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2877U -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2877U
CN206272877U CN201621432449.6U CN201621432449U CN206272877U CN 206272877 U CN206272877 U CN 206272877U CN 201621432449 U CN201621432449 U CN 201621432449U CN 206272877 U CN206272877 U CN 2062728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
glass line
mica
hea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24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24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28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28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28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包括云母芯片、发热丝和玻纤线;所述玻纤线包括第一玻纤线、第二玻纤线、第三玻纤线和第四玻纤线,所述发热丝包括第一发热丝、第二发热丝和第三发热丝;所述第四玻纤线与第一发热丝、第二发热丝和第三发热丝连接,第一发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纤线连接,第二发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纤线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三发热丝串联设置,第三发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三玻纤线连接。该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改变电路走位,可以降低发热圈的多种隐患,可以降低不良率,增加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能保证发热圈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圈,具体是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发热圈是用电热合金丝作发热材料,用云母软板作绝缘材料,外包以薄金属板(铝板、不锈钢板等)。典型应用例如电热水瓶。将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于铝盘、铝板中或焊接或镶嵌于铝盘、铝板之上即构成各种形状的电加热盘、电加热。典型应用例如电饭锅、电熨斗、电咖啡壶等。现有的发热圈仍然存在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较低的缺点;而且现有的发热丝由于电路走位设计不合理,容易使得使用的发热丝线径过小,从而使得发热圈存在很多隐患,如断丝等,且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包括云母芯片、发热丝和玻纤线;所述玻纤线包括第一玻纤线、第二玻纤线、第三玻纤线和第四玻纤线,且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三玻纤线、第四玻纤线、第二玻纤线、第一玻纤线;所述发热丝包括第一发热丝、第二发热丝和第三发热丝;所述云母芯片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孔位,所述孔位包括后孔和前孔;所述玻纤线另一端分别穿过前孔,并与发热丝连接;所述第四玻纤线与第一发热丝、第二发热丝和第三发热丝连接,第一发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纤线连接,第二发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纤线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丝和第三发热丝串联设置,第三发热丝的另一端与第三玻纤线连接;所述玻纤线一端头剥皮10-20mm,剥皮端穿过后孔,在云母芯片背面与发热丝缠绕1-10圈,从前孔穿出,且夹平在云母芯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多个套设于云母芯片和发热丝上且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丝的云母固定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云母固定扣采用云母材料制成,所述云母固定扣为矩形云母固定扣,云母固定扣上设有与云母芯片适配的矩形通孔,云母芯片穿过所述矩形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纤线一端头剥皮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改变电路走位,可以降低发热圈的多种隐患,可以降低不良率,增加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能保证发热圈的使用效果;而且该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提高了工厂的收益,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发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热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热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热圈中云母芯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热圈中绝缘固定瓷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发热圈主体;2-铝槽;3-云母铺片;4-云母芯片;5-云母孔铺片;6-绝缘固定瓷珠;7-镀锌板;8-第一玻纤线;9-云母固定扣;10-发热丝;11-第一发热丝;12-第二发热丝;13-第三发热丝;14-第二玻纤线;15-第三玻纤线;16-第四玻纤线;17-后孔;18-前孔;19-孔位;2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发热圈,包括发热圈主体1;所述发热圈主体1包括铝槽2、云母铺片3、云母芯片4、云母孔铺片5、绝缘固定瓷珠6、镀锌板7、发热丝10和玻纤线;云母芯片4、发热丝10和玻纤线构成发热圈孔位出现结构;所述玻纤线包括第一玻纤线8、第二玻纤线14、第三玻纤线15和第四玻纤线16,且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三玻纤线15、第四玻纤线16、第二玻纤线14、第一玻纤线8;所述发热丝10包括第一发热丝11、第二发热丝12和第三发热丝13;所述云母芯片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孔位19,所述孔位19包括后孔17和前孔18;所述云母铺片3安装在铝槽2中,云母芯片4下表面与云母铺片3贴合连接,云母芯