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1177U -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1177U
CN206371177U CN201621362780.5U CN201621362780U CN206371177U CN 206371177 U CN206371177 U CN 206371177U CN 201621362780 U CN201621362780 U CN 201621362780U CN 206371177 U CN206371177 U CN 206371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layer
greenery patches
water
storag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27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绪强
段馨凯
赵会诗
朱忠胜
王东
尹衍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che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en Road Gardening Landscap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en Road Gardening Landscap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en Road Gardening Landscap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627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71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1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11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植被种植层、人工填料层、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水管、设置于所述储水管内的保水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导水管贯穿所述第一隔板后上端位于所述人工填料层且下端位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导水管两端设有透水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采用设有保水剂的导水管将储水腔内的水分不断为人工填料层和植被种植层供水,供水均匀充足,其次,采用设置连用于储水腔的蓄水井,能取出储蓄的雨水重复利用,达到了植物供水均匀充足、储蓄利用雨水一体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涉及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也称为城市聚落, 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成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降雨时雨水汇聚到市政排水管内排放。当城市遭遇强降雨时,大量雨水汇聚到市政排水管内,一旦排水不畅,就会出现城市内涝。
授权公告号为CN105804198A的中国专利《雨水储蓄与利用一体化的绿地结构》公开了一种雨水储蓄与利用一体化的绿地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种植土壤层和储水层,其中:种植土壤层和储水层之间设有隔离层,绿地结构内设有雨水渗排设施;所述的雨水渗排设施包括从上往下贯穿绿地结构的砾石缓冲区以及设置于砾石缓冲区内部的排水管,其中:排水管上部为溢流区,溢流区套设有防护罩。
但是上述雨水储蓄与利用一体化的绿地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储水层存储的雨水通过毛细管虹吸作用为植被供水时,当储水层内的水位低于隔离层后,水分在砾石缓冲区的通过毛细现象为种植土壤层内的植被供水,但是对种植土壤层中植物供水不均匀,容易导致种植土壤层远离砾石缓冲区的植物供水不足,影响植物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具有对植物供水均匀充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植被种植层、人工填料层、多个均匀设置的导水管、设置于所述储水管内的保水剂、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形成储水腔,所述导水管贯穿所述第一隔板后上端位于所述人工填料层且下端位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导水管两端设有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降雨时,雨水首先进入到植被种植层中,向下渗透到进入到人工填料层内,在从导水管上端的透水管进入,被保水剂快速吸收,当保水剂吸水达到饱和后,水分继续向下渗透,进入到储水腔内被储蓄。当降雨停止后,由于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表面的蒸发作用,植被种植层和人工填料层内的水分降低,保水剂开始释放水分,水分在渗透作用下透过透水孔后进入到人工填料和植被种植层内,为植物提供水分。导水管的下端位于储水腔内,使导水管内的保水剂能不断从储水腔内吸收水分。使导水管能源源不断地将水分扩散到人工填料层和植被种植层内为植物供水,重复利用雨水资源,兼具雨水储蓄和利用的功能,达到了为植物供水均匀充足、重复利用雨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工填料层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砂混凝土层、页岩层、砾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过程中,城市地区会形成城市径流,城市径流是城市化造成的雨水的地表径流,这种径流是许多城市化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在人工填料层中设置一层无砂混凝土,无砂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细骨料,只用粗骨料,孔隙大,具有优异的透水性,能对城市径流中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截留过滤作用,降低城市径流污染的效果。
城市径流中的污染物一旦流入河流,容易造成河流污染和富营养化。其中磷常被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水体的富营养化,页岩是一种沉积岩,选用页岩作为人工填料层,对吸附雨水中的磷,降低进入到储水腔内的雨水的含磷量。砾石层能对雨水进行再次过滤,截留雨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蓄水井,所述储水腔连通于所述蓄水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遭遇强降水时,储水腔内的雨水能进入到蓄水井内进行储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井还设有连通于所述蓄水井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人工填料层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持续降水时,由于溢流口的高度等于或低于人工填料层高度,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化结构内蓄积雨水的水位不会高于人工填料层,使得植被种植层上的植物不会被积蓄的雨水淹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井上端设有井口和用于启闭所述井口的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井盖后,可以从蓄水井的井口处用工具取处蓄水井内储存的雨水,重复利用雨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化结构还包括水泵、连用于所述水泵用于从所述蓄水井内抽水的输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遭遇强降水时,可以打开井盖后,通过水泵将蓄水井内的雨水抽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井的底壁低于所述储水腔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从储水腔内流入到蓄水井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井内设置有不锈钢筛网,所述不锈钢筛网高度等于所述第二隔板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从蓄水井内取水时,不锈钢筛网能对雨水进行过滤,避免抽取的雨水中含有固体杂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为混凝土板,所述储水腔内设置多根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且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的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通过支撑柱进行连接,形成储水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设有保水剂的导水管将储水腔内的水分不断为人工填料层和植被种植层供水,供水均匀充足,其次,采用设置连用于储水腔的蓄水井,能取出储蓄的雨水重复利用,达到了植物供水均匀充足、储蓄利用雨水一体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泵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植被种植层;2、人工填料层;21、无砂混凝土层;22、页岩层;23、砾石层;3、导水管;31、保水剂;32、透水孔;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储水腔;61、支撑柱;7、蓄水井;71、井口;72、井盖;73、溢流口;74、不锈钢筛网;8、水泵;9、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如图1所示,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植被种植层1、人工填料层2、多个竖直设置的导水管3、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植被种植层1由上到下包括三层,上层为一层无砂混凝土,中层为一层草炭土,下层是一层壤土。在草炭土和壤土中种植植物,上层的无砂混凝土设有多个通孔,供植物向上生长。
