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2873U -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2873U
CN206332873U CN201621090593.6U CN201621090593U CN206332873U CN 206332873 U CN206332873 U CN 206332873U CN 201621090593 U CN201621090593 U CN 201621090593U CN 206332873 U CN206332873 U CN 206332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ance
sensor
led lamp
lamp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905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tian Intelligent Light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tian Intelligent Ligh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tian Intelligent Light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tian Intelligent Light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905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2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2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2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属于电力设备领域,包括LED灯板,以及向LED灯板供电的供电电路,还包括亮度切换电路,以及与亮度切换电路电连接的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传感器产生导通或截止信号,令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光耦组件发生导通或截断,使得亮度切换电路中的电阻所处的电路在接入或截断的情况下分别生成不同大小的电流,导致LED灯板在亮暗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提高了灯管电路的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共设置被建造或正在建造。在当前节能环保的政策下,在其中的一些公共设施尤其是地下停车场中,照明设备的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在现有的公共设施中,目前使用的普通灯管只能受控在亮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由于在这些公共设施中时常有行人车辆经过,因此设置在这些公共设施中的普通灯管始终需要保持常亮的状态,无法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提高公共设施节能效果的具有功率切换功能的灯管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光耦组件。
可选的,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设有整流滤波电路。
可选的,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设有电容C2、电阻R7、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传感器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C2之间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在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4。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内置有延迟电路。
可选的,在所述亮度切换电路中设有为LED灯板提供稳定电流的稳压件U1、以及与所述稳压件U1连接的电阻R3,以及与稳压件U1实现选择性通断的电阻R4。
可选的,在亮度切换电路中: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3和二极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稳压件U1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光耦组件U2的输出端。
可选的,在所述亮度调节电路中还设有用于对LED灯板进行分流的MOS管Q1。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功率切换功能的灯管电路,所述灯管电路包括LED灯板,在LED灯板的供电端连接有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管电路的控制端还设有亮度切换电路,以及与亮度切换电路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光耦组件U2。
可选的,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设有整流滤波电路。
可选的,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设有电容C2、电阻R7、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传感器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C2之间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在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4。
可选的,在亮度切换电路中设有为LED灯板提供稳定电流的稳压件U1、以及与所述稳压件U1连接的电阻R3。
可选的,在亮度切换电路中:
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3和二极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稳压件U1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光耦组件U2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内置有延迟电路。
可选的,在所述亮度调节电路中还设有用于对LED灯板进行分流的MOS管Q1。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的输出220V交流电信号。
