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0880U -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0880U
CN206370880U CN201720101551.6U CN201720101551U CN206370880U CN 206370880 U CN206370880 U CN 206370880U CN 201720101551 U CN201720101551 U CN 201720101551U CN 206370880 U CN206370880 U CN 206370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imaging system
near infrared
imaging
camera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15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鹤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1015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70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0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0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摄像头成像系统,适于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生成可见光图像;以及副摄像头成像系统,适于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生成可见光图像、及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生成近红外光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入射光路布置的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处理、生物识别和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上采用双摄像头技术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对比单摄像头技术,双摄像头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低光照条件下的影像拍摄质量的提升和实现光学变焦。
当前双摄像头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彩色与黑白摄像头结合的模式、主副两个彩色摄像头结合的模式。彩色与黑白双摄像头模式中采用一个是彩色摄像头,负责色彩还原,一个是去掉滤光片的黑白摄像头,负责细节轮廓,两者拥有独立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通道和校准通道,将彩色和黑白两张图片做匹配,再通过遮挡、检测、补偿等算法处理,将两张图片融合,以得到暗光增强拍摄效果。而在主副两个彩色摄像头模式中,主摄像头负责成像,副摄像头负责对拍摄环境的测量和编码,然后通过ISP和相关算法读取编码,解码后获得不同景深的图像,确认出画面中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表面深度信息,以得到景深效果明显的照片。
在使用双摄像头的移动终端上加入虹膜识别功能,常规的技术手段包括,增加一个独立于双摄像头以外的近红外摄像头模组,或者将双摄像头的其中一个替换成近红外摄像头模组。增加一个独立的近红外摄像头会增加硬件系统整体设计的复杂度和成本,而将双摄像头其中的一个替换为近红外摄像头又会极大地影响双摄像头现有的应用。
因此,需要一种在既不影响双摄像头现有应用的前提下、又能满足近红外光成像的生物识别功能且不增加硬件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通过使用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系统、固定焦距的镜头组件和图像传感器来实现一个常规彩色摄像头和一个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设计。具体地,提供了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包括:主摄像头成像系统,适于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生成可见光图像;以及副摄像头成像系统,适于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生成可见光图像、及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生成近红外光图像,包括沿着入射光路布置的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镜头组件包括固定焦距的光学透镜;滤光片组件包括允许可见光波段的光通过的可见光带通滤光片和允许近红外光波段通过的近红外光带通区域;图像传感器包括可见光成像区域、近红外光成像区域以及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图像传感器在可见光成像模式和/或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之一模式下工作,其中可见光成像区域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对通过可见光带通滤光片的可见光进行成像,以及近红外光成像区域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对通过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的近红外光进行成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包括该双摄像成像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近红外光源,适于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对包含感兴趣的生物特征的区域进行近红外波段的照明,其中近红外光源被布置为具有朝移动终端屏幕上部方向的特定发射倾角;屏幕,适于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提供用于引导用户配合采集生物特征图像的眼部图像预览窗口,眼部图像预览窗口被设置于靠近该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一侧,对副摄像头成像系统的图像传感器的近红外光成像区域的成像进行预览输出。
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移动终端正常的双摄像头常规拍照的应用,又能满足利用近红外光成像的生物特征识别的功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支持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系统中副摄像头的近红外光和可见光复合成像系统110的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系统中主摄像头的常规彩色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示意图;
