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9378U - 一种井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09378U CN206309378U CN201621291450.1U CN201621291450U CN206309378U CN 206309378 U CN206309378 U CN 206309378U CN 201621291450 U CN201621291450 U CN 201621291450U CN 206309378 U CN206309378 U CN 2063093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oil
- water injection
- wells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129 oil wel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41000184339 Nemophila macula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283 Pachira macrocarp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1085 Trapa nat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364 Trapa nata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meanwh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165 saligo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81 well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井网结构,包括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所述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形成多个矩形五点井网;其中,一矩形五点井网形成于菱形井网内;所述菱形井网包括六个第一油井、两个转注井及一个第一注水井;六个所述第一油井及两个所述转注井位于第一菱形的边线上,所述第一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中心位置上;两个所述转注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所述矩形五点井网包括:四个第二油井、以及所述第一注水井;四个所述第二油井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所述第一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的中心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驱砂岩油藏的石油开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菱形反九点井网调整后的井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已投入开发的油田大部分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类型,而且多数为低渗透油田。这些油田通常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进行注水开发(见图1),油水井数比为3:1,油井数占比高,油田产量高。菱形反九点井网的井排方向(也可以认为是长对角线延伸方向)通常平行于优势砂体方向或者裂缝方向。
对一块新油田要部署井网时,油藏工程师无法精确计算出地下裂缝系统或者优势砂体的方位,只能根据已有资料定性地判定一个方向。然后将菱形反九点井网的井排方向设计成与该方向一致。
当油田开发一段时间以后,综合含水达到60~70%时,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如果井排方向与真实的地下裂缝或者优势砂体的方位存在一定夹角,这时油田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井距偏大,对某些砂体控制不住,造成水驱控制程度偏低;油井的注水受效方向少,造成水驱动用程度偏低;菱形边上的油井表现出沿一定方向快速水淹,甚至暴性水淹,造成油田或者油井产量大幅降低,无效注水循环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网结构,以能够增加油井的注水受效方向,使平面波及更加均匀,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进而提高油田的采油速度、最终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井网结构,包括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所述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形成多个矩形五点井网;其中,一矩形五点井网形成于菱形井网内;
所述菱形井网包括六个第一油井、两个转注井及一个第一注水井;六个所述第一油井及两个所述转注井位于第一菱形的边线上,所述第一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中心位置上;两个所述转注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
所述矩形五点井网包括:四个第二油井、以及所述第一注水井;四个所述第二油井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所述第一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的中心位置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菱形井网中,四个所述第一油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其余两个所述第一油井分别位于未具有所述转注井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矩形五点井网关于所述两个转注井的连线对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菱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一矩形具有长边与短边,所述长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短边的长度;
所述两个转注井的连线与所述矩形的长边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以所述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第二对角线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
两个所述转注井在所述菱形井网的东偏北30度-45度方位和/或西偏南30度-45度方位出现水淹时,一个所述转注井在另一所述转注井的东北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以所述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第二对角线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
