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9734U -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9734U
CN206379734U CN201621103206.8U CN201621103206U CN206379734U CN 206379734 U CN206379734 U CN 206379734U CN 201621103206 U CN201621103206 U CN 201621103206U CN 206379734 U CN206379734 U CN 206379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charging
charging bracket
terminal
termin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32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显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Power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Power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Power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Smart Power Solution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9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9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的充电支架和包含其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终端机外壳,其设置有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连接的连接器,在背面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进行电连接的图案电极部,并且在所述图案电极部周围安装有多个磁铁;充电支架,其在和所述终端机外壳接触的面安装有用于和所述图案电极接触的针端子以及用于和所述磁铁进行磁耦合的磁铁。所述充电支架的特征在于,包括: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所述终端机外壳的接触;控制部,其用于对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传送控制,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激活设置于终端机的特定软件;通信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控制部传送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结合于所述终端机外壳的移动终端机。

Description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的充电支架和包含其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类似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C)的移动终端机移动性较好,并且携带方便,是广泛被使用的IT产品。
移动终端机的技术开发动向除了小型轻量化、数据存取速度的高速化外,还可以说集中于电池充电的便利性、使用时间的延长、和周围设备的联动、是否适用可穿戴式等。
通常,移动终端机通过像适配器一样的供电电源获得直流电源的供给或给内置的电池充电。适配器是一种将输入的常用交流电源转换为设置的直流电压的装置。为了获得直流电源的供给,移动终端机的连接插座(female connector)和适配器的插头(maleconnector)连接使用。
所述方式在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可能诱发连接器的损伤,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虽然记载有在连接器上利用磁铁的事例(美国公开专利第2010-0080563号,韩国登记专利第1116159号),与之类似的连接装置也无法以想要的角度固定第一连接母体,同时在第二连接母体上形成有多个图案形成部,从而存在尺寸变大的问题。
近来,介绍有作为用于提供充电便利性的技术的利用无线充电方式的充电器,无线充电方式的无触点充电器设计复杂的同时,具有制造成本较高的缺点。为了克服所述缺点,有本案申请人之前申请授权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韩国登记专利第10-1204510号)。
例示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提供一种利用磁铁将终端机和充电支架进行磁耦合的同时,将电气端子相互匹配,由此,可以给移动终端机便利地充电的装置。
所述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主要包括终端机外壳和充电支架,充电支架根据移动终端机使用者的需要附着于车辆、客厅、厨房、书桌等使用。
换句话说,由本案申请人开发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支架,充电时单纯支持移动终端机的同时,作为提供电源供给通道的用途受到限制,因而本案申请人研究出用于增大移动终端机使用上的便利性和扩充充电支架用途的新方案。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登记专利公报10-120451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作为研究增大移动终端机使用者的便利性的同时扩充上述充电装置支架的用途的方案中创造的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在为了充电而结合或接触移动终端机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运行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
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支架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支架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在为了充电而结合或接触移动终端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移动终端机使用者的位置信息自动运行有必要必须激活的软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支架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支架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在为了充电而结合或接触移动终端机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移动终端机使用者的位置信息通过有线频道或无线频道自动运行有必要必须激活的软件。
