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4652U -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4652U
CN206334652U CN201621300551.0U CN201621300551U CN206334652U CN 206334652 U CN206334652 U CN 206334652U CN 201621300551 U CN201621300551 U CN 201621300551U CN 206334652 U CN206334652 U CN 206334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gear type
reaction channel
millimeters
channe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055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0055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4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4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46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包括:底板及齿轮型微反应通道,其中齿轮型微反应通道至少一个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的一端;至少一个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的另一端;至少一组扰流槽道,所述扰流槽道呈齿轮型,且位于所述物料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之间。利用该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可以使化学反应过程被强化,实现极高的传质和传热效率,且十分有利于有固体参加或生成固体的反应。

Description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化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背景技术
微流体装置相较于传统反应器,结构特征尺寸缩小至微米到数毫米,从而可以通过安全、高效且环保的方式来实现危险、困难、甚至不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和过程,具有极大的过程强化优势,满足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反应器的通道是影响其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目前,针对有固体参加或有固体生成的微反应通道系统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该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可以显著强化反应过程,传质传热效率高,安全性好,适于固-液反应、气-液反应、气-固-液多相反应等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且十分有利于有固体参加或生成固体的反应,比如用钯碳作催化剂的氢化反应等。该系统适应性强,结构十分简便,制作成本低,产品性价比高,非常适合在工业上推广普及。
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齿轮型微反应通道;所述齿轮型微反应通道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的一端;
至少一个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的另一端;
至少一组扰流槽道,所述扰流槽道呈齿轮型,且位于所述物料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之间。
由此,利用该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可以使流体得到充分撞击,流向时左时右,多次发生改变,产生高效率的混合,使得多相化学反应过程被强化,从而实现极高的传质和传热效率。且十分有利于有固体参加或有固体生成的反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申请人意外发现,流体在通道中被不断撞击,有利于将大颗粒固体撞成多个小颗粒,有利于将大气泡撞成多个小气泡,十分有利于传质传热。并且在通道中流体的流动方向时左时右,不断被改变,可形成高度湍流。而且齿轮型扰流槽道的拐角是钝角,使得固体避免在微反应通道中停留,避免形成流动死角,进一步保障反应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物料进出口。例如可以设置2个或3个物料入口。由此便于不同物料进行反应前投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微反应通道系统由多组所述扰流槽道通过弧形槽道进行若干次连接后,迂回成S形布局并一体成型。由此保证微反应通道容积更大,适合固-液、气-液及气-固-液等多相反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弧形槽道的曲率半径为1.5-6.5毫米,优选为2.5-4.5毫米,最优选为3.5-4毫米。该半径是指扰流槽道的中心线到该扰流槽道与其相邻扰流槽道间隔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所述扰流槽道之间的最窄间距为2-5毫米,优选为2.5-4毫米,最优选为3毫米。由此降低相邻扰流槽道间的热串扰,使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更加适用于热敏反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扰流槽道的深度为0.5-5毫米,优选为1-3毫米,最优选为1.5-2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扰流槽道包括槽道入口、沿槽道入口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应壁和第二反应壁。进一步的,在从左往右方向,所述第一反应壁由多组左凹壁与左连接壁依次连接之后所形成;所述第二反应壁由多组右凹壁与右连接壁依次连接之后所形成;所述左凹壁与所述右连接壁相匹配,所述右凹壁与所述左连接壁相匹配,由此所述扰流槽道整体呈齿轮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槽道入口的宽度1-8毫米,优选为2-5毫米,最优选为4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凹壁呈现梯形构造,包括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最右端凹底部分,及两个侧边部分。沿从左往右方向,所述左凹壁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渐次减小。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左凹壁的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1-10毫米,优选为3-8毫米,最优选大约为4毫米。在左凹壁的最右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毫米,优选为1.5-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从左往右方向,从所述左凹壁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到其最右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7毫米,优选为1-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由此体现左凹壁沿从左往右方向凹入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右凹壁呈现梯形构造,包括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最左端凹底部分,及两个侧边部分。沿从右往左方向,所述右凹壁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渐次减小。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右凹壁的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1-10毫米,优选为3-8毫米,最优选大约为4毫米。