可选的,所述供电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传感器产生导通或截止信号,令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光耦组件发生导通或截断,使得亮度切换电路中的电阻所处的电路在接入或截断的情况下分别生成不同大小的电流,导致LED灯板在亮暗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提高了灯管电路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管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功率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可使用术语“耦合”和“耦接”及其衍生词。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术语不是要作为彼此的同义词。“耦合”用于指示彼此可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或者可不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彼此共同操作或相互作用。“连接”用于表示彼此耦合的两个或更多元件之间的通信建立。
在本说明书所附的附图中示出的处理步骤是由包括硬件(例如电路、专用逻辑单元等)、固件(诸如在通用计算装置或专用机器上运行)或这二者的组合的处理逻辑执行的。尽管以下各个实施例是依据一些顺序操作描述了处理,但应该理解的是,某些描述的步骤操作可按不同次序执行。此外,一些步骤操作可被并行地执行而非顺序地执行。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光耦组件。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设有整流滤波电路。
在实施中,控制电路通过输入端设置的传感器获取检测范围内检测对象的移动状态,并产生与移动状态对应的控制信号,最终将控制信号传输到光耦组件中,以便光耦组件基于控制信号的内容产生与控制信号对应的通断状态。
典型的,在整流滤波电路中设有电容C2、电阻R7、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传感器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C2之间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在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4。
基于由上述电子器件构成的控制电路,传感器生成控制信号后,依次经过电阻R7、电容C2以及二极管D3、D4的整流和滤波,处理后的控制信号进入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光耦组件U2内的发光二极管根据流入的控制信号发光,从而令设置在光耦组件U2内的光敏三极管根据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产生电信号,以便于对控制电路的后续电路进行控制。
这里之所以实用光耦组件,是因为光耦组件内的信号为单向传输,光耦组件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使得输出信号对输入端不会构成影响,能够显著提高该组件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提高光耦组件工作的可靠性。
同时,为了适应多种不同的使用需求,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传感器内置有延迟电路。
这样在触发传感器产生信号的外界条件消失后,控制电路的输出结果不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能够保持输出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该控制电路的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控制电路,在控制电路中设有用于获取检测对象移动状态的传感器,以及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后续电路的通断实现控制的光耦组件,通过传感器和光耦组件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实现根据检测对象的运动方式对后续电路进行控制的准确性,防止外界环境对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亮度切换电路,在所述亮度切换电路中设有为LED灯板提供稳定电流的稳压件U1、以及与所述稳压件U1连接的电阻R3,以及与稳压件U1实现选择性通断的电阻R4。
在实施中,亮度切换电路的主体为稳压件U1以及与U1连接的电阻R3,在稳压件U1和电阻R3外连接有电源。通过电阻R3的分压,为稳压件U1提供稳定的电压,以便于稳压件U1向LED灯板提供稳定的供电电压。
另外,在亮度切换电路中还设有电阻R4,电阻R4基于电路设置能够选择性的实现与稳压件U1、电阻R3的通断,这样当电阻R4与二者连接时,会导致稳压件U1分到的电压增加、电流增大,使得流入LED灯板的电流增加,最终提高LED灯板的亮度。
当电阻R4选择性的与稳压件U1、电阻R3断开后,此时稳压件U1分到的电压仅为电阻R3的分压,由于缺失了电阻R4的分压,导致相对于前一种情况,稳压件U1分到的电压减少,电流也相应的降低,使得流入LED灯板的电流降低,最终降低LED灯板的亮度。
典型的,在亮度切换电路中还设有电阻R4、MOS管Q2、电阻R6,具体的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3和二极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稳压件U1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光耦组件U2的输出端。
基于由上述电子器件构成的控制电路,在亮度切换电路3中的稳压件U1与电阻R3、电阻R4共同构成了一个恒流点。根据控制电路4中传感器41在不同情况下输出的信号,使得光耦组件U2会处于导通或截止的状态。
当光耦组件U2处于导通状态时,亮度切换电路3中MOS管Q2栅极与R4中间的电路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稳压件U1中的电流为流经电阻R3和电阻R4的电流,在该状态下,流入LED灯板1的电流相对来说是大电流,此时LED灯板1处于高亮状态。
当光耦组件U2处于截止状态时,亮度切换电路3中MOS管Q2栅极与R4中间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稳压件U1中的电流仅为流经电阻R3的电流。相对于前一状态,由于流入LED灯板1的电流明显减小,使得LED的亮度降低,此时LED灯板1处于较暗状态。
另外,在所述亮度调节电路中还设有用于对LED灯板进行分流的MOS管Q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控制电路,包括稳压件以及与稳压件连接的电阻,电阻与稳压件串联,稳压件获取到的电压为电阻两端的电压,稳压件获取到的电流为电阻两端的电流。通过对电路进行调整,实现电阻所处回路与稳压件的选择性通断,能够对流经稳压件的电流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后续电路中电子器件功率的控制。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功率切换功能的灯管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灯管电路包括LED灯板1,在LED灯板1的供电端连接有供电电路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管电路的控制端还设有亮度切换电路3,以及与亮度切换电路3电连接的控制电路4;
所述控制电路4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41,传感器41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在传感器41的输出端与电容C2之间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在控制电路4中还设有光耦组件U2,在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4。
