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4854C -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 Google Patents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4854C
CN100364854C CNB2004100205563A CN200410020556A CN100364854C CN 100364854 C CN100364854 C CN 100364854C CN B2004100205563 A CNB2004100205563 A CN B2004100205563A CN 200410020556 A CN200410020556 A CN 200410020556A CN 100364854 C CN100364854 C CN 1003648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met
air
outer cover
water
watert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205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6010A (zh
Inventor
关力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4100205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4854C/zh
Priority to PCT/CN2004/000915 priority patent/WO2005037641A1/zh
Publication of CN169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6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48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48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是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它由头盔、外罩和水密服等组成。在外罩内的空间中包括供气腔和排气腔,并用呼吸管将其与头盔内呼吸口罩上具有供气和排气功能的两种单相阀连接在一起,形成将供气和排气分成为两个部分的呼吸装置,实现安全、轻爽的轻松呼吸。其中一种外罩与头盔分离的方式还具有潜水性能。再有选择地使外罩内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就形成了雷达反射装置,它有利于使用雷达进行全天侯的搜救工作。其头盔和水密服结合成为一个可给予使用者全身以密封式防护的水密整体。这些都改善了落水人员的生存环境。本救生服功能全面,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它无须能源,工作时间无限制,并可重复使用,易于储存和保养。

Description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生范畴,是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域,尤其侧重于海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船上配备的各种单人用的救生设备中,救生衣和救生圈是基本装备,但它们仅能提供浮力,人在水中时间长了往往因低温造成伤害乃至死亡。现在船上还配备一种由江苏丹阳市华燕船舶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HYF-1型的保温服,它虽有保温功能,但面部裸露,并不水密,不能避免风浪对人口鼻部位的呛灌和冲击。还有一些专利所提及救生服,大多是一件水密服而已。其中申请(专利)号为86201830的救生服面罩给出了一种可与面部裸露式救生服配套使用的面罩,类似于头盔,但其不与救生服紧密连接;还有申请(专利)号为912113200的封闭式救生服给出了一种带防水密封拉链、观察窗和呼吸通气装置的救生服,但它对头部的保护不够,需要能源,不利于持久使用和保存;而它们都没有一个完备的将吸气和呼气分开的呼吸装置,实际上也未见应用。所以现有的单人救生设备都不利于人在水中长时间漂泊待救和自救,难以保证安全。
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人体全身进行密封式防护的救生服,它将使用者与水分隔开,从而免受低温伤害,并保护头面部使之免受风浪的直接侵袭;并通过将使吸气和呼气不混淆的呼吸装置来满足在水面漂泊时呼吸需要。同时本救生服还装有雷达反射装置,有利于搜救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落水者的生存机会。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包括头盔、水密服及其上的水密拉链,头盔(1)和水密服(3)结合成为一个可对人体全身进行防护的水密整体,其特征在于:还有一个外罩(2),在外罩(2)内的空间中分隔出供气腔(20)和排气腔(21),并由呼吸软管(16、17)将其与头盔(1)内呼吸口罩(4)上具有供气和排气功能的气阀(12、13)对应连接起来,成为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的呼吸装置;外罩(2)罩在头盔上或者罩在一独立的浮体上。所述的外罩(2)可与头盔(1)结合,与头盔(1)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也可罩在一独立的浮体(29)上,形成一个形状更规整的空间,成为一个外罩浮体(28)。在供气腔、排气腔的下部可都安有通气阀(5)。所述的呼吸装置中包括通气阀(5),它可以是仅由护罩(33)、浮子(34)、浮室(35)、下通气孔(36)构成的单式通气阀。