在右凹壁的最左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毫米,优选为1.5-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从右往左方向,从所述右凹壁最右端凹顶部分到其最左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7毫米,优选为1-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由此体现右凹壁沿从右往左方向凹入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凹壁或所述右凹壁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即各自凹入的深度)大于所述槽道入口宽度的一半。由此可以避免流体未经撞击直接从上往下流动,从而未起到强化传质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右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0.5-5毫米,优选为1-3毫米,最优选为1.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左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0.5-5毫米,优选为1-3毫米,最优选为1.5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从上往下方向,相邻的所述左凹壁与所述右凹壁之间的间距为1-4毫米,优选为1.5-3毫米,最优选约为2毫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凹壁的侧边部分与所述左连接壁之间的连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50度,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右凹壁的侧边部分与所述右连接壁之间的连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50度,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优选为100-105度,均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优选为100-105度,均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的材质为选自玻璃、玻璃陶瓷、陶瓷、碳化硅、不锈钢、钛合金、哈氏合金、碳纤维、石墨、石墨复合物、聚四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物和聚醚醚酮(PEEK)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微反应通道系统可用作微流体装置的构成部件。进一步的,所述微流体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平面状的反应层(用R表示)和换热层(用H表示)构成,而本实用新型的微反应通道系统位于平面状的反应层当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流体在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中流动示意图;
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含有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的微反应装置的总体层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1000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1000包括底板100,齿轮型微反应通道200。
其中,齿轮型微反应通道200设置在底板100上,且进一步包括物料入口300,物料出口400和扰流槽道500。物料入口300和物料出口400分别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200的两端,扰流槽道500位于物料入口300与物料出口40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物料入口300为2个入口310、320。根据反应过程需要,可以继续增加物料进出口。由此便于不同物料进行反应前投料。
由此,利用该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1000,可以使流体得到充分撞击,流向时左时右,多次发生改变,产生高效率的混合,使得多相化学反应过程被强化,从而实现极高的传质和传热效率。且十分有利于有固体参加或有固体生成的反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申请人意外发现,流体在微反应通道200中被不断撞击,有利于将大颗粒固体撞成多个小颗粒,有利于将大气泡撞成多个小气泡,十分有利于传质传热。并且在通道200中流体的流动方向时左时右,不断被改变,可形成高度湍流。而且含钝角的齿轮型的扰流槽道500使得固体避免在微反应通道200中停留,避免形成流动死角,进一步保障反应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微反应通道系统由多组扰流槽道500通过弧形槽道600进行若干次连接后,迂回成S形布局并一体成型。由此保证微反应通道200容积更大,适合固-液、气-液及气-固-液等多相反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弧形槽道600的曲率半径为1.5-6.5毫米,优选为2.5-4.5毫米,最优选为3.5-4毫米。该半径是指扰流槽道500的中心线到该扰流槽道与其相邻扰流槽道间隔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扰流槽道500之间的最窄间距为2-5毫米,优选为2.5-4毫米,最优选为3毫米。由此降低相邻扰流槽道500之间的热串扰,使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更加适用于热敏反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扰流槽道500的深度为0.5-5毫米,优选为1-3毫米,最优选为1.5-2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扰流槽道500包括槽道入口510、沿槽道入口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应壁520和第二反应壁530。进一步的,在从左往右方向,第一反应壁520由多组左凹壁521与左连接壁522依次连接之后所形成;第二反应壁530由多组右凹壁531与右连接壁532依次连接之后所形成;左凹壁521与右连接壁532相匹配,右凹壁531与左连接壁522相匹配,由此扰流槽道500整体呈齿轮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槽道入口510的宽度1-8毫米,优选为2-5毫米,最优选为4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左凹壁521呈现梯形构造,包括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最右端凹底部分,及两个侧边部分。沿从左往右方向,左凹壁52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渐次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在左凹壁521的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1-10毫米,优选为3-8毫米,最优选大约为4毫米。在左凹壁521的最右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毫米,优选为1.5-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从左往右方向,从左凹壁521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到其最右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7毫米,优选为1-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由此体现左凹壁521沿从左往右方向凹入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右凹壁531呈现梯形构造,包括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最左端凹底部分,及两个侧边部分。沿从右往左方向,右凹壁53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渐次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在右凹壁531的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1-10毫米,优选为3-8毫米,最优选大约为4毫米。在右凹壁531的最左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毫米,优选为1.5-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从右往左方向,从右凹壁531最右端凹顶部分到其最左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7毫米,优选为1-4毫米,最优选为2.5毫米。