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3982U - 监护仪 - Google Patents

监护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3982U
CN206303982U CN201620934247.5U CN201620934247U CN206303982U CN 206303982 U CN206303982 U CN 206303982U CN 201620934247 U CN201620934247 U CN 201620934247U CN 206303982 U CN206303982 U CN 206303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main support
patient monitor
damping device
dioxid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42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文君
张学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342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3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3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3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监护仪,包括外壳,还包括主支架和二氧化碳模块,所述主支架和所述二氧化碳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二氧化碳模块通过减震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支架。具体地,所述二氧化碳模块通过减震装置采用悬挂连接方式与主支架弹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监护仪,增加了二氧化碳模块配置,且在二氧化碳模块自身结构不改动的前提下,设置减震装置连接于二氧化碳模块与主支架之间,可以在监护仪的固有空间结构内对二氧化碳模块进行减震处理,在增加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布局了相应的减震结构,避免二氧化碳模块的震动传导至监护仪其他部件,可靠地保证了监护仪的正常工作,便于监护仪的转运和使用。

Description

监护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护仪。
背景技术
便携式转运监护仪因其出色的院内院外无缝数据转运性能,目前在美国与欧洲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希望转运监护仪尽可能具有更多的测量参数,提高使用性能,同时要求在转运中具有其较好的防震性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但对于现有的转运监护仪来说,固有的空间结构以及各部件的配置无疑对转运监护仪的改进产生了较大的限制,因此,怎样尽可能增加其使用功能且同时布局相应的减震结构是目前转运监护仪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会影响监护仪的正常使用。
另外,现有的转运监护仪电池电量小,无法连续进行较长时间的生命体征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增加其功能且具有减震效果的监护仪,便于监护仪的转运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监护仪,包括外壳和主支架,还包括二氧化碳模块,所述主支架和所述二氧化碳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二氧化碳模块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所述主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二氧化碳模块通过减震装置采用悬挂连接方式与所述主支架弹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主支架设置有悬挂孔,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与所述悬挂孔配合的悬挂部;或者/和,所述主支架设置有固定支柱,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柱的悬挂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悬挂孔成对且相距对称设置,所述悬挂部相应成对设置,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杆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悬挂杆上使所述悬挂部定位于所述悬挂孔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套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外侧的第一减震件,所述悬挂部一体成型于或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一体成型有或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悬挂结构,所述悬挂套筒套于所述悬挂结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悬挂孔成对且相距对称设置;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杆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悬挂杆上,使所述悬挂部定位于所述悬挂孔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的周围或/和底部的第二减震件;或者,在所述二氧化碳模块的周围设置避空间隙,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底部的第二减震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减震装置设置有与所述主支架弹性接触的凸起部;或者,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相向拉紧于所述主支架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相对两侧的弹性拉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主支架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处设置有吸水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主电池,所述主支架具有用于供副电池和所述二氧化碳模块择一置入的共用腔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监护仪,在不改变现有监护仪空间结构的情形下增加了二氧化碳模块,同时通过减震装置使二氧化碳模块与主支架弹性连接,在不对二氧化碳模块及外壳进行更改的情形下,在紧凑、狭小空间内布局,可避免二氧化碳模块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传到内部的其他部件,不仅提高了监护仪的工作性能,而且有效保证了监护仪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还便于监护仪的转运和使用。