如图1到图2所示,人工填料层2由上到下包括三层,依次为无砂混凝土层21、页岩层22、砾石层23。页岩层22为将页岩研磨层粉末后铺设在砾石层23制得。导水管3均匀分布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内,导水管3内设置有保水剂31,导水管3侧壁上设有透水孔32,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形成储水腔6,导水管3上端位于砾石层23内并且下端位于储水腔6内。导水管3贯穿第一隔板4,向导水管3和第一隔板4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混凝土,通过混凝土作为粘接材料将导水管3固定在第一隔板4上。
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均为由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混凝土板,储水腔6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柱61,第一隔板4下端面和第二隔板5上端面设有凹槽,支撑柱61两端分别嵌设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上的凹槽内。如图1和图3所示,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蓄水井7,蓄水井7上端设有井口71和井盖72,蓄水井7外部设置有一个水泵8和连通在水泵8上的输水管9。蓄水井7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73,溢流口73高度等于或者低于人工填料层2上端面的高度,如图1所示,蓄水井7内壁还设有不锈钢筛网74,蓄水井7内壁设有沿径向插接在蓄水井7内壁上的多个定位螺栓,不锈钢筛网74通过铁丝固定在定位螺栓上。不锈钢筛网74的高度等于第一隔板4的高度。
当遭遇降水时,雨水首先进入到植被种植层1,由植被种植层1向下渗透进入人工填料层2,再通过导水管3进入到储水腔6内,由储水腔6流到蓄水井7内进行储存。当降雨结束后,储水腔6内的水分能通过导水管3和保水剂31不断扩散到人工填料层2和植被种植层1内,为植被种植层1上的植物供水。打开蓄水井7的井盖72后,将水管放入到蓄水井7内,通过水泵8将蓄水井7内的雨水抽出,可以再次利用。当遇到干旱的季节时,可以打开井盖72将水倒入到蓄水井7内,为植被种植层1上的植物进行供水。

Claims (9)

1.一种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植被种植层(1)、人工填料层(2)、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水管(3)、设置于所述导水管(3)内的保水剂(31)、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之间形成储水腔(6),所述导水管(3)贯穿所述第一隔板(4)后上端位于所述人工填料层(2)且下端位于所述储水腔(6)内,所述导水管(3)两端设有透水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填料层(2)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砂混凝土层(21)、页岩层(22)、砾石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蓄水井(7),所述储水腔(6)连通于所述蓄水井(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7)还设有连通于所述蓄水井(7)的溢流口(73),所述溢流口(73)高度等于或低于所述人工填料层(2)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7)上端设有井口(71)和用于启闭所述井口(71)的井盖(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化结构还包括水泵(8)、连用于所述水泵(8)用于从所述蓄水井(7)内抽水的输水管(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7)的底壁低于所述储水腔(6)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7)内设置有不锈钢筛网(74),所述不锈钢筛网(74)高度等于所述第二隔板(5)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4)和所述第二隔板(5)均为混凝土板,所述储水腔(6)内设置多根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隔板(4)且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5)的支撑柱(61)。
CN201621362780.5U 2016-12-12 2016-12-12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71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2780.5U CN206371177U (zh) 2016-12-12 2016-12-12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2780.5U CN206371177U (zh) 2016-12-12 2016-12-12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1177U true CN206371177U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06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278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71177U (zh) 2016-12-12 2016-12-12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711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5767A (zh) * 2017-09-08 2018-02-0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生物滞留装置
CN109098268A (zh) * 2018-09-07 2018-12-28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111305345A (zh) * 2020-01-14 2020-06-1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高效渗水吸水自循环下沉式绿地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5767A (zh) * 2017-09-08 2018-02-09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生物滞留装置
CN109098268A (zh) * 2018-09-07 2018-12-28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109098268B (zh) * 2018-09-07 2024-03-29 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111305345A (zh) * 2020-01-14 2020-06-19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高效渗水吸水自循环下沉式绿地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4588B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与储存系统
CN103371069B (zh)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6869238A (zh) 一种山地海绵城市三段式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
CN207727714U (zh) 海绵城市生态渗滤系统
CN205502122U (zh)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106917522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7211336U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206571217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105133692B (zh) 一种景观型生态屋面雨水源头组合减污防涝系统
CN209293141U (zh) 海绵城市中透水人行道蓄排水系统
CN206371177U (zh) 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CN110629619A (zh) 一种海绵型绿地建设结构技术
CN206681119U (zh) 一种用于下凹绿地的排水结构
CN106499002B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8105449U (zh) 一种生态滞留池
CN106400946A (zh) 可改善城市行道树地下泥土水份含量的蓄水结构
CN104452941B (zh)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CN204385854U (zh)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雾霾及热岛效应的雨水蓄留系统
CN206371176U (zh) 一种雨水储蓄利用一体化绿地结构
CN1252361C (zh) 水资源回收系统
CN206376354U (zh) 一种雨水蓄滞结构
CN110012770B (zh) 一种高效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物的雨水花园
CN206233301U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708, lankun building, 213 Minkang Road, Zhangkeng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uche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28 flower world B11, Hongli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4018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YUCHENG LANDSCAPING DEVELO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