由此体现右凹壁531沿从右往左方向凹入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左凹壁521或右凹壁53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即各自凹入的深度)大于槽道入口510宽度的一半。由此可以避免流体未经撞击直接从上往下流动,从而未起到强化传质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左凹壁521最右端凹底部分与右连接壁532之间的间距为0.5-5毫米,优选为1-3毫米,最优选为1.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右凹壁531最左端凹底部分与左连接壁522之间的间距为0.5-5毫米,优选为1-3毫米,最优选为1.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从上往下方向,相邻的左凹壁521与右凹壁531之间的间距为1-4毫米,优选为1.5-3毫米,最优选约为2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左凹壁521的侧边部分与左连接壁522之间的连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50度,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200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右凹壁531的侧边部分与右连接壁532之间的连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50度,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200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左凹壁521最右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优选为100-105度,均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200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右凹531壁最左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优选为100-105度,均形成钝角,由此可以防止固体物料在微反应通道200中形成死角从而堵塞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齿轮型微通道系统1000的材质为选自玻璃、玻璃陶瓷、陶瓷、碳化硅、不锈钢、钛合金、哈氏合金、碳纤维、石墨、石墨复合物、聚四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物和聚醚醚酮(PEEK)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齿轮型微通道系统1000可用作微流体装置的构成部件。进一步的,所述微流体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平面状的反应层(用R表示)和换热层(用H表示)构成,而本实用新型的微反应通道系统1000位于平面状的反应层当中,如附图5所示。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52)

1.一种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齿轮型微反应通道;
所述齿轮型微反应通道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物料入口,所述物料入口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的一端;
至少一个物料出口,所述物料出口处于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的另一端;
至少一组扰流槽道,所述扰流槽道呈齿轮型,且位于所述物料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之间,
所述扰流槽道包括槽道入口、沿槽道入口中心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应壁和第二反应壁;进一步的,在从左往右方向,所述第一反应壁由多组左凹壁与左连接壁依次连接之后所形成;所述第二反应壁由多组右凹壁与右连接壁依次连接之后所形成;所述左凹壁与所述右连接壁相匹配,所述右凹壁与所述左连接壁相匹配;
所述左凹壁或所述右凹壁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槽道入口宽度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应通道系统由多组所述扰流槽道通过弧形槽道进行若干次连接后,迂回成S形布局并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道的曲率半径为1.5-6.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道的曲率半径为2.5-4.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道的曲率半径为3.5-4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扰流槽道之间的最窄间距为2-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扰流槽道之间的最窄间距为2.5-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扰流槽道之间的最窄间距为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槽道的深度为0.5-5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槽道的深度为1-3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槽道的深度为1.5-2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入口的宽度为1-8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入口的宽度为2-5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入口的宽度为4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沿从左往右方向的宽度为0.5-7毫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沿从左往右方向的宽度为1-4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沿从左往右方向的宽度为2.5毫米。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左凹壁呈现梯形构造,包括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最右端凹底部分,及两个侧边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左往右方向,所述左凹壁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渐次减小,在左凹壁的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1-10毫米。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凹壁的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3-8毫米。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凹壁的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4毫米。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凹壁的最右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毫米。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凹壁的最右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4毫米。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左凹壁的最右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2.5毫米。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左往右方向,从所述左凹壁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到其最右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7毫米。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左往右方向, 从所述左凹壁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到其最右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1-4毫米。