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4633U -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4633U
CN206274633U CN201621434455.5U CN201621434455U CN206274633U CN 206274633 U CN206274633 U CN 206274633U CN 201621434455 U CN201621434455 U CN 201621434455U CN 206274633 U CN206274633 U CN 206274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otation
end cover
becomes
armature spi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44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哲
王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QUNL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44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4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4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4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分总成和旋变器,所述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机后端盖为内凹结构,所述旋变器套装在所述转子轴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所述旋变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上,所述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适用于车辆。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车辆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多,使用空间要求越来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专利CN201310432849.1公开了一种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包括电机分总成、变矩器分总成和差速器分总成,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转子轴为中空结构;变矩器分总成包括变矩器壳体、变速机构和安装在变矩器壳体前端的变矩器端盖,变矩器壳体后端安装在电机前端盖上,转子轴前端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变速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在差速器分总成的壳体上,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安装在变矩器端盖上,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和输出B端与转子轴同轴布置。
虽然该专利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结构紧凑且底盘占用空间小,但该专利不能密封安装旋变器。具体地,如直接在电机后端盖的内侧面上加装旋变器,这样虽能实现旋变器的内置安装,但该旋变器的工作环境并非密封环境,这样,电机转子运行所产生的微尘会落到旋变器上,对旋变器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容易导致旋变器的检测精度降低。
因此,为实现旋变器的密封安装,该专利只能采用外置旋变器,具体地,先将转子轴后端延长伸出电机后端盖,然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加装旋变器,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加装用于密封旋变器的旋变器密封端盖。这样,虽能实现旋变器的密封安装,但会增加电机的尺寸,不便于电机后期的安装使用;同时,由于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还需安装传动套支承座,所以会增加传动套支承座安装螺钉的长度,从而会降低传动套支承座的安装强度;而且,将旋变器外置安装后,旋变器的信号线只能从外部走线,这样会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分总成和旋变器,所述电机分总成包括电机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两端的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和电机前端盖上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机后端盖为内凹结构,所述旋变器套装在所述转子轴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所述旋变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上,所述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
通过将电机后端盖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即可实现旋变器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同时,通过将转子轴设计为中空结构,这样所述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一方面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向一端输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内用传动轴向另一端输出,且两个输出的动力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更平稳,平衡性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通过在转子轴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轴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所述同轴传动轴的前端穿出所述转子轴的前端,所述同轴传动轴的后端贯穿所述转子轴并向外延伸。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同轴传动轴的后端固定套装有传动套,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所述传动套通过传动套限位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内。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套限位轴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传动套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传动套限位轴承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内。通过将传动套设计成双轴承悬置结构,这样,可使得传动更平稳可靠;而且,通过将电机后端盖设计为内凹结构后,传动套支承座只需选取一般长度的安装螺钉进行安装,从而方便了传动套支承座的安装,也保证了传动套支承座的安装强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套支承座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端盖。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壳体上对应所述旋变器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通过在电机壳体上对应旋变器的位置加设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这样便于旋变器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机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冷却水槽。加设的冷却水槽可有效地降低电机壳体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与所述转子轴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电机转子轴旋变器密封端盖骨架密封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通过沉头螺钉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电机后端盖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即可实现旋变器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
2、通过将转子轴设计为中空结构,这样所述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一方面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向一端输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所述转子轴内用传动轴向另一端输出,且两个输出的动力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更平稳,平衡性好;
3、通过在转子轴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4、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
5、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