图3是关于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在光学设计时计算确定镜头视场角(FoV)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近红外光源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示意图;
图5A至图5C示出了包括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移动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5A示出了移动终端的结构配置,以及图5B和图5C示出了移动终端在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图;以及
图6A至图6C示出了包括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图6A示出了移动终端的结构配置,以及图6B和图6C示出了移动终端在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脱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现方式来实现。而且为了不模糊本实用新型,在当前的说明中省略了已知的功能和结构的并非必要的细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注意,附图中各部件的尺寸和位置仅为示意目的,并非严格依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支持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包括支持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和作为主摄像头的常规彩色成像系统120。该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的机械结构设计上,可以采用共基板或者共支架的方式实现。图1中所示部件之间的距离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两颗摄像头的相对位置仅仅是示例性,并不局限于如图摆放设置。
下面将分别对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和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结构展开介绍。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中副摄像头的近红外光和可见光复合成像系统110的示意图,该副摄像头实现为复合成像系统,用于完成近红外光和可见光复合模式成像。如图2A所示,副摄像头的复合成像系统1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2、滤光片组件114、镜头组件116。其中,滤光片组件114包括可见光带通滤光片1142和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1144(图中示出为用反斜线填充),图像传感器112包括用于近红外光成像的区域A(图中示出为用横线填充)、用于可见光成像的区域C以及在A、C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B(示出为用反斜线填充),对应的图像传感器区域为复合成像系统区域。如图2A所示,镜头组件116、滤光片组件114、图像传感器112依次沿着入射光路布置。应当注意,在图2A中所示的这三个部件之间的距离、相对位置仅仅是示例性的,尤其是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1142和近红外光成像的区域A的位置仅仅是示意图,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位置进行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全光谱光线入射穿过镜头组件116并到达滤光片组件114,其中可见光带通滤光片1142允许可见光(例如,波长为380-760nm)通过,而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1144允许近红外光(例如,波长为780-880nm)通过。可见光带通滤光片1142和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1144可以通过镀膜来实现。通过可见光带通滤光片1142的可见光基本在图像传感器的区域C成像,而通过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1144的近红外光基本在图像传感器的区域A成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分别将图像传感器的区域C和A的成像区分开来,其中区域C的成像对应于正常的可见光成像,例如用户使用诸如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日常自拍时的成像,而区域A的成像对应于近红外模式下的成像,例如用户在使用手机进行虹膜识别时的成像。无需配备运动部件来切换滤光片就可以实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成像的切换。
应当注意的是,图像传感器112的过渡区域C的面积较小,为了简化描述,在下文描述中省略了对过渡区域C的描述。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过渡区域C对应的色彩滤镜采取保留或者去除设计。
相应地,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系统中主摄像头的常规彩色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该摄像头成像系统120包含图像传感器122、滤光片组件124、镜头组件126。其中,滤光片组件124为可见光波段带通滤光片,图像传感器122全部为用于可见光成像的区域C。如图2B所示,镜头组件126、滤光片组件124、图像传感器122依次沿着入射光路布置。应当注意,在图2B中所示的这三个部件之间的距离仅仅是示例性的,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结构同常规彩色摄像头成像系统一样,此处不再展开描述。
为了保证副摄像头近红外光成像区域获得的生物特征图像能够满足生物识别技术国际标准(例如ISO19794-6标准)的要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国际标准,对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的组成部件(比如镜头、图像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推算。
以下给出一个具体示例,说明根据虹膜识别用户使用距离和副摄像头成像系统中使用的图像传感器分辨率来确定副摄像头镜头视场角(FoV)的方法,使得所获得的生物特征图像满足ISO19794-6国际标准。
如图3中所示,眼睛到镜头的距离为d(毫米),摄像头镜头垂直方向视场角为FoVv(度)。则在物距d上,该镜头在垂直方向上成像范围Dy(毫米)为:
Dy=2d tan(FoVv/2)
假设人眼虹膜平均直径为R(毫米),ISO19794-6标准中要求图像中人眼虹膜直径最小像素数为r,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中图像传感器在垂直方向分辨率为N。若获取图像中的虹膜直径像素数满足ISO19794-6标准中的要求,由光学成像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
