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34469U -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 Google Patents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34469U
CN202334469U CN2011204992099U CN201120499209U CN202334469U CN 202334469 U CN202334469 U CN 202334469U CN 2011204992099 U CN2011204992099 U CN 2011204992099U CN 201120499209 U CN201120499209 U CN 201120499209U CN 202334469 U CN202334469 U CN 202334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frequency sig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duction module
fiel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992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胜泰
吴敏祯
大石太洋
林建宏
罗胜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34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344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包括设置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判断该感应模块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以及依该第一频率信号控制开启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者依该第二频率信号控制开启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达成将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二种功能整合于同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目的。

Description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在可携式设备上,整合无线充电(Wireless Charging,WLC)感应模块与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感应模块为一体的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可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器)、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等,都是使用电池供电,以方便使用者在无市电状态时使用,且这些电子装置都会附带有线的电力供应器,方便电池充电或者使用市电供电。
发明式的无线充电(WLC)技术使得可携式设备不需要使用电力线,而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式直接传输电力给这些可携式设备对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为一无线充电传输的架构示意,包括有一电力传送模块10及一电力接收模块20,该电力传送感应模块10具有一传送端线圈11、一传送端铁心板12,而该电力接收感应模块20亦同样具有一接收端线圈21、一接收端铁心板22。当该电力接收模块20靠近该电力传送模块10时,电流流经该传送端线圈11使该传送端铁心板12产生磁场,该接收端铁心板22感应该磁场,则会在该接收端线圈21产生电流。
另外目前在可携式电子设备中结合近场通讯(NFC)也是相当地被受到重视,近场通讯(NFC)能够让可携式设备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通讯,提供极为便利的连接方式,可快速、简便地进行通讯。
近场通讯(NFC)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技术的整合演变而来,在目前近场通讯(NFC)的应用领域中就有如交通捷运系统中使用的感应卡,只要将感应卡靠近捷运查票口即可快速通关,而且感应时间比一般非接触式芯片卡更快,这对高进出量的交通站而言相当受用。
因此有业者提出将近场通讯芯片嵌入于手机等可携式电子设备内,也因此可携式电子设备整合无线充电(WLC)与近场通讯(NFC)的功能将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目前近场通讯(NFC)及无线充电传输(WLC)这二种电路完全不同,各自独立,必需使用各自的感应线圈模块,接收各自不同的信号,这对可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薄短小的内部空间而言,整合难度相当高。
本案申请人发现近场通讯(NFC)及无线充电传输(WLC)二种技术都是近距离感应传输信号,因此都需使用到线圈感应模块,且该二种感应模块并不会同时使用,且二种感应模块所感应的频率亦不相同,因此设计了一种整合近场通讯(NFC)与无线充电(WLC)共享的感应模块,可接收来自近场通讯(NFC)与无线充电(WLC)的信号,再藉由一组线路选择电路进行信号的自动切换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将近场通讯(NFC)与无线充电(WLC)二种不同频率信号的感应模块整合于一体,以缩小感应线圈在可携式电子设备中所占据的面积,以便达成将二种功能整合于同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包括: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第一线圈;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第二线圈;以及一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芯片单元及第二芯片单元,控制开启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控制开启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包括: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一线路选择单元,设有二选择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更设有一共接端;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的共接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的共接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以撷取第二频率信号;以及一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芯片单元及第二芯片单元,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选择该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选择该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包括: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一线路选择单元,设有二选择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更设有一共接端;一第三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的共接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该第二线圈,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或该第二频率信号;以及一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第三芯片单元,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所感应接收的是该第一频率信号或该第二频率信号,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选择该第三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无线充电传输的架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的第一实施例选择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一实施例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二实施例的选择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二实施例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三实施例的选择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三实施例的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电力传送模块
11   传送端线圈
12   传送端铁心板
20   电力接收感应模块
21   接收端线圈
22   接收端铁心板
30   选择电路
31   感应模块
311  第一线圈
312  第二线圈
32   第一芯片单元
33   第二芯片单元
34   中央处理单元
35   电池充电芯片
36   电池
37   线路选择单元
371  选择端
372  选择端
373  共接端
374  共享端
