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40710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40710U
CN206340710U CN201720036523.0U CN201720036523U CN206340710U CN 206340710 U CN206340710 U CN 206340710U CN 201720036523 U CN201720036523 U CN 201720036523U CN 206340710 U CN206340710 U CN 206340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air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365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365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40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40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4071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端子槽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端子槽沿电连接器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导电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端子槽内,且具有突露于安装部且呈两排设置的焊接部,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具有若干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隔栏,所述隔栏将相邻的焊接部彼此隔开,焊接部均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结构以与线缆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可省去内置电路板结构,不仅节省成本而且能够简化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其导电端子通常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两个端子组件,再将两个端子组件与前本体组装构成一个整体,如此可能产生公差累积;另一些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通过组装的方式装入单件式的绝缘本体中,但是导电端子的尾部需要通过内置电路板来实现转接以与线缆连接;同时,两排导电端子之间通常具有位于中央的锁扣件,该锁扣件通常具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锁扣臂,在成本及组装上均较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导电端子及锁扣件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端子槽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所述端子槽沿电连接器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内,且具有突露于所述安装部且呈两排设置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具有若干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隔栏,所述隔栏将相邻的焊接部彼此隔开,所述焊接部均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结构以与线缆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均分别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及一对电源端子,并且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与第二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体电源端子包括竖直放置的一对板体部、自每一板体部分别向前延伸的接触臂及位于其后端且将所述一对板体部相连的尾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板体部均向前延伸形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所述接触臂,且该对接触臂相对设置以分别作为第一、第二端子组中相应电源端子的接触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部包括位于不同高度的两个焊接部及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两个焊接部相靠近的两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呈Z形,且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焊接部相连的一对竖直部及位于该对竖直部之间以将该对竖直部相连的水平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板体部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面和/或底面设有沿高度方向向外突伸的干涉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相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两个端子组共具有位于其两侧的两个连体接地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为彼此独立设置的一对,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持槽,所述固持槽自安装部的后端面向前凹陷至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锁扣件自后向前组装入对应的固持槽内,并沿高度方向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件的后部与遮蔽壳体机械及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及一对彼此独立设置的锁扣件均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且导电端子具有水平设置且为平板状结构的焊接部以与线缆相连,省去内置电路板结构,不仅节省成本而且能够简化工艺;同时电连接器的电源端子连接为一体以构成连体电源端子,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电阻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电阻元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电阻元件移除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电阻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连体电源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锁扣件3、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及与相应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电阻元件5。
请参照图1至图4并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主体部11、设置于主体部11前方的对接部12以及位于主体部11后方且向外突出的安装部13,其中所述主体部11与对接部12整体上呈椭圆形柱状设置,所述对接部12的内侧形成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120,以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端子槽10,所述端子槽10沿电连接器100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
每一所述端子槽10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向前延伸,部分端子槽10向前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2的内侧且与收容空间120相连通,剩余部分端子槽10向前延伸至主体部11内部,并未延伸至对接部12内侧,也即,剩余的部分端子槽10封闭于主体部11内部且未与收容空间120相连通。
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持槽14,一对所述固持槽14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部,且分别自安装部13的后端面向前凹陷至所述对接部12内部并与所述收容空间120相连通。
请参照图3至图11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相对应且反向排布。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1上的位置设置均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上相应端子的对接部位置设置相同。
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均分别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23及一对电源端子24,所述一对接地端子23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21或第二端子组22的两侧,所述电源端子24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23的内侧。
其中,第一端子组21中的一对接地端子23分别与第二端子组22中相应的接地端子23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两个端子组21、22共具有位于其两侧的两个连体接地端子。具体来说,每一连体接地端子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20内的一对弹性接触臂23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10内的固持部232及自固持部232向后延伸并突露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上的尾部233。所述固持部232竖直放置,其位于所述一对接触臂231后方且与该对接触臂231一体相连,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的一对接触臂231与固持部232为二对一的对应关系,且连接构成开口朝前的音叉状结构。所述尾部233呈L形,其具有与所述固持部232相连的竖直部2331及水平设置且与线缆(未图示)电性相连的焊接部2332。位于两侧的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焊接部2332延伸方向相反,进一步地,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焊接部2332相向延伸且位于不同的水平面。
所述一对接触臂231向下或向上突伸入收容空间120内,以形成上、下排中对应的两个导电端子的接触臂231,上、下排中对应的导电端子共用一个固持部232及尾部233。每一接触臂231具有位于其自由端的对接部2311,一对接触臂231中其中一个的所述对接部2311朝向另一个的接触臂231突伸。在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连体接地端子的固持部232向上和/或向下突出形成干涉部2321,以与对应的端子槽10的顶、底面干涉配合。
第一端子组21中的一对电源端子24与第二端子组22中的一对电源端子24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具体地说,该连体电源端子包括竖直放置的一对板体部241、自每一板体部241分别向前延伸的弹性接触臂242及位于其后端且将所述一对板体部241相连的尾部243。所述一对板体部241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面和/或底面设有沿高度方向向外突伸的干涉部2411。每一所述板体部241均向前延伸形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所述接触臂242,且该对接触臂242相对设置以分别作为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中相应电源端子的接触臂。所述尾部243呈连续的阶梯状且突露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两侧,其包括位于不同高度的两个焊接部2431及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焊接部2431之间的连接部2432,所述焊接部2431呈水平设置,所述连接部2432与两个焊接部2431相靠近的两端相连。所述连接部2432呈Z形,且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焊接部2431相连的一对竖直部2433及位于该对竖直部2433之间以将该对竖直部2433相连的水平部2434。