两个所述转注井在所述菱形井网的东偏南30度-45度方位和/或西偏北30度-45度方位出现水淹时,一个所述转注井在另一所述转注井的东南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一个所述第二油井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一侧,并且位于在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转注井之间;该第二油井与该第一油井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注水井;该第一油井、该第二注水井、该第二油井及该转注井等距排布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余三个所述第二油井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油井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另一侧,并且位于在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转注井之间;该第二油井与该第一油井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注水井;该第一油井、该第二注水井、该第二油井及该转注井等距排布在同一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余两个所述第二油井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还设有两个第二注水井;两个第二注水井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油井远离所述第一注水井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二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二油井与所述第一油井的中间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500米-600米;在所述第二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147米-154米;
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二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167米-200米;
在所述长边上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294米-335米;在所述短边上的所述第二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86-90米。
在本实用新型中,菱形井网可以为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调整而来,可以看出,矩形五点井网位于菱形井网内,并添加有四个第二油井,从而对于菱形井网具有加密作用,便于提高采油速率。同时,在菱形井网内添加多个第二油井后可以缩小第一注水井与采油井(第二油井)之间的井距,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
另外,相对于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在本实用新型的井网结构下的菱形井网中将受到快速水淹或暴性水淹的油井转为注水井(即转注井),能够减小无效注水循环。
所述矩形五点井网中的两个所述转注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相对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其中,该两个转注井由发生水淹情况的油井(也可称为采油井)转化而来。此时,所述矩形五点井网中的两个所述转注井的连线方向与实际裂缝方向、优势砂体方向相近,从而与地质裂缝方向相符,便于降低该方向上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2以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提供的井网结构示意图。该井网结构可以由图1所示的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调整而来。在该实施例中,所示井网结构包括:包括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所述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形成多个矩形五点井网;其中,一矩形五点井网2形成于菱形井网1内。
所述菱形井网1包括六个第一油井10(10a、10b、10c、10d)、两个转注井(10b’、10d’)及一个第一注水井15;六个所述第一油井10及两个所述转注井10b’、10d’位于第一菱形的边线上,所述第一注水井15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中心位置上;两个所述转注井10b’、10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
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包括:四个第二油井20(20a、20b)、以及所述第一注水井15;四个所述第二油井20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所述第一注水井15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的中心位置上。
在一实施方式,菱形井网1可以为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调整而来,可以看出,矩形五点井网2位于菱形井网1内,并添加有四个第二油井20,从而对于菱形井网1具有加密作用,便于提高采油速率。同时,在菱形井网1内添加多个第二油井20后可以缩小第一注水井15与采油井(第二油井20)之间的井距,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
另外,相对于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在本实施例的井网结构下的菱形井网1中将受到快速水淹或暴性水淹的油井转为注水井(即转注井10b’、10d’),能够减小无效注水循环。
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中的两个所述转注井10b’、10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相对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其中,该两个转注井10b’、10d’由发生水淹情况的油井(也可称为采油井)转化而来。此时,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中的两个所述转注井10b’、10d’的连线方向与实际裂缝方向、优势砂体方向相近,从而与地质裂缝方向相符,便于降低该方向上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菱形井网1中的矩形五点井网2仅为井网结构中的矩形五点井网中的一个。上述第一油井10、第二油井20均属于井网结构的油井,转注井、第一注水井、第二注水井(下述)均属于井网结构的注水井。本实施方式的井网结构通过设置转注井、以及添加第二油井、第二注水井将现有的菱形反九点井网转变成多个矩形五点井网,在该井网结构中每个注水井、每个油井均参与构建矩形五点井网。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菱形井网1中,四个所述第一油井10a、10c、10e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四个顶点位置,两个转注井10b’、10d’分别位于第一菱形两个相对的边线的中间位置,其余两个所述第一油井10b、10d分别位于未具有所述转注井10b’、10d’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