更进一步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获得结合或接触的移动终端机的识别信息,通过物联网将其传送至服务提供服务器,由此,为了使移动终端机使用者在其所在的空间获得最优服务或可以控制使用者所在空间的事物而进行支援。
根据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作为和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case)结合或接触从而供给充电电源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的结合或接触;
控制部,其用于对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传送控制,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激活设置于终端机的特定软件;
通信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控制部传送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
其另一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机感知部是霍尔传感器、物体感知传感器、可通过供给至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的电源线来检查电源供给与否的电源延迟电路部中任何一个。
进一步而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为用于近距离无线传送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机外壳,其具有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连接的连接器,背面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进行电连接的图案电极部,并且所述图案电极部周围安装有多个磁铁;和
充电支架,其在和所述终端机外壳接触的面安装有针端子及磁铁,所述针端子用于和所述图案电极接触,所述磁铁用于和所述磁铁进行磁耦合;所述充电支架包括:
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所述终端机外壳的接触;
控制部,其用于传送控制软件活性化信息,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激活设置于终端机的特定软件;
通信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控制部传送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结合于所述终端机外壳的移动终端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的结合或接触;
控制部,其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请求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并且将对所述请求应答并接收到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一起通过物联网传送控制至指定服务器;
一个以上的通信部,其用于将请求所述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的信号发送至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的移动终端机,并接收从移动终端机传送出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同时将接收到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通过物联网发送;
其另一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或根据互不相同的通信方式的多个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根据上述课题解决方法,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便利性在于,由于在移动终端机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的情况下,通过有线或无线将可自动运行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移动终端机方向,或根据移动终端机的请求通过有线或无线传送,因此无需其他操作便可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
进一步而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将充电装置作为自动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的装置使用,所述充电装置将移动终端机外壳和充电支架通过磁耦合从而实现终端机充电,因而具有可使充电装置的用途扩大的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获得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的移动终端机的识别信息,通过物联网将其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一起传送至指定服务提供服务器,由此,具有使移动终端机使用者在其所在的空间获得特殊服务的提供或便于使用者控制其所在空间的事物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机充电装置的构成例示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充电支架上移动终端机的旋转状态例示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机外壳分离构成例示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支架的分离构成例示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支架的块状构成例示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延迟电路部构成例示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活性化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可以和物联网联结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支架的周边网络构成例示图。
