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97U -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97U
CN2062897U CN 89220734 CN89220734U CN2062897U CN 2062897 U CN2062897 U CN 2062897U CN 89220734 CN89220734 CN 89220734 CN 89220734 U CN89220734 U CN 89220734U CN 2062897 U CN2062897 U CN 20628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output
behind
series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 892207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津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ENERAL ELECTRIC CABLE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ENERAL ELECTRIC CABLE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ENERAL ELECTRIC CABLE FACTOR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ENERAL ELECTRIC CABLE FACTORY
Priority to CN 892207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97U/zh
Publication of CN20628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97U/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对电缆线在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中的悬垂位置进行非接触式动态调整,使其保持在管道的中心预定位置的电子自动控制装置,它由产生400KHz检测信号的发生器和设有增益修正电路的信号接收器组成,本装置的优点是工作时不要求电缆放线起始端接地,在接地、不接地、接地不良的三种情况下均能正确指示出硫化生产线内电缆位置,并有效地进行悬垂度控制;电路地与大地直接相连,工作稳定可靠并节能。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是对电缆线在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中的悬垂位置进行非接触式动态调整,使其在硫化管道内保持在中心予定位置的电子自动控制装置。
在公知技术中,例西德SIKORA产品,其悬垂控制装置由一个信号发生器和一个信号接收器组成,这是二个具有面板内装工作电路的金属盒体,面板上有对应各输入输出信号的接线端子和显示仪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127KHZ的振荡信号,输给安装在悬链式管道上的测量头的发送器,从测量头的上下传感器上获得反映悬垂状况的信号,它输入信号接收器放大比较后,对悬链线下牵引装置输出调整悬垂偏移的控制信号。
使用上述的悬垂控制装置,必须满足在生产线的放线起始端,电缆可靠接大地,否则就发生失控。这是因为不接地或接地不良时,放线架上电缆导体与地之间附加串联了一个分布电容,这电容随生产进行放线轮具上电缆导体的减少而有很大的变化,它破坏了原电路设计中最小电容量的要求,交流阻抗变大,使检测信号衰减过大,还引起高次谐波分量的干扰,从而影响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而发生失控,造成电缆位置指示表与电缆的实际位置不同步,输出错误的悬垂控制信号。
但是我国成品电缆轮具标准中没有规定其备有专用的接地螺栓,又涂有保护油漆,因此即使是缠有挤一次绝缘的裸导线,也难以做到可靠接地,更何况悬链式生产线主要是生产挤二次绝缘的电缆,更难可靠接地,免强施行接地,往往仍因接地不良而调节失常,电缆实际位置与显示不同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公知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放线端不用接地仍能控制电缆线保持正确悬垂位置的自动控制装置。
基本构思是不改变已有技术中工作电路逻辑结构,把检测信号的频率从127KHZ提高到400KHZ,从而大大降低因放线端不接地而附加的分布电容的交流阻抗的影响,同时全面调整改进设计各部分工作电路,以适应400KHZ的检测信号的工作要求,还消除产生信号相位偏移的因素,增加补偿信号衰减的自动调节功能,达到放线端电缆在接地、不接地、接地不良的三种情况下均能正确指示出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内电缆位置,并有效地进行悬垂度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外形及工作接线示意图;
