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13170U - 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13170U CN206313170U CN201621488546.7U CN201621488546U CN206313170U CN 206313170 U CN206313170 U CN 206313170U CN 201621488546 U CN201621488546 U CN 201621488546U CN 206313170 U CN206313170 U CN 2063131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terminal
- hole
- wall
- contact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连接端子能够与对配端子对配保持稳定且电传输性能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产品的不断深入应用,用于实现不同电子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特别地,随着新能源的利用,电动汽车的使用也不断增多。如何实现电动汽车便捷、稳定地充电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与对配端子对配保持稳定、电传输性能强的连接端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排布。
优选地,所述通孔至少为一对。每一对所述通孔径向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三个,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相互间隔120度排列。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具有容腔底壁。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底壁轴向邻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接触壁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抱爪。相邻所述抱爪之间设置有切口。多个所述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排布。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抱爪为一对。每一对所述抱爪径向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有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均匀排布。
优选地,所述切口至少为一对。每一对所述切口径向正对设置。
优选地,所有抱爪均自所述接触壁的一端倾斜延伸至彼此靠近,且处于同一个锥面上。
优选地,所述抱爪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肋。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径向向外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抱爪的自由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引导面。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一体件。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导电镀层。
优选地,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导电镀层。
优选地,所述导电镀层连续延伸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孔壁。
优选地,所述导电镀层为金属电镀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高压大电流端子。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子为充电插座连接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的容纳通过容纳对配端子,能够便利地实现与对配端子的稳固电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快速的电传导。通过在接触壁上设置通孔,能够便利于导电镀层的设置,特别是便利于电镀液流通以实现固化形成均匀覆盖的导电镀层。所述连接端子不仅精简了工艺而且提升了载流性能。所述接触部通过在所述接触壁的一端设置抱爪,提升了与对配端子的机械保持性能,增强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在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端子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连接端子的投影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连接端子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连接端子在设置有导电镀层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端子101。所述连接端子101包括端子本体10及接触部20。所述接触部20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一端上,且可以与对配端子(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所述端子本体1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所述端子本体10只要能够承载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其他结构,且能够实现电传导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本体10大致呈柱形状。也即是,所述端子本体10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延伸预设的长度。
所述接触部20自所述端子本体10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接触部20具有接触壁21。所述接触壁21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接触壁21围成一容腔23。所述接触壁21的具体形状、结构及数量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可以实现与对应的对配端子或连接件实现接触电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通用性能,所述接触壁21所围成的外部轮廓大致为圆筒状。所述接触壁21为一个连续、完整的圆筒壁。当然,所述接触壁21可以为多个。此时,多个所述接触壁21依次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排布围成所述容腔23即可。为了便利于制造及获得均匀导电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壁21的厚度均匀一致。
所述容腔23延伸至在所述接触壁21的自由端形成一开口(图中未标示)。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腔23的横截面为圆孔状。所述根据应用需要,所述容腔23的横截面也可以为矩形孔状或者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腔23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均匀延伸。也即是,所述容腔23的横截面面积及尺寸均保持不变。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接触壁21具有内周面25a及外周面25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周面25b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连续延伸的圆筒面或圆管面。相应地,所述外周面25b也为圆管面。所述内周面25a及外周面25b可直接与对配端子或连接件接触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周面25a和/或外周面25b上可涂覆下述导电镀层60,以增强导电性能。
所述接触部20具有容腔底壁25c。所述容腔底壁25c与所述内周面25a围成所述容腔23。也即是,所述容腔底壁25c与所述接触壁21围成所述容腔23。所述容腔底壁25c设置在所述端子本体10的端部。所述容腔底壁25c可以为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制造及提升对配连接性能,所述容腔底壁25c延伸呈圆锥形凹陷。