图10是图9示出的充电支架200的另一块状构成例示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9示出的充电支架200的操作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说明本实用新型时,对于相关公知功能或构成,判断其不必要地模糊本实用新型要旨的情况下,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以下说明术语中“软件”定义为包括启动计算机系统时必须的系统软件和使用者一方业务所特有的应用程序的概念。同时,为了充电而连接充电支架的同时连接其他装置从而获得充电电源供给的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以下简单定义为移动终端机从而说明实施例,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虽然以本案申请人之前申请授权的“移动终端机充电装置”的充电支架中适用的事例为例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结合或接触从而供给充电电源的所有形态(有、无线充电方式)的充电支架里,包含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的技术构成,从而可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说明的术语中,软件活性化信息可以是非活性软件的识别信息、充电支架识别信息(其与充电支架附着设备的识别信息意义相同)、移动终端机的位置识别信息中的任意一个,并且所述信息不仅作为用于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的信息被使用,而且为了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或网络在可连接的服务提供服务器向移动终端机使用者提供以使用者位置为基础的服务,还可作为必要的位置基础信息被使用。换句话说,充电支架识别信息或充电支架附着设备的识别信息可解释为和位置基础信息意义相同。
首先图1及图2是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机充电装置的构成图,图3是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充电支架200上的移动终端机的旋转状态的构成图,图4是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机外壳100的分离构成图,图5是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的分离构成图。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机充电装置包括终端机外壳100和充电支架200。
终端机外壳100作为由具有弹性的聚合物基质(substrate)或塑料构成的产品,下部具有和移动终端机10的充电端子15连接的连接器103,背面的表面形成有同心圆形状的图案电极部110,和连接器103进行电连接,图案电极部110的内侧内置有第一磁铁130,图案电极部110的周围在距图案电极部110相同的距离内置有第二磁铁150。此处,虽然第一磁铁130由于图案电极111~114内置于图案电极部110,但是第二磁铁150可配置为内置于外壳或向外部露出。就图案电极部110而言,电极在圆形基板117上以同心圆形态形成图案,同时就图案电极111~114而言,电源端子113(V+)、114(GND)和数据端子111(D+)、112(D-)可分别配置为同心圆形态。
充电支架200包括与图案电极部110对应的针端子部210,在针端子部210形成有和图案电极111~114分别接触的片弹簧形态的针端子211(D+)、212(D-)、213(V+)、214(GND)。
在针端子部210的内侧内置有和第一磁铁130进行磁耦合的第三磁铁230,在针端子部210的周围距针端子部210相同的距离内置有和第二磁铁150进行磁耦合的第四磁铁250。
这里,虽然第三磁铁230由于针端子211~214内置于针端子部210,但是第四磁铁250可配置为内置于充电支架或向外部露出。在充电支架200可连接有将从外部输入的常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适配器。
内置于终端机外壳100的图案电极部110周围的第二磁铁150以图案电极部110的中心为基准相对水平轴和垂直轴以相互对称的形式配置,充电支架200的第四磁铁250配置于与第二磁铁150对应的位置。
终端机外壳100的第一磁铁130和第二磁铁150可配置为互不相同的磁极,充电支架200的第三磁铁230和第四磁铁250也可配置为互不相同的磁极。例如,如果第一磁铁130为N极,那么第二磁铁150可为S极,如果第三磁铁230为S极,那么第四磁铁250可为N极。
就充电支架200的针端子部210而言,内置的片弹簧的一部分(针端子)具有以点的形态通过孔218向外部凸出的形态,并且各针端子211~214可以1:1对应于同心圆形态的图案电极111~114的形式配置为一列。另外,针端子211~214以1:1对应于图案电极111~114的形式配置,可从对应于所述图案电极111~114的中心电极111的中心端子211向左/右侧交替,并且配置于互不相同的距离上。这里,在接地端子214(GND)的情况下,在电源的安全方面可由多个针形成。
如图3所示,终端机外壳100应该配置为能够在充电支架200上以设定的角度旋转,如图2所示第二磁铁150至少可以构成4个以上,各磁铁151~154间的距离d1、d2、d3、d4也应配置为相互一致。此时,各磁铁151~154距中心电极111的距离也应配置为一致。当然,充电支架的第四磁铁250应配置在对应于第二磁铁150的位置。
如图4所示,终端机外壳100包括本体101和背面盖105。本体101的内侧和背面盖105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空间,第一磁铁130通过支持部140固定设置在本体101内侧,第一磁铁130周围,在距第一磁铁130相同的距离分别设置有第二磁铁150。并且,在背面盖105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107,形成于圆形基板117的同心圆形态的图案电极部110插入贯通孔107进而向外部露出,并通过规定的垫片120连接于支持部140。支持部140通过黏合剂或超声波黏合等黏合于本体101内侧,垫片120可黏合于支持部140。图案电极部110的导线119从图案电极部110的下端面焊接而出,和前面的连接器103进行电连接。这里,第二磁铁150的情况不仅可以固定设置于本体101内侧,还可以固定设置于背面盖105一侧。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为了使第二磁铁150的磁力弱化,可形成为小于第一磁铁130的尺寸。如果,第二磁铁150的磁力比第一磁铁130的强,那么终端机外壳100在充电支架200上很难自由旋转。换句话说,由于第一磁铁130在终端机外壳100旋转时成为旋转轴,因此,优选地,具备较强的磁力可以确保稳定性。但是,在第二磁铁150的情况下,由于并非旋转轴而是旋转的部分,所以具备弱于第一磁铁130的磁力在自由旋转上是有利的。因为如上所述的理由,优选地,充电支架200的第四磁铁250也使用小于第三磁铁230的尺寸。
如图5所示,充电支架200包括本体201和前面盖205。前面盖205和本体201之间形成有一定空间,第三磁铁230通过规定的固定部件220固定设置于本体201,针端子部210结合于固定部件220进而固定设置于本体201。在前面盖205的背面,在第三磁铁230周围距第三磁铁230相同的距离分别设置有第四磁铁250。并且,前面盖205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207,圆盘形的针端子部210插入前面盖205的贯通孔207进而向外部露出。针端子211~214的导线219焊接于各端子的一侧,并电连接于形成于本体201的连接器203。适配器可连接于所述连接器203。针端子211~214和图案电极111~114一样可形成为电源端子213(V+)、214(GND)和数据端子211(D+)、212(D-)。这里,为了终端机外壳100的图案电极部110和充电支架200的针端子部210间的正确匹配,第一磁铁130和第三磁铁230及第二磁铁150和第四磁铁250的正确配置最为重要。