进一步在主支架上具有用于供副电池和二氧化碳模块择一置入的共用腔室,可使监护仪在双电池配置和二氧化碳模块配置下,主支架可共用,零件成本低,当监护仪配置成具有主电池和副电池的双电池配置时,监护仪可以连续长时间运行,可以进行长距离、长时间的生命体征监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中主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中二氧化碳模块和减震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中配置成双电池配置且去除外壳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中配置成二氧化碳模块配置且去除外壳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护仪,包括外壳1,还包括主支架31和二氧化碳模模块32,外壳1还可以连接有显示组件2。所述主支架31和二氧化碳模块32共同设置于外壳1内,且二氧化碳模块32通过减震装置与主支架31连接。在外壳1和二氧化碳模块32自身结构不改动的前提下,使减震装置连接于二氧化碳模块32与主支架31之间,这样可以在监护仪的固有空间结构内增加二氧化碳模块32的配置,拓展了监护仪的应用范围,同时在增加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布局相应的减震结构,对二氧化碳模块32进行减震处理,可避免二氧化碳模块32本身的震动对二氧化碳模块32精度的影响,同时也可避免二氧化碳模块32本身的震动而影响其他部件工作的可靠性,有效保证了监护仪的正常工作,便于监护仪的转运和使用。
具体地,所述二氧化碳模块32通过减震装置采用悬挂连接方式与所述主支架31弹性连接,悬挂连接方式可以在紧凑、狭小空间内布局,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具体应用中,二氧化碳模块32通过减震装置可以采用两点式或多点式悬挂连接方式与主支架31弹性连接,可消化、吸收二氧化碳模块32的震动,以避免这种震动波及其他部件,从而实现隔震效果。
具体地,减震装置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套于二氧化碳模块32外侧,也可以通过粘接物粘接于二氧化碳模块32,或者,减震装置也可以通过锁紧件锁紧于二氧化碳模块32,当然,减震装置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于二氧化碳模块32。
作为减震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3,减震装置连接于二氧化碳模块32,并采用多点式悬挂连接方式与主支架31弹性连接,具体如下:主支架31设置有悬挂孔301,减震装置可以弹性套于二氧化碳模块32外侧,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与所述悬挂孔301配合的悬挂部41;或者/和,所述主支架31设置有固定支柱315,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柱315的悬挂套筒42。这样,形成了多点式悬挂结构,隔震效果佳。
具体应用中,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套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32外侧的第一减震件4,第一减震件4可为弹性套,例如硅胶套。所述悬挂部41一体成型于或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件4,所述第一减震件4的两侧一体成型有或连接有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有悬挂结构431,悬挂套筒42套于所述悬挂结构431内,悬挂套筒42可以为弹性构件,悬挂套筒42可以套于固定支柱315。通过采用弹性套包裹固定二氧化碳模块并在两侧悬挂的方案,在不对二氧化碳模块32自身进行更改的制约下,从而在空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形状影响系数、减小刚度等方式,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模块32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其它部件的影响。
具体应用中,所述悬挂孔301成对且相距对称设置,悬挂部41也相应成对设置,悬挂孔301的个数与悬挂部41的个数及位置匹配,悬挂部41包括悬挂杆411和支撑部412,支撑部412固定连接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悬挂杆411上使所述悬挂部411定位于所述悬挂孔301位置;悬挂孔301可以呈葫芦形等合适形状,本实施例中,悬挂孔301包括部分重叠的大孔3011和小孔3012,悬挂孔301呈葫芦形,支撑部412的外径大于小孔3012的外径且小于大孔3011的外径,即支撑部412可以从大孔3011穿过却不能从小孔3012穿过,装配时,在外力作用下将悬挂杆411和支撑部412从大孔3011的正面穿过悬挂孔301,装配后,在第一减震件4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支撑部412可以支撑于小孔3012的背面处,使二氧化碳模块32可以保持通过弹性悬挂方式连接于主支架31,二氧化碳模块32不易脱落,且减震装置的装配简单易行。
具体应用中,各固定支柱315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主支架31,各固定支柱315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结构连接于主支架31。
具体地,在第一减震件4可以连接有悬挂支架5,悬挂支架5可以将第一减震件4固定于二氧化碳模块32上,并在悬挂过程中提供受力点。本实施例中,悬挂支架5通过锁紧件51连接于二氧化碳模块32并夹紧第一减震件4,以固定第一减震件4,悬挂支架5可以采用金属板材冲压成型。锁紧件51可为螺丝。
装配过程可参考如下,首先将第一减震件4(硅胶套)套于二氧化碳模块32上,周圈过盈配合抱紧。然后装入悬挂支架5,用螺钉固定悬挂支架5,以固定第一减震件4,悬挂支架5可以在悬挂过程中提供受力点。再在第一减震件4的悬挂结构431上套入悬挂套筒42,得到组装好的二氧化碳模块组件。再将第一减震件4的悬挂部41安装到主支架31上的悬挂孔301,然后将两个悬挂套筒42分别过盈挤入固定支柱315中,二氧化碳模块32即可通过第一减震件4与主支架31形成多点悬挂连接的结构,其隔震效果佳且结构紧凑。
作为减震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所述二氧化碳模块32的周围或/和底部的第二减震件(未图示);或者,所述二氧化碳模块32的周围具有避空间隙,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32底部的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可以为气囊、海绵或橡胶等弹性件。具体应用中,可以利用海绵作为第二减震件,可以将二氧化碳模块32四周包裹10mm厚度以上的海绵,通过海绵的吸震达到隔震的效果。由于二氧化碳模块32的震动方向有特殊性,可以对上述方案进行简化,仅在二氧化碳模块32的底部设置一块海绵,海绵的厚度可以为10mm,二氧化碳模块32四周预留2mm以上的间隙进行避空,也可以达到较佳的隔震效果。
