜而放线不够顺畅时,就难以模仿食物自然下落的情况,不利于鱼掠食。
也就是说,目前的筏竿支架在使用时还难以满足垂钓者的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筏竿支架,它具有能够更好的满足筏竿垂钓的需要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筏竿支架,该筏竿后部具有把竿,该把竿上套设有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且该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之间具有至少5mm的间距,该筏竿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中间卡口和位于该中间卡口边侧的边部卡口。
所述边部卡口为分居于该中间卡口左右两侧的2个。
所述2个边部卡口相互对称。
所述边部卡口和前缓冲套或后缓冲套相配。
所述中间卡口包括位于上部的随手卡口以及位于下部且连通该随手卡口的锁定卡口,该锁定卡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该随手卡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所述随手卡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该前缓冲套或该后缓冲套的直径。
所述锁定卡口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该把竿位于该前缓冲套和后缓冲套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小0.5—5m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更好的满足筏竿垂钓的需要。本发明的筏竿支架能够方便的为筏竿垂钓者提供不同的视角,便于垂钓者及时观察。同时,在垂钓者暂时离开时,能够较好的锁定筏竿,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筏竿支架在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筏竿支架在正常垂钓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1和图4-2是本发明的筏竿支架在垂钓者暂时离开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1是习惯右手的垂钓者在使用本发明的筏竿支架进行收放线时或垂钓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2是习惯左手的垂钓者在使用本发明的筏竿支架进行收放线时或垂钓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图2、图3以及图5-1、图5-2所示:筏竿支架,该筏竿后部具有把竿100前部具有竿梢,竿梢具有较好的弹性,鱼钩通过鱼线连接在竿梢的前端。该把竿100上套设有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且该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之间具有至少5mm的间距。该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通常采用泡棉套,主要用于垂钓者握持该筏竿。
具体而言:
该筏竿支架包括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该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均可以固定在钓椅、钓箱或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且均可以采取可升降结构。本实施例以固定在钓箱上的筏竿支架予以说明。其中,该后支架20包括中间卡口21和位于该中间卡口21边侧的边部卡口22。较好的方式是,边部卡口22为分居于该中间卡口21左右两侧的2个,且2个边部卡口22相互对称。这样,在垂钓时,该筏竿的前部支撑于该前支架10上、后部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性的放置于该中间卡口21或边部卡口22上,以便于使筏竿相对于垂钓者的眼睛具有不同的角度,比如正对着垂钓者的眼睛,或者位于垂钓者眼睛的左侧或者右侧,使垂钓者能够方便和清楚的观察到竿梢的下垂情况,一旦竿梢有所弯曲,即表示有鱼上钩。同时,根据垂钓者的左右手习惯,可以选择性的将把竿100放置于位于右侧的边部卡口22或位于左侧的边部卡口22内。
优化的:
边部卡口22和前缓冲套101或后缓冲套102相配。即,边部卡口22和前缓冲套101或后缓冲套102的外径大致相当,从而边部卡口22能够卡在前缓冲套101或后缓冲套102上,最好是卡在该前缓冲套101上,以避免筏竿受到线轮重心倾斜而影响匀速放线,便于垂钓者顺利的收放线。
继续优化:
该中间卡口21包括位于上部的随手卡口211以及位于下部且连通该随手卡口211的锁定卡口212。也可以说,该随手卡口211和该锁定卡口212是一体的,只不过是二者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同而已。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指的是相应卡口的最大宽度。比如,该随手卡口211和该锁定卡口212均可以是圆形,则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即为对应的直径。该锁定卡口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该随手卡口2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如此,结合图3所示,将把竿100放置于该随手卡口211内之时,该筏竿能够被随时取出,以便于垂钓者发现有鱼上钩时及时拿起筏竿。把竿100放置于该随手卡口211内之时,该把竿100能够自由旋转,垂钓者可以将手搭在把竿100上,以便于随时准备起钓。结合图4-1和图4-2所示,将把竿100放置于锁定卡口212内之时,把竿100会被固定而不可旋转或者被轻易脱出,便于垂钓者暂时起身进行别的活动。亦即,避免了垂钓者必须采用绳子等固定筏竿的情况,较为方便。
更优的:
该随手卡口2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该前缓冲套101或该后缓冲套102的直径。如此,确保该把竿100能够较为宽敞的放置于该随手卡口211内,使垂钓者能够随时拿取该把竿100。
该锁定卡口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该把竿100位于该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小0.5—5mm。亦即,该锁定卡口212能够卡紧该把竿100,以便于垂钓者暂时离开后,筏竿不至于被鱼拉走或者是自行掉落水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筏竿支架,该筏竿后部具有把竿(100),该把竿(100)上套设有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且该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之间具有至少5mm的间距,该筏竿支架包括前支架(10)和后支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架(20)包括中间卡口(21)和位于该中间卡口(21)边侧的边部卡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筏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部卡口(22)为分居于该中间卡口(21)左右两侧的2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筏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边部卡口(22)相互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筏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部卡口(22)和前缓冲套(101)或后缓冲套(102)相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筏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卡口(21)包括位于上部的随手卡口(211)以及位于下部且连通该随手卡口(211)的锁定卡口(212),该锁定卡口(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该随手卡口(2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筏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手卡口(2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该前缓冲套(101)或该后缓冲套(10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筏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卡口(2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该把竿(100)位于该前缓冲套(101)和后缓冲套(102)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小0.5—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30529.7U CN206380519U (zh) | 2017-01-10 | 2017-01-10 | 筏竿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30529.7U CN206380519U (zh) | 2017-01-10 | 2017-01-10 | 筏竿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80519U true CN206380519U (zh) | 2017-08-08 |
Family
ID=5949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3052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80519U (zh) | 2017-01-10 | 2017-01-10 | 筏竿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80519U (zh) |
-
2017
- 2017-01-10 CN CN201720030529.7U patent/CN2063805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3828463A (en) | Drop spin fishing lure | |
US8690035B2 (en) | Back strain alleviating fishing pole harness | |
US9066507B2 (en) | Back strain alleviating fishing pole harness with rotatably engaging pole receptacles | |
US20040098902A1 (en) | Weighted shank fish hooks | |
CN206380519U (zh) | 筏竿支架 | |
US20110214333A1 (en) | Fishing Lure | |
CN203435567U (zh) | 拉力缓冲调节鱼竿 | |
KR20160044946A (ko) | 낚시용 채비 | |
CN209527624U (zh) | 一种船用鱼竿固定装置 | |
US2208069A (en) | Fishhook | |
CN109566567A (zh) | 一种船用鱼竿固定装置 | |
JP5913716B1 (ja) | 複合テンヤ | |
CN216492890U (zh) | 一种新型防脱饵鱼钩 | |
CN2819796Y (zh) | 钓鱼竿支架 | |
JP3221134U (ja) | ブラ下がり穂先付き釣竿 | |
US20100175306A1 (en) | Fishing Weight Sinker | |
CN108575937A (zh) | 一种新型智能钓鱼器 | |
CN218851686U (zh) | 一种碳纤维伸缩渔竿的固定结构 | |
CN206517997U (zh) | 一种防挂底组合鱼钩 | |
JP3049136U (ja) | センター重心の弾頭型ルアー | |
CN206835987U (zh) | 一种用于台钓的打窝结构 | |
CN201418325Y (zh) | 钓具的针挂 | |
CN208387676U (zh) | 一种依据鱼类习性设计的钓鱼装置 | |
CN201199860Y (zh) | 一种采用带铒钩的鱼钩的全自动弹力钓鱼器 | |
CN215936008U (zh) | 一种可调节双头线钓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