即使相对的磁铁的配置正确,终端机外壳100和充电支架200接触的过程中,电极暂时不匹配,从而可能发生短路(short)。考虑到此,由本案申请人先登记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支架200还包括电源延迟电路部270,对此将在图7中进行补充说明。
图6是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的块状构成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包括为了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所需要的构成,例如,特定APP,换句话说,包括:终端机感知部400,其用于感知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100的结合或接触;
控制部410,其用于对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传送控制,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激活设置于终端机的特定软件;
通信部420,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控制部410所传送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100。
终端机感知部400可由霍尔传感器实现。霍尔传感器安装于终端机外壳100被磁耦合的充电支架200面,并且对应于霍尔传感器的磁铁安装于终端机外壳100的背面。霍尔传感器和磁铁的安装位置在形成于充电支架200的针端子部210和形成于终端机外壳100的图案电极部110进行物理接触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安装在霍尔传感器和磁铁能够相对的位置的。
除了霍尔传感器,也可以将用于感知和终端机外壳100的接触或连接的紫外线、超声波方式的许多物体感知传感器作为终端机感知部400使用,并且,由于可以通过监控图7所示的电源延迟电路部270的电源线PL1的电平(Electric Level)来感知终端机或终端机外壳100的连接,因而电源延迟电路部270也可以作为终端机感知部400使用。
另一方面,通信部420为用于对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近距离无线传送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可由蓝牙模块、信标模块、无线局域网模块实现,也可以单纯地通过NFC标签、RF标签等提供软件活性化信息。
进一步而言,所述通信部420也可通过构成针端子的数据端子传送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所述针端子结合于充电端子或接触于图案电极部110,所述充电端子形成于移动终端机,所述图案电极部110形成于移动终端机外壳。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机方需要用于复原软件活性化信息的技术手段,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通过构成充电端子的数据端子输入。
一方面,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为在移动终端机激活的软件(可将其定义为非活性软件)的识别信息、充电支架识别信息、移动终端机的位置识别信息中的任意一个,并存储于所述控制部410的内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存取后向移动终端机方传送。
图7是例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延迟电路部270的构成图。
电源延迟电路部270使得向针端子部210供给的电源延迟,同时监控向针端子部210供给的电源,从而当电平在一定水平以下时切断向针端子部210供给的电源的形式构成,电源延迟电路部270包括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电源保护器U1及运算放大部U2。
就第一开关元件Q1而言,电流通道连接于输入连接器203和针端子部210的电源端子(V+)之间的电源线PL1,所述输入连接器203形成于本体201,所述第一开关元件Q1以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的形式构成。控制部410监控所述电源线PL1上流动的电流,进而能够感知移动终端机或终端机外壳100的接触与否。就第二开关元件Q2而言,电流通道连接于第一开关元件Q1的阀门和接低电压GND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Q2以根据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的形式构成。
就电源保护器U1而言,当电源线PL1的电平在一定水平以上时,所述电源保护器U1依次打开第二开关元件Q2和第一开关元件Q1,从而可根据外部电压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就运算放大部U2而言,感知第一开关元件Q1的两端电压,当两端电压不同时,通过电源保护器U1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的关闭。如果像这样构成的电源延迟电路部270通过连接器203从适配器或计算机引入电源,那么电源被引入电源保护器U1的VDD端子,并操作Vout端子从而依次打开第二开关元件Q2和第一开关元件Q1,进而供给至针端子部210的电源端子V+。此时,如果电源保护器U1的VDD端子被引入一定电压以上,那么设定的时间之后Vout会打开第一开关元件Q1。
终端机外壳100的图案电极部110接触于充电支架200的针端子部210时,如果电力短路(Short)并且针端子部210的电源线PL1的电压水平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则经过第六电阻R6被引入电源保护器U1的VDD端子的电压也被识别为一定水平以下,因此,通过Vout端子第一开关元件Q1被关闭,从而切断向针端子部210的电源端子V+供给的电源。因此,终端机外壳100和充电支架200连接时不会造成由电力短路引起的适配器的内部电路或计算机的USB电路的损伤。
图8是例示用于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活性化过程的流程图。以下,为了帮助理解,假设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软件为导航app,并假设充电支架200安装于车辆内。
这种假设下,终端机使用者乘坐于车内后,将结合于如图1所示的终端机外壳100的移动终端机和车辆内充电支架200进行磁耦合。这种情况下,形成于终端机外壳100的图案电极部110和形成于充电支架200的针端子部210被物理性接触。同时,为了感知终端机的结合或接触,附着于终端机外壳100的磁铁和附着于充电支架200的霍尔传感器的位置靠近。
