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6419U -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6419U
CN206336419U CN201621449095.6U CN201621449095U CN206336419U CN 206336419 U CN206336419 U CN 206336419U CN 201621449095 U CN201621449095 U CN 201621449095U CN 206336419 U CN206336419 U CN 206336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entilation
air interchanger
component
safety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490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4490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6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6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64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及飘浮装置,涉及水上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潜水装置包括漂浮组件,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上形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第二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换气组件包括形成于第一腔体上的换气嘴,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配重组件包括配重腰带和配重袋;安全装置包括安全绳组件,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配重腰带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实现换气功能,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

Description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进行休闲放松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海岛游、海滩游越来越受欢迎,而这些游玩项目中,潜水作为一种新型时尚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常规的潜水装置结构复杂、穿戴不便,而且需要专业的潜水教练随同潜水,而且费用高昂,这样,就会导致人们无法尽兴的进行潜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换气装置和第二换气装置实现换气功能,然后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缓解了现有潜水装置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穿戴不便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潜水装置,包括:
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
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使用者佩戴换气的呼吸器;
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使用者身上的配重腰带,所述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所述配重腰带上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配重物质的配重袋;
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安全绳组件,所述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所述配重腰带上。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救生圈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弹性带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带,且所述第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弹性带通过双调节插扣卡装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上设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的开口端所在端面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换气口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所述防水盖的内表面与所述换气口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换气防水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均布设置有若干排水孔,且每个所述排水孔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
更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标准接头,且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与所述标准接头对应的通水接头,所述标准接头与所述通水接头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标准接头的密封盖。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均布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安全绳,所述第一安全绳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交汇形成交汇端,且所述交汇端在所述第一腔体的轴心线上,所述交汇端上连接有第二安全绳组件,所述第二安全绳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安全绳。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绳组件的长度长于所述换气管组件的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袋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打开、封闭的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漂浮装置,包括:
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
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换气装置和第二换气装置实现换气功能,然后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潜水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潜水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飘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标:1-漂浮组件;2-换气组件;3-配重组件;4-安全装置;5-第一腔体;6-第二腔体;7-救生圈;8-第一换气装置;9-第二换气装置;10-换气嘴;11-换气管组件;12-塑料接头;13-波纹管;14-配重腰带;15-配重袋;16-双调节插扣;17-安全扣;18-第一弹性带;19-第二弹性带;20-换气口;21-防水盖;22-排水孔;23-第一安全绳;24-第二安全绳;25-安全钩;26-开口;27-第一拉链条;28-收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其中的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换气装置和第二换气装置实现换气功能,然后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根据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潜水装置,包括漂浮组件1、换气组件2、配重组件3和安全装置4。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3至图4所示,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5,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6,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7,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8,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9,且第一换气装置、第二换气装置均沿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飘浮主体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本身的空腔结构为换气提供一个基本条件,另外配合救生圈可以保证飘浮组件可以顺利的飘浮在水面上。第一换气装置在水面上保证换气的进行,第二换气装置高于第一腔体的底面,避免从第一换气装置不小心进入水,沉积在第一腔体内随着换气向下流,影响使用者的正常换气;第一换气装置与第二换气装置的双重换气通道,保证换气效果;且救生圈可以通过拆卸进行更换,成本低且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飘浮主体这种半封闭空腔的结构,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浮力,另外,上小下大的腔体结构,可以使得装置的重心靠下,稳定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救生圈采用现有市场中售卖的救生圈即可,便于购买,易于更换,提高整个装置的便利维护。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3至图5所示,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10,且换气嘴设置在第一腔体背离第二腔体的一侧,换气嘴与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11,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使用者佩戴换气的呼吸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气组件用于换气的进行,通过与第二换气装置连接的换气嘴、换气管组件、呼吸器,最终保证第一换气装置进入的空气可以顺利的保证使用者顺利换气。