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19966U -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19966U
CN205319966U CN201521049158.4U CN201521049158U CN205319966U CN 205319966 U CN205319966 U CN 205319966U CN 201521049158 U CN201521049158 U CN 201521049158U CN 205319966 U CN205319966 U CN 205319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current sensor
subordinate inverter
controll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491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文开
高闯
高波
杨伟
相里燕妮
李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ongche InfoQuick Yong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Yonge Electric Equipment X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Yonge Electric Equipment X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Yonge Electric Equipment X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491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19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19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19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辅助逆变器、与各辅助逆变器一一对应的控制器、环流检测电路、电压互感器;各辅助逆变器并联;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环流检测电路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环流检测电路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各辅助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检测电路之间相互串联形成环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根据该环路中的电流,对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整,以使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了供电系统的均流效果;且通过控制器检测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电压,以使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各辅助逆变器的电压跟随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车辆中最核心的是电传动系统,电传动系统包括牵引系统和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中,辅助电源供电系统的作用是提供稳定的单相220V/三相380V、50Hz交流电供车辆上的空调机组、通风装置、空压机、电加热器、客室照明等交流辅助负载使用。
辅助电源供电系统依据功率分配方式,分为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将整车辅助系统功率集中到1~2台辅助逆变器上为集中供电,但当列车运行时,若一台辅助逆变器损坏,则势必影响交流辅助负载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车辆的稳定运行及舒适性。为了解决此问题,出现了分散供电方式,即将整车辅助系统功率分散到多台辅助逆变器上,即采用多台辅助逆变器并联运行,当其运用到动力分散的车辆中时,当一台逆变器出现故障时,其他逆变器仍可以正常运行,继续为辅助交流负载供电,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但多台辅助逆变器并联运行,最大的难点在于多台并联辅助逆变器间的均流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有主从控制法、分散逻辑控制法等。
其中,主从控制法是指由某一台逆变器作为主逆变器,其余各台逆变器按照主逆变器发送的均流信号实现均流。主逆变器为电压型逆变器,在并联系统中的作用相当于电压稳定者和电流指令的提供者。从逆变器为电流型逆变器,负责接收主逆变器的电流指令,实现均流控制。但主从控制法的缺点为无论主逆变器的确定方式是随机或是固定,主逆变器仍然客观存在,一旦主逆变器发生故障,整个并联系统会存在解裂的风险,且逆变器分成主从两类,使得逆变器之间的关系不对等,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均流问题。
分散逻辑控制法是指并联系统中的所有逆变器都是对等的,不存在主从逆变器之分。无互连线控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分散逻辑控制法,其是采用基于功率均分的下垂控制,但无互连线下垂控制技术存在电压跟随性能和均流性能的矛盾,若优先保证输出电压对额定电压的跟随能力,则会牺牲均流性能;若优先保证均流性能,则会加大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间的偏差,因此,分散逻辑控制法无法同时保证电压跟随性能和均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以同时保证多台并联的辅助逆变器之间的均流性能和电压跟随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辅助逆变器、与各所述辅助逆变器一一对应的控制器、环流检测电路以及电压互感器;
各所述辅助逆变器之间并联,每个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均与输出电压公共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压公共线的输出端与车辆的交流负载连接;
所述辅助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环流检测电路和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各所述辅助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检测电路之间相互串联形成环路;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环路中的电流,对所述控制器对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以使各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一致;和/或,根据所述电压互感器输出的电压,对所述控制器对应的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环流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环流检测单元;所述环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环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其中一相输出端,所述环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辅助逆变器的其中一相输出端的输出电流;
其中,用于检测各所述辅助逆变器同一相输出端的电流的环流检测单元相互串联。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环流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其中一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辅助逆变器包括:功率模块、LC滤波模块、变压器;