Dy=(N/r)·R
通过上述两个公式最终可以得出:
FoVv=2tan-1[(N·R)/(2d·r)]
利用相似的方法,也可以确定出副摄像头水平方向的视场角FoVh(度),即,
FoVh=2tan-1[(M·R)/(2d·r)]
其中,M为副摄像头成像系统中图像传感器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辨率。
以上公式给出了在给定虹膜识别距离的情况下,镜头视场角和图像传感器分辨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用来确定副摄像头成像系统中关键部件的参数。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近红外光源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的示意图,其中除了示出了图4中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示意性位置关系外,还进一步示出了近红外光源150。图4中双摄像头以及近红外光源位置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局限于如图所示的摆放设置。在诸如虹膜之类的生物特征成像中,虹膜信息容易被复杂的外界环境可见光干扰,例如,眼睛表面因窗户反射所形成的可见光反射光斑或者戴眼镜的用户因各种环境灯的反射所形成的反射亮斑可能会遮挡虹膜,进而影响识别率和用户体验。为此,近红外光源150可以独立于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如图4所示,也可以作为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一部分。近红外光源150在安装时,会有一个特定的发射倾角,仅需要对图4所示的特定成像空间范围α内的生物特征进行近红外波段的照明,而无需对整个成像空间范围β内的物体进行照明。近红外光源150的出射主光轴和成像系统的中心光轴不平行,以避免生物特征(例如虹膜)成像时发生“亮瞳”效应,影响生物识别系统的性能。近红外光源150的发射倾角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距以及和复合成像系统100的相对摆放位置灵活调节。一般地,发射倾角的范围设置在0-45°之间,当物距增大时,倾角可以相应减小。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创新地采用包含一个常规彩色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和一个近红外和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的组合方式。其中,在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中采用了双波段滤光片设计,如图2A所述,在此基础上,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改进型分区域成像的图像传感器,其中,可见光成像区域具有色彩滤镜,而在近红外光成像区域上去除色彩滤镜。
利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的图像传感器可以在不同区域输出分别对应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像素数据,并配合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方便地在可见光成像模式和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切换。例如,用户可以点击移动终端触摸屏上显示的按键或者实体按键来切换成像模式。
具体地,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如日常自拍),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可以仅输出图像传感器的可见光区域的图像,这部分的图像不会受到近红外光的影响而偏红。将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输出的可见光图像与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输出的可见光图像相结合,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如对于景深、前后景的处理,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得到最终的可见光图像。
另一方面,在生物特征识别成像模式下,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不输出图像,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仅输出图像传感器的近红外光区域的图像,所采集的生物特征图像不会受各种复杂环境可见光的影响而产生环境噪声。
和现有双摄像头成像技术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中的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采用复合模式成像系统,能够复用同一个镜头和同一个图像传感器得到可见光图像和近红外光图像,而且仅利用软件方式即可实现可见光与近红外光成像模式的切换和复用,无需针对滤光片的运动部件,能够在移动终端的跌落环境下增强系统和结构的稳定性;而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设计又不会影响现有的双摄像头技术的应用,例如提高暗光拍照的图像质量、光学变焦等。
在正常可见光成像模式下,软件控制图像信号处理器ISP选择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中的可见光成像区域配合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可见光成像区域工作,调用相应的ISP参数设置使得可见光成像的效果优化。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ISP并不选择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可见光成像区域,而仅选择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中的近红外光成像区域工作,调用相应的ISP参数设置使得近红外光成像得以优化。特别地,针对虹膜成像,因为有主动红外照明而且照明光源稳定,需要修改ISP参数相应降低图像传感器CMOS的信号增益,增大图像传感器CMOS的对比度,降低图像传感器CMOS的噪声,增大图像传感器CMOS的信噪比,从而有利于近红外区域成像,有利于提高虹膜成像质量。
考虑到生物特征信息的敏感性,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中还可以包括图像加密单元,以便提供对获取的生物特征图像进行加密的功能。该图像加密单元可以由处理器(未示出)来实现或者包括在处理器当中,或者以独立模块单元的方式被包括在图像传感器或者复合成像系统的模组中。
在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进入常规可见光成像模式时,图像加密单元并不会启动,也不对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获得的可见光图像进行加密。在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进入近红外光成像模式时,系统获取副摄像头近红外区域的近红外图像,然后图像加密单元启动图像加密功能,对得到的生物特征图像进行加密,并输出加密后的数据,以供进一步处理。
