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52935U -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52935U
CN206352935U CN201621349779.9U CN201621349779U CN206352935U CN 206352935 U CN206352935 U CN 206352935U CN 201621349779 U CN201621349779 U CN 201621349779U CN 206352935 U CN206352935 U CN 206352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drying box
black tea
circulating fa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97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ong Zh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ong Zh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ong Zh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ong Zh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97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52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52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52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第一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第二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底座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开关和第二调节开关,第一调节开关和第二调节开关分别与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电连接。该该红茶干燥装置达到了针对不同干燥工序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改变,降低能耗,节省电能,达到了对干燥箱内热量进行向上抽流的效果,能够使干燥箱顶部热量通过干燥箱内壁循环流到干燥箱的底部,与上循环风扇共同组成完整的热量循环流动系统,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干燥过快引起品质降低和干燥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英文为Black tea。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
红茶的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艺就是烘干干燥,现如今市场上的茶叶烘干装置种类繁多,大多数都是为了效益采用短时间内烘干,这样干燥的茶叶容易使得茶叶内的部分元素丢失,影响茶叶质量,而且极易将茶叶烤焦,且在烘干时由于是底部加热,使得烘干过程中热量分布不均匀,很容易导致茶叶烘干的效果,所以需要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茶干燥装置,解决了干燥过快引起品质降低和干燥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所述第二加热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所述底座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开关和第二调节开关,所述第一调节开关和第二调节开关分别与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电连接。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左推拉杆和右推拉杆,所述左推拉杆和右推拉杆均贯穿并延伸至干燥箱的内部,所述左推拉杆和右推拉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干燥架和右干燥架,所述左干燥架和右干燥架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干燥托板和右干燥托板,所述干燥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循环风扇。
优选的,所述干燥箱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和湿度计。
优选的,所述左干燥架和右干燥架与干燥箱之间的空隙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循环风扇和右循环风扇,所述左循环风扇和右循环风扇与上循环风扇的旋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干燥箱的表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表面设置有透明钢化玻璃,所述干燥箱的顶部开设有平衡气压口,所述平衡气压口的顶部铰接有口盖。
优选的,所述左干燥托板和右干燥托板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左干燥托板和右干燥托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干燥网。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红茶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加热腔和第二加热腔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针对不同干燥工序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改变,降低能耗,节省电能,通过设置上循环风扇,达到了对干燥箱内热量进行向上抽流的效果。
(2)、该红茶干燥装置,通过设置左循环风扇和右循环风扇,能够使干燥箱顶部热量通过干燥箱内壁循环流到干燥箱的底部,与上循环风扇共同组成完整的热量循环流动系统,通过设置平衡气压口,能够有效避免干燥箱内出现因气压过大而对红茶的品质产生破坏的影响,通过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能够有效增强对干燥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监测,提高红茶的干燥品质,通过设置透明钢化玻璃,能够有提高对红茶干燥时的外观进行有效监测,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干燥过快引起品质降低和干燥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燥箱正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加热腔、3第二加热腔、4第一电加热丝、5第二电加热丝、6第一调节开关、7第二调节开关、8干燥箱、9左推拉杆、10右推拉杆、11左干燥架、12右干燥架、13左干燥托板、14右干燥托板、15上循环风扇、16温度计、17湿度计、18左循环风扇、19右循环风扇、20箱门、21透明钢化玻璃、22平衡气压口、23口盖、24干燥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加热腔2和第二加热腔3,通过设置第一加热腔2和第二加热腔3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针对不同干燥工序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改变,降低能耗,节省电能,第一加热腔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4,第二加热腔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5,底座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开关6和第二调节开关7,第一调节开关6和第二调节开关7分别与第一电加热丝4和第二电加热丝5电连接。