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电网电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三相输出端与所述LC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LC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LC滤波模块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三电流传感器,所述功率模块的至少两相输出端上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出电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电流,以对所述功率模块进行过流保护。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环流检测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第二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四电流传感器,所述变压器的至少两相输出端上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交流负载上的电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检测得到的输出电流,以对所述交流负载进行过流保护。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LC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三电感的输出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变压器的原边采用三角形接线,所述变压器的副边采用星形接线,所述星形接线的一端接地。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星形接线与地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和接地电流传感器;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星形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辅助逆变器、以及与各各辅助逆变器一一对应的控制器、环流检测电路以及电压互感器;各辅助逆变器之间并联,辅助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环流检测电路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压互感器和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各辅助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检测电路之间相互串联形成环路,当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一致时,该环路上就会有电流流过,从而通过控制器根据该环路中的电流,对控制器对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整,以使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了供电系统的均流效果;同时,由于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压互感器,通过控制器检测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电压,以使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各辅助逆变器的电压跟随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的电路图。参照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辅助逆变器,且每一个辅助逆变器分别对应有一个控制器、一个环流检测电路和一个电压互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逆变器为4个,4个辅助逆变器相互并联,且4个辅助逆变器的结构完全相同。具体为:第一辅助逆变器11、第二辅助逆变器21、第三辅助逆变器31、第四辅助逆变器41。每个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网电连接,每个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均与输出电压公共线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电压公共线的输出端与车辆的交流负载连接。即,通过并联的4个辅助逆变器为车辆交流负载供电,若其中某个辅助逆变器发生故障,则通过其余的辅助逆变器供电,保证了交流负载的正常运行。
具体地,每一个辅助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每一个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各自对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每一个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属辅助逆变器对应的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且4个辅助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检测电路之间相互串联形成环路。当相互并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相同时,环路中就会有电流流过,此时环流检测电路将其反馈至对应的控制器。即,通过环流检测电路检测其所属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控制器根据该环路中的电流值,对与其对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以使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一致,从而实现了供电系统的均流效果。同时,每一个辅助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与所属辅助逆变器对应的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即,通过电压互感器检测与其连接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将该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电压与所属的辅助逆变器的额定电压进行比较,若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不一致,控制器则对其对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以使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各辅助逆变器的电压跟随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将辅助逆变器设为4个,仅是为了举例说明,供电系统中的辅助逆变器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3个或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供电系统中的辅助逆变器的具体个数可根据车辆上的交流负载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具体设定。
下面通过第一辅助逆变器11和第二辅助逆变器21之间的连接关系对本实施例的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辅助逆变器11对应有一控制器10、一环流检测电路12、一ACPT电压互感器13。
第一辅助逆变器11包括:功率模块111、LC滤波模块112、变压器113。
其中,LC滤波模块112用于将功率模块111输出的PWM脉冲波转换为正弦波。LC滤波模块具体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点a。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b。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五连接点d。第三连接点a与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第五连接点d与第二电感L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连接点b与第三电感L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输入端与功率模块111的U相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输入端与功率模块111的V相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输入端与功率模块111的V相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111的输入端连接。
LC滤波模块112的三相输出端与变压器113的原边连接,变压器113的原边采用三角形接线,副边采用星形接线,星形接线的一端接地。变压器113的输出端连接环流检测电路12的输入端。