图5A至图5C示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近红外光与可见光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移动终端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5A示出了移动终端的结构配置,以及图5B和图5C分别示出了移动终端分别在虹膜识别模式和自拍模式下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图。
如图5A所示,移动终端包括实现为摄像头模组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近红外光源150和屏幕。近红外光源150可以包括780~880nm波段范围内的一颗或多颗红外LED。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被布置于移动终端屏幕正面的一侧,比如屏幕顶部或者屏幕底部,在图5A中为屏幕顶部。在本实施例中,近红外光源150和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被布置于移动终端屏幕正面的同一侧,在图中示出为均布置于屏幕正面顶部,即,位于屏幕的N方向,其中近红外光源150的位置与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在2-8厘米范围内,这有利于佩戴眼镜用户使用时的反射光斑的消除。
当处于近红外光模式成像时,可以在屏幕中提供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该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仅输出副摄像头成像系统对应的近红外光成像区域(即生物特征成像)的图像,用于引导用户配合采集生物特征图像。在使用时,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的位置可以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被置于靠近屏幕的上侧或下侧,使其双眼的图像能够输出在该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中,从而能够采集到生物特征图像(例如,虹膜图像)以用于后续的预处理或加密识别过程。具体地,双摄像头成像系统中的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采集来自生物特征的近红外光图像。将近红外光源150置于移动终端上方,有助于当移动终端上部朝靠近用户的方向倾斜时更充分地对生物特征(例如虹膜)进行照明。为保证近红外光源150对生物特征的充分照明,在本实施例中,近红外光源150的发射方向可以朝复合成像系统110或者移动终端屏幕上部方向适当倾斜一定角度,如图5B所示。近红外光源150的发射倾角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距以及不同的系统的摆放位置灵活调节。
在可见光模式成像时,双摄像头系统中的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和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配合同时进行工作以获取可见光图像。例如用户日常的自拍,如图5C所示,移动终端上部不需要像图5B中那样朝靠近用户侧的方向倾斜,并且近红外光源150不工作。用户可正常使用,获得自拍图像。
图6A至图6C示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的移动终端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图6A示出了移动终端的结构配置,以及图6B和图6C分别示出了移动终端分别在虹膜识别模式和自拍模式下使用时的用户体验图。与图5A至5C的实施例相比,在图6A至图6C的实施例中,近红外光源150位于屏幕的下部,而双摄像头成像系统100位于屏幕上部,并且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与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的相对位置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
当处于近红外光模式成像时,可以在屏幕中提供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该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仅输出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110对应的近红外光成像区域(即生物特征成像)的图像,用于引导用户配合采集生物特征图像。这有利于使用户的眼睛自然注视复合成像系统110的方向,从而降低人眼上眼皮和睫毛对虹膜纹理特征的遮挡,以便得到更优、更丰富的虹膜图像,有利于进行识别,通过图像平移单元(未示出)进行平移控制来确保该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中的预览图像为图像传感器的近红外光成像区域成像的预览,使得用户双眼的图像能够输出在该眼部图像预览窗口160中,从而能够采集到生物特征图像(例如,虹膜图像)以用于后续的预处理或加密识别过程。如果预览窗口置于移动终端的屏幕区域的下部,则会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虹膜纹理被上眼皮和睫毛遮挡,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倾向于这种配置。在本实施例的配置中,将近红外光源150置于移动终端下方,这样当移动终端上部远离用户倾斜时可以使生物特征(例如虹膜)被更充分地照明。为保证近红外光源对生物特征的充分照明,在本实施例中,近红外光源150的发射方向可以朝复合成像系统110或者移动终端屏幕上部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近红外光源150的倾角可以根据不同的物距以及不同的系统的摆放位置灵活调节。
在可见光模式成像时,双摄像头系统中的主摄像头成像系统120和副摄像头成像系统110配合同时进行工作获取图像。例如用户日常的自拍,如图6C所示,移动终端上部不需要像图6B中那样朝靠近用户侧的方向倾斜,近红外光源150不工作。用户可正常使用,获得自拍图像。
此外,可以在移动终端前置的显示的屏幕中加入辅助近红外光源(未示出)。当移动终端处于近红外成像模式下时,所述辅助近红外光源能够对所述生物特征进行辅助近红外光照明,从而节省移动终端上设置的近红外光源的功率。可以通过软件的控制而点亮屏幕局部的红外屏幕部分对人眼虹膜进行照明,而在正常模式下可用OLED光源对屏幕进行照明。
本实用新型的支持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及具有该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移动终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支持近红外光和可见光复合成像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在不影响传统的双摄像头系统应用的前提下,副摄像头复合成像系统能够进行近红外成像,并利用软件可实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之间的切换。