其中,第一菱形通过六个第一油井10及两个转注井10b’、10d’的排布形成的虚拟图形,其并未有实际管路等实物构造。其中,第一菱形具有第一对角线100及第二对角线200。第一对角线10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对角线200的长度。相应的,第一对角线100与第二对角线200也同样为虚拟线段,其并未有实际管路等实物构造。
第一注水井15位于第一菱形的中心位置,该第一菱形的中心位置同样为第一对角线100与第二对角线200的交叉位置。在所述菱形井网1中,四个所述第一油井1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其余两个所述第一油井10、以及两个转注井(10b’、10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四个边线的中间位置。
其中,菱形井网1可以具有沿第二对角线200延伸方向排布的五个井排,每个井排的方向与第一对角线100的方向相平行。以读者面对图2或3时,由上至下的五个井排依次为:包括1个第一油井10a的第一井排、包括1个第一油井10b及1个转注井10b’的第二井排、包括2个第一油井10c及1个第一注水井15的第三井排、包括1个第一油井10d及1个转注井10d’的第四井排、包括1个第一油井10e的第五井排。可以看出,每个井排中的井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中,第一矩形通过四个第二油井20(20a、20b)排布形成的虚拟图形,其并未有实际管路等实物构造。其中,第一矩形具有长边300及短边400。长边30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短边400的长度。相应的,长边300与短边400也同样为虚拟线段,其并未有实际管路等实物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中,四个所述第二油井20a、20b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四个所述第二油井20a、20b顺次连线形成第一矩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关于所述两个转注井10b’、10d’的连线对称。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矩形关于两个转注井10b’、10d’的连线对称。其中,两个转注井10b’、10d’的连线可以沿第一矩形的长度方向将第一矩形分割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也可以沿第一矩形的宽度方向将第一矩形分割成两个对称的部分等。
如图2或图3所示,两个转注井10b’、10d’的连线与所述第一矩形的长边300平行。同时,两个转注井10b’、10d’的连线的两侧分别分布有两个所述第二油井20a、20b。故,当地下实际裂缝方向及优势砂体方向偏离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100较大角度时,第一矩形的长边300的延伸方向(或长度方向、也可以认为为井排方向)与地下实际裂缝方向及优势砂体方向相接近(符合)。
由于对于矩形五点井网2而言,井排方向即为长边300的延伸方向,也为两个转注井10b’、10d’的连线的延伸方向。所以,在矩形五点井网2中对比菱形井网1可以将井排方向扭转一定角度,使得与地下实际裂缝方向及优势砂体方向近似平行,降低该方向上油井的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垂直于该方向上油井的驱替效果和产量,使得平面驱替更均匀,从而提高采油速度、最终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考虑到第一菱形中具有两对相对的边线,从而矩形五点井网2具有两种井网结构: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一种井网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100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第二对角线200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中的两个所述转注井在所述菱形井网的东偏北30度-45度方位和/或西偏南30度-45度方位出现水淹时,一个所述转注井10b’在另一所述转注井10d’的东北方向。
另外,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一种井网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100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第二对角线200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所述矩形五点井网2中的两个所述转注井10b’、10d’在所述菱形井网的东偏南30度-45度方位和/或西偏北30度-45度方位出现水淹时,一个所述转注井10d’在另一所述转注井10b’的东南方向。
如图2或图3可以看出,矩形五点井网2具有三个井排,两个井排中均具有两个第二油井,中间的井排具有三个注水井(其中两个转注井(10b’、10d’)、一个第一注水井15)。其中,在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将快速水淹或暴性水淹的井排全部转为注水井,杜绝了无效注水循环。同时,提高了注水井的数量,将采油井的注水受效方向从两个提高到四个方向,使平面波及更加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南北东西方向均为重新定义后的方向,可以与实际生活场景中的南北东西方向并不一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南北东西方向也可以为读者面对图2或图3时纸面的上下左右方向,相应的,东偏北30度-45度也可以为图中右偏上30度-45度,东偏南30度-45度也可以为图中右偏下30度-45度。
请继续参阅图2或图3,一个所述第二油井20a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100的一侧,并且位于在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油井10b与所述转注井10b’之间;该第二油井20a与该第一油井10b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注水井25c;该第一油井10b、该第二注水井25c、该第二油井20a及该转注井10b’等距排布在同一直线上。
承接上文描述,该一个第二油井10b、一个第二注水井25c位于上述菱形井网1第二井排上。在第二井排所在直线上,第一油井10b、该第二注水井25c、该第二油井20a及该转注井10b’中的相邻两个井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其余三个所述第二油井20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油井20b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100的另一侧,并且位于在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油井10d与所述转注井10d’之间;该第二油井20b与该第一油井10d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注水井25d;该第一油井10d、该第二注水井25d、该第二油井20b及该转注井10d’等距排布在同一直线上。