在实施中,该灯管电路包括LED灯板1,以及向LED灯板1供电的供电电路2,该供电电路2采用桥式整流方案,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能够用于LED的直流电。
为了实现灯管电路的功率切换功能,在灯管电路中设置了亮度切换电路3,以及与亮度切换电路3电连接的控制电路4。该控制电路4的输入端设有用于判断检测范围内是否有物体出现的传感器41,在传感器41的输出端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以及并联在传感器41输出端的电容C2和二极管D4。
在控制电路4中,控制部分通过光耦与后续电路耦合,同时传感器41输出220V交流信号给LED灯板1,这样即使灯管在安装时调换了安装方向,把控制电路4中传感器41的输出端换成220V进线端连接至LED灯板1,也会因为传感器41的输出端同样为220V的缘故使得LED灯板1正常工作,这样可以降低由于接错端口导致LED灯板1损坏的可能性。
如果有物体进入传感器41的检测范围,触发传感器41生成导通信号,在导通信号的作用下,光耦组件U2导通。如果没有物体进入传感器41的检测范围,传感器41会生成截止信号,在截止信号的作用下,光耦组件U2截断。为了满足实际LED灯板1延迟关闭的需求,传感器41中设有延迟电路,从而在生成导通信号预设时间后,令传感器41自行生成截止信号。
可选的,在亮度切换电路3中设有稳压件U1,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3和二极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稳压件U1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光耦组件U2的输出端。
在实施中,在亮度切换电路3中的稳压件U1与电阻R3、电阻R4共同构成了一个恒流点。根据控制电路4中传感器41在不同情况下输出的信号,使得光耦组件U2会处于导通或截止的状态。
当光耦组件U2处于导通状态时,亮度切换电路3中MOS管Q2栅极与R4中间的电路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稳压件U1中的电流为流经电阻R3和电阻R4的电流,在该状态下,流入LED灯板1的电流相对来说是大电流,此时LED灯板1处于高亮状态。
当光耦组件U2处于截止状态时,亮度切换电路3中MOS管Q2栅极与R4中间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稳压件U1中的电流仅为流经电阻R3的电流。相对于前一状态,由于流入LED灯板1的电流明显减小,使得LED的亮度降低,此时LED灯板1处于较暗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LED灯板1中包括预设数量的LED,所述预设数量的LED相互串联。
在实施中,为了增强LED灯板1的整体亮度,在发光板中设有多个串联的LED。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功率切换功能的灯管电路,包括LED灯板,以及向LED灯板供电的供电电路,还包括亮度切换电路,以及与亮度切换电路电连接的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传感器产生导通或截止信号,令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光耦组件发生导通或截断,使得亮度切换电路中的电阻所处的电路在接入或截断的情况下分别生成不同大小的电流,导致LED灯板在亮暗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提高了灯管电路的节能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功率调节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功率调节方法包括:
11、设置在控制电路中的传感器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结果;
12、当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满足低功耗条件时,传感器生成低功耗控制信号,控制电路接收所述低功耗控制信号,令亮度切换电路根据所述低功耗控制信号控制LED灯板处于低亮度状态;
13、当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满足高功耗条件时,传感器生成高功耗控制信号,控制电路接收所述高功耗控制信号,令亮度切换电路根据所述告功耗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灯板从低亮度状态切换至高亮度状态;
14、当所述LED灯板处于高亮度状态时,满足延迟终止条件,则传感器生成切换信号,令亮度切换电路根据所述切换信号控制所述LED灯板从高亮度状态切换至低亮度状态。
在实施中,基于前面实施例提出的控制电路、亮度切换电路以及具有功率切换功能的灯管电路,对LED灯板的亮度进行调节的方法,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从而对光耦组件进行控制,进而使得流入LED灯板的电流发生变化,最终令LED灯板的亮度发生变化。
执行步骤11,令传感器获取其检测范围内出现检测对象的情况生成不同的检测结果,该检测结果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送至光耦组件处。
步骤12、13描述的是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从而对LED灯板的亮度在两个状态间进行切换的具体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控制电路在接收到高功耗控制信号时才会将LED灯板切换至高亮度状态时,LED灯板均处于低亮度状态,从而降低功耗,实现节能的效果。
在步骤12中,如果传感器获取到的检测结果是满足低功耗条件的,意味着此时不需要提高LED灯板的亮度,此时控制电路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低功耗控制信号后,控制亮度切换电路中的MOS管断开附加电阻所处的回路,使得亮度切换电路中用于向稳压件U1提供分压的电阻数量保持不变,从而令LED灯板获取到的电流保持较小的状态,最终令LED灯板处于低亮度的低功耗状态。
在步骤13中,如果传感器获取到的检测结果是满足高功耗条件的,意味着此时需要提高LED灯板的亮度,此时控制电路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高功耗控制信号后,控制电路切换电路中的MOS管接通附加电阻所处的回路,使得亮度切换电路中用于向稳压件U1提供分压的电阻数量增加,从而令LED灯板获取到的电流增大,最终令LED灯板从低亮度的低功耗状态切换至高亮度的高功耗状态。
可选的,当所述LED灯板从低亮度状态切换至高亮度状态后,并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满足低功耗条件时,令所述LED灯板在预设时间内保持高亮度状态。
在实施中,如果LED灯板处于高亮度的状态时,此时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表明已经可以切换至低亮度状态时,此时亮度切换电路并不立即将LED灯板的亮度进行调节,而是在预设时间内,保持LED灯板处于高亮度状态,即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延迟效果,这样可以防止当行人或车辆刚离开当前LED灯板的照亮范围、同时尚未进入下一LED灯板的照射范围时,无法得到充分照明这一情况的发生,避免因此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
可选的,当所述LED灯板从低亮度状态切换至高亮度状态后,并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满足高功耗条件时,令所述LED灯板持续保持高亮度状态。
