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7402U -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 Google Patents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7402U
CN206287402U CN201621228790.XU CN201621228790U CN206287402U CN 206287402 U CN206287402 U CN 206287402U CN 201621228790 U CN201621228790 U CN 201621228790U CN 206287402 U CN206287402 U CN 206287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semicylinder
housing
discharging opening
h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287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刘军
陈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QINGLIN HUAYUA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Qinglin Hua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Qinglin Hua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Qinglin Hua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287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7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7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7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包括料斗壳体、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料斗壳体中,所述料斗壳体包括四棱柱体、半圆柱体,四棱柱体的下端与半圆柱体的上端密封连接,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搅拌轴与半圆柱体的轴线重合,搅拌叶片与半圆柱体的内壁相接触,半圆柱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长度与半圆柱体的长度相同;上述新型混合料喂料斗与现有技术相比,搅拌无死角,搅拌装置能够充分将物料搅拌均匀;同时,料斗壳体的半圆柱体能够避免物料出现架桥、粘料斗内壁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加工、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背景技术
在塑料行业、木塑行业、注塑等等行业中,所使用的料斗的结构通常为上半部分呈圆柱状,下半部分呈圆锥状,料斗的上端敞开,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料斗内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的转轴在竖直方向,搅拌装置的转轴向下延伸至料斗的圆锥腔体内。由于料斗的下半部分为圆锥状,因此,搅拌叶片不能够延伸至料斗上半部分的圆柱状的内壁上,导致料斗在搅拌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1. 料斗中加入片状和粉体、粉体和颗粒等混合物料时,出现输出原料不均匀现象。
2. 复合原料在料斗中出现架桥、粘料斗内壁的问题,造成出料不均匀现象。
3. 部分混合料喂料斗带有搅拌桨,搅拌混合物料时锥形侧壁形成侧压力,造成料斗中的复合料密度不均匀,导致输出原料不均匀。
4. 清理物料、维护保养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搅拌均匀、维护方便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一种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包括料斗壳体、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料斗壳体中,所述料斗壳体包括四棱柱壳体、半圆柱壳体,四棱柱壳体的上端和下端敞开,半圆柱壳体水平设置,半圆柱壳体的顶部敞开,四棱柱壳体的下端开口与半圆柱壳体的顶部开口上下正对密封连接,以使四棱柱壳体的内部与半圆柱壳体的内部连通,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搅拌电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搅拌轴水平设置,搅拌轴与半圆柱壳体的轴线重合,搅拌叶片的端部与半圆柱壳体的内壁相接触,半圆柱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沿着半圆柱壳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在半圆柱壳体的底部,出料口的长度与半圆柱壳体的长度相同,以使料斗壳体内的物料全部流出。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包括若干搅拌杆、搅拌桨,若干搅拌杆均匀间隔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杆的一端与搅拌轴垂直连接,搅拌杆的另一端与搅拌桨垂直连接,搅拌桨的外侧与半圆柱壳体的底部相接触,搅拌桨的长度与半圆柱壳体的长度相同,以使搅拌桨能够将半圆柱壳体内壁上的物料搅拌起来。
