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4508U -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4508U
CN206374508U CN201720043367.0U CN201720043367U CN206374508U CN 206374508 U CN206374508 U CN 206374508U CN 201720043367 U CN201720043367 U CN 201720043367U CN 206374508 U CN206374508 U CN 206374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mperatur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433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恒煜
徐垭宸
毛彦
尹东晓
刘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ean Blu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ean Blu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ean Blu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lean Blu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433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74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4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45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装置本体前端设有进风口,后端设有排风口,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连接有制冷组件,装置本体内设有可控制制冷组件制冷的控制元件、以及可感应装置本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元件,温度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控制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元件的输出端与制冷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排风口的一侧设有风力发电组件,风力发电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可储存电能的蓄电池,进风口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本实用新型可对新能源汽车的内部元器件进行降温,且可减小降温时电量的消耗,具有实用性强、节约能源、可靠性高和稳定性高等特点。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降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燃料汽车在运行时往往会排出大量的污染性气体,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些不排放污染性尾气的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
当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以不同的速率产生大量的热量,汽车内部的其他元器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经过一定时间,热量不断累积,使电池组运行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降低其充放电循环速率,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的输出、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在对电池及汽车内部元器件周围的热量进行降温时,需要消耗电池大量的电能,造成很大的电量消耗,因此,如何减小新能源汽车系统降温时消耗的电量是仍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该装置可对新能源汽车的内部元器件进行降温,且可减小降温时电量的消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所述装置本体前端设有进风口,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可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制冷的控制元件、以及可感应所述装置本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元件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温度信号,所述控制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制冷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制冷组件可接收所述控制元件的制冷信号,所述排风口的一侧设有风力发电组件,所述风力发电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可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所述进风口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
进一步,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导管和多个冷却排管,所述冷却排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出气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出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冷却排管的开口部连通。
进一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元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物理降温组件为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的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所述大径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小径端与所述冷却排管的进气端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冷却排管均匀间隔开排列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
进一步,所述制冷组件上部设有导热板。
进一步,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稳压元件,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罩。
进一步,所述风力发电组件为风力发电机。
进一步,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制冷组件贴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可对新能源汽车各元器件的工作环境进行降温,装置本体一端设有进风口,另一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有制冷组件,进风口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在进风口处被物理降温后进入装置本体内,并从出风口流出,外界空气和内部空气进行循环降温,从而使制冷组件周围的环境温度进行初步的降温,物理降温组件不需要外部的电源供电,因此节约了电能。
另外,装置本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元件、控制元件,当温度传感元件感应到环境的温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将温度过高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元件,控制元件接收该信号后,控制制冷组件开始制冷,从而使环境的温度降低到标准以下,从而使个元器件正常运行,实现第二层保护屏障。