2)保证移动终端前置摄像头的正常使用,比如自拍,同时可以在用户正常使用的距离上(比如20-50厘米)采集到满足生物特征(例如,三维人脸、虹膜)识别要求的生物特征图像,不影响用户体验。
3)近红外光成像模式只需要图像传感器的一部分区域接收到近红外光源的照明,而不是整个图像传感器,从而降低了图像传感器对红外照明光源的总功耗需求,即用较小能量和较小发射角的红外LED光源也可以保持该红外区域足够的近红外光谱能量的吸收,以得到纹理细节丰富的生物特征图像。
4)本实用新型的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可以对获取的生物特征图像进行加密、及活体检测,保证了用户个人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以虹膜识别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支持复合成像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并不局限于对人眼虹膜的识别,还可以应用到能够用于身份识别的其他生物特征,例如,眼白、指纹、视网膜、鼻子、人脸(二维或三维)、眼纹、唇纹以及静脉等。
在此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的“一个”、“这个”意欲同样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所指。还应当理解,当在此使用时,术语“包括”指定出现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出现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共同理解的相同意义。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其在该说明书的上下文以及有关领域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而不能以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此特意如此定义。
尽管上述已详细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其他的修改是可能的。例如,为了实现期望的结果,在图中所描绘的逻辑流程不需要所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连续的顺序。可提供其他的步骤,或者可从所描述的流程消除某些步骤,并且可以对所描述的系统增加其他的部件或从所描述的系统中去除组件。其他的实施例可以在之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摄像头成像系统,适于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生成可见光图像;以及
副摄像头成像系统,适于在可见光成像模式下生成可见光图像、及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生成近红外光图像,
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摄像头成像系统包括沿着入射光路布置的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固定焦距的光学透镜;
所述滤光片组件包括允许可见光波段的光通过的可见光带通滤光片和允许近红外光波段通过的近红外光带通区域;以及
所述图像传感器包括可见光成像区域、近红外光成像区域以及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图像传感器在可见光成像模式和/或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之一模式下工作,其中所述可见光成像区域在所述可见光成像模式下对通过所述可见光带通滤光片的可见光进行成像,以及所述近红外光成像区域在所述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对通过所述近红外光带通滤光片的近红外光进行成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摄像头成像系统包括沿着入射光路布置的镜头组件、滤光片组件和图像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近红外光源,适于在所述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对感兴趣区域进行近红外波段的照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摄像头成像系统中,所述滤光片组件的面积大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副摄像头成像系统中,副摄像头镜头视场角根据用户使用距离和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得出。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摄像头成像系统;
近红外光源,适于在近红外光与可见光复合成像模式下对包含感兴趣的生物特征的区域进行近红外波段的照明,其中近红外光源被布置为具有朝移动终端屏幕上部方向的特定发射倾角;
屏幕,适于在近红外光成像模式下提供用于引导用户配合采集生物特征图像的眼部图像预览窗口,所述眼部图像预览窗口被设置于靠近该双摄像头成像系统的一侧,对所述副摄像头成像系统的图像传感器的近红外光成像区域的成像进行预览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所述近红外光源均布置于所述屏幕的上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布置于所述屏幕的上部,所述近红外光源布置于所述屏幕的下部。
CN201720101551.6U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06370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1551.6U CN206370880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1551.6U CN206370880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0880U true CN206370880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9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1551.6U Active CN206370880U (zh) 2017-01-25 2017-01-25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70880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7340A (zh) * 2017-09-22 2017-12-2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40238A (zh) * 2017-12-28 2018-05-15 浙江德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实现双摄的辅助摄像头及虹膜主摄像头的方法