38   第三芯片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第一实施例选择电路,其中第一实施例的选择电路30包括一感应模块31、一第一芯片单元32、一第二芯片单元33及一中央处理单元34,其中该感应模块31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311及一第二线圈312,分别设有二条引出线,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且可以将该第一线圈311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与该第二线圈312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相互电气连接为一共享端(图中未示)。由于该感应模块的二组线圈结构非本实用新型的主张重点,因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第一芯片单元32电连接该第一线圈311,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而该第二芯片单元33电连接该第二线圈312,以撷取该第二频率信号;而该中央处理单元34电连接该第一芯片单元32及第二芯片单元33,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31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控制开启一第一芯片单元32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或者控制开启一第二芯片单元33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
其中该第一频率信号可以为一近场通讯信号,且该第一芯片单元32为一近场通讯芯片(IC),可以撷取该近场通讯信号后进行处理,该第二频率信号可以为该无线电力信号,且该第二芯片单元33为一无线充电芯片(IC),可以撷取该无线电力信号后,藉由一电池充电芯片(IC)35转换成直流电源对一电池36进行充电。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一实施例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S110,首先设置该感应模块31,其上配设有该第一线圈311及该第二线圈312,分别感应接收该第一频率信号或该第二频率信号;S120,接着由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该感应模块31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S130,最后由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出是该第一频率信号时,控制开启该第一芯片单元32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S140,或者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出是该第二频率信号时,控制开启一第二芯片单元33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以撷取该第二频率信号。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二实施例的选择电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选择电路30包括一感应模块31、一线路选择单元37、一第一芯片单元32、一第二芯片单元33及一中央处理单元34,其中该感应模块31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311及一第二线圈312,分别设有二条引出线,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其中该线路选择单元37设有二选择端371、372,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311及该第二线圈312,更设有一共接端373。
其中该第一芯片单元32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37的共接端373,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37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其中该第二芯片单元33亦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37的共接端373,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37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以撷取第二频率信号。
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则电连接该第一芯片单元32及第二芯片单元33,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31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该第一芯片单元32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或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该第二芯片单元33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
其中该第一频率信号可以为一近场通讯信号,且该第一芯片单元32为一近场通讯芯片(IC),可以撷取该近场通讯信号后进行处理,该而该第二频率信号可以为该无线电力信号,且该第二芯片单元33为一无线充电芯片(IC),可以撷取该无线电力信号后,藉由一电池充电芯片(IC)35转换成直流电源对一电池36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可以将该第一线圈311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与该第二线圈312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相互电气连接为一共享端374,再与该第一芯片单元32与第二芯片单元33的各一共享端374电连接,如接地端。
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二实施例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选择方法,S210,首先设置该感应模块31,其上配设有该第一线圈311及该第二线圈312,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S220,设置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2或该第二线圈312;S230,接着由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该感应模块31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S240,最后由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出是该第一频率信号时,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该第一芯片单32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S250,或者由该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出是该第二频率信号时,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一第二芯片单元33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以撷取该第二频率信号。
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三实施例的选择电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选择电路30包括一感应模块31、一线路选择单元37、一第三芯片单元38及一中央处理单元34,其中该感应模块31上配设有该第一线圈311及该第二线圈312,分别设有二条引出线,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
该线路选择单元37设有二选择端371、372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311及该第二线圈312,更设有一共接端373;而该第三芯片单元38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37的共接端373,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37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或第二线圈312,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
其中该中央处理单元34电连接该第三芯片单元38,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31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该第三芯片单元38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或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
其中该第一频率信号可以为一近场通讯信号(NFC),而该第二频率信号可以为该无线电力信号(WLC),且该第三芯片单元38为一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双功能芯片(IC)。
本实施例可以将该第一线圈311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与该第二线圈312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相互电气连接为一共享端374,再与该第三芯片单元38的一端电连接,如接地端。
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共享感应模块第三实施例的选择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选择方法。S310,首先设置该感应模块31,其上配设有该第一线圈311及该第二线圈312,分别感应接收该第一频率信号及该第二频率信号;S320,设置该线路选择单元37,用以选择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或该第二线圈312。