因此,充电支架200的控制部410监控从霍尔传感器输入的信号,从而可以感知S10(步骤)移动终端机是否和充电支架200结合或接触。
如果在S10步骤感知到移动终端机的结合,则控制部410读出S20(步骤)存储于存储器的软件活性化信息后,以通过通信部420传送的形式进行控制S30(步骤)。
因此,和蓝牙模块一样的通信部420将从控制部410传递的软件活性化信息,更为具体而言,将导航APP的ID信息通过蓝牙通信方式传送,在移动终端机,通过蓝牙通信自动运行具有接收的导航APP的ID的导航APP。因此,终端机使用者无需其他的终端机操作可获得运行导航APP的效果。
如此,本实用新型只通过将结合于图1所示的终端机外壳100的移动终端机单纯地置于充电支架200的行为,可激活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特定软件,从而促进终端机使用者的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虽然对用于激活导航APP的信息在充电支架200的无线传送进行了假设,但是在附着于健身器材的充电支架上,可以传送用于激活健康或体型管理APP的软件活性化信息;并且在食堂餐桌上具备的充电支架上,可以传送用于激活相关食堂所分配的APP的软件活性化信息;在办公空间内具备的充电支架上,可以传送用于激活连接于互联网的APP的软件活性化信息。
这不过是几个事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或包含所述充电支架200的充电装置可作为辅助装置被广泛使用,所述辅助装置用于自动激活可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多种APP。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如果充电支架200感知到移动终端机的结合,则读出存储于存储器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从而向移动终端机传送,但是移动终端机感知充电开始状态,充电开始状态感知时,可利用像近距离无线通信或USB电缆一样的有线通信部请求向充电支架200传送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识别信息(可解释为和位置基础信息意义相同)。因此,充电支架200的控制部410应答上述传送请求,通过通信部420可传送、控制存储于存储器的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具有的充电支架识别信息。这种情况也可通过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安装机器的识别信息被激活,从而可取得终端机使用者的便利,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获得设置于移动终端机的APP或特定软件的传送,所述充电支架安装机器的识别信息相当于位置基础信息。如上所述,所述通信部420可以是有、无线通信部的任意一个。
图9是可以和物联网联结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的周边网络构成例示图。
参照图9,首先,网络network1、2作为意味着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在特定装置和装置之间发送并接收数据的物理环境乃至装置,连接物联网的各构成的网络可使用使用多种技术或通信方式的装置。
图9中作为IoT终端机的D1(500)和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一样,指的是收集各种信息数据的装置。例如,指的是测定温度的传感器、测定湿度的传感器、拍摄影像的CCTV、测定灰尘(气溶胶)的浓度的传感器等类似的收集特定数据的装置。
可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200的移动终端机10为获得利用数据的服务的构成,所述数据为像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样连接于物联网在物联网收集和管理的数据。
例如,在远处的使用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来确认作为IoT终端机的CCTV所拍摄的影像,使用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来确认黄沙测定传感器进行收集的数据。为了在移动终端机10获得物联网数据服务,而专用应用程序被设置并使用。这种专用应用程序由APP服务器550提供。
以下,除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的核心的构成外,未进行具体说明的技术乃至构成,如果参照物联网系统广为人知的技术乃至构成,或参照公开的IoT相关标准文献,则具备所属领域的通常知识的人员可充分理解。
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充电支架200而言,IoT终端机D1及使用者终端机520、移动终端机10不仅通过网络network1、2和网关G/W,从而可以与控制系统构成的IoT平台服务器540进行连接,而且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200的移动终端机10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与APP服务器550和服务提供服务器530连接,所述APP服务器550提供用于获得服务提供的APP,所述服务提供服务器530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机10的APP提供服务。
网络network1可以是和Zigbee、NFC、蓝牙、WIFI、SUN、LAN网络、无线宽带(Wibro网络)、移动通信3G网络、移动通信4G网络等一样的网络。最终可以使用各种近距离通信网络及移动通信网络。
网关G/W510作为与IoT终端机D1、充电支架200进行通信的装置,其起到的作用在于,与IoT终端机、充电支架200进行通信,将IoT终端机及充电支架200进行收集的数据(例如,充电支架识别信息和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传送至指定的IoT平台服务器540或服务提供服务器530。
如果服务提供服务器530从充电支架200接收充电支架识别信息和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那么利用所接收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向相应移动终端机10传送包括用于提供服务的链接信息的信息,或者,传送用于激活设置于相应移动终端机10的特定软件的活性化信息。另外,服务提供服务器530利用充电支架识别信息来识别充电支架200所在的空间,并向移动终端机10提供与所述空间相符的信息。
另一方面,网关510和IoT平台服务器540或服务提供服务器530通常位于相距较远的位置。因此,虽然可以使用像电话线网或光通信一样的有线网,但是,网络2Network2通常使用移动通信网。
以下说明中,通过假设向服务提供服务器530传送在充电支架200收集的充电支架识别信息和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0是例示图9中图示的充电支架200的块状构成图,图11是例示用于说明图9中图示的充电支架200的操作的操作流程图。
如图10所示,作为物联网的一个构成要素的充电支架200,包括:终端机感知部401,其用于感知与移动终端机10或移动终端机外壳100的结合或接触;