CN108108708A (zh) * 2017-12-29 2018-06-01 徐鹤菲 支持多光谱生物特征的复合成像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345845A (zh) * 2018-01-29 2018-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镜头模组、移动终端、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002818A (zh) * 2018-09-06 2018-12-14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3d生物识别功能的成像系统
CN109426762A (zh) * 2017-08-22 2019-03-05 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系统、方法和生物识别终端
CN110826347A (zh) * 2019-10-25 2020-02-21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读取器及其读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143427A (zh) * 2021-11-23 2022-03-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移动终端和基于摄像头的体温测量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6762A (zh) * 2017-08-22 2019-03-05 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识别系统、方法和生物识别终端
CN107517340A (zh) * 2017-09-22 2017-12-2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040238A (zh) * 2017-12-28 2018-05-15 浙江德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智能终端实现双摄的辅助摄像头及虹膜主摄像头的方法
CN108108708A (zh) * 2017-12-29 2018-06-01 徐鹤菲 支持多光谱生物特征的复合成像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8345845A (zh) * 2018-01-29 2018-07-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镜头模组、移动终端、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345845B (zh) * 2018-01-29 2020-09-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镜头模组、移动终端、人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002818A (zh) * 2018-09-06 2018-12-14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3d生物识别功能的成像系统
CN110826347A (zh) * 2019-10-25 2020-02-21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读取器及其读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826347B (zh) * 2019-10-25 2020-12-11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式读取器及其读取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143427A (zh) * 2021-11-23 2022-03-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移动终端和基于摄像头的体温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70880U (zh) 一种双摄像头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CN205666883U (zh) 支持近红外光与可见光成像的复合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US10579871B2 (en) Biometric composite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reusable with visible light
CN105611122B (zh) 图像传感器及输出方法、相位对焦方法、成像装置和终端
CN109076147B (zh) 支持近红外光与可见光成像的复合成像系统和移动终端
US9092671B2 (en) Visual line detection device and visual line detection method
WO2020238903A1 (zh) 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及方法
US7460160B2 (en) Multispectral digital camera employing both visible light and non-visible light sensing on a single image sensor
US9338379B2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an image of a person's skin
CN105590939B (zh) 图像传感器及输出方法、相位对焦方法、成像装置和终端
US11126014B2 (en) Eyewear, eyewea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enhancing vision
JP656427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WO2015029537A1 (ja) 器官画像撮影装置
JP2008246004A (ja) 瞳孔検出方法
CN103747183A (zh) 一种手机拍摄对焦方法
JP4385284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WO2021225030A1 (ja)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JP4528980B2 (ja) 瞳孔検出装置及び瞳孔検出方法
CN106934349A (zh) 双摄像头成像及虹膜采集识别一体化设备
CN110728184A (zh) 一种可消除成像区域光影的多光源虹膜图像采集装置
US11272086B2 (en) Camera system,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light source of camera system
US11092491B1 (en) Switchable multi-spectrum optical sensor
CN109190610A (zh) 单通道虹膜检测设备
JP7446898B2 (ja) 電子機器
KR102194289B1 (ko) 청색 또는 보라색 광을 차단하는 차단 성능을 검사하는 검사장치 및 그 검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