排风口处设有风力发电组件,风力发电组件电性连接有蓄电池,当风从排风口处排出时,风力发电组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储存的电能可供装置本体使用,从而节约了电能,减少了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降温时的电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装置本体;2-排风口;3-后驱动轴;4-传动轴;5-冷却排管;6-温度传感元件;7-车轮;8-驱动杆;9-发动机;10-进风口;11-制冷组件;12-导热板;13-物理降温组件;14-防尘罩;15-控制元件;16-压缩机;17-导管;18-导线;19-稳压元件;20-蓄电池;21-风力发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装置本体1前端设有进风口10,后端设有排风口2,进风口10和排风口2之间连接有制冷组件11,装置本体1内设有可控制制冷组件11制冷的控制元件15、以及可感应装置本体1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元件6,温度传感元件6的输出端与控制元件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元件15接收温度传感元件6的温度信号,控制元件15的输出端与制冷组件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制冷组件11可接收控制元件15的制冷信号,排风口2的一侧设有风力发电组件21,风力发电组件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可储存电能的蓄电池20,进风口10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可对新能源汽车各元器件的工作环境进行降温,装置本体1一端设有进风口10,另一端设有出风口,进风口10和出风口之间设有制冷组件11,进风口10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13,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在进风口10处被物理降温后进入装置本体1内,并从出风口流出,从而使装置本体1周围的环境温度进行初步的降温,物理降温组件13不需要外部的电源供电,因此节约了电能。
另外,装置本体1内设有温度传感元件6、控制元件15,当温度传感元件6感应到环境的温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将温度过高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元件15,控制元件15接收该信号后,控制制冷组件11开始制冷,从而使环境的温度降低到标准以下,从而使个元器件正常运行,实现第二层保护屏障。
如图2所示,排风口2处设有风力发电组件21,风力发电组件21电性连接有蓄电池20,当风从排风口2处排出时,风力发电组件21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20中,储存的电能可供装置本体1使用,从而节约了电能,减少了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降温时的电量消耗。
如图2所示,制冷组件11包括压缩机16、导管17和多个冷却排管5,冷却排管5的进气口与进风口10连通,出气口与排风口2连通,压缩机16的进气口通过导管17与进风口10连通,出气口通过导管17与冷却排管5的开口部连通。压缩机16使单位体积的气体密度增加,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降温,导管17可将降温后的气体导入冷却排管5中,冷却排管5可降低其周围环境的温度,设置多个冷却排管5增加了接触面积,提高了降温速率。
压缩机16的输入端与控制元件1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当温度传感元件6感应到温度超过一定标准时,控制元件15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元件6的高温信号,并控制压缩机16开始启动,空气从进风口10进入压缩机16中,压缩机16对空气进行压缩,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低温气体从导管17中导入冷却排管5中,然后从排风口2排出,流入低温气体的冷却排管5温度降低,从而可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使新能源汽车内的各元器件的运行环境温度符合标准,使各元器件正常运行。
如图2所示,压缩机16通过导线18与稳压元件19电性连接,稳压元件19可保证压缩机16的电压稳定,压缩机16可稳定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物理降温组件13为锥形罩,锥形罩的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大径端与进风口10连接,小径端与冷却排管5的进气端连接。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从大径端进入锥形罩内,并从小径端排出,从而实现了对空气的物理压缩,使空气的温度进行初步的降低,从而使小径端排出的气体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温度降低后的气体进入冷却排管5中,冷却排管5温度降低,从而使冷却排管5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对汽车内的元器件的工作环境的温度进行初步降温,使元器件正常运行,采用锥形罩对空气进行物理压缩的方式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节约了电能,减少了对元器件进行降温时的电量消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多个冷却排管5均匀间隔开排列在进风口10和排风口2之间。冷却排管5一端进入空气,另一端排出空气,可使较低温度的空气从冷却排管5内部经过,从而降低冷却排管5外周壁的温度,低温的冷却排管5可使其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元器件的工作环境温度降低,元器件能够正常运行。
如图2所示,制冷组件11上部设有导热板12。导热板12可吸收新能源汽车内部元器件散发出的热量,导热板12与制冷组件11接触,制冷组件11可将导热板12进行降温,导热板12用于传导各元器件散发的热量,提高降温的速率。
如图2所示,装置本体1内设有稳压元件19,蓄电池20的输出端与稳压元件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20积蓄风力发电组件21的电能,并将该电能提供给装置本体1使用,稳压元件19可稳定蓄电池20输送给装置本体1的电压,对电压幅值进行补偿,使该电压处于平稳的状态,保证装置本体1内需要供电的元件的工作电压稳定,各工作参数稳定,提高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2所示,进风口10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罩14。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进风口10进入的空气常常会带有大量的灰尘,如果灰尘进入冷却排管5或压缩机16中,均会影响制冷组件的散热性能,因此,在进风口10外侧安装有防尘罩14,可将灰尘屏蔽在进风口10外部,防止灰尘进入冷却排管5和压缩机16中,保证冷却组件11的散热性能处于正常状态。当防尘罩14使用一段时间后,灰尘集聚在防尘罩14表面,为防止防尘罩14表面集聚灰尘太多,影响进风口10处的进风量,因此需定期更换防尘罩14或对防尘罩14表面的灰尘进行清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风力发电组件21为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安装在排风口2处,风力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并供装置本体1使用,减少了对元器件进行降温时的电量消耗,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导热板12与制冷组件11贴合连接,从而提高对元器件工作环境降温的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新能源汽车底端设有发动机9,发动机9安装在装置本体内,发动机9连接有驱动杆8,驱动杆8通过传动轴4连接有后驱动轴3,驱动杆8和后驱动轴3两端均设有车轮7,发电机带动驱动杆8转动,驱动杆8通过传动轴4带动后驱动轴3转动,从而使车轮7转动,发动机9的发热量较大,其安装在装置本体内,可有效对其散发的热量进行降温,提高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该冷却装置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底端,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空气从进风口10进入装置本体1中,锥形罩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物理降温,降温后的空气进入冷却排管5中,然后从冷却排管5的出气口排到排风口2,并从排风口2排出装置本体1;