6、通过将传动套设计成双轴承悬置结构,这样,可使得传动更平稳可靠;
7、通过将电机后端盖设计为内凹结构后,传动套支承座只需选取一般长度的安装螺钉进行安装,从而方便了传动套支承座的安装,也保证了传动套支承座的安装强度;
8、通过在电机壳体上对应旋变器的位置加设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这样便于旋变器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
9、加设的冷却水槽可有效地降低电机壳体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C-C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机分总成1,电机壳体1a,转子轴1b,电机后端盖1c,电机前端盖1d,转子轴输出端齿1e,冷却水槽1f,变矩器分总成2,变矩器壳体2a,后端盖部分2a1,壳体部分2a2,变速机构2b,变速双联星轮2b1,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定轴星轮支架2b3,变速齿轮2b4,变速齿轮甩油孔2b5,变速双联星轮油孔2b6,变矩器端盖2c,差速器分总成3,旋变器4,旋变器密封端盖5,同轴传动轴6,传动套6a,传动套支承座6b,传动套限位轴承6c,密封套管7,排油堵8,环形排油槽9,永磁头10,传动套支承座端盖11,电机转子轴旋变器密封端盖骨架密封件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分总成1和旋变器4,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为内凹结构,所述旋变器4套装在所述转子轴1b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所述旋变器4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5。
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4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4,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5即可实现旋变器4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同时,通过将转子轴1b设计为中空结构,这样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一方面可以从所述转子轴1b向一端输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所述转子轴1b内用传动轴向另一端输出,且两个输出的动力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更平稳,平衡性好。
上述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1e。通过在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1e,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1e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上述转子轴1b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前端穿出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贯穿所述转子轴1b并向外延伸。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
上述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固定套装有传动套6a,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6b,所述传动套6a通过传动套限位轴承6c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内。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6a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所述传动套限位轴承6c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传动套6a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传动套限位轴承6c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内。通过将传动套6a设计成双轴承悬置结构,这样,可使得传动更平稳可靠;而且,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后,传动套支承座6b只需选取一般长度的安装螺钉进行安装,从而方便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也保证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强度。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端盖11。
上述电机壳体1a上对应所述旋变器4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通过在电机壳体1a上对应旋变器4的位置加设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这样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所述电机壳体1a的外表面上设有冷却水槽1f。加设的冷却水槽1f可有效地降低电机壳体1a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与所述转子轴1b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电机转子轴旋变器密封端盖骨架密封件12。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通过沉头螺钉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4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4,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5即可实现旋变器4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通过将转子轴1b设计为中空结构,这样所述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一方面可以从所述转子轴1b向一端输出,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所述转子轴1b内用传动轴向另一端输出,且两个输出的动力在同一轴线上,动力输出更平稳,平衡性好;通过在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1e,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1e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6a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通过将传动套6a设计成双轴承悬置结构,这样,可使得传动更平稳可靠;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后,传动套支承座6b只需选取一般长度的安装螺钉进行安装,从而方便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也保证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强度;通过在电机壳体1a上对应旋变器4的位置加设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这样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加设的冷却水槽1f可有效地降低电机壳体1a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2:
上述驱动电机在实际使用时,需与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配合组成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分总成1、变矩器分总成2和差速器分总成3,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所述变矩器分总成2包括变矩器壳体2a、变速机构2b和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前端的变矩器端盖2c,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安装在所述电机前端盖1d上,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与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变速机构2b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端盖2c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所述转子轴1b同轴布置,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为内凹结构,所述转子轴1b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套装有旋变器4,所述旋变器4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通过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5,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与所述转子轴1b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电机转子轴旋变器密封端盖骨架密封件12,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通过沉头螺钉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
