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7644U -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7644U
CN206337644U CN201621453758.1U CN201621453758U CN206337644U CN 206337644 U CN206337644 U CN 206337644U CN 201621453758 U CN201621453758 U CN 201621453758U CN 206337644 U CN206337644 U CN 206337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frame
fixed
demarcation strip
composit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37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衡
赵洋
董俊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uild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uild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uild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uilding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4537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7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7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76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底部基础、第一支撑梁组、第一组合梁板和屋顶框架结构;底部基础包括矩形的底部梁框架,第一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一支柱,每根第一支柱的下端均与底部梁框架固定连接;第一组合梁板包括矩形的轻钢桁架梁架和固定安装在轻钢桁架梁架上的楼板;屋顶框架结构包括矩形的底架、垂直连接在底架的左侧的三角形的第一侧架、垂直连接在底架的右侧的三角形的第二侧架、以及呈八字形设置的第三侧架和第四侧架,底架固定连接在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能够快速组装,并且安装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建筑不仅仅只是一个供人们住宿休息,娱乐消遣的人工作品,它从很大的方面上与我们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相关联。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面对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等这一系列状况,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房屋。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等优点。因此,面对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着装配化程度较低、组装周期长、安装不方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能够快速组装,并且安装较为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底部基础、第一支撑梁组、第一组合梁板和屋顶框架结构;
所述底部基础包括矩形的底部梁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一支柱,每根第一支柱的下端均与所述底部梁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组合梁板包括矩形的轻钢桁架梁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轻钢桁架梁架上的楼板,所述轻钢桁架梁架包括套筒方管和通过所述套筒方管连接的轻钢桁架梁,所述第一组合梁板通过套筒方管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柱上,每根所述第一支柱均与一个套筒方管连接;所述楼板包括固定在轻钢桁架梁上的压型钢板、固定铺设在所述压型钢板上的钢筋网和设置在所述压型钢板上的浇筑面层,所述钢筋网位于在所述浇筑面层内,所述浇筑面层与所述压型钢板贴合;
所述屋顶框架结构包括矩形的底架、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架的左侧的三角形的第一侧架、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架的右侧的三角形的第二侧架、以及呈八字形设置的第三侧架和第四侧架,所述第三侧架和第四侧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侧架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和底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架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也分别与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和底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上。
优选地,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和所述屋顶框架结构之间的第二支撑梁组和第二组合梁板,所述第二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二支柱,每根第二支柱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上,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结构相同,每根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上,所述屋顶框架结构的底架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合梁板上还安装有屋架侧框架结构,所述屋架侧框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前侧,所述屋架侧框架结构包括第五侧架、第六侧架和第七侧架,所述第五侧架的下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上,所述第五侧架的上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上,所述第六侧架和第七侧架均与所述第五侧架垂直,所述第六侧架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上,所述第六侧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五侧架的右侧,所述第六侧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所述第七侧架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上,所述第七侧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五侧架的左侧,所述第七侧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所述第六侧架和第七侧架关于所述第五侧架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组和第一组合梁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梁组和第三组合梁板,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结构相同,每根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上,所述第三支撑梁组包括多个第三支柱,每根第三支柱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上,每根第三支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每根所述第一支柱均包括下端固定在所述底部梁框架上的第一方管柱和固定插接在所述第一方管柱上的第一榫头,所述套筒方管包括截面为方形的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中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管体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榫头的上端插入所述管体内并且支撑在所述管体内的隔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