图2:信号发生器工作电源电路;
图3:400KHZ检测信号产生及幅值控制电路;
图4:检测信号的OTL功放电路;
图5:信号接收器工作电源电路;
图6:参考信号及差动信号形成电路及检测信号幅值控制电压形成电路;
图7:参考信号及差动信号的比较及悬垂控制信号输出电路;
图8:增益修正电路;
图9:信号发生器电路原理框图;
图10:信号接收器电路原理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由一个信号发生器1和一个信号接收器10组成,这是二个内装工作电路、有面板的金属盒体。发生器面板上安装有交流220V电源指示灯2,输给测量头发送器6的400KHZ振荡信号幅值指示表3,一组接线端子,用于交流220V电源输入,400KHZ振荡信号输出4,+15V电压引入,信号幅值控制电压输入5和电路地。接收器面板上安装电缆位置指示表12,有二组接线端子,一组用于交流220V电源输入,接收测量头上下传感器7的信号输入8、9,及信号幅值控制电压的输出13,+15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与电路地,另一组是三个悬垂控制信号输出端子11。
发生器的工作电路原理框图如图9所示,它有二种工作电源,从面板电源输入端子引入220V交流电源加在降压器原边,见图2,其付边接桥式整流和电容滤波得±34V直流电源,正、负电源端与地间接有作电源工作显示的发光二极管,此电源供给信号的功放电路。从+34V电源上与地间接一滤波电容C201,该电源端与LM317型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其调节端串联可可变电阻W201(4.7K)后接地,其输出端与调节端间串联电阻R201(240Ω),输出端与地间有并联滤波电容C202(0.33μ)和C203(100μ),调节电阻W201在LM317的输出端获+9V直流稳压电源,它作为400KHZ振荡电路和前置放大电路的工作电源。400KHZ正弦波的检测信号由共基极电容三点式射极输出振荡器产生,图3中晶体管T201(3DG6)的基极串联电阻R202(220K)后接+9V稳压电源,此基极与地间有并联电容C206(0.047μ)和电阻R203(20K),该管的射极与地间接输出电阻R204(2.4K),集极与+9V电源间有并联电感B201(0.5MH)和电容C205(680P)C204(680P)的串联支路,该两电容间结点与T201管射极短接,并串联输出电容C207(0.047μ),此电容A端输出400KHZ检测信号,这种形式的振荡器比公知技术中的127KHZ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提高了带负载能力和频率稳定性。信号由A端这入前置放大器,这是一个由晶体管T202(3DG12)和RC元件组成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由A端串联电阻R207(8.2K)后与地间并联电阻R208(2.4K)和电位器W202(22K),W202的滑动端通过电容C209(0.047μ)接T202基极,该基极与+9V电源间接电阻R209、与地间接电阻R210,T202管的射极串联电阻R212接地,其集极串联电阻R211接+9V电源,串联电容C210后接典型的OTL功放电路的输入端B,此OTL功放电路的前置放大部分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减小零点漂移,并增强功放电路的稳定性,OTL电路的输出端C和电路地接到发生器面板上的400KHZ检测信号输出端子4上。信号从此端子上输给测量头发送器6。装于发生器面板上的信号幅值指示表3与整流二极管D306和限流电阻R319的串联支路接在信号输出端C与地之间,OTL功放电路见图4。
在放线端不接地的情况下,随电缆生产的进行,电缆对地电容的变化而使交流阻抗变化,引起检测信号的衰减变化,为保证接收器从上下传感器获得基本恒定的检测信号量,从接收器向发生器反馈一个调整信号幅值的控制电压,通过信号幅值控制电路,影响前置放大器的输出,从而调整功放电路输出的检测信号幅值,此信号幅值控制电路用二个晶体管光电耦合器A22、A23组成,采用4N25集成电路,见图3,电路构成是晶体管光耦器A22的集极接+9V电源,其射极连前置放大电路中电阻R207与电阻R208间结点D,并与其基极间串联电容C208,A22光耦器的二极管正极与电路地间接电阻R206(2.2K),与发生器面板上+15V电源输入端子间接电阻R205(2.7K),该端子通过导线与接收器面板上的+15V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端子相连,该二极管负极与发生器面板上幅值控制电压输入端子5相接,端子5通过导线与接收器面板上信号幅值控制电压输出端子13相连,另一晶体管光耦器A23集极接前置放大器T202晶体管的集极,它的射极和二极管负极接地,其二极管正极串联电阻R213(1.1K)后接D结点。接收器馈送的信号幅值控制电压控制光耦器A22导通与否,影响作为前置放大器负载的光耦器A23是否接入,从而控制输入功放级的振荡信号大小,也即控制输出的检测信号大小。
400KHZ检测信号通过测量头发送器6在电缆的二次回路——电缆线在悬链线中冷却水段的绝缘层与地间的电容和电缆放线端导体对地电容形成闭合二次回路(参阅附件)——感应出一个交变电流,它建立一交变磁场,电缆偏离管道内的中心位置时,测量头上下传感器7与电缆线的径向距离不等,两传感器得到相位相同大小不等的感应电压,通过接收器面板上的端子8、9输入接收器。