通入低温空气的冷却排管5对新能源汽车各元器件的工作环境进行物理降温;
排风口2排风后,风力发电组件21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将该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0中供装置本体1使用;
装置本体1内部的温度传感元件6感应装置本体1内的温度,并监控温度;
当温度传感元件6感应到环境温度超过预先设定好的温度时,将温度超标信号传递至控制元件15;
控制元件15接收该信号后,向压缩机16传递制冷信号,控制压缩机16运行,进风口10进入的空气进入压缩机16,压缩机16对空气进行压缩降温,并将降低温度后的空气通过导管17导入冷却排管5中;
通入低温空气的冷却排管5对元器件的工作环境进行迅速降温,使元器件的工作环境的温度符合标准,保证元器件正常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端,所述装置本体前端设有进风口,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连接有制冷组件,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可控制所述制冷组件制冷的控制元件、以及可感应所述装置本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元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元件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元件的温度信号,所述控制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制冷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制冷组件可接收所述控制元件的制冷信号,所述排风口的一侧设有风力发电组件,所述风力发电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可储存电能的蓄电池,所述进风口连接有物理降温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压缩机、导管和多个冷却排管,所述冷却排管的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出气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出气口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冷却排管的开口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元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降温组件为锥形罩,所述锥形罩的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所述大径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小径端与所述冷却排管的进气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冷却排管均匀间隔开排列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上部设有导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稳压元件,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元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防尘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组件为风力发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与所述制冷组件贴合连接。
CN201720043367.0U 2017-01-13 2017-01-13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74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43367.0U CN206374508U (zh) 2017-01-13 2017-01-13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43367.0U CN206374508U (zh) 2017-01-13 2017-01-13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4508U true CN206374508U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0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4336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74508U (zh) 2017-01-13 2017-01-13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745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3016A (zh) * 2018-08-04 2020-02-18 岳克森 电动汽车空气能发电及降温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3016A (zh) * 2018-08-04 2020-02-18 岳克森 电动汽车空气能发电及降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39901U (zh)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6766419A (zh) 一种利用光伏储能的冷藏车混合制冷系统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切换方法
CN10587054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3715473A (zh)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4786858B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CN204020489U (zh) 车载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CN107201935A (zh) 一种具有汽车尾气分流控制功能的温差发电装置及其分流控制方法
CN206374508U (zh) 新能源汽车风道冷却装置
CN102790191B (zh) 电池外部环境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088724A (zh) 基于温差发电的lng热管理系统
CN206210889U (zh) 一种货车用蓄电池放置箱
CN205277667U (zh) 一种柴油机燃油控温装置
CN101813021B (zh) 汽车太阳能半导体制冷鼓风节油装置
CN202991209U (zh) 散热器及具有其的冷却系统和具有该冷却系统的车辆
CN203386864U (zh) 一种锂电池组内置热管理系统
CN206364546U (zh) 一种充电桩
CN202697131U (zh) 一种感温强制风冷电动车控制器
CN207021361U (zh) 可自动调节风门的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05984652U (zh) 一种智能电容器
CN204383125U (zh) 一种房车空调系统
CN20886212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
CN207388800U (zh) 带电池温度管理的电动车增程系统
CN204538145U (zh) 一种反渗透风冷系统动力电池
CN203939592U (zh) 基于温差发电的lng热管理系统
CN11319326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防自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