其中,环流检测电路12包括至少两个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的环流检测单元,各环流检测单元分别用于检测辅助逆变器11的三相输出端中的至少两相的输出电流。在本实施例中,环流检测电路12包括两个环流检测单元。
其中一个环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辅助逆变器11的U相输出端的电流,该环流检测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第一电阻ACTUR、第二电流传感器ACTUa。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位于辅助逆变器10的U相输出端上。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ACTUR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e。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ACTUR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f,第二电流传感器ACTUa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点e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ACTUa的第二端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
另一个环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辅助逆变器11的W相输出端的电流,该环流检测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第一电阻ACTWR、第二电流传感器ACTWa。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位于辅助逆变器10的W相输出端上。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ACTWR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g。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ACTWR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t,第二电流传感器ACTWa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点g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ACTWa的第二端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三相电中,U相、V相、W相的输出电流的矢量和为0,因此,只需检测其中两相的输出电流即可,比如,仅检测U相和V相、或者U相和W相、或者V相和W相的电流即可,然后通过矢量计算便可知未检测的第三相的输出电流。当然,也可以对U相、V相、W相均进行检测。在需要检测的某相上设置一个对应的环流检测单元。本实施例中,分别在U相和W相上设置一环流检测单元,即,检测的是辅助逆变器10的U相和W相上的输出电流。当然,也可以分别在U相、V相、W相上均设置一环流检测单元,对三相上的电流均进行检测。或者,在U相和V相上分别设置一环流检测单元。或者,在V相和W相上分别设置一环流检测单元。当然,为了方便起见,检测两相即可,而至于选择对哪两相上的电流进行检测,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电压互感器13的原边与辅助逆变器11的三相输出端连接,电压互感器13的副边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辅助逆变器21对应有一控制器20、一环流检测电路22、一ACPT电压互感器23。
第二辅助逆变器21包括:功率模块211、LC滤波模块212、变压器213,其具体结构与第一辅助逆变器11相同。
功率模块211的三相输出端与LC滤波模块212的输入端连接,LC滤波模块212的输出端与变压器213的原边连接。环流检测电路22的输入端与变压器213的输出端连接,环流检测电路22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0的输入端连接。电压互感器23的原边与变压器213的输出端连接,电压互感器23的副边与控制器20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20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211的输入端连接。
参照附图2所示,环流检测电路22的具体结构与第一逆变器11的环流检测电路12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环流检测电路12中的U相上的环流检测单元与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环流检测电路22中的U相上的环流检测单元相互串联,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环流检测电路12中的W相上的环流检测单元与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环流检测电路22中的W相上的环流检测单元相互串联。
具体地,环流检测电路12中U相上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和环流检测电路22中U相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相互串联形成环路。环流检测电路12中W相上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和环流检测电路22中W相上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相互串联形成环路。
当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输出电流和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输出电流一致时,那么流过环流检测电路12和环流检测电路22上的电流为0,即,由环流检测电路12中U相上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和环流检测电路22中U相上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形成的环路上的电流为0,环流检测电路12中W相上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和环流检测电路22形成的环路上的电流为0。表示整个供电系统的各辅助逆变器处于均流状态,则无需对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整。
当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输出电流和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输出电流不一致时,那么环流检测电路12和环流检测电路22上就会有电流。具体地,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U相上的输出电流经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W相上的输出电流经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然后在该第一电阻ACTUR、ACTWR的两端产生一个第一电压。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U相上的输出电流经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U,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W相上的输出电流经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电流传感器ACTW,然后在该第一电阻ACTUR、ACTWR的两端产生一个第二电压。比如,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设定值为380V,而此时在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第一电阻ACTUR和ACTWR两端产生的电压值为389V,在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第一电阻ACTUR和ACTWR两端产生的电压值为382V,那么由于第一辅助逆变器11侧的电压大于第二辅助逆变器21侧的电压,此时,则在环流检测电路12的ACTU和环流检测电路22的ACTU形成的环路中、在环流检测电路12的ACTW和环流检测电路22的ACTW形成的环路中有电流流动。环流检测电路12中的第二电流传感器ACTUa检测到该U相上的电流,并反馈至控制器10,同时,环流检测电路12中的第二电流传感器ACTWa将检测到该W相上的电流反馈至控制器10,控制器10将接收到的U相和W相上的电流进行计算得出该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然后控制器10通过调节对应的功率模块111,对辅助逆变器11的三相输出电压的幅值、相位、频率进行调整,同理,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控制器20通过调节其对应的功率模块211,对辅助逆变器21的三相输出电压的幅值、相位、频率进行调整,以使系统中的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保持一致,使整个供电系统保持良好稳定地运行。