控制部403,其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请求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并且将对所述请求应答并接收到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一起通过物联网传送控制至指定服务器;
一个以上的通信部405,其用于将请求所述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的信号发送至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的移动终端机10,并接收从移动终端机10传送出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同时将接收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通过物联网传送。这种充电支架200果然包括图7所示的电源延迟电路部270。
如图6所示,终端机感知部401可以选择使用霍尔传感器、物体感知传感器、可通过供给至移动终端机10的充电端子的电源线来检查电源供给与否的电源延迟电路中任何一个。
通信部403应该和移动终端机10、物联网都可以通信。因此,通信部403可包括移动终端机10及物联网和用于执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中的一个或根据互不相同的通信方式的多个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根据情况的不同,所述通信部403也可包括:第一通信部,其通过构成针端子的数据端子与移动终端机进行通信,所述针端子结合于在移动终端机10形成的充电端子或者接触于在移动终端机外壳100形成的图案电极部;第二通信部,其用于和物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
作为参考,在控制部403,通过物联网来向服务提供服务器530传送的充电支架识别信息被认知为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机10使用者所处的空间的位置信息,并且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被认知为为了提供服务而必须要连接的移动终端机的识别信息。
以下,参考图11对图10所示的充电支架200的操作进行说明。
例如,将使用者的移动终端机10通过磁力结合于附着在构建有物联网的食堂内的餐桌的充电支架200。在所述情况下,形成于终端机外壳100的图案电极部110和形成于充电支架200的针端子部210进行物理性连接。同时,为了感知终端机结合或接触,附着于终端机外壳100的磁铁和附着于充电支架200的霍尔传感器位置靠近。
因此,充电支架200的控制部403监控从霍尔传感器或其他终端机感知部401输入的信号,从而可感知S50(步骤)移动终端机10是否和充电支架200结合或接触。
在S50步骤中,如果感知为移动终端机10被结合,则控制部403通过作为通信部405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请求S60(步骤)向移动终端机10方传送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
如果回应这种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请求,移动终端机10通过自身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来传送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控制部403则通过通信部405来检测S70(步骤)是否接收到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
如果接收到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控制部403通过通信部405将所接收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存储于内部存储器的自身的充电支架识别信息一起传送至物联网S80(步骤)。这种情况,作为目的地的服务提供服务器530的UR1信息一并包括并被传送至物联网。
因此,服务提供服务器530可通过接收的充电支架的识别信息识别到接收服务的提供的使用者正位于食堂,并且通过接收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可传送包括用于服务连接的链接信息的信息。
因此,将自身的移动终端机10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200的使用者可通过在移动终端机10接收的链接信息来连接于服务提供服务器530,并且即使没有特别的终端机操作,也可方便地得到相应服务提供服务器530所提供的各种项目、菜单、厨师的外形信息、食堂履历信息等信息。
通过如上所述的操作,移动终端机使用者可通过服务提供服务器530和物联网便利地控制可连接的事物。
以上,虽然参考说明了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但这只不过是例示,如果是在该技术领域拥有通常知识的人员,由此可以理解多种变形和均等的其他实施例是可能的。例如,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举了可适用于由本案申请人先登记的充电装置的充电支架的事例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单纯地如同移动终端机支架或导航终端机支架一样,在一般的终端机支架感知是否连接终端机的情况,只通过搭载拥有可无线传送用于激活特定软件的信息的功能的模块也可获得和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真正的技术性保护范围应该只通过特定的权利要求而定。
标号说明
100:终端机外壳 110:图案电极部
200:充电支架 210:针端子部

Claims (17)

1.一种充电支架,其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结合或接触从而提供充电电源,所述充电支架的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的结合或接触;
控制部,其用于对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传送控制,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激活设置于终端机的特定软件;
通信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控制部传送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机感知部是霍尔传感器、物体感知传感器、可通过供给至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的电源线来检查电源供给与否的电源延迟电路部中任何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为用于近距离无线传送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通过构成针端子的数据端口传送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所述针端子结合于充电端子或接触于图案电极部,所述充电端子形成于移动终端机,所述图案电极形成于移动终端机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为非活性软件的识别信息、充电支架识别信息、移动终端机的位置识别信息中的任意一个,并存储于所述控制部的存储装置。
