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4864U - 一种炊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炊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4864U
CN206354864U CN201621106228.XU CN201621106228U CN206354864U CN 206354864 U CN206354864 U CN 206354864U CN 201621106228 U CN201621106228 U CN 201621106228U CN 206354864 U CN206354864 U CN 206354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lid ear
handle
pot cove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62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辉
林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062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4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4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4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炊具,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滤水锅在烹饪的过程中不能密封的问题。本炊具,包括锅身和锅盖,锅身的外周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锅耳,锅盖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盖耳,盖耳相对锅盖的边沿凸出,在两个锅耳的上端面分别与对应的盖耳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锅身的上边沿与锅盖之间具有间隙,盖耳的下端面上凸起形成呈长条形的限位筋,锅耳靠近锅身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凹口,在盖耳与对应的锅耳贴靠时所述盖耳的限位筋能嵌入锅耳的限位凹口内。本炊具能使得滤水锅在烹饪时实现密封且滤水锅不会在滤水的过程中锅盖相对锅身滑动。

Description

一种炊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涉及一种炊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于厨房用具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通常在烹饪的过程中会碰到需要将固体食材与水或者汤分离的情况,而现有普遍采用滤水锅来实现。
现有的滤水锅是通过在锅盖上开设有滤嘴或者是在锅盖上设置滤网,通过倾斜锅身使得水或者汤从滤嘴或者滤网流出,如中国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1420014139.7)公开了一种滤水锅,包括锅体和与锅体配合使用的锅盖,在锅体开口端的圆周面上加工有滤水口,滤水口向锅体外部倾斜,锅盖下表面具有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的圆周面上分布有两个以上滤水孔,当锅体与锅盖配合时,环形凸起与锅体的内圆周面贴合。
上述的滤水锅虽然能实现滤水的功能,但是在滤水之后,锅盖与锅体不能完全密封,导致在烹饪的过程中,烹饪的时间增加且烹饪后的口感欠缺,在滤水的过程中,锅盖和锅身之间也没有任何的限位装置,导致锅身和锅盖在滤水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的偏离,进而使得整个滤水过程不能正常的运行,该滤水锅是采用把手将锅盖提起,使得滤水锅的结构更加的复杂,且安装、拆卸和清洗都不太方便,同时在打开锅盖时容易出现手被水蒸气烫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炊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滤水锅在烹饪时实现密封且滤水锅不会在滤水的过程中锅盖相对锅身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炊具,包括锅身和锅盖,所述锅身的外周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锅耳,所述锅盖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盖耳,所述盖耳相对锅盖的边沿凸出,在两个锅耳的上端面分别与对应的盖耳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锅身的上边沿与锅盖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耳的下端面上凸起形成呈长条形的限位筋,所述锅耳靠近锅身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凹口,在盖耳与对应的锅耳贴靠时所述盖耳的限位筋能嵌入锅耳的限位凹口内。
工作原理:在烹饪时,将锅盖盖在锅身上,旋转锅盖使得锅盖上的盖耳与锅身上的锅耳错开,此时锅盖能将锅身的锅口密封住,达到在烹饪的过程中,锅盖和锅身之间密封,在滤水时,通过将锅耳和盖耳对齐抵靠,使得锅身与锅盖之间具有间隙,握住锅耳和对应的盖耳,使得水能从间隙处流出,而固体材料留在锅身内,实现滤水,此时限位筋能嵌入限位凹口内,防止锅盖在滤水的过程中滑动,导致滤水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滤水锅在烹饪的过程中能实现密封。
在上述的炊具中,所述限位凹口具有底面和两个侧面,所述底面与侧面通过弧面过渡,所述限位筋具有直线段一和位于直线段一两端的直线段二,所述直线段一和直线段二通过圆弧段过渡,在盖耳与对应的锅耳贴靠时直线段一与底面对齐且两段直线段二分别与两个侧面对齐同时圆弧段与对应的弧面对齐。
该结构的设置,能实现锅盖稳固的固定在锅身上,此时实现了将限位筋嵌入限位凹口后,限位凹口对限位筋的周向限位,进而使得当握住锅耳和盖耳后,限位筋和限位凹口的配合使用,能实现在滤水的过程中,锅盖的锅耳不会大幅度的发生周向位移。