接收器的电路原理框图见图10。
接收器电路的工作电源用±15V直流稳压电源,见图5,从接收器面板上220V交流电源输入端子引入市电,并接到变压器B401原边,其付边输出经桥式整流和电容C401、C402、C404、C405滤波后,得一正负直流电源,正负端各接入稳压集成电路A41(LM7815)和A42(LM7915)的输入端,在它们的输出端与地间并联滤波电容C403和C406,得±15V直流稳压工作电源,在±15V电源端与地间可接限流电阻(R401、R402)和发光二极管(D401、D402)支路,发光二极管作电源工作显示。
从端子8、9输入的悬垂检测感应信号送入上、下信号前置放大电路,见图6,这是两个相同的电路,以上信号电路为例;隔离变压器B501初级两端并联在端子8,其次级(0.5MH)两端并接电容C501(300P)组成选频网络,其一端接地,另一端串联电阻R501(1.5K)后接晶体管T501(3DG182)基极,其射极接电阻R503(3.3K)后接-15V电源,该射极还与地间串联电阻R504(180Ω)和电容C503(22μ),其集极与+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502(3K),还通过输出电容C502接差动变压器B503初极的一端;另一相同的电路通过输出电容C505接到差动变压器B503初级的另一端,传感信号在B503初级中迭加,初级的两端各串联电阻R505(4.7K)和R510(4.7K)后短接,结点L,也是下述加法放大电路的输入端,L端接晶体管T503(3DG182)基极,其射极接地,其集极串联电阻R512(2.7K)和电阻R511(51Ω)后接+15V电源,T503管的集极接T504管(3DG182)基极,其射极串联电阻R514后接地,其集极串联电阻R513(180Ω)和电容C507后接地,电阻R513和电容C507间结点与电阻R511和R512间结点短接,从T504射极输出端(标记M)串联电阻R517(10K)、R516(10K)后接T503管基极,同时串联电阻R515(220K)接-15V电源,电阻R516和R517间结点串联电容C508(0.047μ)后接地,从加法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出电阻分压器,即从M点串联电阻R518(3.3K)后与地间有并联电阻R519(1K)和电位器W503(10K),W503的滑动端G输出一个与电缆悬垂位置无关的参考信号,上述电路与公知技术相比,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由6增为15,加法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65减少到25,取消差动变压器初级的并联电容和次级衰减电路,改变原RC移相分压为电阻分压来获得参考信号,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消除参考信号和差动信号相位发生偏移,并增大送入差动放大电路的信号强度。
从差动变压器B503的次级二端E、F输出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差动信号,及从G端输出的参考信号分别送到差动信号放大电路和参考信号放大电路,这是由增益可调的集成差动视频放大器A61和A62组成,现采用μA733集成块。参见图7,从G端串联电容C601(0.047μ)后接到集成差动视频放大器A61的管  脚14输入端,该端串联电阻R602(100K)与R601(1.2K)后接A61的管脚10电源端,它接+15V电源,另一管脚1输入端串联电容C602(0.047μ)后接地,该端与A61的管脚5接地端间串联电阻R603(100K)和R604(1.2K),这两电阻间结点与上述电阻R601与R602间结点短接,A61的管脚11和管脚4一对增益调整端间串联可变电阻W601(1K),管脚8输出端与地之间串联电阻R606(270Ω),电容C603(0.047μ)和电阻R608(1.1K),管脚7输出端与地之间串联电阻R607(270Ω),电容C604(0.047μ)和电阻R609(1.1K)。电容C603与电阻R608间结点N,电容C604与电阻R609间结点Q是参考信号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差动信号的两输出端E、F分别串联电容C605(0.047μ),C606(0.047μ)后与集成差动视频放大器A62的管脚14、管脚1输入端相接,管脚14输入端和接+15V电源的管脚10电源端之间串联电阻R611(100K)和R610(1.2K),管脚1输入端和管脚5接地端之间串联电阻R612(100K)和R613(1.2K),此两电阻间结点与电阻R610和R611间结点相短接,A62的管脚11和管脚4一对增益调整端间接可变电阻W602(1K),其管脚8输出端串联电阻R616(1.5K)、电容C607(0.047μ)及电阻R615(20K)后接-15V电源,其管脚7输出端串联电阻R617(1.5K)、电容C608(0.047μ)及电阻R618(20K)后接-15V电源。上述电容C607与电阻R615间结点U,电容C608与电阻R618间结点S是差动信号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出端。
与公知技术不同的是差动信号放大器与参考信号放大器的增益可调,它们受下述的增益修正电路控制,在二次回路阻抗变大时提高增益,参考信号放大器由公知技术工作在饱和区改为工作在放大区,以消除相位偏移。