管柱为双孔柱,所述双孔柱为轻钢空心矩形方管,所述双孔柱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双孔端板,所述双孔端板包括矩形的第二底板、固定在第二底板上的一字形的第一分隔板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底板和第一分隔板上的第二肋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二底板,并且将所述第二底板分隔为两个正方形板,所述双孔端板插入所述双孔柱内部,形成两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管柱为三孔柱,所述三孔柱为L形轻钢空心管,所述三孔柱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三孔端板,所述三孔端板包括L形的第三底板、固定在所述第三底板上的L形的第二分隔板和固定在所述第三底板和第二分隔板上的第三肋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三底板,并且将所述第三底板分隔为三个正方形板,所述三孔端板插入所述三孔柱内部,形成三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分隔板的两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分隔板伸出所述三孔柱的外部,所述第二分隔板与三孔柱在所述三孔柱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三底板与所述三孔柱满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管柱为四孔柱,所述四孔柱为方形的轻钢空心管,所述四孔柱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四孔端板,所述四孔端板包括方形的第四底板、固定在所述第四底板上的十字形的第三分隔板和固定在所述第四底板和第三分隔板上的第四肋板,所述第三分隔板垂直相交于所述第四底板,并且将所述第四底板分隔为四个正方形板,所述四孔端板插入所述四孔柱内部,形成四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三分隔板的四个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隔板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分隔板伸出所述四孔柱的外部,所述第三分隔板与四孔柱在所述四孔柱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四底板与所述四孔柱满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在组装时,首先将底部梁框架固定在地基上(或者固定在独立基础上),然后将第一支柱安装在底部梁框架上,再使得第一组合梁板上的套筒方管对准第一支柱的上端,并固定地套装在第一支柱上,从而完成第一组合梁板的安装,在安装屋顶框架结构时,由于屋顶框架可以在工厂预制,所以可以直接将预制好的屋顶框架结构安装在第一组合梁板上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能够实现快速组装,并且安装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4是第一方管柱为双孔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方管柱为三孔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方管柱为四孔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底部梁框架;12-独立基础;21-第一支柱;211-第一方管柱;212-第一榫头;231-第二底板;232-第一分隔板;233-第二肋板;234-双孔端板;235-双孔柱;236-铆钉孔;241-三孔柱;242-三孔端板;243-第三底板;244-第二分隔板;245-第三肋板;251-四孔柱;252-四孔端板;253-第四底板;254-第三分隔板;255-第四肋板;31-轻钢桁架梁架;32-楼板;33-套筒方管;34-轻钢桁架梁;41-底架;42-第一侧架;43-第二侧架;44-第三侧架;45-第四侧架;51-第二支柱;6-第二组合梁板;71-第五侧架;72-第六侧架;73-第七侧架;8-第三组合梁板;91-第三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底部基础、第一支撑梁组、第一组合梁板和屋顶框架结构。
所述底部基础是用于支撑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上侧部分,所述底部基础包括矩形的底部梁框架11,为了保证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所述底部梁框架11采用箱梁焊接连接而成,并在底部梁框架11上设置地板,地板能够将各个箱梁有机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基础的底部梁框架11通过多个独立基础12支撑。独立基础12具有施工简便,工费用较低,整体性好,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因此较为适合装配式建筑使用。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部梁框架11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各种适当的基础予以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一支柱21,每根第一支柱21的下端均与所述底部梁框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柱21可以通过各种适当方式固定在底部梁框架11上。例如,在底部梁框架11上设置套筒,所述第一支柱21的下端直接插入套筒中;或者直接将第一支柱21的下端浇筑在独立基础12上。
所述第一支柱21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形式的支柱。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每根所述第一支柱21均包括下端固定在所述底部梁框架11上的第一方管柱211和固定插接在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上的第一榫头212。所述第一榫头212的截面形状与第一方管柱211的截面形状相同,均为方形,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榫头212在第一方管柱211内转动。
为了实现第一榫头212固定插接在所述第一榫头212通过螺栓可上下调节的固定在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上。当采用这种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榫头212和第一方管柱211时,可以微调第一榫头212的高度,以更好地与第一组合梁板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方管柱211内设置柱端板,即通过第一方管柱211内的柱端板支撑插入其中的第一榫头212,实现第一榫头212与第一方管柱211的连接。
在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中,在不同的部分可能具有不同的承重或者配合要求,因此在第一方管柱211中可能需要插入两根榫头、或者三根榫头、或者四根榫头的情形。
为了使得第一方管柱211和榫头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合理,如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为双孔柱时,所述双孔柱可以为轻钢空心矩形方管,所述双孔柱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双孔端板,所述双孔端板包括矩形的第二底板231、固定在第二底板231上的一字形的第一分隔板232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底板231和第一分隔板232上的第二肋板233,所述第一分隔板232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二底板231,并且将所述第二底板231分隔为两个正方形板,所述双孔端板234插入所述双孔柱235内部,形成两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板232的两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212。
具体地,所述双孔柱235可以通过壁厚为2-5毫米的钢板在冷弯机上冷弯成矩形形状,然后在接口处通过高频焊接形成两端敞口的矩形管,并在在矩形管的两端处的四面钻孔,形成铆钉孔236,铆钉孔用于将第一榫头212与方管柱铆接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其连接强度。在矩形管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200-300mm长的固定缝。所述第二底板231、第二肋板233 和第一分隔板232通过满焊方式相互连接。当双孔端板234装入双孔柱235内时,第一分隔板232的两个侧边位于固定缝处,从而便于将第一分隔板232焊接在双孔柱235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板232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分隔板232伸出所述双孔柱235的外部,所述第一分隔板232与双孔柱235在所述双孔柱235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底板231与所述双孔柱235满焊连接。