在实施中,如果LED灯板处于高亮度的状态时,同时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表需要持续保持高亮度状态时,此时亮度切换电路会保持LED灯板一直处于高亮度状态。之所以这样设定,是为了防止一些移动缓慢的行人、人或车辆离开了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但尚未完全离开当前LED灯板的照亮范围时,LED灯板能够继续提供照明,防止当前情况下,LED灯板直接进入低亮度状态导致移动缓慢的行人、人或车辆无法得到足够照明发生事故的发生。
在执行步骤13使得LED灯板切换至高亮度的高功耗状态时,如果满足延迟终止条件,传感器会生成切换信号,使得控制电路根据切换信号控制亮度切换电路中的MOS管断开附加电阻所处的回路,使得亮度切换电路中用于向稳压件U1提供分压的电阻数量保持不变,从而令LED灯板获取到的电流保持较小的状态,最终令LED灯板处于低亮度的低功耗状态。
这里之所以设置延迟终止条件,使得LED灯板从高亮度的高功耗状态切换至低亮度的低功耗状态,是出于节能的要求,当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当前不再需要LED灯板进行照明时,会控制LED灯板进入低亮度的低功耗状态。
在步骤12和13中,提及到的低功耗条件包括:所述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没有出现移动的检测对象。而所述高功耗条件包括:所述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出现移动的检测对象。
在实施中,传感器是具有一定的检测范围的,如果在检测范围内没有出现移动的检测对象,则表明在当前环境下,没有需要LED灯板提供照明的需求,将这时的环境状态定为低功耗条件。相反的,如果检测范围内出现了移动的检测对象,表明当前环境下存在需要LED灯板提供照明的需求,将这时的环境状态定为高功耗条件。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LED灯板为安装在地下停车场顶部、用于对停车位及行车路线进行照明的设备,LED灯板连接亮度切换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在控制电路上设有传感器。
当有行人或者低速行进的车辆驶入地下停车场时,传感器在检测区域内检测到移动的检测对象,之后,传感器生成高功耗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经控制电路发送至亮度切换电路,使亮度切换电路将LED灯板的亮度切换至高亮度状态,从而为行人和车辆提供照明。
当有行人或者低速行进的车辆驶出地下停车场时,传感器在检测区域内未检测到移动的检测对象,之后,传感器生成低功耗控制信号,将该控制信号经控制电路发送至亮度切换电路,使亮度切换电路将LED灯板的亮度切换至低亮度状态,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基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灯管电路,LED灯板的低功率状态约维持在3w左右,此时可以维持公共设施中的基本照明需求。当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进入检测范围时,产生第二信号,在经过电阻R7降压、限流,二极管D1整流后加载到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后,使得流入LED灯板的电流增大,LED灯板的发光功率也增加到15w左右。
这里使用的传感器41,可以采用雷达传感器41等类型,在距离8m-10m的范围检测到人体或车辆后,即可产生信号,
控制电路可连接若干个LED灯板,这样当传感器检测到车辆或行人驶入检测范围,该传感器连接的若干个LED灯板同时会点亮,使得车辆或行人前方的道路均被照亮。而当车辆或行人行驶至LED灯板的中间或者靠近末端的位置时,后续LED灯板的传感器会检测到车辆或行人驶入其检测范围,继而提高后续LED灯板的亮度。
为了提高使用感受,在功率调节方法中还提出了延迟终止条件,延迟终止条件包括:
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没有出现移动的检测对象,和/或
传感器检测范围内的检测对象在误判时间中没有移动。
在实施中,在LED灯板处于高亮度状态的前提下,如果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没有出现移动的检测对象,表明当前不存在照明需求,此时则将LED灯板的亮度切换为低亮度状态。另外,在传感器中设有定时器,定时器用于确认误判时间,当在误判时间内,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的检测对象没有移动,则同样表明当前没有照明需求,将LED灯板的亮度切换为低亮度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更为人性化的照明,这里的误判时间需要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调整,具体调节过程及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灯管电路的功率调节方法,当传感器在不同情况下获取不同的检测结果,控制电路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令亮度切换电路将LED灯板在不同的亮度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照明的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对LED灯板还设有延迟变暗的机制,从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实现更为人性化的照明。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组装或使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光耦组件U2,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设有整流滤波电路;
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设有电容C2、电阻R7、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传感器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C2之间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在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4;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亮度切换电路,在所述亮度切换电路中设有为LED灯板提供稳定电流的稳压件U1、以及与所述稳压件U1连接的电阻R3,以及与稳压件U1实现选择性通断的电阻R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内置有延迟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亮度切换电路中:
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3和二极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稳压件U1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光耦组件U2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亮度切换电路中还设有用于对LED灯板进行分流的MOS管Q1。
