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7302U -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7302U
CN206367302U CN201720008387.4U CN201720008387U CN206367302U CN 206367302 U CN206367302 U CN 206367302U CN 201720008387 U CN201720008387 U CN 201720008387U CN 206367302 U CN206367302 U CN 206367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ir
sliding panel
connecting port
inflatable mou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83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腾
饶佳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DTOP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083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7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7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7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设备,包括:固定板,其包括贯通固定板的第一联接口以及成对的吸气口和吹气口,固定板还包括滑道,各个吹气口与吹气口分别联接单独的正压气源或者负压气源;滑动板,其设置于滑道,滑动板包括贯通滑动板的第二联接口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和工作接口,大气接口联接大气,第一联接口与第二联接口连通,工作接口与吸气口的数量相等;以及移动机构,其被配置成可以控制滑动板沿着滑道分别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可以不改变风机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只需要移动滑动板即可实现工作接口的正压输出和负压输出的切换。一种平板打印设备,其包括上述的风道切换装置,所述平板打印设备利用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吸附或释放打印介质。

Description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平板打印机可以在木板、玻璃、水晶、PVC、ABS、亚克力、金属、塑料、石材、皮革、布,及其它纺织品等打印介质的表面进行彩色照片级印刷。在平板打印机执行打印的过程中,需要将打印介质固定在打印平台上。目前对打印介质的固定通常采用负压吸附的方式。通过风机产生吸附打印介质的负压。在打印过程结束后,将风机的负压转换成正压,从而使打印介质不承受来自打印平台的吸力,方便打印介质与打印平台的分离。
然而,目前通常采用改变风机的状态,例如改变风机工作状态使其提供正压或者负压,来实现对打印介质的分离与吸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频繁的改变风机状态影响了风机的工作效率,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的现有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可以避免改变风机工作状态,并且实现对风机的正压或负压输出进行便捷的切换,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贯通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联接口、至少一对成对设置的吸气口和吹气口、以及滑道,所述吹气口连接正压气源,所述吸气口连接负压气源;或者所述吹气口连接负压气源,所述吸气口连接正压气源;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设置于所述滑道中且 与所述固定板相背设置,所述滑动板包括贯通所述滑动板的第二联接口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和工作接口,所述大气接口联接大气,所述工作接口提供正压或者负压输出,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第二联接口连通,所述工作接口与所述吸气口的数量相等;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滑动板联接,并且用于控制所述滑动板沿着所述滑道分别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联接口以及成对的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沿着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排成第一排接口,所述第二联接口以及所述成对的大气接口和工作接口沿着所述滑动板的长度方向排成第二排接口,所述第一联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接口的一端,所述第二联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接口的一端。
其中,所述固定板包括一对所述吸气口和吹气口,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吹气口相邻,所述第二联接口与所述大气接口相邻,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联接口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对接,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工作接口对接;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对接。
其中,所述固定板包括至少两对所述吸气口和吹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交错排布,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吹气口相邻,在所述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具有端部吸气口,所述大气接口和所述工作接口交错排布,所述第二联接口与所述大气接口相邻,在所述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具有端部工作接口。
其中,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的所述端部吸气口与所述第二联接口对接,所述第一联接口与位于所述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的所述端部工作接口对接,除所述端部吸气口以外的所述吸气口与除所述端部工作接口以外的所述工作接口分别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分别对接;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分别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 述工作接口分别对接。