作为减震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减震装置设置有与所述主支架31弹性接触接触的凸起部(图未示)。具体应用中,减震装置包括套于二氧化碳模块32外的减震缓冲套,减震缓冲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主支架31弹性接触的凸起部(图未示),减震缓冲套的外表面设计有三角形或者矩形的凸起部,然后通过调整凸起部与主支架31之间的过盈量改善隔震的效果。减震缓冲套除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外,也可选用其它减震材料制成,按照其相应的压缩比设计过盈量,从四周包裹二氧化碳模块32。
作为减震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相向拉紧于所述主支架31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32相对两侧的弹性拉紧件(未图示),即在二氧化碳模块32相对的两侧通过弹性材料拉紧于主支架31。弹性拉紧件可为悬挂胶条等。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主支架31之间设置缓冲件(图中未示出),缓冲件可为弹性橡胶件等,以进一步提高整机及二氧化碳模块32的减震性能。
进一步地,主支架31具有主电池仓,主电池仓内设置有主电池33,主支架31具有用于供副电池和二氧化碳模块32择一置入的共用腔室310。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在该共用腔室310内放置一块副电池或者安装二氧化碳模块32,副电池和二氧化碳模块32二者互斥,即二者只能择一连接于主支架31,可以很方便地组装成不同配置的监护仪,无需在结构上使用最大化配置设计,而且监护仪的整机产品体积小、结构紧凑,便于转运,非常方便应用于战地及野外施救等情形。
以下分两个实施例分别介绍双电池配置的监护仪和功能模块(二氧化碳模块)配置的监护仪,为便于说明,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在共用腔室310内放置二氧化碳模块32,请参阅图1至图3,主支架31连接有用于在共用腔室310中形成功能模块仓的功能模块仓支架361,功能模块仓内设置有二氧化碳模块32,以形成不同的功能配置。
具体参阅图4,在主支架31上连接有用于隔开主电池仓的遮挡片362,以避免电池工作时发生的热量影响二氧化碳模块32的正常运行。
请再参阅图4,使功能模块仓支架361的一面与二氧化碳模块32相向设置,功能模块仓支架361的另一面贴设有绝缘片363和/或吸水件。吸水件可以为吸水海绵。
请再参阅图4,主支架31可连接有气泵351b,气泵351b可位于二氧化碳模块32的左侧或右侧;气泵351b连接有泵出气口气管352b,主支架31还连接有阀体353b,阀体353b的底部具有吸水件365,吸水件365可为吸水海绵。主支架31连接有用于压紧阀体353b的阀压板364,阀体353b连接有阀出气口气管354b,泵出气口气管352b与阀出气口气管354b通过中轴管355b连接。
具体地,各固定支柱315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主支架31,各固定支柱315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结构连接于主支架31,当切换不同的二氧化碳模块32或需在主支架31上安装副电池时,若二氧化碳模块或副电池与固定支柱315的空间位置干涉,可以很方便地将固定支柱315从主支架31上拆下。
装配时,确认主支架31中用于安装二氧化碳模块32的固定支柱315设置于主支架31上,先将遮挡片362装入到主支架31上,然后将装好的功能模块组件装入到主支架31中。然后将装上减震海绵与泵出气口气管352b的气泵351b装入到主支架31上,然后扣入功能模块仓支架361并通过锁紧件(螺钉)357b固定,再在上面贴上绝缘片363与吸水件365(吸水海绵),将阀体353b安装好阀出气口气管354b后,装到功能模块仓支架361上,然后扣上阀压板364。再用中轴管355b(功能模块配置)将气路连接起来。最后从底部装入主电池33即可。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是在共用腔室310内放置副电池330,主支架31连接有用于在共用腔室310中形成副电池仓的副电池仓支架341,副电池仓内设置有副电池330,形成双电池配置方案,监护仪可以连续长时间运行,可以进行长距离、长时间的生命体征监测。
具体地,主电池仓和副电池仓的开口与第一开口101同侧,主电池仓和副电池仓的开口均设置有电池门;或者,主电池仓和副电池仓相连通,可以实现从外部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更换、维护。
请再参阅图4,在双电池配置时,主支架31连接有气泵351a,气泵351a位于副电池330的下方,气泵351a连接有泵出气口气管352a,主支架31还连接有阀体353a,阀体353a可为双阀结构,阀体353a连接有阀出气口气管354a,泵出气口气管352a与阀出气口气管354a通过中轴管355a连接。
具体参阅图4,气泵351a的周围或/和底部可设有第三减震件356a,以减少震动和噪音;或者,气泵351a的周围具有避空间隙且气泵351a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减震件356a。第三减震件356a可以为气囊、海绵或橡胶等弹性件。
装配时,若主支架31中存在用于连接二氧化碳模块32的固定支柱,且固定支柱与副电池330、副电池仓支架341等相关部件干涉,可去除主支架31中固定支柱或拆下主支架31中固定支柱,然后装入安装好减震海绵(第三减震件356a)和泵出气口气管352a的气泵351a。将阀体353a接好阀出气口气管354a后,先装入到副电池仓支架341中,然后再将副电池仓支架341通过锁紧件(螺钉)357a固定到主支架31上,然后通过中轴管355a(双电池配置)将气路连接起来,最后从底部装入主电池33与副电池330。
当监护仪配置成具有主电池33和副电池330的双电池配置时,监护仪可以连续长时间运行,可以进行长距离、长时间的生命体征监测。当监护仪配置成具有主电池33和二氧化碳模块32的功能配置时,监护仪测量参数全面,且监护仪在双电池配置和二氧化碳模块配置下,主支架31可共用,零件成本低,配置切换装配过程简单,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工具,便于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监护仪,包括外壳和主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氧化碳模块,所述主支架和所述二氧化碳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二氧化碳模块通过减震装置连接所述主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通过减震装置采用悬挂连接方式与所述主支架弹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设置有悬挂孔,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与所述悬挂孔配合的悬挂部;或者/和,所述主支架设置有固定支柱,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