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1974U -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61974U
CN206361974U CN201621057823.9U CN201621057823U CN206361974U CN 206361974 U CN206361974 U CN 206361974U CN 201621057823 U CN201621057823 U CN 201621057823U CN 206361974 U CN206361974 U CN 206361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con
thermal
heat
collector
pip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78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兴
曾智勇
陈武忠
崔小敏
黄贝
雷宝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inengs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578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61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61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61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包括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沿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长度方向并排架设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上方用于形成太阳光照射面的若干组集热管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或第二分流管相贯通用于液体工质沿若干所述集热管单元依次流进流出的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进流管和出流管分别与外部热交换装置相连接。采用此结构设计的集热装置,能够通过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分流作用,使得通过进流管导入的液体介质沿并排设置的若干集热管单元依次流动,最终将有若干集热管单元并排形成的太阳光照射面上的热量通过集热管内的液体介质导出,进而与外部热交换装置进行能量转换。本实用新型采光面积大,热转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文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使用急剧增加,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全球变暖,该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与本国利益相关的不同意见而正走向一个不期望的方向。与其相应地,做出了对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尝试,以积极地应对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新的可再生能源是指通过转换传统的化石燃料进行利用或对包括阳光、水、地热、生物有机体等可再生能源而进行利用的能量。其特性是面向可持续能源供给系统的未来能源。由于油价不稳定和气候变化协议的限制等,新的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变大。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热、太阳光、生物质能、风力、小水电、地热、海洋能和废弃物能源等,而新能源包括燃料电池、液化煤炭、气化煤炭和氢能。问题是,从新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光发电的成本未达到等于利用化石燃料的传统火力发电的成本的电网平价。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从新的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热发电的太阳热发电在发电成本上持续降低,而在发电效率正在逐渐提高。
现有技术下有采用通过追踪太阳的同时以高效率的聚光器在短焦距内对太阳能进行聚集,进而对太阳能集热器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之后在与外部发电装置进行热转换,而采用此方式设计的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在有限体积内,受热面积小且热转换效率低,因此有待于对其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光面积大,热转换效率高的集热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包括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沿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长度方向并排架设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上方用于形成太阳光照射面的若干组集热管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或第二分流管相贯通用于液体工质沿若干所述集热管单元依次流进流出的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进流管和出流管分别与外部热交换装置相连接。
其中,所述集热管单元包括用于依次并排设置后形成拱形吸热面的第一集热管单元,以及用于依次并排设置后与拱形吸热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倾斜吸热面的第二集热管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和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均设置有弧形顶部、与所述弧形顶部的两端贯通连接的两个支撑部、分别与两个支撑部贯通连接的两个承重部,两个所述承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贯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和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均有若干根集热管并排组合而成,组合后的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和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的承重部的集热管分散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沿管长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分别与所述承重部的管口相连通,且所述分流单元通过并排设置的第一集热管单元和第二集热管单元依次贯通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的管长及弧长均设置为相等,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的管长呈依次递减设置且弧长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的分流单元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排污管。
其中,该集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架设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隔热支架,以及用于架设所述隔热支架的工形槽钢,所述隔热支架沿所述工形槽钢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工形槽钢的支撑壁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隔热孔。
其中,所述隔热支架包括紧固于所述工形槽钢顶部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顶部的U形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U形卡槽内用于分别和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相配合的隔热棉。