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气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换气管,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长度的换气管,相邻换气管之间可拆卸连接,采用塑料接头12实现连接。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呼吸器的呼出端采用波纹管13,这样可以提高使用者在水中扭动和拉伸的灵活性,波纹管采用塑料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呼吸器采用面罩式呼吸器,可以通过更换镜片更换为适于使用者度数的镜片,提高使用效果,也可以采用嘴咬式呼吸器,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更换。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7所示,配重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使用者身上的配重腰带14,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配重腰带上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配重物质的配重袋1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重组件的使用,可以通过调节配重袋的数量以及配重袋内配种物质的多少来实现配重需求,然后通过配重腰带固定在使用者身上,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这样就可以在需要解开配重腰带的时候及时解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重袋采用9个,腰前设置4个,腰后设置5个,配重材料可以采用沙土或者水,这样就就可以随地取材,不用携带,在使用前配重袋为空袋状态,方便携带。配重袋采用防水材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塑料材质。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重腰带通过双调节插扣16实现卡装连接,有效固定在使用者腰部,抵抗浮力,完成下浮,在紧急状态下,可以通过解开双调节插扣脱离配重袋,从而上浮出水面。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8所示,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安全绳组件,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17连接至配重腰带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安全绳组件的设置可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以及保证换气管组件的正常使用,不会在使用的时候断裂开;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设置在配重腰带上,既可以保证安全绳与使用者的连接,也可以在需要解开安全绳组件的时候通过安全扣解开。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扣设置在配重腰带位于使用者背部的一侧,距离配重腰带的上端部0.1米的距离,这样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安全扣打开以实现安全绳组件可以顺利的脱离配重腰带,并通过安全绳组件浮出水面。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3所示,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救生圈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弹性带18和设置在第二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带19,且第一弹性带与第二弹性带通过双调节插扣卡装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救生圈通过固定组件可以保证救生圈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的稳固连接,第一弹性带与第二弹性带分别与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的表面固定,然后通过双调节插扣实现第一弹性带与第二弹性带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双调节插扣实现第一弹性带与第二弹性带的松紧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四组固定组件,且四组固定组件均匀的沿周向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接,稳定连接效果更好;且双调节插扣采用塑料材质,成本低且易于飘浮。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3至图4所示,第一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沿背离第一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换气口20,换气口上设有防水盖21,防水盖的开口端所在端面与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小于换气口的自由端与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防水盖的内表面与换气口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换气防水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换气装置在换气口上设置有防水盖,可以有效保证换气的同时不会溅入水而影响使用,防水盖的开口端的下端盖住换气口的上端口,这样可以保证换气口的防水效果,同时又能够保证换气通道的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气口设置成圆柱形管口,以伸出第二腔体的顶面,另外,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换气口均采用塑料材质,质量轻,飘浮组件更容易飘浮在水面上,且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换气装置采用与第一换气装置相同的结构,同样保证在换气的同时,有效保证防水。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3至图4所示,第一腔体的底面上均布设置有若干排水孔22,且每个排水孔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腔体上设置的排水孔,可以在使用之前打开密封盖,将之前流入的水通过排水孔排出去,以保证换气和飘浮的顺利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水孔采用四个,分别沿周向均布设置在第一腔体的底面上,密封盖采用螺纹堵头,螺纹结构密封效果更好,且密封盖采用塑料材质。
换气嘴上连接有标准接头,且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与标准接头对应的通水接头,标准接头与通水接头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气嘴上连接有标准接头,可以通过通水接头与标准接头的可拆卸连接,实现换气管组件与换气嘴的可拆卸连接,在使用的时候,将通水接头连接至标准接头上实现换气,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将通水接头从标准接头上取下来即可,便于储存。
本装置还包括用于封闭标准接头的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标准接头上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在标准接头不连接通水接头的时候,可以通过连接密封盖实现飘浮组件的密封,避免进入杂质等。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3、图5所示,安全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均布设置在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安全绳23,第一安全绳沿背离第一腔体的方向交汇形成交汇端,且交汇端在第一腔体的轴心线上,交汇端上连接有第二安全绳组件,第二安全绳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安全绳24。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安全绳,第一安全绳沿周向均布设置在第一腔体上,第一安全绳交汇后与第二安全绳组件连接,既可以有效保证第一腔体的稳定性,也可以实现与使用者的连接,第二安全绳组件采用依次连接的第二安全绳,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长度,相邻第二安全绳之间通过安全钩25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绳组件设置在排水孔的密封盖上,密封盖上设有挂环,挂环采用半圆环的结构,且采用塑料材质,成本低且浮力强,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位置上。