最好增加上相切面(38)及其支架(39),它们与护罩(33)、浮室(35)和下通气孔(36)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部件再与浮子(34)和上通气孔(37)结合,就成为具有双层防水功能的复式通气阀。所述的呼吸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开口保护装置(43、44),它在中部与呼吸软管(16、17)分别连接,其端部分成若干支管,将同功能的气腔连在一起,进入气腔后再回折形成一勾形开口。所述的呼吸装置中还可以有一多功能阀,它是排气阀(13)具有旋转功能而成,将它旋转180度时它的功能就由排气转换为进气,与之相连的排气腔(21)及呼吸管(17)的功能也随着它的功能转换而转换,此时排气则由排气排水阀(15)独自承担,形成一个新的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的格局。在外罩(2)内最好装有雷达反射装置,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平面相互垂直的角状反射器。在外罩(2)内设置雷达反射装置,雷达反射装置是指根据雷达角反射器的原理,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的前提下,使包括分隔带(18)、肋板(19)及头盔(1)或浮体(29)这些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分隔带与分隔带之间,和它与肋板之间是接近垂直或是垂直,与头盔或浮体表面是垂直角,其总体组合成雷达反射装置。
本发明是由头盔、外罩与水密服这几部分组成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本文简称救生服。在外罩和头盔内装有呼吸装置,它们也是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外罩是一具有抗风浪冲击和耐水压的圆形刚性水密壳体,外表园滑以减少阻力。它罩在头盔上,与头盔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然后用分隔带将这个空间分隔成包括具有供气功能的供气腔和排气功能的排气腔,分隔带本身水密气密,所以供气腔和排气腔彼此隔绝,保证供、排气互不混淆。在气腔中还设置肋板,肋板上布满小孔,用以通气排水,过滤空气中的水分,并阻止水进入内部。在气腔的下部,外罩开口处装有通气阀,它是呼吸装置与外界大气沟通的通道,并阻止水侵入气腔,有水时也由它排出。在各个气腔的上部中间部分还设有两个开口保护装置,它的端部分成若干支管,分别进入同种功能的气腔与之相通,在中部与呼吸软管相接。
头盔也是一个抗风浪冲击和耐水压的刚性水密壳体。在它的眼面部有一个可开闭的观察窗,可在需要时打开,直接从这里呼吸、了望或联络、呼救,当它关闭时可达到水密。头盔内有一个位于人口鼻部位的呼吸口罩,它依人的面部轮廓制成,贴在面颊上,受头盔的保护。在它上面也装有对应的两种阀,一种是供气阀,另一种是排气阀。阀上与上述的呼吸软管连接,穿过头盔,经开口保护装置,将同功能的气腔和气阀连在一起。实际上各气腔供、排气功能的划分就是受与之相连的气阀的控制,与气阀的供、排气功能保持一致。供气腔和排气腔都有较大的体积。当人吸气时,首先从供气腔获得空气供应,经开口保护装置、软管和供气阀进入呼吸口罩内,供气腔可随时从通气阀那里获得空气;排气时空气经排气阀、软管、开口保护装置,进入排气腔,再经通气阀排到外界去,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装置。其设计的供排气能力大于实际需求,这样在受到风浪影响时,仍能满足呼吸需要。
呼吸口罩在中部下方还设一独立的软管,向前方伸出,穿过头盔直通外面,内设一排气排水阀,当口罩内有水或其它杂物时,可直接从这里排出。
当使用排气排水阀时,原有的排气阀可与它同时排气;也可让排气排水阀单独排气,而将排气阀做成可旋转的型式。当它旋转180度时,这个阀的功能就由排气转换为供气,这就不但是等于关闭了它的排气功能,还加强了供气效果,使所有的气腔都向口罩内供气;当它旋转090度左右时,就变成了常开阀,原有的排气腔就成了空气储存腔,仍可供人呼吸。这是在通气阀因结冰或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的一种临时措施。这样排气阀就成了多功能阀,与之相连的排气腔及呼吸管的功能也随着它的功能转换而转换。这样就给使用者增加了选择机会,有助于适应各种环境。
本发明还可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是让头盔裸露,外罩连同头盔外部的构造一起扣在一独立的浮体上,结合成一个外罩浮体,由浮体取代头盔在呼吸装置中的位置。呼吸软管穿过头盔后外敷保护层,成为一耐压呼吸管,穿过浮体进入外罩内部,与开口保护装置相连。由于耐压呼吸管很长,所以这种方式具有潜水性能,应急状态下可进行深度不大的水下作业。
头盔在颈部与水密服密封相连。水密服用防水材料制造,完全水密,只在胸腹处有一开口,上设一水密拉链,从这里穿脱这件衣服,拉上拉链后就回复到水密状态,形成了一个可对人体全身进行防护的水密整体,将人体与水隔绝。水密服在肩胸处设有浮力装置,并设有可对浮力进行调节的部分。可调部分是用塑料制的容器,当浮力过大时,可将它灌上水来抵消浮力;浮力小时再将水倒掉。平时还可以做贮存饮用水用。在小腿处还有配重袋,里面装有沙石等无价值的重物来抵消多余的浮力,和调整重心,以免在遭受风浪冲击时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不用时可将其丢弃。水密服在胯部设有长短调节带,这个部位可将上面的衣服拉下来,又可将下面的裤腿拉上去,当衣服过长时,可拉紧它来缩短。但它只宜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为了适合身高不同的人穿着,本救生服可备有大小不同的型号。本水密服上还设有救生腰带、防水手套和袖口拉链。救生腰带有足够的强度,救生时可将人从这儿提起,平时还可有束紧的作用;而防水手套则较薄且有弹性,可灵活做各种动作,为了防止手被冻僵,平时可将手缩回袖子内,拉上衣袖内的袖口拉链,甚至将手臂缩回胸前来保暖。因为袖子上部在肩腋处的开口较大,可方便将手臂伸进袖子或再缩回来。在前胸处还设有一水密袋子,里面可装上防水手电、哨子、饼干、淡水等物品。本水密服比较宽松轻巧,穿着迅速方便;它虽有一定的防寒作用,但注重的是防水效果和强度,在良好的防水条件下,防寒功能主要依靠人们周身干燥的服装来完成。因为人们的日常服装总是和季节、天气相对应的,而水温也和季节、天气有对应关系,天气冷时人们穿的也多。当然,在下水前还应多穿衣服,或使用其他保温材料,这样就可解决对人体的防水、低温等防护问题。