如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为三孔柱241时,所述三孔柱241为L形轻钢空心管,所述三孔柱241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三孔端板242,所述三孔端板242包括L形的第三底板243、固定在所述第三底板243上的L形的第二分隔板244和固定在所述第三底板243和第二分隔板244上的第三肋板245,所述第二分隔板244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三底板243,并且将所述第三底板243分隔为三个正方形板,所述三孔端板242插入所述三孔柱241内部,形成三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分隔板244的两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212。
具体地,所述L形轻钢空心管为通过壁厚为2-5毫米的钢板在冷弯机上冷弯成L形形状,然后在接口处通过高频焊接形成两端敞口的L形管,并在在L形管的两端处的四面钻孔,形成铆钉孔。在L形管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开设200-300mm长的固定缝。所述第三底板243、第三肋板245和第二分隔板244通过满焊方式相互连接。当三孔端板242装入三孔柱241内时,第二分隔板244的两个侧边位于固定缝处,从而便于将第二分隔板244焊接在三孔柱241上。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分隔板244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分隔板244伸出所述三孔柱241的外部,所述第二分隔板244与三孔柱241在所述三孔柱241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三底板243与所述三孔柱241满焊连接。从而使得三孔端板242和三孔柱241固定地更加牢靠。
如图6所示,当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为四孔柱251时,所述四孔柱251为方形的轻钢空心管,所述四孔柱251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四孔端板252,所述四孔端板252包括方形的第四底板253、固定在所述第四底板253上的十字形的第三分隔板254和固定在所述第四底板253和第三分隔板254上的第四肋板255,所述第三分隔板254垂直相交于所述第四底板253,并且将所述第四底板253分隔为四个正方形板,所述四孔端板252插入所述四孔柱251内部,形成四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三分隔板254的四个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212。
具体地,所述方形轻钢空心管为通过壁厚为2-5毫米的钢板在冷弯机上冷弯成方形形状,然后在接口处通过高频焊接形成两端敞口的方形管,并在在方形管的两端处的四面钻孔,形成铆钉孔。在方形管的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开设200-300mm长的固定缝。所述第四底板253、第四肋板255和第三分隔板254通过满焊方式相互连接,用于承受来自榫头的竖向压力。当四孔端板252装入四孔柱251内时,十字形的第三分隔板254的四个侧边位于固定缝处,从而便于将第三分隔板254焊接在四孔柱251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隔板254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分隔板254伸出所述四孔柱251的外部,所述第三分隔板254与四孔柱251在所述四孔柱251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四底板253与所述四孔柱251满焊连接,从而使得四孔端板252与四孔柱251固定的更加牢靠。
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组合梁板包括矩形的轻钢桁架梁架31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轻钢桁架梁架31上的楼板32。所述轻钢桁架梁架31包括套筒方管33和通过所述套筒方管33连接的轻钢桁架梁34,所述轻钢桁架梁34可以由上梁、下梁和连接上梁和下梁的桁架组成,所述上梁和下梁均可以采用槽钢制作。
所述第一组合梁板通过套筒方管3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柱21上,每根所述第一支柱21均与一个套筒方管33连接。为了与第一榫头212相适应,套筒方管33包括截面为方形的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中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管体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榫头212的上端插入所述管体内并且支撑在所述管体内的隔板上。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榫头212和套筒方管33的相互连接,实现支撑第一组合梁板。
所述楼板32可以包括固定在轻钢桁架梁34上的压型钢板、固定铺设在所述压型钢板上的钢筋网和设置在所述压型钢板上的浇筑面层,所述钢筋网位于在所述浇筑面层内,所述浇筑面层与所述压型钢板贴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屋顶框架结构包括矩形的底架41、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架41的左侧的三角形的第一侧架42、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架41的右侧的三角形的第二侧架43、以及呈八字形设置的第三侧架44和第四侧架45。所述底架41可以采用型材焊接而成,所述第一侧架42和第二侧架43均采用桁架结构。所述第三侧架44和第四侧架45可以采用型材或者钢管纵横连接而成。
所述底架41、第一侧架42、第二侧架43、第三侧架44和第四侧架45可以均在工厂内预制,然后在现场将所述第三侧架44和第四侧架4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侧架44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第一侧架42、第二侧架43和底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架45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也分别与第一侧架42、第二侧架43和底架41固定连接,所述底架4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上。
当然,也可以在工厂内直接预制形成完整的屋顶框架结构,以使得现场组装更加方便快速。所述屋顶框架结构和第一组合梁板可以通过榫卯结构快速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和所述屋顶框架结构之间的第二支撑梁组和第二组合梁板,所述第二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二支柱51,每根第二支柱51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33上,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结构相同,每根所述第二支柱5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合梁板6 的套筒方管上,所述屋顶框架结构的底架41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上。其中所述第二支柱51可以采用与第一支柱21相同的结构,即所述第二支柱51可以包括方管柱和安装在方管柱上下两端的榫头,其中榫头与方管柱的固定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柱中的连接方式相同。