S330,接着由中央处理器34判断该感应模块31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S340,最后由该中央处理器34判断出是该第一频率信号时,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一第三芯片单元38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311,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S350,或者由中央处理单元34判断出是该第二频率信号时,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37选择该第三芯片单元38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312,以撷取该第二频率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
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第一线圈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
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第二线圈以撷取该第二频率信号;以及
一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芯片单元及第二芯片单元,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所感应接收的是该第一频率信号或该第二频率信号,控制开启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控制开启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设有二条引出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与该第二线圈其中的一条引出线相互电气连接为一共享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频率信号为一近场通讯信号,且该第一芯片单元为一近场通讯芯片,而该第二频率信号为该无线电力信号,且该第二芯片单元为一无线充电芯片。
5.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
一线路选择单元,设有二选择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更设有一共接端;
一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的共接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
一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的共接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以撷取第二频率信号;以及
一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芯片单元及第二芯片单元,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所感应接收的是第一频率信号或第二频率信号,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选择该第一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选择该第二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设有二条引出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与该第二线圈其中的一条引出线相互电气连接为一共享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频率信号为一近场通讯信号,且该第一芯片单元为一近场通讯芯片,而该第二频率信号为该无线电力信号,且该第二芯片单元为一无线充电芯片。
9.一种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应模块,其上配设有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分别感应接收一第一频率信号或一第二频率信号;
一线路选择单元,设有二选择端分别电连接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更设有一共接端;
一第三芯片单元,电连接该线路选择单元的共接端,透过该线路选择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该第二线圈,以撷取该第一频率信号或该第二频率信号;以及
一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该第三芯片单元,用以判断该感应模块所感应接收的是该第一频率信号或该第二频率信号,控制该线路选择单元选择该第三芯片单元电连接至该第一线圈或电连接至该第二线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设有二条引出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的其中的一条引出线与该第二线圈其中的一条引出线相互电气连接为一共享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频率信号为一近场通讯信号,而该第二频率信号为该无线电力信号,且该第三芯片单元为一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双功能芯片。
CN2011204992099U 2011-10-12 2011-11-30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44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6883A TW201316642A (zh) 2011-10-12 2011-10-12 近場通訊與無線充電共用感應模組的選擇方法及其選擇電路
TW100136883 2011-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34469U true CN202334469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4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2614.9A Active CN103051311B (zh) 2011-10-12 2011-11-30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CN20112049920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4469U (zh) 2011-10-12 2011-11-30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2614.9A Active CN103051311B (zh) 2011-10-12 2011-11-30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30491B2 (zh)
KR (1) KR101498766B1 (zh)
CN (2) CN103051311B (zh)
TW (1) TW20131664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348A (zh) * 2012-10-31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的切换方法
CN103051311A (zh) * 2011-10-12 2013-04-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CN103440075A (zh) * 2013-08-13 2013-12-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WO2013182168A1 (zh) * 2012-10-18 2013-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功能单元间切换的方法
CN10425345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盛世铸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04348528A (zh) * 2013-07-24 2015-02-1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移动设备自动连接装置及其方法
CN106877908A (zh) * 2015-12-11 2017-06-20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0824B2 (en) 2009-02-13 2016-0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983374B2 (en) 2010-12-13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power functionalities
KR101409719B1 (ko) * 2013-05-21 2014-06-20 가온미디어 주식회사 무선충전 기반의 개인맞춤형 스마트 tv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컴퓨터로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KR101409718B1 (ko) * 2013-05-22 2014-06-20 가온미디어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장치를 내장한 셋톱박스의 대기전력 제어 모듈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위한 컴퓨터로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KR101456795B1 (ko) * 2013-08-26 2014-10-31 숭실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칩 간 무선 전력 전송을 위한 안테나
KR101743631B1 (ko) * 2015-11-16 2017-06-07 주식회사 맵스 단일 안테나 기반 무선충전 및 근거리 통신 제어장치 및 그 사용자 단말
CN106654587B (zh) * 2017-02-16 2023-07-07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双线圈近场通讯结构与电子设备