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箱8,干燥箱8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16和湿度计17,通过设置温度计16和湿度计17,能够有效增强对干燥箱8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监测,提高红茶的干燥品质,干燥箱8的表面设置有箱门20,箱门20的表面设置有透明钢化玻璃21,通过设置透明钢化玻璃21,能够有提高对红茶干燥时的外观进行有效监测,干燥箱8的顶部开设有平衡气压口22,平衡气压口22的顶部铰接有口盖23,通过设置平衡气压口22,能够有效避免干燥箱8内出现因气压过大而对红茶的品质产生破坏的影响,干燥箱8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均贯穿并延伸至干燥箱8的内部,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干燥架11和右干燥架12,左干燥架11和右干燥架12与干燥箱8之间的空隙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与上循环风扇15的旋向相反,通过设置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能够使干燥箱8顶部热量通过干燥箱8内壁循环流到干燥箱8的底部,与上循环风扇15共同组成完整的热量循环流动系统,左干燥架11和右干燥架12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干燥网24,干燥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循环风扇15,通过设置上循环风扇15,达到了对干燥箱8内热量进行向上抽流的效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干燥过快引起品质降低和干燥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工作原理:干燥时,连接电源,将红茶均匀放在干燥网24的上表面,关闭箱门20,启动第一电加热丝4、第二电加热丝5、上循环风扇15、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第一加热腔2和第二加热腔3的热量经过上循环风扇15被抽流到干燥箱8的顶部,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将干燥箱8顶部的热量循环导流到干燥箱8的底部,根据温度计16和湿度计17的数据再通过第一调节开关6和第二调节开关7对第一电加热丝4和第二电加热丝5进行调节,通过透明钢化玻璃21对干燥箱8内进行观察,干燥一段时间后,停止第一电加热丝4,通过推动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交叉重合,调节第二电加热丝5对干燥箱8内的红茶进行保温慢热干燥,当干燥箱8内的气压过大,气压顶起口盖23后从平衡气压口22排到干燥箱8的外部。
综上所述,该红茶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加热腔2和第二加热腔3相互配合使用,达到了针对不同干燥工序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改变,降低能耗,节省电能,通过设置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能够使干燥箱8顶部热量通过干燥箱8内壁循环流到干燥箱8的底部,与上循环风扇15共同组成完整的热量循环流动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加热腔(2)和第二加热腔(3),所述第一加热腔(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4),所述第二加热腔(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5),所述底座(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开关(6)和第二调节开关(7),所述第一调节开关(6)和第二调节开关(7)分别与第一电加热丝(4)和第二电加热丝(5)电连接;
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干燥箱(8),所述干燥箱(8)的表面分别滑动连接有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所述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均贯穿并延伸至干燥箱(8)的内部,所述左推拉杆(9)和右推拉杆(10)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干燥架(11)和右干燥架(12),所述左干燥架(11)和右干燥架(12)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所述干燥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循环风扇(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8)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温度计(16)和湿度计(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干燥架(11)和右干燥架(12)与干燥箱(8)之间的空隙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所述左循环风扇(18)和右循环风扇(19)与上循环风扇(15)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箱(8)的表面设置有箱门(20),所述箱门(20)的表面设置有透明钢化玻璃(21),所述干燥箱(8)的顶部开设有平衡气压口(22),所述平衡气压口(22)的顶部铰接有口盖(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左干燥托板(13)和右干燥托板(1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干燥网(24)。
CN201621349779.9U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Active CN206352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9779.9U CN206352935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9779.9U CN206352935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52935U true CN206352935U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9779.9U Active CN206352935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52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890B (zh) 一种有机食用花卉的烘干方法
CN204273104U (zh) 一种微波和热风一体式茶叶干燥装置
CN206478958U (zh) 一种热风干燥设备
CN107192224B (zh) 微压自排式木材高效节能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07606882B (zh) 一种中药材烘干装置及低温循环烘干方法
CN104171062B (zh) 通过导电率全天候生产、全封闭烘焙制茶工艺及其设备
CN204273113U (zh) 一种茶叶萎凋发酵房
CN205214071U (zh) 一种红茶烘干机
CN206713968U (zh) 一种茶叶烘焙提香机
CN206352935U (zh) 一种红茶干燥装置
CN203340923U (zh) 一种茶叶提香设备
CN206362096U (zh) 一种茶叶集中干燥去湿干燥烤房
CN105851290A (zh) 一种工夫红茶多级热循环干燥方法及装置
CN205939959U (zh) 一种茶叶干燥设备
CN204634952U (zh)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装置
CN205682333U (zh) 一种茶叶雨水青动态快速除表面水装置
CN205358036U (zh) 一种电热式多功能茶机
CN204730614U (zh) 封闭式循环风干系统
CN20357554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茶叶生产装置
CN205492391U (zh) 一种高效的多空间茶叶烘干机
CN203913256U (zh) 一种茶叶烘箱
CN103088614A (zh) 新型家用衣物烘干机
CN105994716A (zh) 条形索状乌龙茶自动化复合烘干加工工艺
CN205403435U (zh) 一种用于茶叶烘干的电热炉
CN207252747U (zh) 一种榨菜自然脱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