外罩内还装有雷达反射装置。在航海上应用的雷达角反射器,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平面相互垂直的角状反射器,具有向原发射方向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可大大增强被雷达发现的效果。而在外罩中,在分隔带与分隔带之间,和它与肋板之间,很多交叉角度,是接近垂直或是垂直的,并且还有很大的调整余地;而与头盔或浮体表面是垂直角度。这些都与雷达角反射器的一些特点相吻合。所以,根据雷达角反射器的原理,在不影响其它功能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使上述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还可对其形状或位置加以调整;或者将雷达反射材料设置在外罩内,并使其与上述构件的功能和形状相结合,它们的总体组合所形成的装置就成为雷达反射装置,它是无须能源的雷达反射装置,与呼吸装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雷达角反射器的部分功能,可由不同的制造方法和形态来体现。
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功能全面,性能稳定,轻巧实用,使用方便。它将多种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呼吸装置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在水面实现了有保护的轻松呼吸;其所具有的雷达反射性能有利于使用雷达进行全天侯的搜救工作,使落水人员获救的希望更大;其中具有潜水性能的实施方式给水上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自救手段。它用普通材料制造,不消耗能源,工作时间持久,并可重复使用,易于储存,日常保养简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部的说明
图-1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上述方式中头盔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述方式中外罩内头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实施方式正面示意图
图-5为通气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头盔1与水密服3紧密相连,头盔1内有可调垫圈10可做适合头部的调节,面部有观察窗6,需要时可按下松紧卡32打开,关闭时扣上松紧卡,就回复到水密状态。在口鼻部位有呼吸口罩4,其一侧设有供气阀12;前下方有排气排水阀15直通头盔以外,管口有一保险盖45,可随时拧上封住管口,保护内部。另一侧有由排气阀改进而成的多功能阀13,多功能阀13上有功能转换手柄14,可转动它来调节多功能阀13的功能。在供气阀和多功能阀上各有一呼吸软管16、17,呼吸口罩4上有可调松紧的系带11。
当外罩与头盔结合时,如图2、3,外罩2罩在头盔1外面,与头盔1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分隔带18在其中分隔出供气腔20和排气腔21,气腔的下部按装有通气阀5,通气阀5两边有水密浮腔22来加强水密效果。水密浮腔22的上缘高于通气阀的上缘,以保证夹层内的水能从通气阀5流出。分隔带18之间可设置肋板19,制造它们的材料应同时考虑到雷达反射的要求;外罩2内也可根据需要,在不影响其它功能的前提下,格外另设雷达反射材料46,它与其它构件的功能和形状相结合,同时还起到加强强度的作用。头盔内的两根呼吸软管16、17在夹层中与开口保护装置43、44相连。供气腔的开口保护装置43在上面,与软管16连接;排气腔21的开口保护装置44与软管17连接。开口保护装置在端部分成数个支管,进入气腔后回折形成一个勾形开口,以防浸水;即使进水,在头部恢复直立状态时也容易流出。还可向下再设一支管用于排水,而把中部做成膨大状,呼吸软管口朝下方与之相连,这样效果更好。
再看图5,通气阀5由护罩33、浮子34、浮室35、下通气孔36、上通气孔37和上相切面38及其支架39构成。其中护罩33本身是通气的,而浮子34位于浮室35中,正中有一个垂直固定杆40,下面从护罩33正中穿过,上面从上相切面支架39正中的十字形固定孔41中穿过,这样浮子34只能在浮室35正中上下移动。它是一个中空的封闭浮体,当水从护罩33进入,它遇水后即上浮,上表面是一个圆形相切面,与下通气孔36相切,将它堵住,使水不能进入内部,空气也暂时不能流通;当水撤下时,又恢复其通气功能。并且护罩33和浮室35、下通气孔36、上相切面38及其支架39是一个整体部件。当水的冲击力过大时,护罩33上的这一切连同护罩33本身都一齐向上运动,堵住上通气孔37,彻底阻止水的进入。排气时空气经上通气孔37、绕过上相切面38,从上相切面支架39的空隙进入下通气孔36,再从浮子34与浮室35之间的空隙中经过,通过护罩33与外界大气相连。进气时反之。上通气孔37位于外壁42上,这个外壁是一个为通气阀5做的容器。由上相切面38、支架39、护罩33、浮室35、下通气孔36构成的整体与浮子34和外壁42结合,构成具有双层防水功能的复式通气阀。以上是一个具有复式结构的通气阀,具有双层防水功能。即使一层功能丧失,另一层不受影响。如果只用护罩33、浮子34、浮室35和下通气孔36,也可构成一个单式通气阀。