其中,所述固定板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阻挡所述滑动板的移动并且将所述滑动板限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定位部阻挡所述滑动板的移动并且将所述滑动板限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其中,所述滑道包括沿着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设置且滑动接收所述滑动板的多个导向轮。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换向连杆、与所述换向连杆的一端铰接的摆动连杆、以及垂直于所述摆动连杆与所述换向连杆所在平面设置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与所述摆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换向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铰接。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操纵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安装座限制所述操纵杆沿着所述操纵杆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板打印设备,其包括上述的风道切换装置,所述平板打印设备利用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吸附或释放打印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道切换装置,其可以在不改变风机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只需要移动滑动板即可实现工作接口的正压输出和负压输出的切换,并且可以提高平板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道切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的滑动板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的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的滑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的滑动板在第一工作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的滑动板在第二工作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滑动板20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固定板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其中,图1所涉及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滑动板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风道切换装置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道切换装置1包括固定板10、滑动板20和与固定板10联接的移动机构30。风道切换装置1可以应用于平板打印设备。并且,风道切换装置1可以配置于气源输入端(例如风机)和工作输出端之间。可以在不改变气源输入端(例如风机)气流方向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滑动板20的工作位置,使滑动板20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可以实现工作输出端在正压输出和负压输出之间切换,从而可以实现对打印设备的打印介质(例如木板、玻璃、水晶、PVC、ABS、亚克力、金属、塑料、石材、皮革、布,及其它纺织品等)的释放和吸附。
固定板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0可以固定于例如平板打印设备的机架上,使固定板10在工作状态下可以是静止不动的。固定板10可以大体呈矩形。在一些示例中,固定板10也可以呈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任意形状。固定板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者硬质塑料等。
另外,固定板10可以包括贯通固定板10的第一联接口11、以及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联接口11、以及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可以与固定板10一体成型。第一联接口11、以及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板10上。
另外,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至少包括一对。第一联接口11、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可以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排成第一排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口11可以布置于第一排接口的一端。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可以包括一对,并且第一联接口11与吹气口13可以相邻。
在一些示例中,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不少于两对。此时,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可以交错排布,并且第一联接口11可以与吹气口13相邻,并且在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的接口为吸气口12。这里的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是相对于第一联接口11所在的一端而言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具有两对。具体而言,吸气口12包括第一吸气口121和第二吸气口122。吹气口13包括第一吹气口131和第二吹气口132。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可以依次布置第一吸气口121、第一吹气口131、第二吸气口122、第二吹气口132、以及第一联接口11。第一吸气口121、第一吹气口131、第二吸气口122、第二吹气口132、以及第一联接口11可以等间距地排成一排,即构成第一排接口。
另外,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均可以联接单独的正压气源或者负压气源。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联接的气源的气流方向相反。在一些示例中,吸气口12可以联接正压气源,则吹气口13联接负压气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12 联接负压气源,吹气口13联接正压气源。在本实施方式中,正压气源和负压气源由风机提供。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正压气源和负压气源也可以由任何其它类型的气源提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机可以为两个,即风机1和风机2(参见图6和图7)。风机1的负压气源与第一吸气口121联接,风机1的正压气源与第一吹气口131联接。风机2的负压气源与第二吸气口122联接,风机2的正压气源与第二吹气口132联接。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第一吸气口121和第二吸气口122均持续具有负压输出,第一吹气口131和第二吹气口132均持续具有正压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12、吹气口13和第一接口11可以朝向固定板10的同一侧凸起于所述固定板10。固定板10可以具有正面14和背面15。在一些示例中,吸气口12、吹气口13和第一接口11可以凸起于正面1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便于吸气口12、吹气口13和第一接口11与风机或者管道等组件对接。