安全绳组件的长度长于换气管组件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这样的设计,安全绳组件有效支撑使用者重量的作用,就可以保证换气管组件在使用时不会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段换气管采用1米,每段安全绳采用0.7米的长度,这样就可以采用相同段数的换气管与安全绳,还能够保证换气管永远处于松弛状态,增强潜水的安全性。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7至图8所示,配重袋上设有开口26,开口上设有用于打开、封闭的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重袋可以通过密封盖的打开、关闭来实现配重物质的放入、取出以及封闭;密封盖采用螺纹堵头帽,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7所示,本装置还包括拉链组件,拉链组件包括设置在配重组件的配重袋的外表面上、且沿配重袋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拉链条27,第二套配重袋上设有用于与第一拉链条配合连接的第二拉链条,这样,在需要配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拉链组件增加一套配重组件来实现配重需求或者也可以通过增减配重组件中配重袋的数量来实现配重需求。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根据图7所示,相邻配重袋之间的连接部设置有收缩装置28,收缩装置包括设置在相邻配重袋之间的空腔,以及用于收缩或者拉伸空腔的牵引绳以实现相邻配重袋的收缩或者拉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潜水装置,大部分部件均采用塑料材质,使用成本低,可以作为玩具供人们使用,也可以在浅水区进行救援或者进行捕捞,另外也可以用于公安部门水下训练、抓捕等,还可以通过使用密封盖将换气嘴上的标准接头密封住进行飘浮捕鱼等,使用广泛,成本低,便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潜水装置,通过漂浮组件漂浮在水面上,进而可以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换气装置和第二换气装置实现换气功能,然后通过换气组件将氧气传输给使用者,配重组件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者的潜水稳定性,安全装置保证使用者在潜水时的基本安全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迅速自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漂浮装置,包括:
漂浮组件,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第一换气装置、第二换气装置均沿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
换气组件,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换气嘴设置在第一腔体背离第二腔体的一侧,换气嘴与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换气嘴上连接有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密封盖将换气嘴密封,以实现飘浮装置可以进行飘浮捕鱼或者其他的飘浮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
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换气管组件,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用于使用者佩戴换气的呼吸器;
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用于设置在使用者身上的配重腰带,所述配重腰带通过卡装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所述配重腰带上均布设有若干用于容纳配重物质的配重袋;
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安全绳组件,所述安全绳组件通过安全扣连接至所述配重腰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救生圈的至少一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弹性带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带,且所述第一弹性带与所述第二弹性带通过双调节插扣卡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换气口,所述换气口上设有防水盖,所述防水盖的开口端所在端面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换气口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腔体顶面的距离,所述防水盖的内表面与所述换气口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换气防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均布设置有若干排水孔,且每个所述排水孔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标准接头,且所述换气管组件上连接有与所述标准接头对应的通水接头,所述标准接头与所述通水接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标准接头的密封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均布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外表面上的第一安全绳,所述第一安全绳沿背离所述第一腔体的方向交汇形成交汇端,且所述交汇端在所述第一腔体的轴心线上,所述交汇端上连接有第二安全绳组件,所述第二安全绳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安全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组件的长度长于所述换气管组件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袋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有用于打开、封闭的密封盖。
10.一种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漂浮组件,所述漂浮组件包括漂浮主体,所述漂浮主体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面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同轴布置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套设有救生圈,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面上、且背离所述第一腔体形成有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面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体贯通形成有第二换气装置,且所述第一换气装置、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均沿所述第一腔体轴心线的方向布置;
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包括贯通形成于所述第一腔体底面上的换气嘴,且所述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所述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换气装置对应设置,所述换气嘴上连接有密封盖。
CN201621449095.6U 2016-12-27 2016-12-27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6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9095.6U CN206336419U (zh) 2016-12-27 2016-12-27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9095.6U CN206336419U (zh) 2016-12-27 2016-12-27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6419U true CN206336419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2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4909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6419U (zh) 2016-12-27 2016-12-27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64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285A (zh) * 2019-03-09 2020-09-15 宁波大学 一种应急潜水供氧装置
CN112339944A (zh) * 2020-11-19 2021-02-09 殷伟 一种基于潜水用可调节的颈部配重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285A (zh) * 2019-03-09 2020-09-15 宁波大学 一种应急潜水供氧装置
CN111661285B (zh) * 2019-03-09 2022-05-03 宁波大学 一种应急潜水供氧装置
CN112339944A (zh) * 2020-11-19 2021-02-09 殷伟 一种基于潜水用可调节的颈部配重装置
CN112339944B (zh) * 2020-11-19 2021-12-07 殷伟 一种基于潜水用可调节的颈部配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45465A (en) Scuba gear with combined flotation and transport device
CN206336419U (zh) 潜水装置及漂浮装置
CN108163162A (zh) 一种船用海难逃生救生衣
CN106965911A (zh) 一种便携式自供气潜水装置
CN110693111A (zh) 一种水域救援服
CN209274862U (zh) 一种新型潜水面罩
CN206719503U (zh) 一种便携式自供气潜水装置
CN208498762U (zh) 救生衣
CN207482158U (zh) 浮潜面罩
CN206552232U (zh) 鼻吸式潜水装置
WO2020231349A1 (en) Water jet scooter backpack suit
CN206579810U (zh) 一种矿井透水事故便携式救生衣装备
CN211301581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氧气袋
CN208530810U (zh) 一种支持呼吸和饮水功能的救生衣
CN208855846U (zh) 一种成人儿童救生衣
CN209473621U (zh) 一种连体泳装
CN100364854C (zh)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CN111661285B (zh) 一种应急潜水供氧装置
CN208882085U (zh) 浮潜呼吸器
CN208842604U (zh) 一种应急储气式可呼吸救生装置
ITTO20010454A1 (it) Dispositivo di respirazione subacqueo.
ES2425713B1 (es) Sistema de Buceo Autónomo con alarma automática
CN206734585U (zh) 游泳防护装置
CN220174521U (zh) 一种游泳套装
CN206579817U (zh) 一种潜水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