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4652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4652U
CN206324652U CN201621048420.8U CN201621048420U CN206324652U CN 206324652 U CN206324652 U CN 206324652U CN 201621048420 U CN201621048420 U CN 201621048420U CN 206324652 U CN206324652 U CN 206324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disc
retainer plate
bottle body
seal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84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长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484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4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4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4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玻璃壶身,所述壶身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缩的台阶部;发热盘,发热盘呈盆状,其开口端的外周设有环状的凸缘;固定圈,固定圈的外侧壁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密封圈,抵接在固定圈的上端面与发热盘的凸缘之间;第二密封圈,抵接在固定圈的第一连接部与壶身的台阶部内表面之间;和底盖,抵接在壶身的底部,并与发热盘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发热盘和壶身之间设置固定圈、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通过紧固发热盘的底部与底盖紧固连接且底盖抵接在壶体的底部,使发热盘和壶身之间有效的密封连接,省去了静置固体胶的步骤缩短了工时,同时节省了空间、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液体加热容器,比如水壶,如图1所示,发热盘和壶身的固定为打胶工艺,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壶身2’的底部嵌入发热盘4’底部的凹槽结构内,通过在凹槽结构内进行打胶,实现发热盘4’与壶身2’固定连接。为了能够保证打胶后满足装配强度和气味测试的要求,需要用专用夹具将整个结构静置48小时以上才能上线生产,由于打胶工艺繁杂,静置时间长,使产品生产效率低下,车间占用空间大,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实用新型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玻璃壶身,壶身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缩的台阶部;发热盘,发热盘呈盆状,其开口端的外周设有环状的凸缘;固定圈,固定圈的外侧壁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密封圈,抵接在固定圈的上端面与发热盘的凸缘之间;第二密封圈,抵接在固定圈的第一连接部与壶身的台阶部内表面之间;和底盖,抵接在壶身的底部,并与发热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设置了固定圈,并在固定圈的第一连接部与壶身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以及在固定圈与发热盘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由于发热盘的底部与底盖紧固连接且底盖抵接在壶体的底部,因此紧固连接后的发热盘会直接对第二密封圈施加轴向的压紧力,同时还会通过固定圈对第一密封圈间接施加轴向的压紧力,从而使得发热盘和壶身之间能够有效的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通过固体胶实现发热盘和壶身底部的密封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圈的方式密封壶身底部和发热盘,生产工艺中省去了静置固体胶的步骤,因而节约了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圈的方式更适用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不需要大量空间堆放静置的液体加热容器,因而节约了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圈的方式相对打胶工艺来说工艺简单,成品率高。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如果发热盘和壶身连接处损坏的话,也便于通过更换密封圈和固定圈等相关零配件维修。此外,玻璃材质的壶身不仅便于用户观察水位,也便于用户观察食材的烹煮,增加用户烹饪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圈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在发热盘的凸缘与第一台阶结构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固定圈的上端面的第一台阶结构,不仅有利于定位安装第一密封圈,而且通过台阶结构和环状凸缘相连接,也能使发热盘稳定地固定在固定圈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密封圈的外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台阶部内表面的挡水环。
相对于第二密封圈的外周壁直接与台阶部抵接的方式来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二密封圈的外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台阶部内表面的挡水环,其弹性更大,因而其弹性变形面积也更大,相应的与台阶部内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也更大,因而密封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挡水环包括第一挡水环和第二挡水环;第一连接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第一挡水环位于第二台阶结构上,第二挡水环位于第二台阶结构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挡水环包括第一挡水环和第二挡水环,第一连接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通过第一挡水环位于第二台阶结构上,第二挡水环位于第二台阶结构的下方,使两个挡水环分别与壶身相连接,增加了挡水环阻挡水从壶身进入固定圈的次数,进一步增加了固定圈与壶身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地,第一挡水环在壶身的接触位置高于第二挡水环在壶身的接触位置,当水从上流下时,受到第一挡水环的阻挡,避免水侵入第二密封圈而使固定圈潮湿,进而影响发热盘的发热效果,同时由于第二挡水环的保护,进一步有效地避免了水侵入固定圈而影响发热盘的工作,同时也避免了水流入底盘而影响用户使用,进而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提高固定圈和壶身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壁设有凹槽,发热盘的凸缘嵌入凹槽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密封圈的内周壁设有凹槽,发热盘的凸缘嵌入凹槽中,使第一密封圈将发热盘的上端套住后与固定圈相连接,这样发热盘凸缘的外周壁能始终抵接凹槽的底壁,使得第一密封圈不会向内收缩滑动,从而保证发热盘的凸缘有效的压紧第一密封圈,进而提高发热盘和固定圈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L”状,具有底壁和环绕底壁外周的侧壁,发热盘凸缘的下端面抵接第一密封圈底壁的上表面,发热盘凸缘的外周壁抵接第一密封圈侧壁的内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凸缘的外周壁能始终抵接第一密封圈的侧壁,使得第一密封圈不会向内收缩滑动,进而保证发热盘的凸缘可以有效压紧第一密封圈的底壁,从而提高发热盘和固定圈密封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圈为塑胶固定圈。