另外,固定板10还可以包括滑道(图未标)。滑道可以可滑动地接收滑动板20,并且可以限制滑动板20的移动路径,例如限制滑动板20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做直线移动。在一些示例中,滑道可以为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槽体(未图示)。槽体可以是嵌入固定板10的内部,或者凸设于固定板10的一侧,槽体可以位于固定板10的与第一排接口相背的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道包括四个凸设于固定板10的背面15的导向轮16。四个导向轮16可以两两平行地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设置。四个导向轮16可以两两分别靠近背面15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导向轮16的个数可以为多个。
另外,导向轮16可以包括凸设于背面15的限位柱161以及与限位柱161联接的挡板162。具体而言,限位柱161可以大体呈柱状并与背面15垂直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柱161可以为深沟球轴承。挡板162可以为板体或者块状物。挡板162可以具有与背面15相对的限位平面(图未标)。导向轮16的限位平面到背面15的距离可以大体与滑动板20的厚度相当。在这种情况下, 四个导向轮16可以将滑动板20收容于挡板162与背面15之间。因此,挡板162可以限制滑动板20相对于固定板10在垂直于固定板10的方向移动。限位柱161可以限制滑动板20相对于固定板10向固定板10的两侧移动。因此,滑动板20受四个导向轮16的限制,仅可以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挡板162可以呈圆盘状。挡板162位于限位柱161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可以设置于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上的侧面边缘。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可以分别设置于固定板1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设置于固定板10的同一侧边。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可以是挡块。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也可以是缓冲垫。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定位部17可以阻挡滑动板20的移动并且将滑动板限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定位部18可以阻挡所述滑动板20的移动并且将滑动板限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因此,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可以将滑动板20限制在二者之间的滑道上平移。
滑动板
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滑动板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再次参见图1至图3,滑动板20可以被滑道接收,并且可以与固定板10相背设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板20可以与固定板10贴紧设置。滑动板20可以大体呈矩形。滑动板20可以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伸入导向轮16的挡板162与固定板10的背面15之间,并且滑动板20可以紧贴固定板10的背面15并沿着固定板10的长度方向移动。
另外,滑动板2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者硬质塑料。
另外,滑动板20可以包括贯通滑动板20的第二联接口21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联接口21、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可以与滑动板2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联接口21、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也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滑动板20上。
另外,成对的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的数量与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的数量相等。具体而言,大气接口22可以与吸气口12的数量相等,并且工作接口23可以与吹气口13的数量相等。
另外,第二联接口21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可以沿着滑动板20的长度方向排成第二排接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联接口21可以布置于第二排接口的一端。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可以包括一对。此时,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也包括一对,并且第二联接口21与大气接口22相邻。
在一些示例中,成对的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不少于两对。此时,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可以交错排布,并且第二联接口21可以与大气接口22相邻,并且在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的接口为工作接口23。这里的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是相对于第二联接口21所在的一端而言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也可以具有两对。具体而言,大气接口22包括第一大气接口221和第二大气接口222。工作接口23包括第一工作接口231和第二工作接口232。沿着滑动板20的长度方向可以依次布置第二联接口21、第一大气接口221、第一工作接口231、第二大气接口222和第二工作接口232。第二联接口21、第一大气接口221、第一工作接口231、第二大气接口222和第二工作接口232可以等间距地排成一排,即构成第二排接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接口的各个接口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排接口的各个接口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第一排接口的各个接口与第二排接口的各个接口的尺寸均匹配,可以对接并导通。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滑动板20可以实现第一排接口和第二排接口的对接关系的转换。
另外,大气接口22联接大气。在一些示例中,大气接口22可以与室外空气直接连通。大气接口22也可以与室内空气连通。工作接口23用于提供正压或者负压输出。具体而言,工作接口23可以通过管道与平板打印机的工作平台连通,从而使工作平台能够对打印介质产生吸附力或反向作用力(例如推力、吹力)。可以理解的是,大气接口22也可以与打印机的工作平台连通,并且工作接口23可以与大气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联接口21、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均朝向滑动板20的同一侧凸起于滑动板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便于第二联接口21、大气接口22和工作接口23与外接管道等组件的对接。