上述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第一电阻ACTUR和ACTWR两端产生的电压值为389V,在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第一电阻ACTUR和ACTWR两端产生的电压值为382V,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若各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设定值为380V,此时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第一电阻两端产生的电压值为385V,而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第一电阻两端产生的电压值为380V,则只需通过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控制器10对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三相输出电压的幅值、相位和频率进行调整即可,对于第二辅助逆变器21则无需调整。
当控制器10接收到电压互感器13反馈的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输出电压时,控制器10将该电压与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额定电压进行比较,若该输出电压值与额定电压不一致,则控制器10通过调整功率模块111使得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一致。当控制器20接收到电压互感器23反馈的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输出电压时,控制器20将该电压与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额定电压进行比较,若该输出电压值与额定电压不一致,则控制器20通过调整功率模块211使得第二辅助逆变器21的输出电压与额定电压一致,从而保证了各辅助逆变器的电压跟随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各辅助逆变器的功率模块和LC滤波模块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过流保护模块。
以第一辅助逆变器11为例,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功率模块111和LC滤波模块112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流保护模块14。第一过流保护模块14包括第三电流传感器,功率模块111的至少两相输出端上分别连接一个第三电流传感器,参照附图2所示,功率模块111的U相输出端上设有第三电流传感器CTU1,功率模块111的V相输出端上设有第三电流传感器CTV1,功率模块111的W相输出端上设有第三电流传感器CTW1,其中CTU1、CTV1、CTW1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CTU1、CTV1、CTW1用于检测功率模块111的输出电流,以对功率模块111进行过流保护。当功率模块111的电流过大时,控制器10将控制功率模块111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功率模块111的三相输出端上均设置由一个第三电流传感器,由于三相电的三相上的电流矢量和为0,因此,也可在仅在功率模块111的其中任意两相输出端上各设一个第三电流传感器即可。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各辅助逆变器中的变压器和环流检测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过流保护模块。
以第一辅助逆变器11为例,变压器112和环流检测电路12之间连接第二过流保护模块15。第二过流保护模块15包括第四电流传感器,变压器113的至少两相输出端上分别连接一个第四电流传感器,参照附图2所示,变压器113的U相输出端上设有第四电流传感器CTU2,变压器113的W相输出端上设有第四电流传感器CTW2,其中,CTU2、CTW2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CTU2、CTW2用于检测第一辅助逆变器11的输出端所连交流负载的电流,以对该负载进行过流保护。当负载上的电流过大时,控制器10控制功率模块111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变压器113的U相输出端和W相输出端分别设置一个第四电流传感器,而由于三相电的三相输出电压线上的电流矢量和为0,因此,也可选择在变压器113的U相输出端和V相输出端上各设一个第四电流传感器,或者在V相和W相上各设一个第四电流传感器,当然,也可以在U相、V相、W相上均设一个第四电流传感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还连接有三相开关16,以使对应的辅助逆变器对车辆的交流负载供电或者停止供电。当需要对车辆的交流负载供电时,闭合该三相开关16。若需停止对车辆的交流负载供电,将该三相开关16断开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113的星形接线与地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RGR和接地电流传感器GCT。具体地,第二电阻RGR的第一端与变压器113的星形接线的一端连接,接地电流传感器GCT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GR的第二端连接。接地电流传感器GCT的第二端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连接,以使控制器10将变压器113输出的电压转换为负载所需的电压,例如,车辆中的交流负载中,空调系统所需的电压为380V,照明负载所需的电压为220V,而变压器113输出的电压为380V,则通过第二电阻RGR和接地电流传感器GCT将该380V的电压转换为220V,以供照明负载使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系统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辅助逆变器、与各所述辅助逆变器一一对应的控制器、环流检测电路以及电压互感器;
各所述辅助逆变器之间并联,每个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均与输出电压公共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压公共线的输出端与车辆的交流负载连接;
所述辅助逆变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环流检测电路和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各所述辅助逆变器对应的环流检测电路之间相互串联形成环路;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环路中的电流,对所述控制器对应的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以使各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一致;和/或,根据所述电压互感器输出的电压,对所述控制器对应的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环流检测单元;所述环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环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辅助逆变器的其中一相输出端,所述环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辅助逆变器的其中一相输出端的输出电流;
其中,用于检测各所述辅助逆变器同一相输出端的电流的环流检测单元相互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其中一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逆变器包括:功率模块、LC滤波模块、变压器;