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圈为塑胶固定圈,塑胶固定圈具有弹性易产生形变,有利于装配和固定。进一步地,塑胶固定圈具有密封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发热盘与壶身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地,塑胶固定圈可以为弹性件,利用弹性使发热盘和壶身更稳定的固定在一起,提高了发热盘和壶身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发热盘和壶身固定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圈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壶身的底部边缘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固定圈底部的第二连接部与壶身的底部边缘相连接,进一步增加了固定圈与壶身固定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壶身和固定圈连接不稳定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发热盘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发热盘与壶身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并保证了发热盘的加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与壶身底部相连接,当螺钉锁紧底盖与发热盘时,发热盘受力向下压缩固定圈的上端,进而使固定圈牢固的与壶身相连接,同时使发热盘、第一密封圈、固定圈和第二密封圈更紧固的与壶身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盘与壶身连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与壶身底部边缘相连接,避免壶身底部边缘暴露在外影响产品的美观并影响用户使用,进而保证了产品外观的美观,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至1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范围与壶身台阶部以下部分的长度相适配,壶身台阶部以下部分长度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发热盘和温控器的安装,又要使得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固定圈的厚度为1.5mm至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圈的厚度为1.5mm至2mm,避免固定圈厚度太小影响发热盘和壶身的固定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发热盘和壶身稳定的固定在一起,同时避免了固定圈厚度太大占用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壶身底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装配,进而在保证发热盘和壶身固定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螺钉,底盖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发热盘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连接发热盘和底盖。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连接发热盘和底盖,进而通过螺钉锁紧发热盘,使发热盘与壶身更牢固的固定在一起,起到再一次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盘和壶身固定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液体加热容器的整体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为三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为三个,通过三个螺钉连接发热盘和底盖,使发热盘和底盖连接过程中受力均匀,进而使发热盘和壶身紧密的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提高发热盘和壶身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盖抵接在台阶部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底盖抵接在台阶部的外表面,避免了台阶部的底端裸露在外影响产品的美观,有效地保证了产品外观的美观,同时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底盖抵接在台阶部的外表面,在螺钉锁紧发热盘和底盖时,有利于发热盘和壶身更紧固的固定在一起,进而提高发热盘和壶身之间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相关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壶身和发热盘打胶工艺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的实施例中壶身和发热盘打胶工艺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液体加热容器装配后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液体加热容器装配后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的液体加热容器的仰视图。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用新型。
其中,图3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壶身,台阶部22,4发热盘,42凸缘,62固定圈,622第二台阶结构,624第一台阶结构,626第一连接部,64第一密封圈,66第二密封圈,662第一挡水环,664第二挡水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3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玻璃壶身2,壶身2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缩的台阶部22;发热盘4,发热盘4呈盆状,其开口端的外周设有环状的凸缘42;固定圈62,固定圈62的外侧壁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第一连接部626;第一密封圈64,抵接在固定圈62的上端面与发热盘4的凸缘42之间;第二密封圈66,抵接在固定圈62的第一连接部626与壶身2的台阶部22内表面之间;和底盖,抵接在壶身2的底部,并与发热盘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设置了固定圈62,并在固定圈62的第一连接部626与壶身2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66以及在固定圈62与发热盘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64,由于发热盘4的底部与底盖8紧固连接且底盖8抵接在壶体的底部,因此紧固连接后的发热盘4会直接对第二密封圈66施加轴向的压紧力,同时还会通过固定圈62对第一密封圈64间接施加轴向的压紧力,从而使得发热盘4和壶身2之间能够有效的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通过固体胶实现发热盘4和壶身2底部的密封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圈的方式密封壶身2底部和发热盘4,因此生产工艺中省去了静置固体胶的步骤,因而节约了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圈的方式更适用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不需要大量空间堆放静置的液体加热容器,因而节约了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圈的方式相对打胶工艺来说工艺简单,成品率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如果发热盘和壶身连接处损坏的话,也便于通过更换密封圈和固定圈等相关零配件维修。此外,玻璃材质的壶身不仅便于用户观察水位,也便于用户观察食材的烹煮,增加用户烹饪体验。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圈6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624,第一密封圈64抵接在发热盘4的凸缘42和第一台阶结构62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圈62的上端面的第一台阶结构624与凸缘42相连接,实现发热盘4固定在固定圈62上,不仅有利于定位安装第一密封圈64,而且通过第一台阶结构624和环状凸缘42相连接也能使发热盘4稳定的固定在固定圈62上。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密封圈66的外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台阶部22内表面的挡水环。