为了便利于导电液体流动至覆盖在所述内周面25a上以形成下述导电镀层60,所述接触壁21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28。也即是,所述通孔28与所述容腔23连通。所述通孔28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所述接触壁21的内外侧的连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加工及液体流通,所述通孔28为圆孔。所述通孔28可以仅为一个。为了更便利于导电液体均匀流动以及便利于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8为多个。具体地,所述通孔28为四个。为了进一步提升导电液体均匀流通性,多个所述通孔28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均匀排布。为了便利于加工以提升加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通孔28为一对。一对所述通孔28径向正对设置。也即是,通过一次加工即可在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径向上同时形成两个贯穿所述接触壁21的所述通孔28。为了在所述连接端子101在任意角度时使得所有内周面25a均能设置相应的导电镀层60,所述通孔28为两组。且该两组所述通孔28呈十字交叉状,也即是四个所述通孔28均匀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作为变形,为了充分精简工艺且实现电镀液的充分流动,所述通孔28可以为三个。三个所述通孔28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等间距设置。也即是,三个所述通孔28沿所述接触壁21的周向相互间隔120度排列。也即是,三个所述通孔28在同一圆周上,并连接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与所述接触壁21的圆形横截面的外接圆接触。
为了增强对配端子的稳固接触性能,所述接触部20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抱爪30、30a、30b、30c、30d、30e。多个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抱爪30的具体数量根据具体应用而选择,譬如两个或四个或者更其他数量。为了提供对对配端子的均匀保持力,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周向均匀排布。所述抱爪30大致为片状。为了使得施加给对配端子的保持力,每两个所述抱爪30、30c(及30a、30d,30b、30e)为一组。每一组所述抱爪30、30c(30a、30d,及30b、30e)径向正对设置。也即是,六个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依次均匀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为了增强所述抱爪30的弹性形变性能及通用性能,相邻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彼此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之间的所述间隔的具体大小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所有抱爪30、30a、30b、30c、30d、30e的具体结构及具体尺寸规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的形状及规格均相同。为了便利于制造及提升加工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之间具有切口32。也即是,所述抱爪30由一周向连续延伸管状壁切割形成。所述切口32至少为一对。每一对所述切口32、32c(或32a、32d,或32b、32e)径向正对设置。也即是,每一个切割,即能够形成两个所述切口32。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六个所述切口32、32a、32b、32c、32d、32e及六个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由三次切割形成。
为了增强对对配端子的保持性能,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轴向倾斜向下延伸。相应地,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在自由端形成一个收缩口。也即是,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自其自由端朝着所述端子本体10的方向的横截面尺寸逐渐增大。或者,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向着自由端方向处于同一个收缩状的锥面上。
为了增强对所述抱爪30的自由端的机械强度,所抱爪30、30a、30b、30c、30d、30e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肋34、34a、34b、34c、34d、34e。所述凸肋34沿所述连接端子101的径向向外突出设置。也即是,所述凸肋34相对于所述抱爪30的外壁外翻或翘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肋34为冲压结构。即,所述抱爪30的自由端经冲压制成所述凸肋34。
为了便利于实现对对配端子的插接配合,所述抱爪30、30a、30b、30c、30d、30e的自由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引导面36、36a、36b、36c、36d、36e。所述引导面36的具体延伸结构根据对配端子的形状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面36大致为形成的开口向所述容腔23的内部逐渐减小的倾斜面。也即是,所有引导面36围成一喇叭口状。
为了精简工艺、降低成本及提升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101为金属一体件。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101为铜材一体件。也即是,所述连接端子101的材质的铜,譬如可以为黄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作为实施例一的变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连接端子102。与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端子101不同的是,所述连接端子102还包括导电镀层60。所述导电镀层60涂覆设置在所述内周面25a上。所述导电镀层60具有小于所述接触壁21的电阻率。所述导电镀层60可以增强所述连接端子102的电传导性能。
所述导电镀层60可以为任意导体材质贴附在所述内周面25a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镀层60为电镀层。即,电镀液通过电镀附着在所述内周面25a上。根据需要,电镀液可以为任意金属液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镀液为银。也即是,所述导电镀层60为一层银。
为了增强导电传输性能,所述外周面25b上设置有导电镀层60a。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加工及进一步提升导电性能,电镀液可以通过所述通孔28、28a、28b、28c中的至少一个中流通,从而从外侧流通至所述内周面25b上,并且在相应的所述通孔28、28a、28b、28c的孔壁上铺设连接导电镀层60、60a的导电镀层60b、60c。也即是,如图5的上下方向上,电镀液流过对应的一对通孔28、28b并形成导电镀层60b、60c。为了进一步增强导电传输性能,所述容腔底壁25c上设置有导电镀层60d。所有导电镀层60、60a、60b、60c、60d可以分别独立成型,也可以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导电镀层60、60a、60b、60c、60d均为连接一体的电镀层。
为了提升所述连接端子102的电传输性能,所述连接端子101可整体浸泡在电镀液中,从而使得所述连接端子101的整个内外表面均设置有所述导电镀层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0(包括抱爪30)整体浸泡在电镀液中,从而使得所述接触部20的内表面25a及外表面25b均设置有所述导电镀层60。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插座(图中未示出)。所述充电插座可以包括如前述记载的任一个所述连接端子101或102。所述连接端子101、102可以与插头(图中未示出)对配连接。特别地,所述充电插座可以为电动汽车的上接受充电枪进行充电的插座。更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101、102及所述充电插座适用于直流快速充电的的电连接。