参考放大与差动放大的输出送入相控整流电路,它由4个晶体管(3DG182)组成。N端输出接晶体管T601和T602的基极,Q端输出接晶体管T603和T604的基极,U端输出接T602和T604的射极,S端输出接T601和T603的射极,T601与T604集极短接,结点X,T602与T603集极短接,结点y。x和y端是相控整流的输出端,它们接入直流减法放大电路,x端接集成放大器A63( 1/4 LM348)的正向输入端,y端接A63的反向输入端,该端与A63的输出端间并联电容C610与电阻R623、可变电阻W603的串联支路,A63的反向输入端与+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619,与跨接在±15V电源间的电位器W604的滑动端间串联电阻R621,A63的正向输入端与+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620、与地间有并联电容C609和电阻R622,A62的输出端与地间串联电阻R624和电容C611,此电阻电容间结点Z即是直流减法放大器的输出端。差动信号与参考信号通过相控整流和直流减法放大电路,进行了鉴别比较而从Z端输出悬垂控制信号,此信号送入由A64( 1/4 LM348)等元件组成的同相器和A65( 1/4 LM348)等元件组成的反相器,同公知技术一样,当电缆与中心位置发生偏差时,同相器输出±5V范围内的悬垂控制信号,反相器输出 5V范围内的悬垂控制信号,同相器和反相器的输出端接到接收器面板上的悬垂控制信号输出端子11,用导线把端子11上同相器或反相器输出的控制信号接到悬链生产线的下牵引装置上,调整其运行速度而使电缆悬垂度得到调整。从上述Z端到地间串联限流电阻和电缆位置指示表13,该指示表装于接收器面板上。
当悬垂检测中二次回路阻抗变大而使检测信号衰减时,由幅值控制电压形成电路来控制发生器检测信号增强。参阅图6,从加法放大器的输出端M接一整流电路,即从M端串联电容C509后接整流二极管D501(2AP3)负极和整流二极管D502(2AP3)正极,D501正极接地,D502负极为整流电路输出端,记为P,它与-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521,与地间有并联电容C510和电阻R520。从整流器的输出端P分为二路,一路接二极管D504和R529后接入集成放大电路A52( 1/2 LM747)的正向输入端,该端串联电阻R528接-15V电源,还与输出端间串联电阻R527,A52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电阻R530后接地,其输出端与地间串联电阻R531、二极管D505和发光二极管D506。这一路是普通的电平检测电路,由发光二极管显示接收信号是否正常。P端另一路是串联电阻R522(10K)、可变电阻W502(20K)和电阻R523后接到跨接在-15V电源与地间的电位器W501(10K)的滑动端,电阻R523与可变电阻W502间结点接集成放大器A51( 1/2 LM747)的反向输入端,该端与其输出端串联电阻R525(20K),A51的正向输入端串联电阻R524(10K)后接地,其输出端接隔离二极管D503(2AP3)的负极,正极即为信号幅值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输出端,此端与地间串联滤波电容C511(100μ),此输出端与接收器面板上的幅值控制电压输出端子13相连。端子13输出的电压信号被加到发生器的幅值控制电路中光耦器A22的二极管负极输入端,当检测信号在二次回路中逐渐衰减,整流器P点输出电压下降,端子13上的输出电压上升,光耦器A22、A23趋向截止,从B端输出的前置放大振荡信号加强,也即控制了OTL功放电路输出信号幅度增大。与公知技术相比幅值控制电压形成电路改变为可调整偏移电压的比例放大器,并增加了隔离二极管,使幅值控制电路稳定。
当二次回路阻抗增大时,测量头传感器上感应的信号都减弱,相应进入差动信号放大器和参考信号放大器的信号也都减弱,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悬垂控制信号输出,用调整差动信号和参考信号放大器增益的办法来解决,这就是本装置中增设的增益修正电路。其构成如图8:从幅值控制电压形成电路的输出端——二极管D503的正极,接到一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即串接电阻R701(100K)后接集成放大器A71( 1/4 LM348)正向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702(2M)接地,其反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短接后,分接两个相同的电平检测电路,一路串联电阻R704(2K)后接集成放大器A72( 1/4 LM348)的正向输入端,同时通过电阻R705(2M)与其输出端相接,通过电阻R703(2K)与跨接在-15V电源和地间的电位器W701(10K)的滑动端相接,此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接地,输出端串联整流二极管D701(2AP3)和发光二极管D702后,一边通过电阻R706(1.1K)接地,一边接入增益调整开关电路,即接集成模拟开关(采用含有4个独立的模拟开关集成电路CD4066)A74、A75的控制端;另一路则接集成模拟开关A76、A77的控制端,开关A74与76的输入端短接,结点J,而输出端各串可变电阻W703(1K)、W705(1K)后短接,结点K,J、K结点与前述的差动信号放大器A62的管脚12和管脚3的增益控制端相接,开关A75与A77的输入端短接,结点H,它们的输出端各串联一可变电阻W704(1K)和W706(1K)后相短接,结点I,H、I结点与前述的参考信号放大器A61的管脚12和管脚3的增益控制端相接。