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4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4,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5即可实现旋变器4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同时,通过转子轴1b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经变矩器分总成2变速变矩后传输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差速器分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另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安装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由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转子轴1b同轴布置,所以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而且,由于变速机构2b和差速器分总成3都集成在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电机前端盖1d上,所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
上述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1e;所述变速机构2b包括变速双联星轮2b1、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定轴星轮支架2b3和变速齿轮2b4,所述变速齿轮2b4为内齿盘形结构,所述变速齿轮2b4的盘侧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壳体上,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后端安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一端插装在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后端盖部分2a1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另一端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前端上,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也插装在所述定轴星轮支架2b3的前端上,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安装在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上,所述转子轴输出端齿1e通过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与所述变速齿轮2b4传动连接。通过在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1e,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1e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同时,加设的定轴星轮支架2b3使得变速双联星轮轴2b2的两端均得到了支撑,这样,传动更平稳可靠;而且,加设的定轴星轮支架2b3还能够起到定位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转子轴1b的同轴度。本实施例中的变速机构2b为一级变速,变速机构2b也可为二级变速机构或三级变速机构等,具体变速变矩级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上述变速双联星轮2b1为双联齿结构,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的后端齿与所述转子轴输出端齿1e常啮合,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的前端齿与所述变速齿轮2b4常啮合。通过采用双联齿结构的变速双联星轮2b1提高了减速比,从而提高变矩变速效果。当然,变速双联星轮2b1也可为单齿结构。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上设有变速双联星轮油孔2b6,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通过变速双联星轮滚针轴承安装在所述变速双联星轮轴2b2上。加设的变速双联星轮油孔2b6可使得变速双联星轮2b1上的轴承得到润滑和冷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变速双联星轮2b1至少为一个。变速双联星轮2b1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的力矩大小、速度高低和力传递的平稳性等因素设计。
上述转子轴1b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前端固定插装在所述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内,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贯穿所述转子轴1b并向外延伸。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为减小电机分总成1的电磁场对同轴传动轴6高速自转的影响,可采用磁透性材料制造同轴传动轴6。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固定套装有传动套6a,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6b,所述传动套6a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传动套限位轴承6c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内。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端盖11。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所述传动套6a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同时,通过将传动套6a设计成双轴承悬置结构,这样,可使得传动更平稳可靠。而且,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后,传动套支承座6b只需选取一般长度的安装螺钉进行安装,从而方便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也保证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强度。
上述电机壳体1a上对应所述旋变器4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通过在电机壳体1a上对应旋变器4的位置加设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这样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所述电机壳体1a的外表面上设有冷却水槽1f。加设的冷却水槽1f可有效地降低电机壳体1a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变速齿轮2b4上设有变速齿轮甩油孔2b5。加设的变速齿轮甩油孔2b5一方面可使油液的流动更顺畅,另一方面变速齿轮2b4的内部空间内的因运转而产生的废屑可通过变速齿轮甩油孔2b5排出,避免了废屑对变速齿轮2b4内部的轴承系和齿轮系造成磨损,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壳体部分2a2上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内密封安装有排油堵8。加设的排油堵8可方便地将变矩器壳体2a内的废屑排出,避免了废屑对轴承系和齿轮系造成磨损,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变矩器壳体2a的壳体部分2a2的内表面上对应所述排油孔的位置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排油槽9。加设的环形排油槽9利用了流体学里的分层导流原理,使得废屑便于沉淀收集。所述排油堵8的头部安装有永磁头10。加设的永磁头10进一步地方便了废屑的收集。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所述电机分总成的动力从所述转子轴经转子轴输出端齿传递到变速双联星轮上;然后,动力再由变速双联星轮经变速齿轮传递到差速器分总成上;最后,动力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B端直接输出,另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的输出A端经同轴传动轴输出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这样不仅避免了电机转子对旋变器4的干扰,而且可在不增加电机尺寸的前提下,在该内凹结构内布置旋变器4,最后再在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旋变器密封端盖5即可实现旋变器4的内置密封安装,这样,可使得本装置的尺寸小,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成本低;通过转子轴1b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经变矩器分总成2变速变矩后传输到差速器分总成3上,传输到差速器分总成3上的动力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另一方面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输出,并可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安装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