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左往右方向,从所述左凹壁最左端凹顶开口部分到其最右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2.5毫米。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右凹壁呈现梯形构造,包括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最左端凹底部分,及两个侧边部分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右往左方向,所述右凹壁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渐次减小,在右凹壁的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1-10毫米。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右凹壁的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3-8毫米。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右凹壁的最右端凹顶开口部分的宽度为4毫米。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右凹壁的最左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毫米。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右凹壁的最左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1.5-4毫米。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右凹壁的最左端凹底部分的宽度为2.5毫米。
35.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右往左方向,从所述右凹壁最右端凹顶部分到其最左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5-7毫米。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右往左方向,从所述右凹壁最右端凹顶部分到其最左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1-4毫米。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右往左方向,从所述右凹壁最右端凹顶部分到其最左端凹底部分之间的距离为2.5毫米。
3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右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0.5-5毫米。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右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1-3毫米。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右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
4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左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0.5-5毫米。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左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1-3毫米。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与所述左连接壁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
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上往下方向,相邻的所述左凹壁与所述右凹壁之间的间距为1-4毫米。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上往下方向,相邻的所述左凹壁与所述右凹壁之间的间距为1.5-3毫米。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从上往下方向,相邻的所述左凹壁与所述右凹壁之间的间距为2毫米。
4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的侧边部分与所述左连接壁之间的连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50度。
4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凹壁的侧边部分与所述右连接壁之间的连接角度大于90度,小于150度。
4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壁最右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为100-105度。
5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凹壁最左端凹底部分的两个凹角为100-105度。
CN201621300551.0U 2016-11-30 2016-11-30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4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0551.0U CN206334652U (zh) 2016-11-30 2016-11-30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0551.0U CN206334652U (zh) 2016-11-30 2016-11-30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4652U true CN206334652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055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4652U (zh) 2016-11-30 2016-11-30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4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1971A (zh) * 2021-03-24 2021-06-2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防堵塞的微通道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1971A (zh) * 2021-03-24 2021-06-2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防堵塞的微通道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8853B (zh) 一种s型被动式微混合器
CN105107442B (zh) 智能工业化微通道连续反应器
CN103442797A (zh) 用于接触一种或多种流体的方法和与其相关的反应器
CN202146730U (zh) 气液混合器
CN204952876U (zh) 具有温控功能的化学反应系统
CN206334652U (zh) 齿轮型微反应通道系统
CN103877905B (zh) 一种被动式微混合器
CN208320829U (zh) 一种微流控长液路混合器
CN108212046A (zh) 一种蜂窝型通道微反应器
CN209934621U (zh) 一种流体混合结构及微混合器和烷醇胺反应系统
CN206304718U (zh) 微反应通道系统
CN211586547U (zh) 一种微反应器
CN207237948U (zh) 一种微反应通道、基板以及微反应器
CN208591820U (zh) 一种蜂窝型通道微反应器
CN206382010U (zh) 一种微反应器
CN104128133A (zh) 后掠式高效热板导流整流多相反应釜
CN209205267U (zh) 管式微反应器
CN111437782A (zh) 一种微反应通道、反应基板以及微通道反应器
CN115245800B (zh) 一种锥形旋流式微反应通道、微反应器及微反应系统
CN108409780A (zh) 一种溶剂油热驱环流的有机硅水解物裂解方法及装置
WO2023284024A1 (zh) 正丁醛缩合制辛烯醛的微界面强化系统及制备方法
CN207300031U (zh) 一种曲面板及使用该曲面板的流体交互装置
CN207805589U (zh) 一种偏心圆结构的微反应器反应板
CN207266813U (zh) 一种蒸汽吸收塔及其水分布盘
CN205288360U (zh) 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