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组合梁板上还安装有屋架侧框架结构,所述屋架侧框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前侧,所述屋架侧框架结构包括第五侧架71、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所述第五侧架71的下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上,所述第五侧架71的上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51上,所述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均与所述第五侧架71垂直,所述第六侧架72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51上,所述第六侧架7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五侧架71的右侧,所述第六侧架7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所述第七侧架73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51上,所述第七侧架73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五侧架71的左侧,所述第七侧架7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所述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关于所述第五侧架71对称设置。为了提高强度,所述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也可以采用桁架结构。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与上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组和第一组合梁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撑梁组和第三组合梁板,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结构相同,每根所述第一支柱2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组合梁板8的套筒方管上,所述第三支撑梁组包括多个第三支柱91,每根第三支柱91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33上,每根第三支柱9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固定连接。为了便于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支柱91的结构与第二支柱51相同。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包括底部基础、第一支撑梁组、第一组合梁板和屋顶框架结构;
所述底部基础包括矩形的底部梁框架(11),所述第一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一支柱(21),每根第一支柱(21)的下端均与所述底部梁框架(1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组合梁板包括矩形的轻钢桁架梁架(31)和固定安装在所述轻钢桁架梁架(31)上的楼板(32),所述轻钢桁架梁架(31)包括套筒方管(33)和通过所述套筒方管(33)连接的轻钢桁架梁(34),所述第一组合梁板通过套筒方管(33)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柱(21)上,每根所述第一支柱(21)均与一个套筒方管(33)连接;所述楼板(32)包括固定在轻钢桁架梁(34)上的压型钢板、固定铺设在所述压型钢板上的钢筋网和设置在所述压型钢板上的浇筑面层,所述钢筋网位于在所述浇筑面层内,所述浇筑面层与所述压型钢板贴合;
所述屋顶框架结构包括矩形的底架(41)、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架(41)的左侧的三角形的第一侧架(42)、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架(41)的右侧的三角形的第二侧架(43)、以及呈八字形设置的第三侧架(44)和第四侧架(45),所述第三侧架(44)和第四侧架(4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侧架(44)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分别与第一侧架(42)、第二侧架(43)和底架(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侧架(45)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也分别与第一侧架(42)、第二侧架(43)和底架(41)固定连接,所述底架(4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和所述屋顶框架结构之间的第二支撑梁组和第二组合梁板,所述第二支撑梁组包括多根第二支柱(51),每根第二支柱(51)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33)上,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结构相同,每根所述第二支柱(5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合梁板(6)的套筒方管上,所述屋顶框架结构的底架(41)固定在所述第二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上还安装有屋架侧框架结构,所述屋架侧框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前侧,所述屋架侧框架结构包括第五侧架(71)、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所述第五侧架(71)的下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上,所述第五侧架(71)的上侧边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51)上,所述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均与所述第五侧架(71)垂直,所述第六侧架(72)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51)上,所述第六侧架(7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五侧架(71)的右侧,所述第六侧架(7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所述第七侧架(73)的后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梁组的第二支柱(51)上,所述第七侧架(73)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五侧架(71)的左侧,所述第七侧架(7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轻钢桁架梁架(31),所述第六侧架(72)和第七侧架(73)关于所述第五侧架(71)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组和第一组合梁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梁组和第三组合梁板,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结构相同,每根所述第一支柱(2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组合梁板(8)的套筒方管上,所述第三支撑梁组包括多个第三支柱(91),每根第三支柱(91)的下端均固定在所述第三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33)上,每根第三支柱(9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组合梁板的套筒方管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第一支柱(21)均包括下端固定在所述底部梁框架(11)上的第一方管柱(211)和固定插接在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上的第一榫头(212),所述套筒方管(33)包括截面为方形的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中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管体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榫头(212)的上端插入所述管体内并且支撑在所述管体内的隔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为双孔柱,所述双孔柱为轻钢空心矩形方管,所述双孔柱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双孔端板,所述双孔端板包括矩形的第二底板(231)、固定在第二底板(231)上的一字形的第一分隔板(232)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底板(231)和第一分隔板(232)上的第二肋板(233),所述第一分隔板(232)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二底板(231),并且将所述第二底板(231)分隔为两个正方形板,所述双孔端板(234)插入所述双孔柱(235)内部,形成两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