在上述的炊具中,所述盖耳呈条形板状,所述限位凹口的开口端的宽度大于盖耳的宽度。
该结构中盖耳呈大致的方形,此时盖耳的厚度较小,而限位凹口呈扩口状,又因为限位凹口的宽度与盖耳的宽度的大小关系,此时盖耳能插接在限位凹口内,且盖耳的侧壁与限位凹口的侧壁相抵靠,并将盖耳限位在限位凹口内使得盖耳不能在限位凹口内转动,在烹饪结束后或者是烹饪开始之前,可先将盖耳插入限位凹口内,此时上下翻转锅盖即可打开锅身,使得锅盖不需要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台面上,锅盖更加卫生,当在烹饪结束后,此时上下翻转锅盖使得锅盖上凝结的水气也能回到锅中,保证厨房的整洁度,同时采用上下翻转的方式打开锅盖,使得手不容易被锅内的蒸汽烫伤,操作的安全性更好。
在上述的炊具中,所述盖耳的两侧具有限位面,当盖耳插接在限位凹口内时两个限位面分别与对应的侧面相抵靠。
位于盖耳两侧的限位面相互平行设置,上述结构的设置,能使得盖耳稳固的插接在限位凹口内,且盖耳能在限位凹口内转动,上下翻转锅盖即可打开锅身,锅盖不需要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台面上,锅盖更加卫生。
在上述的炊具中,所述锅耳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限位筋设置在盖耳靠近锅盖的一侧,所述盖耳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锅耳的上端面与盖耳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限位筋嵌入限位凹口内。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在滤水的过程中,能握住锅身把手将限位筋从限位凹口内取出,保证了整个滤水过程更加的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炊具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限位筋和限位凹口的配合使用,使得当滤水锅在滤水过程中,不会出现盖耳从锅耳中滑出,保证了整个滤水过程的正常进行。
2、通过将盖耳插接在限位凹口内,使得在烹饪结束后,上下翻转锅盖即可打开锅身,锅盖不需要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台面上,锅盖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炊具装配后的正视图。
图2是本炊具的爆炸图。
图3是本炊具另一个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身;11、锅耳;111、锅身把手;2、锅盖;21、盖耳;211、限位面;212、锅盖把手;3、间隙;4、限位筋;41、直线段一;42、直线段二;43、圆弧段;5、限位凹口;51、底面;52、侧面;53、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炊具,包括锅身1和锅盖2,锅身1的外周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锅耳11,锅盖2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盖耳21,盖耳21相对锅盖2的边沿凸出,在两个锅耳11的上端面分别与对应的盖耳21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锅身1的上边沿与锅盖2之间具有间隙3。
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盖耳21的下端面上凸起形成呈长条形的限位筋4,限位筋4具有直线段一41和位于直线段一41两端的直线段二42,直线段一41和直线段二42通过圆弧段43过渡,锅耳11靠近锅身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凹口5,限位凹口5具有底面51和两个侧面52,底面51与侧面52通过弧面53过渡,在盖耳21与对应的锅耳11贴靠时盖耳21的限位筋4能嵌入锅耳11的限位凹口5内,此时直线段一41与底面51对齐且两段直线段二42分别与两个侧面52对齐,圆弧段43与对应的弧面53对齐。
工作原理:在烹饪时,将锅盖2盖在锅身1上,旋转锅盖2使得锅盖2上的盖耳21与锅身1上的锅耳11错开,此时锅盖2能将锅身1的锅口密封住,达到在烹饪的过程中,锅盖2和锅身1之间密封,在滤水时,通过将锅耳11和盖耳21对齐抵靠,使得锅身1与锅盖2之间具有间隙3,握住锅耳11和对应的盖耳21,使得水能从间隙3处流出,而固体材料留在锅身1内,实现滤水,此时限位筋4能嵌入限位凹口5内,防止锅盖2在滤水的过程中滑动,导致滤水过程不能正常进行,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滤水锅在烹饪的过程中能实现密封。
更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盖耳21呈条形板状,限位凹口5的开口端的宽度大于盖耳21的宽度,盖耳21的两侧具有限位面211,当盖耳21插接在限位凹口5内时两个限位面211分别与对应的侧面52相抵靠,该结构中盖耳21呈大致的方形,此时盖耳21的厚度较小,而限位凹口5呈扩口状,又因为限位凹口5的宽度与盖耳21的宽度的大小,此时盖耳21能插接在限位凹口5内,且盖耳21的限位面211与限位凹口5的侧面52相抵靠,并将盖耳21限位在限位凹口5内使得盖耳21能在限位凹口5内转动,在烹饪结束后或者是烹饪开始之前,可先将盖耳21插入限位凹口5内,此时上下翻转锅盖2即可打开锅身1,使得锅盖2不需要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台面上,锅盖2更加卫生,当在烹饪结束后,此时上下翻转锅盖2使得锅盖2上凝结的水气也能回到锅中,保证厨房的整洁度,同时采用上下翻转的方式打开锅盖2,使得手不容易被锅内的蒸汽烫伤,操作的安全性更好。