也即是,作为变形,所述连接端子101、102为充电插座连接端子,尤其适用于作为符合新能源汽车国标直流快充要求的连接端子,从而提升其应用性能。更具体地,所述连接端子101用作充电插座的接地端子。所述连接端子101、102可以为高压大电流端子。也即是,所述连接端子101、102可以应用在高压、大电流的环境中。如无特殊说明,所述连接端子101、102可以应用于诸如雷击产生的上百安培(甚至上千安培)的“大电流”电连接应用环境,并且在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的持续时间(譬如数秒)内保持不被毁坏。所述连接端子101、102能够长时间在数十安培的应用环境中进行相应的电传输。所述连接端子101、102可以应用于上百伏特(譬如市电)的电连接应用环境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及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端子本体的一端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
所述接触部具有接触壁;所述接触壁围成一容腔,可容纳自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插入的对配端子;
所述接触壁上设置有径向贯穿的通孔;
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多个;
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至少为一对;
每一对所述通孔径向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三个,且沿所述接触壁的周向相互间隔120度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容腔底壁;
所述通孔与所述容腔底壁轴向邻接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壁的自由端设置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抱爪;
相邻所述抱爪之间设置有切口;
多个所述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每两个所述抱爪为一对;
每一对所述抱爪径向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有抱爪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周向均匀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口至少为一对;
每一对所述切口径向正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有抱爪均自所述接触壁的一端倾斜延伸至彼此靠近,且处于同一个锥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爪的自由端设置有凸肋;
所述凸肋沿所述连接端子的径向向外突出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爪的自由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引导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为金属一体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内周面及外周面;
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导电镀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导电镀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镀层连续延伸且覆盖所述通孔的孔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镀层为金属电镀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为大电流端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为充电插座连接端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88546.7U CN206313170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连接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88546.7U CN206313170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连接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13170U true CN206313170U (zh) | 2017-07-07 |
Family
ID=59248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885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13170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连接端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1317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2119A (zh) * | 2017-09-12 | 2018-02-23 | 英德奥克莱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铅蓄电池用的快速充电连接结构 |
WO2024140942A1 (zh) * | 2022-12-29 | 2024-07-04 |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连接组件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21488546.7U patent/CN2063131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2119A (zh) * | 2017-09-12 | 2018-02-23 | 英德奥克莱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铅蓄电池用的快速充电连接结构 |
WO2024140942A1 (zh) * | 2022-12-29 | 2024-07-04 |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端子连接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87731A (zh) |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 |
CN206313170U (zh) | 连接端子 | |
CN207426226U (zh) |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 |
CN111200200B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液冷充电插座用液冷线缆 | |
CN109727713B (zh) | 一种紫铜波纹管结构的大功率充电桩串冷电缆 | |
CN105144491A (zh) | 连接器 | |
CN204809464U (zh) | 可正反插拔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1295534U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液冷线缆 | |
CN106058581A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US11374349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use | |
CN202534813U (zh) | 直流电源连接器 | |
CN108806851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600a充电枪专用液冷电缆 | |
CA2561526A1 (en) |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EP1261076A3 (en) | Watertight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 |
JP3232114U (ja) | 電源ガイドピン接続構造 | |
CN206401571U (zh) | 连接端子、连接组件及充电插座 | |
CN214754628U (zh) | 一种适用于电缆接头压接的端子压接机 | |
CN209544406U (zh) | 一种具有改进的电路单元的可充电电池 | |
CN208272289U (zh) | 一种抗干扰具有电压检测的连接线 | |
CN106374259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快拔插连接器 | |
CN106558791A (zh) | 正反插usb插头 | |
CN207427488U (zh) | 一种便于插拔的wifi热点装置 | |
CN2049055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105609893A (zh) | 一种散热好的可拆装锂电池组 | |
CN207217898U (zh) | 高温、高真空环境下多插孔电器连接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