6.一种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机外壳,其具有和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连接的连接器,背面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器进行电连接的图案电极部,并且所述图案电极部周围安装有多个磁铁;
充电支架,在和所述终端机外壳接触的面安装有针端子及磁铁,所述针端子用于和所述图案电极接触,所述磁铁用于和所述磁铁进行磁耦合;
所述充电支架包括:
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所述终端机外壳的接触;
控制部,其用于对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传送控制,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激活设置于终端机的特定软件;
通信部,其用于将通过所述控制部传送的软件活性化信息传送至结合于所述终端机外壳的移动终端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机感知部是霍尔传感器、物体感知传感器、可通过供给至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的电源线来检查电源供给与否的电源延迟电路部中任何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为用于对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进行近距离无线传送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通过构成针端子的数据端口传送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所述针端子接触于图案电极部,所述图案电极部形成于所述终端机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为非活性软件的识别信息、充电支架识别信息、移动终端机的位置识别信息中的任意一个,并存储于所述控制部的存储装置。
11.一种充电支架,其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结合或接触从而提供充电电源,所述充电支架的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机感知部,其用于感知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的连接或接触;
控制部,其用于根据终端机感知结果请求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并且将对所述请求应答并接收到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一起通过物联网传送控制至指定服务器;
一个以上的通信部,其用于将请求所述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的传送的信号发送至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的移动终端机,并接收从移动终端机发送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将接收到的移动终端机识别信息和充电支架识别信息通过物联网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机感知部是霍尔传感器、物体感知传感器、可通过供给至移动终端机的充电端子的电源线来检查电源供给与否的电源延迟电路部中任何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或根据互不相同的通信方式的多个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包括:
第一通信部,其通过构成针端子的数据端子和移动终端机通信,所述针端子结合于充电端子或接触于图案电极部,所述充电端子形成于移动终端机,所述图案电极形成于移动终端机外壳;
第二通信部,其用于和物联网有线或无线通信。
15.一种充电支架,其与移动终端机或移动终端机外壳结合或接触从而提供充电电源,所述充电支架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部,其用于从移动终端机接收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识别信息传送请求,所述移动终端机结合或接触于充电支架;
控制部,其用于应答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识别信息的接收,将存储于内部存储器的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识别信息通过所述通信部传送控制至移动终端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为用于近距离无线传送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识别信息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部通过构成针端子的数据端口对所述软件活性化信息或充电支架识别信息进行收发,所述针端子结合于充电端子或接触于图案电极部,所述充电端子形成于移动终端机,所述图案电极部形成于移动终端机外壳。
CN201621103206.8U 2015-09-30 2016-09-30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Active CN2063797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37637A KR101734399B1 (ko) 2015-09-30 2015-09-30 충전 거치대 및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충전 장치
KR10-2015-0137637 2015-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9734U true CN206379734U (zh) 2017-08-04

Family

ID=5842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3206.8U Active CN206379734U (zh) 2015-09-30 2016-09-30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CN201610875946.1A Pending CN106849208A (zh) 2015-09-30 2016-09-30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5946.1A Pending CN106849208A (zh) 2015-09-30 2016-09-30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34399B1 (zh)