另外,滑动板20还可以包括第三定位部24。第三定位部24在滑动板20沿着滑道平移时可以与第一定位部17或者第二定位部18抵持,并且第三定位部24因受第一定位部17或者第二定位部18的阻挡而阻止滑动板20继续移动,进而使滑动板20定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或者第二工作位置。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定位部24可以设置于滑动板20的与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位于同一侧的侧边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定位部24可以为自滑动板20的侧边缘朝向固定板10的方向延伸的凸出物,并且该凸出物的凸出部分与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这种情况下,滑动板20沿着滑道直线移动,第三定位部24的凸出物可以被第一定位部17和第二定位部18阻挡。第三定位部24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另外,滑动板20还可以包括与移动机构30联接的联接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板20与移动机构30为铰接。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机构30可以通过联接部25来移动滑动板20。具体而言,联接部25位于滑动板20的一端,并且 可以靠近第二联接部21设置。在一些示例中,联接部25也可以设置于滑动板的任何其它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口11和第二联接口21连通。具体而言,第一联接口11和第二联接口21可以通过单独的导管或者管道连通。
移动机构
再次参见图1和图2,移动机构30与滑动板20联接。移动机构30用于控制滑动板20沿着滑道分别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具体而言,移动机构30包括换向连杆31、与换向连杆31的一端铰接的摆动连杆32、以及垂直于摆动连杆32与换向连杆31所在平面设置的操纵杆33。在本实施方式中,换向连杆31的一端与滑动板20的联接部25可以铰接(例如销联接),或者其它方式的活动联接。操纵杆33与摆动连杆32固定连接。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操纵杆33可以配置于固定的轴承中,并在轴承中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30还可以包括安装座34。操纵杆33转动安装于安装座34内,安装座34可以限制操纵杆33沿着操纵杆33的轴向移动,进而操纵杆33只能在安装座34内周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操纵杆33可以带动摆动连杆32以操纵杆33的轴线为中心的摆动,摆动连杆32的摆动进而带动换向连杆31做平面移动,换向连杆31进而可以带动滑动板20沿着滑道直线移动。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座34可以沿着操纵杆33的轴向布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34为两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纵杆33的端部还可以设置把手331,并且把手331与操纵杆33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把手331可以带动操纵杆33转动,因此,通过把手331更便于控制操纵杆33转动。
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滑动板20在第一工作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风道切换装置1的滑动板20在第二工作位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图6和图7中的带箭头的线条表示气流方向。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一排接口与第二排接口正对并一一对应地对接。具体而言,位于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的第一吸气口131与第二联接口21对接并连通,第一联接口11与位于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的第二工作接口232对接并连通,除第一吸气口121以外的吸气口12(即第二吸气口122)与除第二工作接口232以外的工作接口23(即第一工作接口231)对接并连通,第一吹气口131与第一大气接口221对接并连通,第二吹气口132与第二大气接口222对接并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吸气口131与风机1的负压气源联接,并且第二联接口21与第一联接口11是连通的,因此,第二工作接口232与风机1的负压气源连通,第二工作接口232可以给工作平台提供负压输出(即吸附力)。另外,由于第二吸气口122与风机2的负压气源联接,使得第一工作接口231与风机2的负压气源连通,因此,第一工作接口231也可以给工作平台提供负压输出(即吸附力)。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工作位置,吸气口12与工作接口23一一对应的连通,吹气口13与大气接口22一一对应的连通。
如图7所示,在第二工作位置,第一排接口与第二排接口错位对接。具体而言,第一吸气口131与第一大气接口221对接并连通,第一吹气口131与第一工作接口231对接并连通,第二吸气口132与第二大气接口222对接并连通,第二吹气口132与第一工作接口232对接并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工作接口231与第一吸气口131联接的风机1的正压气源连通,因此,第一工作接口231可以给工作平台提供正压输出。另外,由于第二工作接口232与第一吸气口132联接的风机2的正压气源连通,因此,第二工作接口232也可以给工作平台提供正压输出。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二工作位置,吸气口12与大气接口22一一对应的连通,吹气口13与工作接口23一一对应的连通。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吸气口12和吹气口13可以只包括一对。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工作位置,吸气口12与第二联接口21对接并连通,吹气口13与大气接口22对接并连通,第一联接口11与工作接口23对接并连通。在第二工作位置,吸气口12与大气接口22对接并连通,吹气口13与工作接口23对接并连通。
综上,在不改变风机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只需要移动滑动板20即可实现工作接口23的正压输出和负压输出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板打印设备(图未示)。该平板打印设备包括风道切换装置1。该平板打印设备可以利用风道切换装置1吸附或释放打印介质。打印介质可以是例如木板、玻璃、水晶、PVC、ABS、亚克力、金属、塑料、石材、皮革、布,及其它纺织品等。