其中,所述外部热交换装置包括低温液体工质罐、用于将低温液体工质罐中的低温液体工质导入进流管的液体泵、与所述出流管相连接用于储存高温液体工质的高温液体工质罐、以及设置在所述低温液体工质罐和高温液体工质罐之间的汽轮发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沿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长度方向并排架设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上方用于形成太阳光照射面的若干组集热管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或第二分流管相贯通用于液体工质沿若干所述集热管单元依次流进流出的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进流管和出流管分别与外部热交换装置相连接。采用此结构设计的集热装置,能够通过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分流作用,使得通过进流管导入的液体介质沿并排设置的若干集热管单元依次流动,最终将有若干集热管单元并排形成的太阳光照射面上的热量通过集热管内的液体介质导出,进而与外部热交换装置进行能量转换。本实用新型采光面积大,热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集热管单元的轴测图。
图3是图1中第二集热管单元的轴测图。
图4是图2中的第一集热管单元的小集热单元的轴测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第二集热管单元的小集热单元的轴测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安装后的轴测图。
图9是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中炉膛体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该集热装置包括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沿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长度方向并排架设于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上方用于形成太阳光照射面的若干组集热管单元13、以及分别与第二分流管12相贯通用于液体工质沿若干集热管单元依次流进流出的进流管14和出流管15,进流管14和出流管15分别与外部热交换装置相连接。当太阳光照射到由若干组集热管单元并排组合而成的太阳光照射面时,通过进流管导入若干组集热管单元内的液体工质,在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作用下沿若干组集热管单元依次流动时被加热为高温液体,加热后的高温液体最终通过出流管流入外部热交换装置。外部热交换装置包括低温液体工质罐、用于将低温液体工质罐中的低温液体工质导入进流管14的液体泵、与出流管相连接用于储存高温液体工质的高温液体工质罐、以及设置在低温液体工质罐和高温液体工质罐之间的汽轮发电设备。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工质设置为加热熔盐,外部热交换装置包括低温液体工质罐、用于将低温液体工质罐中的低温液体工质导入进流管14的液体泵、与出流管相连接用于储存高温液体工质的高温液体工质罐、以及设置在低温液体工质罐和高温液体工质罐之间的汽轮发电设备。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集热装置适用于塔式太阳能集热器,可以通过塔底布置的反射镜镜群反射的太阳光对该集热装置进行照射,以此进行能量转换。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集热管单元13包括用于依次并排设置后形成拱形吸热面的第一集热管单元131,以及用于依次并排设置后与拱形吸热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倾斜吸热面的第二集热管单元132。优选的,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集热管单元131的管长及弧长均设置为相等,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二集热管单元132的集热管1314的管长呈依次递减设置且弧长相等;依此方式进行设置,便于将第一集热管单元与第二集热管单元组合后形成如图1所示形状的集热腔体,进而便于从底部照射来的太阳光不宜从相邻热管之间射出,且能够有效的增大受光面积,提高集热管单元的热转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及图5所示,第一集热管单元131和第二集热管单元132均设置有弧形顶部1311、与弧形顶部1311的两端贯通连接的支撑部1312、与支撑部1312贯通的承重部1313,承重部1313分别与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贯通连接,第一集热管单元131和第二集热管单元132均有若干根集热管1314并排组合而成,组合后的第一集热管单元131和第二集热管单元132的承重部1313的集热管分散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集热管单元,以第一集热管单元为例,首先将结构相同的8根集热管折弯后并排组合成如图4所示的第一集热管单元的小集热单元,该小集热单元的支撑部1312与弧形顶部采用紧密并排对齐的结构焊接为一体,然后再将承重部的集热管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分散对称设置,依此分散整个小集热单元的重量,为了进一步的使得承重部具有较好的承重效果,防止空心的集热管变形,在承重部的末端套设有套管,以此使得承重更加稳定可靠。
与上述原理相同,第二集热管单元在并排设置时,为了使得在顶部形成一个倾斜面,有效防止太阳光流失,用于组成第二集热管单元的集热管的长度弧长固定且管长依次递减,支撑部和承重部均与第一集热管单元的支撑部和承重部设置为相同结构,并依次对齐后使得承重部的管口分别与如图8至图11所示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上的圆孔相配合,最终组合成如图1所示的集热装置。
如图4、图8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沿管长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单元111,分流单元111分别与承重部1313的管口相连通,且分流单元111通过并排设置的第一集热管单元131和第二集热管单元132依次贯通设置。分流单元的设置是采用在分流管上均布防止液体介质沿分流管长度方向直接流到的阻挡片112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即将阻挡片径向插入开设于分流管上的开槽内,使得阻断液体介质的轴向流动,依此使得第一分流管的分流单元内的液体介质沿集热管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并流向第二分流管的分流单元内,为了使得相邻的分流单元能够依次贯通连接,如图10所示,设置于第一分流管两端的分流单元上仅设置有8个分流口122,剩余的分流单元及第二分流管上的分流单元上均设置于16个分流口122,以此方式使得第一分流管上的分流单元与第二分流管上的分流单元依次贯通。
为了防止加热熔盐在集热管中流动时阻塞或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集热管进行清洗排污,如图11所示,第一分流管11的分流单元11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排污管112。
本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该集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架设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的隔热支架17,以及用于架设隔热支架17的工形槽钢16,隔热支架17沿工形槽钢16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工形槽钢16的支撑壁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隔热孔161,隔热支架17包括紧固于工形槽钢16顶部的支撑座,设置于支撑座顶部的U形卡槽171、以及设置在U形卡槽151内用于分别和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相配合的隔热棉172。以此方式进行设计,能够有效阻断来自第一分流管11和第二分流管12及集热管单元13的热量,防止热量流失。