CN (2) CN206379734U (zh)
WO (1) WO20170578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127A (zh) * 2018-06-29 2020-01-07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承载座及切换天线信号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1824B1 (ko) * 2017-10-17 2022-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장치를 이용하여 음성 기반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외부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13241830B (zh) * 2021-05-27 2022-12-09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座、移动终端以及充电系统
KR102563019B1 (ko) * 2021-06-09 2023-08-03 (주)에스피에스 스마트 디바이스용 자켓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충전 디바이스
KR20230138713A (ko) 2022-03-24 2023-10-05 (주)익산비철 가변 지지점을 가지는 모바일 기기 거치대
KR102576298B1 (ko) * 2022-09-06 2023-09-07 정진영 휴대폰 거치 유닛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77619B1 (ko) * 2009-12-30 2016-1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충전구조 및 그의 충전방법
KR101204510B1 (ko) 2012-07-09 2012-11-26 (주)에스피에스 모바일 단말기의 충전 장치
KR101221427B1 (ko) * 2012-09-11 2013-01-21 주식회사 파인디지털 스마트폰의 충전 시의 스마트폰과 내비게이션 장치의 자동 통신 방법
US9647481B2 (en) * 2012-12-04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ocking a dockee with a docking host utilizing a wireless charger in a wireless docking environment
JP2014127074A (ja) * 2012-12-27 2014-07-07 Takaoka Electric Mfg Co Ltd 駐車場管理および電気自動車充電管理システム
KR20150072137A (ko) * 2013-12-19 2015-06-29 주식회사 대동 차량의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JP2015146705A (ja) * 2014-02-04 2015-08-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無接点充電装置
CN204103519U (zh) * 2014-07-10 2015-01-14 侨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近场通讯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127A (zh) * 2018-06-29 2020-01-07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承载座及切换天线信号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38358A (ko) 2017-04-07
CN106849208A (zh) 2017-06-13
WO2017057894A1 (ko) 2017-04-06
KR101734399B1 (ko) 2017-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79734U (zh) 充电支架及移动终端机的充电装置
CN202435145U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
CN202334469U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CN107453428B (zh) 一种自动识别苹果和安卓设备的方法
CN106981892A (zh) 无线充电系统中的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及其充电控制器
CN104641383B (zh) 用于个人电子设备的适配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218625B (zh)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2491102B (zh) 单线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704604A (zh) 智能家庭耳机
EP2814135A1 (en)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program
CN105389964A (zh) 非接触式无源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无源数据采集装置
CN105747412B (zh) 一种基于陶瓷材质的智能佛珠
CN107276180A (zh)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6971525A (zh) 一种蓝牙信号转换装置及蓝牙信号转换方法
CN107193227A (zh) 网关与智能移动插座双系统
CN106028304A (zh) 一种具有嵌入式sim卡数据无线传输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6231541A (zh) 五金机电工具与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及处理系统
CN107889012A (zh) 可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无线耳机
CN208571644U (zh) 无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装置
CN206844836U (zh) 一种实现便捷开灯的电子门锁系统
CN202798880U (zh) 智能手机全自动讲解扩展器
KR20160124637A (ko) 사물인터넷을 이용한 무선 충전 방법 및 무선 충전기
CN213305033U (zh) 一种充电组件及充电系统
CN205545382U (zh) 适配器及数据处理系统
CN104678927A (zh) 一种新型远程家居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