5.灯管电路,所述灯管电路包括LED灯板,在LED灯板的供电端连接有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管电路的控制端还设有亮度切换电路,以及与亮度切换电路电连接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设有光耦组件U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设有整流滤波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中设有电容C2、电阻R7、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传感器的输出端并联有电容C2,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容C2之间设有电阻R7和二极管D3,在光耦组件U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二极管D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亮度切换电路中设有为LED灯板提供稳定电流的稳压件U1、以及与所述稳压件U1连接的电阻R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亮度切换电路中:
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稳压件U1的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还设有电阻R3和二极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极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设有电阻R5,所述稳压件U1的输入端经电阻R6与所述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光耦组件U2的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内置有延迟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亮度切换电路中还设有用于对LED灯板进行分流的MOS管Q1。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220V交流电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为桥式整流电路。
CN201621090593.6U 2016-09-29 2016-09-29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Active CN206332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0593.6U CN206332873U (zh) 2016-09-29 2016-09-29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90593.6U CN206332873U (zh) 2016-09-29 2016-09-29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2873U true CN206332873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87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90593.6U Active CN206332873U (zh) 2016-09-29 2016-09-29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28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206A (zh) * 2016-09-29 2017-02-22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灯管电路以及功率调节方法
CN109087525A (zh) * 2018-08-01 2018-12-25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航空闲车位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206A (zh) * 2016-09-29 2017-02-22 普天智能照明研究院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灯管电路以及功率调节方法
CN109087525A (zh) * 2018-08-01 2018-12-25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航空闲车位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087525B (zh) * 2018-08-01 2021-05-07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导航空闲车位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5442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及控制发光二极管灯具发光的方法
CN105142288B (zh) 一种教室照明的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096585A (zh) 基于物联网的led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6332873U (zh) 控制电路以及灯管电路
CN201550328U (zh) 照明电路控制器
CN201378890Y (zh) 智能灯光控制器
CN106455206A (zh) 控制电路、灯管电路以及功率调节方法
CN204014185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路灯系统
CN202972697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亮度等级的筒灯
CN202389385U (zh) 地铁车辆自动照明系统
CN204145451U (zh) 一种微波感应延时开关及led灯
CN201393322Y (zh) 一种智能路灯控制器
CN203590518U (zh) 照明灯无线控制系统
CN206136380U (zh) 灯管电路
CN204652729U (zh) 一种路灯照明控制系统
CN203023957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亮度等级的面板灯
CN209856935U (zh) 一种小区智能led灯照明系统
CN105864731A (zh) 地下车库进出口车辆安全交会警示灯
CN203258533U (zh)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智能led路灯系统
CN202979368U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6793396A (zh) 一种路灯节能管理系统
CN208158964U (zh) 一种信号灯的状态检测电路
CN207460517U (zh) 一种隧道多参数环境检测装置
CN105592592A (zh) 一种具有通信功能的灯具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99251U (zh) 一种led与荧光灯照明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