上述结构可以安装到如图12所示的炉膛体2内,并通过炉膛体2一侧壁上的开口24接受太阳光的照射,以此在晚上没有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架设的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沿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长度方向并排架设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上方用于形成太阳光照射面的若干组集热管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或第二分流管相贯通用于液体工质沿若干所述集热管单元依次流进流出的进流管和出流管,所述进流管和出流管分别与外部热交换装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单元包括用于依次并排设置后形成拱形吸热面的第一集热管单元,以及用于依次并排设置后与拱形吸热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倾斜吸热面的第二集热管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和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均设置有弧形顶部、与所述弧形顶部的两端贯通连接的两个支撑部、分别与两个支撑部贯通连接的两个承重部,两个所述承重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贯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和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均有若干根集热管并排组合而成,组合后的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和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的承重部的集热管分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沿管长方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分别与所述承重部的管口相连通,且所述分流单元通过并排设置的第一集热管单元和第二集热管单元依次贯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管单元的管长及弧长均设置为相等,所述第二集热管单元的管长呈依次递减设置且弧长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管或第二分流管的分流单元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排污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架设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隔热支架,以及用于架设所述隔热支架的工形槽钢,所述隔热支架沿所述工形槽钢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工形槽钢的支撑壁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隔热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支架包括紧固于所述工形槽钢顶部的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顶部的U形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U形卡槽内用于分别和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相配合的隔热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热交换装置包括低温液体工质罐、用于将低温液体工质罐中的低温液体工质导入进流管的液体泵、与所述出流管相连接用于储存高温液体工质的高温液体工质罐、以及设置在所述低温液体工质罐和高温液体工质罐之间的汽轮发电设备。
CN201621057823.9U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Active CN206361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7823.9U CN206361974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7823.9U CN206361974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61974U true CN206361974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6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7823.9U Active CN206361974U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619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560A (zh) * 2016-09-14 2016-11-23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WO2018050075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集热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560A (zh) * 2016-09-14 2016-11-23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WO2018050076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WO2018050075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集热器
CN106152560B (zh) * 2016-09-14 2019-07-16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1974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CN106225541A (zh) 单塔式多集热器塔式光热发电系统
CN204665998U (zh) 一种储热装置
CN106152560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装置
CN206176780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CN106288451B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
CN107965425A (zh) 地热能光热能与蓄热系统互补发电系统
CN105649883B (zh) 热能造风辅助的风力耦合衡定发电方法及系统
CN205051623U (zh) 光伏光热一体化发电系统
CN103673307A (zh) 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吸热器
Pitz-Paal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CN104034063B (zh) 光磁电互补聚能式太阳炉
CN105756872B (zh) 一种太阳塔光热和光伏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方法
CN202902238U (zh) 一种太阳能蒸汽发生用一体式集热装置
CN202645898U (zh) 一种太阳能蒸汽发电装置
CN207180066U (zh) 一种槽式集热管跟踪聚光系统
CN207538984U (zh) 地热能光热能蓄热互补发电装置
CN106225263B (zh) 一种盘管蜂窝腔式液体工质太阳能集热器
CN203962309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5678934U (zh) 一种太阳能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5717495U (zh) 农村住宅冬季供暖系统
CN206176776U (zh) 一种盘管蜂窝腔式液体工质太阳能集热器
CN204787361U (zh) 一种热交换机组的储热装置
Hou et al. Assessment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rospect in China
CN204254910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4

Address after: 817000 South of Weijiu Road, Delingha Industrial Park, Haixi Mongoli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Qingha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hai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Gao Xin Road No. 009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building, room 811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NESOO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901, building 2, Hual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722 Beiyi Road,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ainengse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17000 south of Weijiu Road, industrial park, Delingha City, Haixi Mongolian and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Qingha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HAI ENESOO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