相对于第二密封圈66的外周壁直接与台阶部22抵接的方式来说,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密封圈66的外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台阶部22内表面的挡水环,其弹性更大,因而其弹性变形面积也更大,相应的与台阶部22内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也更大,因而密封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挡水环包括第一挡水环662和第二挡水环664;第一连接部62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622,第一挡水环662位于第二台阶结构上622,第二挡水环664位于第二台阶结构622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挡水环包括第一挡水环662和第二挡水环664,第一连接部62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622,通过第一挡水环662位于第二台阶结构上622,第二挡水环664位于第二台阶结构622的下方,使两个挡水环分别与壶身2相连接,增加了挡水环阻挡水从壶身2进入固定圈62的次数,进一步增加了固定圈62与壶身2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地,第一挡水环662在壶身4的接触位置高于第二挡水环664在壶身4的接触位置,当水从上流下时,受到第一挡水环662的阻挡,避免水侵入第二密封圈66而使固定圈62潮湿,进而影响发热盘4的发热效果,同时由于第二挡水环664的保护,进一步有效地避免了水侵入固定圈62而影响发热盘4的工作,同时也避免了水流入底盘而影响用户使用,进而起到了双重保护的作用,提高固定圈62和壶身2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密封圈64的内周壁设有凹槽,发热盘的凸缘42嵌入凹槽中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64的内周壁设有凹槽,发热盘4的凸缘42嵌入凹槽中,使第一密封圈64将发热盘4的上端套住后与固定圈62相连接,这样发热盘4凸缘的外周壁能始终抵接凹槽的底壁,使得第一密封圈64不会向内收缩滑动,从而保证发热盘的凸缘有效的压紧第一密封圈64,进而提高发热盘4和固定圈62密封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如图4所示,第一密封圈64的纵截面呈“L”状,具有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外周的侧壁,发热盘4凸缘42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64底壁的上表面,发热盘4凸缘42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64侧壁的内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热盘4凸缘42的外周壁能始终抵接第一密封圈64的侧壁,使得第一密封圈64不会向内收缩滑动,进而保证发热盘4的凸缘42可以有效压紧第一密封圈64的底壁,从而提高发热盘4和固定圈62密封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圈62为塑胶固定圈62。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圈62为塑胶固定圈62,塑胶固定圈62具有弹性易产生形变,有利于装配和固定。进一步地,塑胶固定圈62具有密封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发热盘4与壶身2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地,塑胶固定圈62可以为弹性件,利用弹性使发热盘4和壶身2更稳定的固定在一起,提高了发热盘4和壶身2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发热盘4和壶身2固定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进而提升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圈6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628,第二连接部628与壶身2的底部边缘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圈62底部的第二连接部628与壶身2的底部边缘相连接,进一步增加了固定圈62与壶身2固定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壶身2和固定圈62连接不稳定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发热盘4的加热效果,进而保证发热盘4与壶身2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并保证了发热盘4的加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628与壶身2底部相连接,当螺钉锁紧底盖与发热盘4时,发热盘4受力向下压缩固定圈62的上端,进而使固定圈62牢固的与壶身4相连接,同时使发热盘4、第一密封圈64、固定圈62和第二密封圈66更紧固的与壶身2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盘4与壶身2连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628与壶身2底部边缘相连接,避免壶身2底部边缘暴露在外影响产品的美观并影响用户使用,进而保证了产品外观的美观,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部626和第二连接部628之间的距离为10mm至12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26和第二连接部628之间的距离范围与壶身2台阶部22以下部分的长度相适配,壶身2台阶部22以下部分长度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发热盘4和温控器的安装,又要使得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圈62的厚度为1.5mm至2mm。
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圈62的厚度为1.5mm至2mm,避免固定圈62厚度太小影响发热盘4和壶身2的固定效果,有效地保证了发热盘4和壶身2稳定的固定在一起,同时避免了固定圈62厚度太大占用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壶身2底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装配,进而在保证发热盘4和壶身2固定连接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具体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可以是电热水壶、养生壶、煮茶壶、汤煲或符合要求的其他器具。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螺钉,底盖8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发热盘4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连接发热盘4和底盖。