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电网电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三相输出端与所述LC滤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LC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一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三相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环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LC滤波模块之间还连接有第一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第一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三电流传感器,所述功率模块的至少两相输出端上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功率模块的输出电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输出电流,以对所述功率模块进行过流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和所述环流检测电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过流保护模块;
所述第二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四电流传感器,所述变压器的至少两相输出端上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交流负载上的电流,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四电流传感器检测得到的输出电流,以对所述交流负载进行过流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滤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于第四连接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点与所述第三电感的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采用三角形接线,所述变压器的副边采用星形接线,所述星形接线的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星形接线与地线之间还连接有第二电阻和接地电流传感器;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星形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电流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开关。
CN201521049158.4U 2015-12-15 2015-12-15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Active CN205319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9158.4U CN205319966U (zh) 2015-12-15 2015-12-15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49158.4U CN205319966U (zh) 2015-12-15 2015-12-15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19966U true CN205319966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18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49158.4U Active CN205319966U (zh) 2015-12-15 2015-12-15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199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750A (zh) * 2015-12-15 2016-03-16 日立永济电气设备(西安)有限公司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CN106444623A (zh) * 2016-12-26 2017-02-22 李会鹏 一种plc控制器的燃烧加热器循环检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750A (zh) * 2015-12-15 2016-03-16 日立永济电气设备(西安)有限公司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CN106444623A (zh) * 2016-12-26 2017-02-22 李会鹏 一种plc控制器的燃烧加热器循环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ckay et al. From dc nano-and microgrids towards the universal dc distribution system-a plea to think further into the future
US9711967B1 (en) Off grid backup inverter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CN105529796B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电路及库内辅机测试装置
US11056906B2 (en) Integrate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4538948B (zh) 高压直流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103618368B (zh) 一种高压直流供电系统
US98091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power supply control for auxiliary converters of motor train unit in presence of interconnecting lines
CN105939554B (zh) Led调光装置及led驱动电源
CN103825278A (zh) 功率质量控制
CN110239398A (zh) 一种同相供电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跳闸方法
CN205319966U (zh)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CN108599540A (zh) 一种级联h桥三相电子电力变压器的冗余结构
CN105896690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混合能源系统及其监控装置
US7786717B2 (en)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ree-phase power supply voltage
CN102638037B (zh) 通信设备的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供电系统
CN105406750A (zh) 车辆辅助电源供电系统
CN205051404U (zh) 电池充电系统
Cvetkovic Modeling, analysis and design of renewable energy nanogrid systems
CN106786594B (zh) 一种含重要负荷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
US11949342B2 (en) Multiple port power converter device
CN103457495B (zh) 动车组辅助变流器有互联线并联供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420388A (zh) 一种用于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列车供电柜
CN203445799U (zh) 动车组辅助变流器有互联线并联供电控制系统
CN103812376A (zh) 城轨车辆辅助逆变器及城轨车辆
CN105048301A (zh) 一种可检测输出电压并故障自修复的智能电源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018 Shaanxi city of Xi'an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njing Road No. 15

Patentee after: Xi'an Zhongche InfoQuick Yongji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18 Wenjing Road No. 15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YONGE ELECTRIC EQUIPMENT(XI'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