优选的,所述料斗壳体的下端设置送料装置,送料装置的上端敞开并与半圆柱壳体的出料口连通,送料装置包括输送壳体、输送电机、输送轴、螺旋状的输送叶片,输送壳体呈圆柱状,输送壳体的侧壁与出料口固定连接,输送电机固定设置在输送壳体的一端,在输送壳体的另一端设置出料口,输送电机的转轴穿过输送壳体与输送轴固定连接,输送叶片与输送轴固定连接,输送叶片呈螺旋状盘绕在输送轴的侧壁上,输送轴的长度与输送壳体的长度相同,输送叶片、输送轴以及输送壳体同轴设置,输送壳体与半圆柱壳体的出料口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出料阀,第一出料阀沿水平方向插接在出料口与送料装置之间,以控制料斗壳体中的物料进入送料装置中,还在输送壳体的出料口设置第二出料阀,以将输送壳体中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阀排出。
优选的,所述料斗壳体的下端设置出料漏斗,出料漏斗的上端敞开,出料漏斗的上端与半圆柱壳体的出料口连通,出料漏斗的下端设置第三出料阀,以将从料斗壳体排出的物料聚拢并由第三出料阀控制排出。
优选的,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变频器,以调节搅拌电机的转速。
优选的,所述新型混合料喂料斗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搅拌电机电性连接,以控制电机的转速或搅拌时间,控制器还与第二出料阀、输送电机或第三出料阀电性连接,以控制物料的流出。
优选的,所述送料装置的出料口或出料漏斗的出料口分别设置流量计,流量计与控制器的电性连接,流量计检测的物料的流量信息,并将该流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出料阀或第三出料阀的开启大小或调节输送叶片的转速,调节新型混合料喂料斗的物料的流出速度。
有益效果:上述新型混合料喂料斗与现有技术相比,搅拌无死角,搅拌装置能够充分将物料搅拌均匀;同时,料斗壳体的半圆柱壳体能够避免物料出现架桥、粘料斗内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失去部分料斗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的功能模块图。
图中:料斗壳体10、四棱柱壳体101、半圆柱壳体102、第一出料阀103、搅拌装置20、搅拌电机201、搅拌轴202、搅拌叶片203、搅拌杆2031、搅拌板2032、送料装置30、输送壳体301、输送电机302、输送轴303、输送叶片304、第二出料阀305、出料漏斗40、第三出料阀401、控制器50、流量计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图2及图3,一种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包括料斗壳体10、搅拌装置20,搅拌装置20设置在料斗壳体10中,所述料斗壳体10包括中空的四棱柱壳体101、半圆柱壳体102,四棱柱壳体101的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半圆柱壳体102水平设置,半圆柱壳体102的顶部敞开,四棱柱壳体101的下端开口与半圆柱壳体102的顶部开口上下正对密封连接,以使四棱柱壳体101的内部与半圆柱壳体102的内部连通,搅拌装置20包括搅拌电机201、搅拌轴202、搅拌叶片203,搅拌电机201与搅拌轴202传动连接,搅拌轴202水平设置,搅拌轴202与半圆柱壳体102的轴线重合,搅拌叶片203的端部与半圆柱壳体102的内壁相接触,半圆柱壳体10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沿着半圆柱壳体102的轴线方向开设在半圆柱壳体102的底部,出料口的长度与半圆柱壳体102的长度相同,以使料斗壳体10内的物料全部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片203包括若干搅拌杆2031、搅拌桨2032,至少两个搅拌杆2031均匀间隔设置在搅拌轴202上,搅拌杆2031的一端与搅拌轴202垂直连接,搅拌杆2031的另一端与搅拌桨2032垂直连接,搅拌桨2032的外侧与半圆柱壳体102的内壁相接触,搅拌桨2032的长度与半圆柱壳体102的长度相同,以使搅拌桨2032能够将半圆柱壳体102内壁上的物料搅拌起来。搅拌轴202在转动过程中,搅拌桨2032推动物料从料斗壳体10底部上升过程中,当物料到达较高位置时,物料受重力作用从搅拌杆2031之间的间隙中掉落下来,并与此状态下料斗壳体10底部的物料重新混合,周而复始,因此能达到搅拌均匀的效果。
由于半圆柱壳体102的出料口的长度比较长,而一般料斗壳体10下方的接纳料斗壳体10物料的装置的入料口较短,这就会导致半圆柱壳体102的出料口的物料漏出。因此,进一步的,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请参看图4,所述料斗壳体10的下端设置送料装置30,送料装置30的上端敞开并与半圆柱壳体102的出料口连通,送料装置30包括输送壳体301、输送电机302、输送轴303、螺旋状的输送叶片304,输送壳体301呈圆柱状,输送壳体301的侧壁与出料口固定连接,输送电机302固定设置在输送壳体301的一端,在输送壳体301的另一端设置出料口,输送电机302的转轴穿过输送壳体301与输送轴303固定连接,输送叶片304与输送轴303固定连接,输送叶片304呈螺旋状盘绕在输送轴303的侧壁上,输送轴303的长度与输送壳体301的长度相同,输送叶片304、输送轴303以及输送壳体301同轴设置,输送壳体301与半圆柱壳体102的出料口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出料阀103,第一出料阀103沿水平方向插接在出料口与送料装置30之间,以控制料斗壳体10中的物料进入送料装置30中,还在输送壳体301的出料口设置第二出料阀305,以将输送壳体301中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阀305排出。
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请参看图5,所述料斗壳体10的下端设置出料漏斗40,出料漏斗40的上端敞开,出料漏斗40的上端与半圆柱壳体102的出料口连通,出料漏斗40的下端设置第三出料阀401,以将从料斗壳体10排出的物料聚拢并由第三出料阀401控制排出。