承接上文描述,该一个第二油井20b、一个第二注水井25d位于上述菱形井网第四井排上。在第四井排所在直线上,第一油井10d、该第二注水井25d、该第二油井20b及该转注井10d’中的相邻两个井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其余两个所述第二油井20a、20b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100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两侧。在所述第一对角线100上还设有两个第二注水井25(25a、25b);两个第二注水井25a、25b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油井20b、20c远离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一侧。
在所述第一对角线100上,所述第二注水井25(25a或25b)位于所述第二油井20(20a或20b)与所述第一油井10c的中间位置。此时,该两个第二注水井25(25a、25b)、该剩余的两个第二油井20(20a、20b)、两个第一油井10c、第一注水井15在第一对角线100上等距排布,同时,油井与注水井交错排布。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对角线100上的所述第一油井10与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距离为500米-600米;在所述第二对角线200上的所述第一油井10与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距离为147米-154米;在所述第一对角线100上的所述第二油井20与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距离为167米-200米;在所述长边300上的所述第一油井10与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距离为294米-335米;在所述短边400上的所述第二油井20与所述第一注水井15的距离为86-90米。
下面通过一应用上述实施例低渗透油藏进行采油效果对比,以证明本实用新型中的井网结构的效果。
对于大庆油田某一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5~10mD。该油藏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井网结构如图1所示。该井网共有五排井,从上至下依次为排号:第一井排、第二井排、第三井排、第四井排、第五井排;井排方向与原始裂缝方向平行。每一排上,井间距离为500m。井排与井排之间距离为150m。
首先,在原菱形反九点井网第一排和第五排上的采油井和注水井之间,部署一口加密采油井和一口加密注水井,井别顺序为:注水井、加密采油井、加密注水井、采油井、加密注水井、加密采油井,如此循环下去。此时,这一井排上井距为167m。
在原菱形反九点井网第二排上的采油井和注水井(转注井)之间,部署一口加密采油井和一口加密注水井,井别顺序为:加密注水井、采油井、加密注水井、加密采油井、转注水井、加密采油井,如此循环下去。此时,这一排上井距为167m。
在原菱形反九点井网第三排上的采油井(第一油井)和注水井(第一注水井)之间,部署一口加密采油井(第二油井)和一口加密注水井(第二注水井),井别顺序为:采油井、加密注水井、加密采油井、注水井、加密采油井、加密注水井,如此循环下去。此时,这一井排上井距为167m。
在原菱形反九点井网第四排上的采油井和注水井之间,部署一口加密采油井和一口加密注水井,井别顺序为:加密采油井、转注水井、加密采油井、加密注水井、采油井、加密注水井,如此循环下去。此时,这一井排上井距为167m。
与现有技术的菱形反九点井网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矩形五点井网的加密结构,可以提高水驱控制程度16.4个百分点,提高水驱动用程度10.3个百分点,提高采油速度2.6个百分点,提高阶段采出程度5.2个百分点,进而提高了油藏最终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按照图2和图3所示,画出加密后的矩形五点井网注采井网结构,矩形的长边长度为矩形五点井网的井距,为294m;矩形的短边长度为矩形五点井网的二倍,故排距为86m。
与现有技术的菱形反九点井网相比,采用上述的矩形五点井网的加密井网结构进行开采可以提高水驱控制程度16.4个百分点,提高水驱动用程度10.3个百分点,提高采油速度2.6个百分点,提高阶段采出程度5.2个百分点,进而提高了油藏最终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井网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垂直于该方向上油井的驱替效果和产量,使得平面驱替更均匀,从而提高采油速度、最终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2)
1.一种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所述多个注水井以及多个油井形成多个矩形五点井网;其中,一矩形五点井网形成于菱形井网内;
所述菱形井网包括六个第一油井、两个转注井及一个第一注水井;六个所述第一油井及两个所述转注井位于第一菱形的边线上,所述第一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中心位置上;两个所述转注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
所述矩形五点井网包括:四个第二油井、以及所述第一注水井;四个所述第二油井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的四个顶点位置,所述第一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的中心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井网中,四个所述第一油井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菱形的四个顶点位置,其余两个所述第一油井分别位于未具有所述转注井的两个相对边线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五点井网关于所述两个转注井的连线对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菱形具有第一对角线及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对角线的长度;所述第一矩形具有长边与短边,所述长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短边的长度;
所述两个转注井的连线与所述矩形的长边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第二对角线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
两个所述转注井在所述菱形井网的东偏北30度-45度方位和/或西偏南30度-45度方位出现水淹时,一个所述转注井在另一所述转注井的东北方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第一菱形的第一对角线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第二对角线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