进一步说,如图1-3所示,锅耳11包括连接杆和锅身把手111,限位凹口5开设在锅身把手111上,锅身把手111的上端面为平面,限位筋4设置在盖耳21靠近锅盖2的一侧,盖耳21包括锅盖把手212和连接杆,盖耳21设置在锅盖把手212的下端面,锅盖把手212的下端面为平面,锅身把手111的上端面与锅盖把手212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限位筋4嵌入限位凹口5内,锅耳11和锅身1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盖耳21和锅盖2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在滤水的过程中,能握住锅身把手111将限位筋4从限位凹口5内取出,保证了整个滤水过程更加的简单。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炊具,包括锅身(1)和锅盖(2),所述锅身(1)的外周面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锅耳(11),所述锅盖(2)上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盖耳(21),所述盖耳(21)相对锅盖(2)的边沿凸出,在两个锅耳(11)的上端面分别与对应的盖耳(21)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锅身(1)的上边沿与锅盖(2)之间具有间隙(3),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耳(21)的下端面上凸起形成呈长条形的限位筋(4),所述锅耳(11)靠近锅身(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凹口(5),在盖耳(21)与对应的锅耳(11)贴靠时所述盖耳(21)的限位筋(4)能嵌入锅耳(11)的限位凹口(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口(5)具有底面(51)和两个侧面(52),所述底面(51)与侧面(52)通过弧面(53)过渡,所述限位筋(4)具有直线段一(41)和位于直线段一(41)两端的直线段二(42),所述直线段一(41)和直线段二(42)通过圆弧段(43)过渡,在盖耳(21)与对应的锅耳(11)贴靠时直线段一(41)与底面(51)对齐且两段直线段二(42)分别与两个侧面(52)对齐同时圆弧段(43)与对应的弧面(53)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耳(21)呈条形板状,所述限位凹口(5)的开口端的宽度大于盖耳(2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耳(21)的两侧具有限位面(211),当盖耳(21)插接在限位凹口(5)内时两个限位面(211)分别与对应的侧面(52)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耳(11)的上端面为平面,所述限位筋(4)设置在盖耳(21)靠近锅盖(2)的一侧,所述盖耳(21)的下端面为平面,所述锅耳(11)的上端面与盖耳(21)的下端面相贴靠时限位筋(4)嵌入限位凹口(5)内。
CN201621106228.XU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炊具 Active CN206354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6228.XU CN206354864U (zh)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炊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6228.XU CN206354864U (zh)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炊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4864U true CN206354864U (zh) 2017-07-28

Family

ID=59368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6228.XU Active CN206354864U (zh) 2016-10-09 2016-10-09 一种炊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48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0298A (zh) * 2018-02-08 2018-08-21 贺运香 一种带锁盖功能的烹调锅
CN109431255A (zh) * 2018-12-24 2019-03-08 永康市明新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使用的微压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0298A (zh) * 2018-02-08 2018-08-21 贺运香 一种带锁盖功能的烹调锅
CN108420298B (zh) * 2018-02-08 2024-04-16 贺运香 一种带锁盖功能的烹调锅
CN109431255A (zh) * 2018-12-24 2019-03-08 永康市明新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使用的微压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54864U (zh) 一种炊具
CN204483708U (zh) 一种带伸缩式吸管的一次性奶茶杯
CN202950421U (zh) 安全茶壶
CN205729036U (zh) 一种拿取方便的锅
CN206687583U (zh)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蒸锅
CN204169670U (zh) 一种新型电饭锅内置蒸笼
CN204274229U (zh) 一种锅体可拆卸手柄
CN205493534U (zh) 一种可叠的组合锅具
CN208709530U (zh) 多用可卸组合盖以及具有该组合盖的烹饪器具
CN207561684U (zh) 一种360度旋转过滤茶具
CN208769395U (zh) 一种具有防倾倒功能的水杯
CN206443570U (zh) 一种防烫汤锅
CN202801162U (zh) 一种益饭器
CN209610254U (zh) 一种单兵野战炊具
CN206641744U (zh) 一种具有提手支架的煮蛋器
CN207306574U (zh) 一种切沙拉厨具
CN205625647U (zh) 一种多用蒸笼
CN210540789U (zh) 一种锅
CN206228171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4306673U (zh) 一种排气盖头
CN207707743U (zh) 不粘锅
CN205433272U (zh) 一种炒锅
CN205729053U (zh) 具有挂式陶瓷蒸格的陶瓷内锅
CN206714635U (zh) 一种新型锅盖
CN206979374U (zh) 一种具有控制调料功能的厨用锅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