当采用外罩2与浮体29结合方式时,如图4,此时头盔1裸露,外罩2扣在一浮体29上,在内部形成一个形状规整的空间,浮体上有配重30,以保证浮体29有一个良好的稳性。耐压呼吸管31穿过浮体29进入外罩2内部,与开口保护装置43、44相连,形成一完整的外罩浮体28,其内部结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使用时可把耐压呼吸管31与救生腰带9连接在一起,这样可避免在受到风浪冲击时,对头盔1造成过大的牵扯。这种实施方式由于没有头盔1的限制,所以雷达反射装置可以做得更加完善。
再看图1、4,打开水密拉链8,穿上水密服3,再拉上水密拉链8,人就进入水密状态。可用长短调节带24来调节本水密服3的长短,用救生腰带9来束紧。工作时戴上防水手套26,平时可拉上袖口拉链27,将手缩回袖子内或胸前来保暖。水密服在上部有浮力装置7,它与小腿处的配重袋23配和使用。在前胸有一水密袋25,可装备各种用品在漂泊时使用,增加其它的功能。再把本救生服做成国际上规定的颜色,以利识别。
本发明可有多种结构形式,上述各示意图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图2中的外罩几乎是将头盔面部以外的部分全部罩住,这样结构强度大,呼吸装置效果好,与水密服的连接也好;但也可以做成只罩住一部分。图3中的供气腔与排气腔也可以做成供气腔大,排气腔小,或其它型式;并且它们的数目也可以不同。各个气腔下部既可安装一个通气阀;也可以安装多个来加强通气效果。这些在结构形状上所做的变动,并未超出本救生服的技术特征,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包括头盔、观察窗、水密服及其上的水密拉链和救生腰带,头盔(1)和水密服(3)结合成为一个可对人体全身进行防护的水密整体,其特征在于:还有一个外罩(2),在外罩(2)内的空间中分隔出供气腔(20)和排气腔(21),并由呼吸软管(16、17)将供气腔(20)和排气腔(21)与头盔(1)内呼吸口罩(4)上具有供气和排气功能的气阀(12、13)对应连接起来,成为使吸气和呼气互不混淆的呼吸装置;使形成呼吸装置的构件具有雷达反射性能,并且在外罩(2)内设置雷达反射材料(46),它们的总体组合就形成雷达反射装置;外罩(2)罩在头盔上或者罩在一独立的浮体上,在供气腔、排气腔的下部都安有通气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2)与头盔(1)结合,与头盔(1)之间形成一个夹层空间,或者所述外罩(2)罩在一独立的浮体(29)上,形成一个形状更规整的空间,成为一个外罩浮体(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阀(5),它是仅由护罩(33)、浮子(34)、浮室(35)、下通气孔(36)构成的单式通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增加上相切面(38)及其支架(39),它们与护罩(33)、浮室(35)和下通气孔(36)构成一个整体部件,上通气孔(37)位于外壁(42)上,这个整体部件再与浮子(34)和外壁(42)结合,构成具有双层防水功能的复式通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装置中还包括开口保护装置(43、44),它在中部与呼吸软管(16、17)分别连接,开口保护装置端部分成若干支管,将同功能的气腔连在一起,进入气腔后再回折形成一勾形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密封式水上救生服,其特征在于:在外罩(2)内装有雷达反射装置,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各平面相互垂直的角状反射器。
CNB2004100205563A 2003-09-23 2004-05-14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85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205563A CN100364854C (zh) 2004-05-14 2004-05-14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PCT/CN2004/000915 WO2005037641A1 (fr) 2003-09-23 2004-08-09 Combinaison impermeable de survie dans l'eau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205563A CN100364854C (zh) 2004-05-14 2004-05-14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6010A CN1696010A (zh) 2005-11-16
CN100364854C true CN100364854C (zh) 2008-01-30

Family

ID=3534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05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4854C (zh) 2003-09-23 2004-05-14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485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1151A (zh) * 2009-12-23 2010-08-04 戴正欣 戏水跳水衣
CN102602515A (zh) * 2011-01-18 2012-07-25 朱明龙 远洋海难救生仓
CN102923278A (zh) * 2011-08-11 2013-02-13 朱明龙 搭挂式防倾覆救生艇
CN103754337A (zh) * 2014-01-28 2014-04-30 上海交通大学 游泳衣
CN112407196B (zh) * 2020-12-04 2022-05-31 广东福顺天际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圈