上述的电平检测电路为一个模数转换器,当检测信号衰减时,电平检测器使模拟开关接通,自动控制参考信号和差动信号放大器增益提高。这有效地使电缆位置指示表和电缆实际位置保持同步,输出正确的悬垂控制信号。
本装置中的电路地是与大地直接相连的等电位,取消了公知技术中电路地与大地间串联47Ω的电阻,见图2,这也减少了电路中出现相位偏移的因素和高次谐波分量造成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悬链式电缆生产线的放线架上的电缆起始端不用接地同样可有效地进行悬垂度控制,能够保证电缆位置指示表始终与电缆实际位置同步。由于国产轮具不能满足SIKORA悬垂控制装置的工作要求,许多使用此产品的厂家都难以让它工作在最佳状态,经常发生失控,造成废品,浪费了原材料和工时,本实用新型将可改变这状况。
本控制装置由于提高了检测信号频率,使二次回路的交流阻抗大为下降,使信号损耗减小,这就使信号发生器的电源功率可由80VA降至20VA,也即降低了生产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Claims (6)

  1. 一种用于电缆悬链式连续硫化生产线中调节电缆悬垂度的非接触式控制装置,它由产生检测振荡信号的发生器和对检测后信号比较鉴别并输出悬垂控制信号的接收器组成,这是二个内装工作电路,其面板上安装有指示灯、显示仪表及一组输入输出端子的金属盒体,本装置的特征是发生器产生400KHZ的正弦波检测信号,其电路构成是通过原边接发生器面板上220V交流电源输入端子的变压器、桥式整流和电容滤波得±34V直流工作电源,从+34V电源端接电容C201后接地,该端还接三端可调稳压集成电路A21输入端,其A21的调节端与输出端间跨接电阻R201与地间串联可变电阻W201,该输出端与地之间还并联电容C202和C203,从此输出端上获+9V直流稳压工作电源,一个电感B201和二个串联电容C204和C205并联在+9V电源与晶体管T201集极之间,其射极串联电阻R204后接地,其基极到+9V端串接电阻R202与地间并联电容C206和电阻R203,电容C204和C205间结点与晶体管T201射极短接后串联电容C207、电阻R207后与地之间有并联电阻R208和电位器W202,W202的滑动端串联电容C209后与晶体管T202基极相接,该基极与+9V电源间接电阻R209、与地间接电阻R210,其射极串联电阻R212后接地,其集极串联电阻R211后接+9V电源,此集极串联输出电容
  2. C210后与一典型的OTL功放电路输入端相接,它的输出端及发生器工作电路地接发生器盒体面板上的400KHZ信号输出端子,上述晶体管T202集极接晶体管光电耦合器A23的集极,其射极接地,上述电阻R208与R207间结点串联电阻R213后接光耦器A23的二极管正极,其负极接地,另一晶体管光电耦合器A22的集极接+9V电源,其射极与电阻R207和R208的结点相连,还与其基极间串联电容C208,该光耦器A22的二极管负极接到发生器面板上一接线端子,该端子将用导线与接收器面板上的信号幅值控制电压输出端子相连,它的正极串联电阻R206后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205后接发生器面板上+15V直流稳压电源输入端子,该端子将用导线与接收器面板上的+15V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端子相连,本装置信号接收器工作电路的构成是通过原边接接收器面板上220V交流电源输入端子的变压器、桥式整流和电容滤波后得一正负直流电源,正负端各接入稳压集成电路A41和A42后从它们的输出端再各并联一滤波电容,得±15V直流稳压工作电源,+15V电源端与接收器面板上的+15V输出端子相连,二个检测信号通过接收器面板上的二组信号输入端子送入二组相同的放大电路;一组是信号接隔离变压器B501初级,其次级并接电容C501后一端接地,另一端串联电阻R501后接晶体管T501基极,其射极与一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503、
  3. 与地间串联电阻R504和电容C503,其集极与+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502、还通过输出电容C502接差动变压器B503初级的一端;另一组则通过输出电容C505接差动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该初级二端间还串联电阻R505和R510,它们间的结点接晶体管T503基极,还通过电阻R515接-15V电源,该晶体管射极接地,集极串联电阻R512和R511后接+15V电源,该集极还接晶体管T504的基极,T504管的集极串联电阻R513和电容C507后接地,此电阻电容间结点与电阻R511、R512间结点短接,T504管的射极串联电阻R514后接地,该射极还串联R518后与地间有并联电阻R519和电位器W503,该射极还串联电阻R517和R516后接晶体管T503的基极,电阻R516与R517间结点与地间串联电容C508,T504管射极还串联电容C509后接整流二极管D502的正极,其负极串联电阻R522、可变电阻W502和电阻R523后接电位器W501的滑动端,该电位器接在-15V电源与地之间,电容C509与二极管D502间结点接二极管D501负极,其正极接地,二极管D502负极与地间并联电容C510和电阻R520,该负极还与-15V电源间串联电阻R521,从D502管负极串联二极管D504、电阻R529后接集成放大