所述连体电源端子的接触臂242的形状及结构与连体电源端子的接触臂的形状及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中的部分导电端子与第二端子组22中的对应导电端子(接地端子23及电源端子24)分别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端子,组装时,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中的导电端子可同时组装入绝缘本体1内,给组装带来极大方便。
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中的至少其中一组还具有位于电源端子24内侧的侦测端子25(CC1,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及一对信号端子26。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中的另一组也可根据使用需要设置标准USB Type-C插头连接器上的相应导电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中设置有所述侦测端子25及一对信号端子26,所述侦测端子25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120内的弹性接触臂25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10内的固持部252及自固持部252向后延伸并突露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上的尾部253。所述尾部253呈L形且具有水平设置的焊接部2531,具体来说,所述尾部253自固持部252的后端朝向第二端子组22延伸并弯折以使其焊接部2531水平设置,并且所述焊接部2531朝向背离其邻近的电源端子的方向延伸。所述焊接部2531与第二端子组22中导电端子(接地端子23及电源端子24)的焊接部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一对信号端子26的形状及结构基本相同,均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120内的弹性接触臂26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10内的固持部262及自固持部262向后延伸并突露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上的尾部263,所述尾部263呈L形,且具有水平设置的焊接部2631。所述一对信号端子26的两个焊接部2631的延伸方向相反。
请参图4至图6及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分成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两排,且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的两侧,进一步来说,一侧的接地端子23的焊接部2332、一对信号端子26的两个焊接部2631以及连体电源端子的一个焊接部2431平齐且位于第一高度;另一侧的接地端子23的焊接部2332、侦测端子25的焊接部2531以及连体电源端子的另一个焊接部2431平齐且位于第二高度。所述水平部2434沿高度方向位于所述信号端子26的焊接部2631与所述侦测端子25的焊接部2531之间。
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具有若干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隔栏131,所述隔栏131将相邻的焊接部2332、2431、2531、2631彼此隔开,所述焊接部2332、2431、2531、2631均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结构,以实现与线缆的电性连接,省去了传统结构中的内置电路板,不仅节省成本、而且省时省力。同时,所述侦测端子25的焊接部2531与接地端子23或电源端子24同侧的焊接部2332、2431通过电阻元件5机械及电性连接,当侦测端子25的焊接部2531与接地端子23或电源端子24连接时,根据需要调整电阻元件25的阻值大小。
所述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对应的端子槽10内,且接触臂231、242、251、261突露于收容空间120内,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由于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32、2431、2531、2631均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结构,因此可直接与线缆相焊接,无需利用内置电路板转接。
所述锁扣件3为金属材质,一对所述锁扣件3彼此独立设置,且相对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2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锁扣件3具有基部31、位于其前端的锁扣臂32及自基部31的内侧面朝向另一锁扣件3突伸形成的突出部33。当所述锁扣件3组装至绝缘本体1内时,所述锁扣件3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两侧的固持槽14内,并沿高度方向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之间。所述锁扣臂32自所述基部31的前端向前延伸至收容空间120内,并在收容空间120内与对接连接器进行锁扣固持,所述突出部33与绝缘本体1内设置的抵接配合。所述基部31的后部与遮蔽壳体4机械及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31的后部焊接于所述遮蔽壳体4内侧。
所述遮蔽壳体4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其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框口一致,用于对接插座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具有正反插均适用的使用便捷性优势。所述遮蔽壳体4自前向后套设于绝缘本体1的外侧,并与所述一对锁扣件3相连接。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端子槽及位于其后端的安装部,所述端子槽沿电连接器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的相应端子槽内,且具有突露于所述安装部且呈两排设置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部具有若干沿高度方向设置的隔栏,所述隔栏将相邻的焊接部彼此隔开,所述焊接部均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状结构以与线缆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均分别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及一对电源端子,并且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与第二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体电源端子包括竖直放置的一对板体部、自每一板体部分别向前延伸的接触臂及位于其后端且将所述一对板体部相连的尾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板体部均向前延伸形成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所述接触臂,且该对接触臂相对设置以分别作为第一、第二端子组中相应电源端子的接触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包括位于不同高度的两个焊接部及沿横向方向位于两个焊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两个焊接部相靠近的两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Z形,且包括分别与对应的焊接部相连的一对竖直部及位于该对竖直部之间以将该对竖直部相连的水平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板体部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面和/或底面设有沿高度方向向外突伸的干涉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相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两个端子组共具有位于其两侧的两个连体接地端子。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为彼此独立设置的一对,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持槽,所述固持槽自安装部的后端面向前凹陷至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锁扣件自后向前组装入对应的固持槽内,并沿高度方向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的后部与遮蔽壳体机械及电性连接。
CN201720036523.0U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电连接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40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6523.0U CN206340710U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36523.0U CN206340710U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40710U true CN206340710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36523.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40710U (zh) 2017-01-12 2017-01-12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40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807A (zh) * 2017-01-12 2017-08-11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807A (zh) * 2017-01-12 2017-08-11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7039807B (zh) * 2017-01-12 2023-03-14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515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7039807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5693006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5337108B (zh) 电连接器
CN10578993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90306A (zh) 电连接器
TW201505289A (zh) 電連接器
CN20627197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8321634A (zh) 磁吸式连接器组合
CN20627198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5789988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3536684U (zh) 一种多位插座
CN205811113U (zh) 电连接器
JP2018006345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CN207542475U (zh) 电连接器
CN20634071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75868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82017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34078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7359441A (zh) 电连接器
CN207098116U (zh) 电连接器
CN206758680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CN207098127U (zh) 电连接器
CN207572666U (zh) 电连接器
CN203250928U (zh) 电连接器的防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