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更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贯通所述固定板的第一联接口、至少一对成对设置的吸气口和吹气口、以及滑道,所述吹气口连接正压气源,所述吸气口连接负压气源;或者所述吹气口连接负压气源,所述吸气口连接正压气源;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设置于所述滑道中且与所述固定板相背设置,所述滑动板包括贯通所述滑动板的第二联接口以及成对的大气接口和工作接口,所述大气接口联接大气,所述工作接口提供正压或者负压输出,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第二联接口连通,所述工作接口与所述吸气口的数量相等;以及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滑动板联接,并且用于控制所述滑动板沿着所述滑道分别移动至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一一对应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口以及成对的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沿着所述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排成第一排接口,所述第二联接口以及所述成对的大气接口和工作接口沿着所述滑动板的长度方向排成第二排接口,所述第一联接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接口的一端,所述第二联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排接口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一对所述吸气口和吹气口,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吹气口相邻,所述第二联接口与所述大气接口相邻,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联接口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对接,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工作接口对接;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对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至少 两对所述吸气口和吹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吹气口交错排布,所述第一联接口与所述吹气口相邻,在所述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具有端部吸气口,所述大气接口和所述工作接口交错排布,所述第二联接口与所述大气接口相邻,在所述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具有端部工作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排接口的另一端的所述端部吸气口与所述第二联接口对接,所述第一联接口与位于所述第二排接口的另一端的所述端部工作接口对接,除所述端部吸气口以外的所述吸气口与除所述端部工作接口以外的所述工作接口分别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分别对接;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大气接口分别对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工作接口分别对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还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阻挡所述滑动板的移动并且将所述滑动板限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二定位部阻挡所述滑动板的移动并且将所述滑动板限位于所述第二工作位置。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沿着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设置且滑动接收所述滑动板的多个导向轮。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换向连杆、与所述换向连杆的一端铰接的摆动连杆、以及垂直于所述摆动连杆与所述换向连杆所在平面设置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与所述摆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换向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板铰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操纵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安装座限制所述操纵杆沿着所述操纵杆的轴向移动。
10.一种平板打印设备,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打印设备利用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吸附或释放打印介质。
CN201720008387.4U 2017-01-05 2017-01-05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Active CN206367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8387.4U CN206367302U (zh) 2017-01-05 2017-01-05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8387.4U CN206367302U (zh) 2017-01-05 2017-01-05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7302U true CN206367302U (zh) 2017-08-01

Family

ID=59390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8387.4U Active CN206367302U (zh) 2017-01-05 2017-01-05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73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128A (zh) * 2017-01-05 2017-04-26 深圳市汉拓数码有限公司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128A (zh) * 2017-01-05 2017-04-26 深圳市汉拓数码有限公司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6750A (zh) 一种多功能教学黑板
CN206367302U (zh)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CN206211283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强电箱
CN206479290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6585128B (zh) 风道切换装置和平板打印设备
CN206510660U (zh) 一种全方位升降式雕刻机
CN203390698U (zh) 一种曲面砂光机的改进结构
CN206588103U (zh) 一种背光源除尘装置
CN215059706U (zh) 一种环保用进出风可调的风管结构
CN214519073U (zh) 一种阀体上盖的换位机构
CN214864420U (zh) 一种浮选机主动进气装置
CN204431061U (zh) 一种无粉尘打磨设备
CN208777732U (zh) 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施工装置
CN208688739U (zh) 一种持久耐用的胶管检测工装
CN207345438U (zh) 一种万向旋转式出风口
CN206416744U (zh) 一种高等数学绘图装置
CN210680222U (zh) 一种教学用四线格简易划线器
CN215968130U (zh) 一种阀门加工制造用抛光装备
CN215548439U (zh) 一种用于环保设备安装和维修的固定装置
CN219505997U (zh) 一种折叠气垫船底板的加强结构
CN204896923U (zh) 自动化纠偏放料座结构
CN211518972U (zh) 一种基于办公设备的打印机维护装置
CN213704954U (zh) 一种气球生产用印刷设备
CN113929286B (zh) 一种实验室玻璃仪器生产用高效冷却装置
CN217195692U (zh) 波纹管裁切屑吹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