相连接的传动轴将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由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转子轴1b同轴布置,所以从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B端输出的动力和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的动力也是同轴的,从而实现了将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由于变速机构2b和差速器分总成3都集成在变矩器壳体2a内,并安装在电机前端盖1d上,所以结构紧凑,底盘占用空间小;通过在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出转子轴输出端齿1e,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需装配的零配件数量,结构更简单可靠,另一方面转子轴输出端齿1e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加设的定轴星轮支架2b3使得变速双联星轮轴2b2的两端均得到了支撑,这样,传动更平稳可靠;加设的定轴星轮支架2b3还能够起到定位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与转子轴1b的同轴度;通过采用双联齿结构的变速双联星轮2b1提高了减速比,从而提高变矩变速效果;加设的变速齿轮甩油孔2b5一方面可使油液的流动更顺畅,另一方面变速齿轮2b4的内部空间内的因运转而产生的废屑可通过变速齿轮甩油孔2b5排出,避免了废屑对变速齿轮2b4内部的轴承系和齿轮系造成磨损,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加设的变速双联星轮油孔2b6可使得变速双联星轮2b1上的轴承得到润滑和冷却,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变速双联星轮2b1的数量可根据传输的力矩大小、速度高低和力传递的平稳性等因素设计;通过在中空结构的转子轴1b内加设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实现了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从电机分总成1的后端输出,从而使电机分总成1的动力从本总成的两端同轴输出,平衡性好且无需另外加设传动轴将差速器分总成3的输出A端的动力引出;通过在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固定套装传动套6a,这样,动力直接可以通过传动套6a向外传输,无需加设额外的动力输出机构;通过将传动套6a设计成双轴承悬置结构,这样,可使得传动更平稳可靠;通过将电机后端盖1c设计为内凹结构后,传动套支承座6b只需选取一般长度的安装螺钉进行安装,从而方便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也保证了传动套支承座6b的安装强度;通过在电机壳体1a上对应旋变器4的位置加设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这样便于旋变器4的信号线引出,不影响其他零配件的安装;加设的冷却水槽1f可有效地降低电机壳体1a的温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本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设的排油堵8可方便地将变矩器壳体2a内的废屑排出,避免了废屑对轴承系和齿轮系造成磨损,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加设的环形排油槽9利用了流体学里的分层导流原理,使得废屑便于沉淀收集加设的永磁头10进一步地方便了废屑的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分总成(1)和旋变器(4),所述电机分总成(1)包括电机壳体(1a)、分别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a)两端的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以及活动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和电机前端盖(1d)上的转子轴(1b),所述转子轴(1b)为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为内凹结构,所述旋变器(4)套装在所述转子轴(1b)上对应所述内凹结构的位置,所述旋变器(4)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上,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密封安装有旋变器密封端盖(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直接铣有转子轴输出端齿(1e)。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1b)内设有同轴布置的同轴传动轴(6),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前端穿出所述转子轴(1b)的前端,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贯穿所述转子轴(1b)并向外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传动轴(6)的后端固定套装有传动套(6a),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6b),所述传动套(6a)通过传动套限位轴承(6c)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限位轴承(6c)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传动套(6a)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传动套限位轴承(6c)活动安装在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支承座(6b)的外侧面上安装有传动套支承座端盖(11)。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a)上对应所述旋变器(4)的位置设有用于安装旋变器信号线的密封套管(7)。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a)的外表面上设有冷却水槽(1f)。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与所述转子轴(1b)之间安装有用于密封的电机转子轴旋变器密封端盖骨架密封件(12)。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器密封端盖(5)通过沉头螺钉安装在所述电机后端盖(1c)的外侧面上。
CN201621434455.5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Active CN206274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4455.5U CN206274633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4455.5U CN206274633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4633U true CN206274633U (zh) 2017-06-23

Family

ID=59062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4455.5U Active CN206274633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46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7464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格源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7464A (zh) * 2016-12-23 2017-05-31 格源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8540B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107238453A (zh) 一种压力测量装置
TW201638493A (zh) 行星齒輪減速機
CN206274633U (zh)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CN203251185U (zh) 电动汽车用双转子电机行星齿轮无级变速系统
WO2015039610A1 (zh) 带一级变速的同轴电机
CN106740086A (zh)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
CN203528297U (zh) 带同轴电机的驱动桥
CN206273638U (zh) 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变矩差速驱动装置
CN106641168A (zh) 一种输入输出同轴不同速的变矩差速器
CN206290666U (zh) 一种输入输出同轴不同速的变矩差速器
CN106787464A (zh) 一种内置旋变器的驱动电机
CN109624689A (zh) 一种电动飞行汽车的轮毂电机
CN109578562B (zh) 风电齿轮箱的润滑油路结构
CN207598816U (zh) 一种多速换挡齿轮箱
CN207015161U (zh)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CN203528296U (zh) 同轴电机变矩差速器总成
CN206017662U (zh) 一种减速离合器
CN212447099U (zh) 电动车的驱动轮的驱动结构
CN108180232A (zh) 三轴空间并联离合器总成
CN204967572U (zh) 一种双转子驱动电机
CN203528298U (zh) 带独立悬架的同轴电机驱动桥
CN209925555U (zh) 一种双流变速箱
CN209196049U (zh) 两级行星减速器
CN103775567B (zh) 电动车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