不同的物料搅拌的转速和搅拌的时间会影响搅拌的效果,因此,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电机201设置变频器,以调节搅拌电机201的转速。
进一步的,请参看图6,所述新型混合料喂料斗还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与搅拌电机201电性连接,以控制搅拌电机201的转速或搅拌时间,控制器50还与第二出料阀305、输送电机302或第三出料阀401电性连接,以控制物料的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装置30的出料口或出料漏斗40的出料口分别设置流量计60,流量计60与控制器50的电性连接,流量计60检测的物料的流量信息,并将该流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通过控制第二出料阀305或第三出料阀401的开启大小或调节输送叶片304的转速,调节新型混合料喂料斗的物料的流出速度。
以设置送料装置30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为例,具体叙述运行过程:关闭第一出料阀103,使料斗壳体10的底部封闭,物料从四棱柱壳体101的上端进入料斗壳体10并落到料斗壳体10的底部,搅拌电机201带动搅拌轴202转动,搅拌桨2032将物料从料斗壳体10的底部推动至一定高度时,物料受重力作用从搅拌杆2031的缝隙间再次落入料斗壳体10底部,当搅拌桨2032到达最高处时,物料全部落入料斗壳体10底部,周而复始,随着搅拌轴202的转动,物料不断进行混合,直至一定时间后,物料混合程度达到要求为止。此时打开第一出料阀103,物料进入送料装置30,开启输送电机302并通过控制器50将第二出料阀305打开,在螺旋状的输送叶片304的推动下,物料向螺旋的行进方向聚集,在螺旋行进的尽头,物料从第二出料阀305流出。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器50根据流量计60采集到物料流量信息,控制第二出料阀305的开口大小或控制输送叶片304的转速,以调节物料的流出量,从而满足接纳从第二出料阀305流出的物料的装置的使用。
根据物料混合均匀的难易程度以及物料本身的性质,对搅拌电机201的转速或时间进行设定,从而达到更好的搅拌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壳体、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料斗壳体中,所述料斗壳体包括四棱柱体、半圆柱体,四棱柱体的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半圆柱体水平设置,半圆柱体的顶部敞开,四棱柱体的下端开口与半圆柱体的顶部开口上下正对密封连接,以使四棱柱体的内部与半圆柱体的内部连通,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片,搅拌电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搅拌轴水平设置,搅拌轴与半圆柱体的轴线重合,搅拌叶片的端部与半圆柱体的内壁相接触,半圆柱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沿着半圆柱体的轴线方向开设在半圆柱体的底部,出料口的长度与半圆柱体的长度相同,以使料斗壳体内的物料全部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包括若干搅拌杆、搅拌桨,若干搅拌杆均匀间隔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杆的一端与搅拌轴垂直连接,搅拌杆的另一端与搅拌桨垂直连接,搅拌桨的外侧与半圆柱体的底部相接触,搅拌桨的长度与半圆柱体的长度相同,以使搅拌桨能够将半圆柱体内壁上的物料搅拌起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壳体的下端设置送料装置,送料装置的上端敞开并与半圆柱体的出料口连通,送料装置包括输送壳体、输送电机、输送轴、螺旋状的输送叶片,输送壳体呈圆柱状,输送壳体的侧壁与出料口固定连接,输送电机固定设置在输送壳体的一端,在输送壳体的另一端设置出料口,输送电机的转轴穿过输送壳体与输送轴固定连接,输送叶片与输送轴固定连接,输送叶片呈螺旋状盘绕在输送轴的侧壁上,输送轴的长度与输送壳体的长度相同,输送叶片、输送轴以及输送壳体同轴设置,输送壳体与半圆柱体的出料口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出料阀,第一出料阀沿水平方向插接在出料口与送料装置之间,以控制料斗壳体中的物料进入送料装置中,还在输送壳体的出料口设置第二出料阀,以将输送壳体中的物料通过第二出料阀排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壳体的下端设置出料漏斗,出料漏斗的上端敞开,出料漏斗的上端与半圆柱体的出料口连通,出料漏斗的下端设置第三出料阀,以将从料斗壳体排出的物料聚拢并由第三出料阀控制排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变频器,以调节搅拌电机的转速。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混合料喂料斗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搅拌电机电性连接,以控制电机的转速或搅拌时间,控制器还与第二出料阀、输送电机或第三出料阀电性连接,以控制物料的流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混合料喂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的出料口或出料漏斗的出料口分别设置流量计,流量计与控制器的电性连接,流量计检测的物料的流量信息,并将该流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二出料阀或第三出料阀的开启大小或调节输送叶片的转速,调节新型混合料喂料斗的物料的流出速度。