  4. 器A52正向输入端,该端通过电阻R528接-15V电源、通过电阻R527与本放大器输出端相接,该输出端串联电阻R531、二极管D505和发光二极管D506后接地,本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串联电阻R530后接地,前述的可变电阻W502与电阻R523中间结点与集成放大器A51的反向输入端短接,还通过电阻R525与其输出端相接,该输出端接隔离二极管D503负极,其正极与接收器面板上的信号幅值控制电压输出端子相连,还与地间串联电容C511,本A51放大器正向输入端串联电阻R524后接地,前述的电位器W503的滑动端串联电容C601后接到集成差功视频放大器A61的输入端,该端串联电阻R602与R601后接此放大器的电源端,它接+15V电源,另一输入端串联电容C602后接地,该端与放大器接地端间串联电阻R603与R604,此两电阻间结点与上述电阻R601与R602间结点短接,本放大器的增益调整端间串接可变电阻W601,一输出端与地之间串联电阻R606、电容C603和电阻R608,另一输出端与地间串联电阻R607、电容C604和电阻R609,前述差动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一端通过电容C605接集成差动视频放大器A62的输入端,其次级绕组另一端通过电容C606按A62放大器的另一输入端,接电容C605的输入端
  5. 和接+15V的电源端之间串联电阻R611和R610,接电容C606的输入端和接地端之间串联电阻R612和R613,此两电阻间结点与电阻R610和R611间结点相短接,本放大器的增益调整端间接可变电阻W602,其一输出端串联电阻R616、电容C607后接晶体管T602和T604的射极,同时通过电阻R615接-15V电源,另一输出端串联电阻R617、电容C608后接晶体管T601和T603的射极,同时通过电阻R618接-15V电源,晶体管T601与T602基极短接后与电容C603、电阻R608的结点相连,晶体管T603和T604的基极与电容C604、电阻R609的结点相连,晶体管T601与T604的集极短接后接集成放大器A63正向输入端,该端与地之间有电阻R622和电容C609并联,还与+15V电源间接电阻R620,晶体管T602与T603的集极短接后接A63放大器反向输入端,还与+15V电源间接电阻R619,还通过电阻R621与跨接在±15V电源间的电位器W604的滑动端相接,此反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间有并联电容C610与电阻R623、可变电阻W603串联支路,此输出端串联电阻R624后与地间有并联电容C611与电阻R625和装于接收器面板上的电缆位置指示表串联支路,从电阻R624与电容C611间结点分接A64、A65、两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它们的输出端与电路地接到接收器面板上的悬垂控制
  6. 信号输出端子上,从前述的隔离二极管D503的正极与二个集成差动放大器A61、A62的另一对增益控制端之间是增益修正电路,其构成是二极管D503的正极串联电阻R701后接集成放大器A71的正向输入端,并通过电阻R702接地,其反向输入端与其输出端短接后,分接两个相同的电路,一路串联电阻R704后接集成放大器A72的正向输入端,同时通过电阻R705与其输出端相接,通过电阻R703与跨接在-15V电源和地间的电位器W701的滑动端相接,此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接地,输出端串联整流二极管D701和发光二极管D702后,一边通过电阻R706接地,一边接集成模拟开关A74、A75的控制端,另一路接模拟开关A76、A77的控制端,开关A74与A76的输入端短接,它们的输出端各串联一可变电阻W703与W705后相短接,此两短接点接到前述的差动信号放大器A62的另一对增益控制端,开关A75与A77的输入端短接,它们的输出端各串联一可变电阻W704和W706后相短接,此两短接点接到前述的参考信号放大器A61的另一对增益控制端上,上述发生器与接收器工作电路地均与大地直接相连。
CN 89220734 1989-12-13 1989-12-13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Withdrawn CN20628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9220734 CN2062897U (zh) 1989-12-13 1989-12-13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9220734 CN2062897U (zh) 1989-12-13 1989-12-13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97U true CN2062897U (zh) 1990-09-26