分隔板(232)的两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2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为三孔柱(241),所述三孔柱(241)为L形轻钢空心管,所述三孔柱(241)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三孔端板(242),所述三孔端板(242)包括L形的第三底板(243)、固定在所述第三底板(243)上的L形的第二分隔板(244)和固定在所述第三底板(243)和第二分隔板(244)上的第三肋板(245),所述第二分隔板(244)垂直相交于所述第三底板(243),并且将所述第三底板(243)分隔为三个正方形板,所述三孔端板(242)插入所述三孔柱(241)内部,形成三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二分隔板(244)的两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2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板(244)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分隔板(244)伸出所述三孔柱(241)的外部,所述第二分隔板(244)与三孔柱(241)在所述三孔柱(241)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三底板(243)与所述三孔柱(241)满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柱(211)为四孔柱(251),所述四孔柱(251)为方形的轻钢空心管,所述四孔柱(251)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缝,所述柱端板为四孔端板(252),所述四孔端板(252)包括方形的第四底板(253)、固定在所述第四底板(253)上的十字形的第三分隔板(254)和固定在所述第四底板(253)和第三分隔板(254)上的第四肋板(255),所述第三分隔板(254)垂直相交于所述第四底板(253),并且将所述第四底板(253)分隔为四个正方形板,所述四孔端板(252)插入所述四孔柱(251)内部,形成四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所述第三分隔板(254)的四个边穿设在所述固定缝上,每个所述榫头安装空间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第一榫头(2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隔板(254)的长度与固定缝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分隔板(254)伸出所述四孔柱(251)的外部,所述第三分隔板(254)与四孔柱(251)在所述四孔柱(251)的外部沿所述固定缝焊接连接,所述第四底板(253)与所述四孔柱(251)满焊连接。
CN201621453758.1U 2016-12-27 2016-12-27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7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3758.1U CN206337644U (zh) 2016-12-27 2016-12-27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3758.1U CN206337644U (zh) 2016-12-27 2016-12-27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7644U true CN206337644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375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7644U (zh) 2016-12-27 2016-12-27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764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2367A (zh) * 2016-12-27 2017-03-22 北京善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CN107476616A (zh) * 2017-09-27 2017-12-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低压配电房及制造方法
CN108571064A (zh) * 2017-09-18 2018-09-25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带抗震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2367A (zh) * 2016-12-27 2017-03-22 北京善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CN108571064A (zh) * 2017-09-18 2018-09-25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带抗震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及使用方法
CN107476616A (zh) * 2017-09-27 2017-12-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低压配电房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367A (zh)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CN106592755B (zh) 一种模块化多高层整体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
CN107143034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CN206070742U (zh) 一种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板柱结构榫卯插接体系
CN206337644U (zh) 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CN206110319U (zh) 一种模块化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的模块单元
CN106121087B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及其墙体施工方法、梁柱用钢构件
CN206368422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
CN206360086U (zh) 冷弯多腔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u型组合梁的刚性连接节点
CN110439104A (zh) 低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其建造方法
CN105888102A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l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及其连接方式
CN205444984U (zh) 拼装式环卫室
CN105649330A (zh) 利用钢筋笼作骨架的外挂支模系统
CN105888101A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t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及其连接方式
CN206256544U (zh) 装配式轻钢框架榫卯插接结构
CN20946885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柱梁连接节点
CN204609121U (zh) 一种预制桁架梁
CN206174125U (zh) 一种h形钢柱与工字形钢梁的连接构件
CN206477496U (zh)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卧梁与钢框架梁的连接节点
CN206091068U (zh) 一种矩形截面的钢梁结构
CN205637142U (zh) 带侧板的预制梁柱节点一榀框架
CN107514059A (zh) 一种装配式钢管柱‑预制带梁楼板钢结构
CN20703247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CN209412978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
CN20737681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管柱-预制带梁楼板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05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