CN201621228790.XU 2016-11-16 2016-11-16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Active CN206287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8790.XU CN206287402U (zh) 2016-11-16 2016-11-16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8790.XU CN206287402U (zh) 2016-11-16 2016-11-16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7402U true CN206287402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10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28790.XU Active CN206287402U (zh) 2016-11-16 2016-11-16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74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3891A (zh) * 2018-04-24 2018-07-17 宁津县金宏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搅拌斗及搅拌系统
CN108750713A (zh) * 2018-07-03 2018-11-06 山东宇冠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液式搅拌输送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3891A (zh) * 2018-04-24 2018-07-17 宁津县金宏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搅拌斗及搅拌系统
CN108750713A (zh) * 2018-07-03 2018-11-06 山东宇冠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喷液式搅拌输送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5736B (zh) 一种组合式粉状絮凝药剂定量添加及分散混合系统
CN111804420B (zh) 研磨装置、基于聚丙烯酰胺粉末的支撑剂混合系统
CN109126602A (zh) 粉液连续混合机以及连续计量混合生产线
CN105797616B (zh) 一种混合物料搅拌装置
CN109173893B (zh) 立式絮凝搅拌装置
CN204973772U (zh) 物料混合搅拌装置的出料机构
CN212119889U (zh) 环保型水性油墨生产用原料分类定量加料装置
CN206287402U (zh) 新型混合料喂料斗
CN110038476A (zh) 一种射流-搅拌耦合式粉状絮凝药剂定量分散混合系统
CN213050409U (zh) 压裂支撑剂混合装置
CN205700300U (zh) 一种分流式粉料搅拌装置
CN205980728U (zh) 一种用于生产香精的烘干机上料系统
CN205167285U (zh) 一种塑料原料搅拌装置
CN208574496U (zh) 高速混合制粒机
CN207769603U (zh) 一种矿浆搅拌槽
CN214026798U (zh) 一种pvc发泡剂精准注入装置
CN105666692A (zh) 一种低破泡率泡沫混凝土制备系统
CN212653669U (zh) 一种塑料颗粒混合装置
CN211463029U (zh) 一种喂料搅拌一体装置
CN208130917U (zh) 一种具有双投料口的立式肥料搅拌装置
CN209490782U (zh) 一种高精度混配搅拌的出口与入口装置
CN207564760U (zh) 一种用于生产阻燃母粒的混料机
CN209287199U (zh) 一种新型的粉液混合专用高效搅拌罐
CN206796258U (zh) 一种塑料颗粒搅拌机
CN211274265U (zh) 一种多腔室饲料配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8

Address after: 751100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uzhong Sun Mountain Development Zone SME Incubation Park

Patentee after: Ningxia Hao Hao bio bas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753000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428 room, Shizuisha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Qinglin Huayua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2

Address after: 753000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428 room, Shizuisha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NINGXIA QINGLIN HUAYU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51100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uzhong Sun Mountain Development Zone SME Incubation Park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Hao Hao bio bas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