Family

ID=487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9220734 Withdrawn CN2062897U (zh) 1989-12-13 1989-12-13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034A (zh) * 2014-09-26 2015-04-08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基于三端稳压器最小输出电压0v连续可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CN107132855A (zh) * 2017-04-26 2017-09-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视频跟踪的悬垂控制器
WO2021027832A1 (zh) * 2019-08-12 2021-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地不良告警装置和接地不良告警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034A (zh) * 2014-09-26 2015-04-08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基于三端稳压器最小输出电压0v连续可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CN107132855A (zh) * 2017-04-26 2017-09-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视频跟踪的悬垂控制器
WO2021027832A1 (zh) * 2019-08-12 2021-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地不良告警装置和接地不良告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7211A (zh) 电池充电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6374528A (zh) 一种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微电网分散型控制策略模型
CN106786740A (zh) 一种牵引供电系统光伏储能并网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3762884B (zh) 三环并联控制的电性源发射机及控制方法
CN105610158A (zh) 一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897U (zh) 非接触式悬垂控制装置
CN207817080U (zh) 伺服驱动器的主回路输入电源缺相检测电路
CN108646096A (zh) 适用于直流微电网的线路电感检测方法
CN108287292A (zh) 多芯电缆故障部位的快速查找方法
CN108768182B (zh)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场合的多电平矩阵变换器及其箝位电容电压控制方法
CN111711198A (zh) 一种基于fms的配电网馈线互联控制方法
CN208399623U (zh) 一种交流充电桩的接线检测装置
CN208127880U (zh) 一种船舶接岸电系统
Pinto et al. Design of a virtual lab to evaluate and mitigate power quality problems introduced by microgeneration
CN205791536U (zh) 载波移相系统
CN1125526C (zh) 三相功率因数可控变流器
CN205319966U (zh)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CN110865312B (zh) 一种适用于upfc接入的工频变化量方向保护改进方法
CN114325243A (zh) 基于线电压幅值变化量的油田井场配电网故障判断方法
CN20806279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
CN206311659U (zh) 交流电压过零点检测电路
CN106786781A (zh) 一种基于虚拟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
CN201328079Y (zh) 无需检测直流输出电压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模拟电路
CN20543011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控制模组
CN109245088A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线路稳定特征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