CN115636065A (zh) * 2022-11-01 2023-01-24 王振清 一种有自助呼吸功能与自扶正功能的封闭保暖救生服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1142A (en) * 1975-02-03 1976-04-20 Robert Martin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US4881539A (en) * 1986-03-27 1989-11-21 Dragerwerk Aktiengesellschaft Protective suit having a supply of breathing air
CN2099729U (zh) * 1991-03-14 1992-03-25 张伟 封闭式救生服
CN2136804Y (zh) * 1992-06-02 1993-06-23 踪家峰 自供空气潜水器
CN2168823Y (zh) * 1993-04-06 1994-06-15 段恒明 具有游泳呼吸器的自动救生衣
GB2330517A (en) * 1997-10-27 1999-04-28 Beaufort Air Sea Equipment Ltd Submarine Escape Suit incorporating a Life Raft
GB2337963A (en) * 1998-06-03 1999-12-08 Wilson Christian Pierre Impermeable suit with inflatable buoyancy means
CN2483315Y (zh) * 2000-12-27 2002-03-27 东玉峰 防浪御寒救生服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1142A (en) * 1975-02-03 1976-04-20 Robert Martin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US4881539A (en) * 1986-03-27 1989-11-21 Dragerwerk Aktiengesellschaft Protective suit having a supply of breathing air
CN2099729U (zh) * 1991-03-14 1992-03-25 张伟 封闭式救生服
CN2136804Y (zh) * 1992-06-02 1993-06-23 踪家峰 自供空气潜水器
CN2168823Y (zh) * 1993-04-06 1994-06-15 段恒明 具有游泳呼吸器的自动救生衣
GB2330517A (en) * 1997-10-27 1999-04-28 Beaufort Air Sea Equipment Ltd Submarine Escape Suit incorporating a Life Raft
GB2337963A (en) * 1998-06-03 1999-12-08 Wilson Christian Pierre Impermeable suit with inflatable buoyancy means
CN2483315Y (zh) * 2000-12-27 2002-03-27 东玉峰 防浪御寒救生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6010A (zh) 2005-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1411B1 (en) Fashionable emergency flotation aid
US6805519B1 (en) Garment integrated multi-chambered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or life jacket
US7351126B2 (en) Combination wetsuit and flo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20040120774A1 (en) Inflatable, personal life raft inflated through use of a windsock
US5393254A (en) Lifesaving apparatus
EP2888161B1 (en) Splash-resistant automatically inflatable flotation device
US6883185B2 (en) Survival suit
CN100364854C (zh)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US5887585A (en) Air supply life vest
CN2863636Y (zh) 保温救生套
CN2642670Y (zh)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US8006317B2 (en) Submarine escape suits
CN2727044Y (zh) 密封式水上救生服
CN115636065A (zh) 一种有自助呼吸功能与自扶正功能的封闭保暖救生服
CN102020007B (zh) 全封闭式救生服
CN201058660Y (zh) 多仓救生衣
CA1181902A (en) Cold-proof water-proof garment
CN204473105U (zh) 一种新型潜水服
CN208530810U (zh) 一种支持呼吸和饮水功能的救生衣
CN208048056U (zh) 一种救生防水雨裤
JPS6350247Y2 (zh)
CN104859818B (zh) 水下自然呼吸器
CN207747997U (zh) 具有呼吸功能的折叠式救生衣
CN208855846U (zh) 一种成人儿童救生衣
EP1654038B1 (en) Survival su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30

Termination date: 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