KR101999520B1 (ko) 2017-04-06 2019-09-30 (주)이미지스테크놀로지 무선충전과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의 통합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통합 제어장치
CN112039560B (zh) * 2020-08-28 2022-07-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显示模组和穿戴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9150A (ja) * 1994-05-02 1995-11-14 Kaageo P-Shingu Res Lab:Kk ペースメーカー用経皮的充電システム用体内コイル
JP2004342040A (ja) * 2003-05-19 200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非接触icカードシステム
CN2731800Y (zh) * 2004-07-28 2005-10-05 浙江中雁电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电路保安单元的电子告警装置
JP5118394B2 (ja) * 2007-06-20 2013-0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機器
WO2009050624A2 (en) * 2007-10-15 2009-04-23 Nxp B.V.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7847435B2 (en) * 2008-07-16 2010-1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rinsically balanced direct current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JP4645698B2 (ja) * 2008-08-19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と受電装置
ATE524013T1 (de) * 2008-09-30 2011-09-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Mobile drahtlos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mit berührungsaktivierter nahfeldkommunikationsschaltung
KR20100101470A (ko) * 2009-03-09 2010-09-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0129369A2 (en) * 2009-04-28 2010-11-11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ductive charging, and improvements and uses thereof
JP5440013B2 (ja) * 2009-08-12 2014-03-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5463932B2 (ja) * 2010-01-26 2014-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5418694B2 (ja) * 2010-11-29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TW201316642A (zh) * 2011-10-12 2013-04-16 Tdk Taiwan Corp 近場通訊與無線充電共用感應模組的選擇方法及其選擇電路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311A (zh) * 2011-10-12 2013-04-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CN103051311B (zh) * 2011-10-12 2015-11-2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WO2013182168A1 (zh) * 2012-10-18 2013-1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以及用户终端功能单元间切换的方法
CN102984348A (zh) * 2012-10-31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的切换方法
WO2013174340A2 (zh) * 2012-10-31 2013-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的切换方法
WO2013174340A3 (zh) * 2012-10-31 2014-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的切换方法
CN104253452A (zh) * 2013-06-27 2014-12-31 盛世铸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04348528A (zh) * 2013-07-24 2015-02-11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移动设备自动连接装置及其方法
WO2015021824A1 (zh) * 2013-08-13 2015-02-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CN103440075A (zh) * 2013-08-13 2013-12-1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CN103440075B (zh) * 2013-08-13 2017-03-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系统
US10078403B2 (en) 2013-08-13 2018-09-18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terminal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thereof
CN106877908A (zh) * 2015-12-11 2017-06-20 速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4243A (ja) 2013-05-09
JP5530491B2 (ja) 2014-06-25
TW201316642A (zh) 2013-04-16
CN103051311B (zh) 2015-11-25
KR20130039660A (ko) 2013-04-22
CN103051311A (zh) 2013-04-17
KR101498766B1 (ko)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34469U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CN202435145U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的感应模块
US10461581B2 (en) Charging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101830960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일체형으로 구비된 엔에프시 안테나와 비접촉 충전 코일의 구분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356925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
US20120007549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CN106410990A (zh) 无线充电设备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025415A (zh) 电子设备和传输系统
CN106169799A (zh) 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设备及利用该无线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方法
CN105244943A (zh) 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
WO20120368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mart phone charger
CN105990885B (zh) 电源输入电路
CN103794830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24107A (zh) 无线能量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无线能量传输方法
CN10603397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22376A (zh) 解锁电单车的方法及电单车
JP2014036504A (ja) 電子機器、充電制御方法、及び充電制御プログラム
TWM424551U (en) Selection circuit of induction module commonly-used fo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
CN107565620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
CN102164189A (zh) 使用具有多对抽头的电源组的移动通信设备
CN202650042U (zh) 手机外置式rfid读写器
CN102640393A (zh) 用于双向电感信号传送的功率桥电路
CN205811572U (zh) 反馈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KR100737560B1 (ko) 비접촉식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CN103093553A (zh) 移动支付的设备、持续供电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2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2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