固定支柱的悬挂套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孔成对且相距对称设置,所述悬挂部相应成对设置,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杆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或一体成型于所述悬挂杆上使所述悬挂部定位于所述悬挂孔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套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外侧的第一减震件,所述悬挂部一体成型于或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件,所述第一减震件一体成型有或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悬挂结构,所述悬挂套筒套于所述悬挂结构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孔成对且相距对称设置;所述悬挂部包括悬挂杆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悬挂杆上,使所述悬挂部定位于所述悬挂孔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的周围或/和底部的第二减震件;或者,在所述二氧化碳模块的周围设置避空间隙,所述减震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底部的第二减震件。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设置有与所述主支架弹性接触的凸起部;或者,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相向拉紧于所述主支架与所述二氧化碳模块相对两侧的弹性拉紧件。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连接阀体,所述阀体的底部处设置有吸水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主电池,所述主支架具有用于供副电池和所述二氧化碳模块择一置入的共用腔室。
CN201620934247.5U 2016-08-24 2016-08-24 监护仪 Active CN206303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4247.5U CN206303982U (zh) 2016-08-24 2016-08-24 监护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4247.5U CN206303982U (zh) 2016-08-24 2016-08-24 监护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3982U true CN206303982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3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4247.5U Active CN206303982U (zh) 2016-08-24 2016-08-24 监护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39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6532A1 (zh) * 2016-08-24 2018-03-0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
WO2020087459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WO2020087453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6532A1 (zh) * 2016-08-24 2018-03-0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
CN109843159A (zh) * 2016-08-24 2019-06-04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
US11510578B2 (en) 2016-08-24 2022-11-29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Medical device
WO2020087459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WO2020087453A1 (zh) * 2018-11-01 2020-05-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CN112788982A (zh) * 2018-11-01 2021-05-1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03982U (zh) 监护仪
CN206306777U (zh) 用于安装压缩机的支架
CN214475464U (zh) 一种智慧燃气泄漏远程报警装置
CN206846645U (zh) 一种医疗灯架
CN109843159A (zh) 医疗设备
CN206572732U (zh) 用于空调器的减震组件、风机盘管的吊装组件及风机盘管
CN206210623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
CN215120065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改性聚丙烯电力埋管
CN211118216U (zh) 一种抗静电阻燃塑料复合管的连接接头
CN210894079U (zh) 一种用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水质检测去噪结构
CN212004080U (zh) 一种气室橡胶隔振器
CN201208089Y (zh) 活性炭纤维靠垫
CN204962222U (zh) 一种壁挂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283430U (zh) 耳挂组件及耳挂式耳机
CN209232122U (zh) 一种低电量智能报警器
CN207148696U (zh) 一种具有集线装置的计算机显示器
CN208901531U (zh) 一种进风组件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1998026A (zh) 一种橡胶弹簧结构的隔振装置
CN207262055U (zh) 一种稳定器
CN207200926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20524943U (zh) 一种安装牢固的智能传感器
CN204720927U (zh) 双分裂阻尼间隔棒
CN217845303U (zh) 一种具有安装结构的水位计
CN20944674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池预警设备
CN214946904U (zh) 一种涂片管道的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