两个所述转注井在所述菱形井网的东偏南30度-45度方位和/或西偏北30度-45度方位出现水淹时,一个所述转注井在另一所述转注井的东南方向。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二油井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一侧,并且位于在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转注井之间;该第二油井与该第一油井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注水井;该第一油井、该第二注水井、该第二油井及该转注井等距排布在同一直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余三个所述第二油井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油井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的另一侧,并且位于在所述第一菱形的两个边线的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转注井之间;该第二油井与该第一油井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二注水井;该第一油井、该第二注水井、该第二油井及该转注井等距排布在同一直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余两个所述第二油井位于所述第一对角线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还设有两个第二注水井;两个第二注水井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油井远离所述第一注水井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所述第二注水井位于所述第二油井与所述第一油井的中间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井网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500米-600米;在所述第二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147米-154米;
在所述第一对角线上的所述第二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167米-200米;
在所述长边上的所述第一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294米-335米;在所述短边上的所述第二油井与所述第一注水井的距离为86-90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91450.1U CN206309378U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一种井网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91450.1U CN206309378U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一种井网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09378U true CN206309378U (zh) | 2017-07-07 |
Family
ID=5924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91450.1U Active CN206309378U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一种井网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09378U (zh) |
-
2016
- 2016-11-29 CN CN201621291450.1U patent/CN2063093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2050B (zh) | 一种页岩水平井段内密切割暂堵压裂施工优化方法 | |
CN107664031B (zh) | 通过确定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
Kocurek et al. | Jurassic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climate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ocky Mountains region | |
CN106437674B (zh) | 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井网适配方法 | |
Wang et al. | Key aspects of project design for polymer flooding at the Daqing Oilfield | |
CN206309375U (zh) | 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 |
CN100999992B (zh) | 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方法 | |
CN102839958B (zh) |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三层系油藏井网及其部署方法 | |
CN103993862A (zh) | 复杂断块稀油油藏分层开发方法 | |
CN102839959B (zh) | 一种纵向上叠置发育的两层系油藏井网部署方法 | |
CN103670350B (zh) |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变强度注水开采方法 | |
CN109209333A (zh) | 页岩气多井群高效开采间距优化方法 | |
CN109252847A (zh) | 水和低温流体交替压裂控制煤层裂缝扩展的方法及装置 | |
Tyler et al. |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and-plain reservoirs in North Markham-North Bay City field, Frio Formation, Texas | |
CN109958418A (zh) | 一种提高换热面积和采热流量的伞型egs系统 | |
CN106437640B (zh) | 一种低渗油藏co2、n2混合驱油方法 | |
CN206309378U (zh) | 一种井网结构 | |
CN106639996B (zh) | 直井体积压裂和线状注水组合开发超低渗透油藏的方法 | |
CN206309379U (zh) | 一种井网结构 | |
CN110173252A (zh) | 一种水平井开发气藏井网的加密方法及其评价方法 | |
CN208057104U (zh) | 用于气驱开发深层块状裂缝性油藏的井网结构 | |
Ring et al. | An overview of the North Ward Estes CO2 flood | |
Al Tokhais et al. | The hydrogeology of Al Hassa springs | |
CN206309376U (zh) | 菱形反九点井网的改进井网结构 | |
CN112983388B (zh) | 动态井网部署方法及动态井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