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连接发热盘4和底盖8,进而使螺钉锁紧发热盘4,使发热盘4与壶身2更牢固的固定在一起,起到再一次固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发热盘4和壶身2固定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液体加热容器的整体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为三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为三个,通过三个螺钉连接发热盘4和底盖8,使发热盘4和底盖8连接过程中受力均匀,进而使发热盘4和壶身2紧密的贴合并固定在一起,提高发热盘4和壶身2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整体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盖8抵接在台阶部22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底盖8抵接在台阶部22的外表面,避免了台阶部22的底端裸露在外影响产品的美观,有效地保证了产品外观的美观,同时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底盖8抵接在台阶部22的外表面,在螺钉锁紧发热盘4和底盖8时,有利于发热盘4和壶身2更紧固的固定在一起,进而提高发热盘4和壶身2之间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设置了固定圈62,并在固定圈62的第一连接部626与壶身2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66以及在固定圈62与发热盘4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64,由于发热盘4的底部与底盖8紧固连接且底盖8抵接在壶体的底部,因此紧固连接后的发热盘4会直接对第二密封圈66施加轴向的压紧力,同时还会通过固定圈62对第一密封圈64间接施加轴向的压紧力,从而使得发热盘4和壶身2之间能够有效的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通过固体胶实现发热盘4和壶身2底部的密封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密封圈的方式密封壶身2底部和发热盘4,生产工艺中省去了静置固体胶的步骤,因而节约了时间。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圈的方式更适用于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不需要大量空间堆放静置的液体加热容器,因而节约了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密封圈的方式相对打胶工艺来说工艺简单,成品率高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如果发热盘4和壶身2连接处损坏的话,也便于通过更换密封圈和固定圈62等相关零配件维修。此外,玻璃材质的壶身不仅便于用户观察水位,也便于用户观察食材的烹煮,增加用户烹饪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壶身,所述壶身的底部设有向内收缩的台阶部;
发热盘,所述发热盘呈盆状,其开口端的外周设有环状的凸缘;
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外侧壁的上端设置有环状的第一连接部;
第一密封圈,抵接在所述固定圈的上端面与所述发热盘的凸缘之间;
第二密封圈,抵接在所述固定圈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壶身的台阶部内表面之间;和
底盖,抵接所述壶身的底部,并与所述发热盘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圈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接在所述发热盘的凸缘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周壁设置有至少一个抵接所述台阶部内表面的挡水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挡水环包括第一挡水环和第二挡水环;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一挡水环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上,所述第二挡水环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周壁设有凹槽,所述发热盘的凸缘嵌入所述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纵截面呈“L”状,具有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外周的侧壁,所述发热盘凸缘的下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底壁的上表面,所述发热盘的凸缘的外周壁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侧壁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圈为塑胶固定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圈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壶身的底部边缘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至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圈的厚度为1.5mm至2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螺钉,所述底盖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发热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连接所述发热盘和所述底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抵接在所述台阶部的外表面上。
CN201621048420.8U 2016-09-09 2016-09-09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6324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8420.8U CN206324652U (zh) 2016-09-09 2016-09-09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8420.8U CN206324652U (zh) 2016-09-09 2016-09-09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4652U true CN206324652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85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8420.8U Active CN206324652U (zh) 2016-09-09 2016-09-09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46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175A (zh) * 2016-09-09 2018-03-1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175A (zh) * 2016-09-09 2018-03-16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2465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507889U (zh) 一种单晶硅切割后恒温脱胶装置
CN202489789U (zh) 一种快速煮茶器
CN202723558U (zh) 电加热水壶
CN204048653U (zh) 多功能一体式茶几
CN206197739U (zh) 自动蒸饭器
CN107802175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3207790U (zh) 一种蒸饭锅锅体及包含其的自动蒸饭锅
CN206596940U (zh) 蒸饭装置
CN204764946U (zh) 一种煮食器
CN207627082U (zh) 电水壶
CN105996756A (zh) 一种多功能水壶
CN201057962Y (zh) 咖啡机
CN2937867Y (zh) 电蒸炉
CN208920127U (zh) 加热器具
CN206303720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6119872U (zh) 一种茶具
CN207734024U (zh) 木桶饭电饭煲
CN207755061U (zh) 电水壶
CN110236383A (zh) 一种电热水壶防蚊虫效果好的进水漏斗
CN206239139U (zh) 玻璃电水壶
CN206302928U (zh) 一种植物循环浇灌培养装置
CN205774447U (zh) 白酒蒸馏甑桶
CN208425925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05994296U (zh) 陶瓷智能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