片4上表面与云母孔铺片5贴合连接,云母孔铺片5上表面与镀锌板7贴合连接,所述发热丝10缠绕在云母芯片4表面,所述镀锌板7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配合穿过玻纤线的通孔20,且通孔20中均安装有绝缘固定瓷珠6,绝缘固定瓷珠6与通孔20配合连接,玻纤线一端穿过绝缘固定瓷珠6和通孔20,绝缘固定瓷珠6安装牢固,使得绝缘隔热效果更好,所述通孔20为圆环形通孔,所述绝缘固定瓷珠6为T型瓷珠,通孔20与T型瓷珠配合连接,可以实现T型瓷珠与通孔20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了绝缘固定瓷珠6脱落,增加了绝缘隔热效果;所述玻纤线另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前孔18,并与对应的发热丝10连接;还包括多个套设于云母芯片4和发热丝10上且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丝10的云母固定扣9,所述云母固定扣9采用云母材料制成,所述云母固定扣9为矩形云母固定扣,云母固定扣9上设有与云母芯片4适配的矩形通孔,云母芯片4穿过所述矩形通孔;所述云母固定扣9可以均匀套设于云母芯片4和发热丝10上;所述第四玻纤线16与第一发热丝11、第二发热丝12和第三发热丝13连接,第一发热丝11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纤线14连接,第二发热丝12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纤线8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丝11和第三发热丝13串联设置,第三发热丝13的另一端与第三玻纤线15连接;所述玻纤线一端头剥皮10-20mm,玻纤线一端头可剥皮15mm,剥皮端穿过后孔17,在云母芯片4背面与发热丝缠绕1-10圈,从前孔18穿出,且夹平在云母芯片4上;所述铝槽2、云母铺片3、云母芯片4、云母孔铺片5、镀锌板7均绕至呈环形;云母芯片4上四个前孔18的位置与镀锌板7上的四个通孔20的位置相对应。
第四玻纤线16为公共端出线位置,第三玻纤线15、第一玻纤线8和第二玻纤线14为三组功率出线位置;
第四玻纤线16与第一玻纤线8为一组功率,使用第二发热丝12;
第四玻纤线16和第二玻纤线14为一组功率,使用第一发热丝11;
第四玻纤线16和第三玻纤线15为一组功率,使用第一发热丝11与第三发热丝13串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绝缘固定瓷珠6安装牢固,也使得绝缘隔热效果更好;若第四玻纤线16和第三玻纤线15功率使用一组发热丝的话,可能由于功率大小问题而使用的发热丝线径过小,使得发热圈存在很多隐患,例如断丝等现象,且不良率高;因此在不改变发热圈及云母芯片4大小的前提下,改变电路走位,使用第四玻纤线16和第二玻纤线14(第一发热丝11)以及第一玻纤线8和第三玻纤线15(第三发热丝13)两组发热丝串联得到第四玻纤线16和第三玻纤线15的这组功率,使得所使用的发热丝线径增大,可以降低不良率,增加发热丝的使用寿命。
该发热圈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在不改变云母芯片4大小的前提下,改变电路走位,可以降低发热圈的隐患,可以降低不良率,增加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能保证发热圈的使用效果;而且该发热圈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工艺少、降级了生产的繁琐性、更加节能环保、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提高了工厂的收益,实用性强。
该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改变电路走位,可以降低发热圈的多种隐患,可以降低不良率,增加发热丝的使用寿命,且能保证发热圈的使用效果;而且该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还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提高了工厂的收益,实用性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母芯片(4)、发热丝(10)和玻纤线;所述玻纤线包括第一玻纤线(8)、第二玻纤线(14)、第三玻纤线(15)和第四玻纤线(16),且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三玻纤线(15)、第四玻纤线(16)、第二玻纤线(14)、第一玻纤线(8);所述发热丝(10)包括第一发热丝(11)、第二发热丝(12)和第三发热丝(13);所述云母芯片(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孔位(19),所述孔位(19)包括后孔(17)和前孔(18);所述玻纤线另一端分别穿过前孔(18),并与发热丝(10)连接;所述第四玻纤线(16)与第一发热丝(11)、第二发热丝(12)和第三发热丝(13)连接,第一发热丝(11)的另一端与第二玻纤线(14)连接,第二发热丝(12)的另一端与第一玻纤线(8)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丝(11)和第三发热丝(13)串联设置,第三发热丝(13)的另一端与第三玻纤线(15)连接;所述玻纤线一端头剥皮10-20mm,剥皮端穿过后孔(17),在云母芯片(4)背面与发热丝缠绕1-10圈,从前孔(18)穿出,且夹平在云母芯片(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套设于云母芯片(4)和发热丝(10)上且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丝(10)的云母固定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固定扣(9)采用云母材料制成,所述云母固定扣(9)为矩形云母固定扣,云母固定扣(9)上设有与云母芯片(4)适配的矩形通孔,云母芯片(4)穿过所述矩形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线一端头剥皮15mm。
CN201621432449.6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Active CN2062728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2449.6U CN206272877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2449.6U CN206272877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2877U true CN206272877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4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2449.6U Active CN206272877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28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7752U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6272877U (zh) 一种发热圈孔位出线结构
CN206481465U (zh) 一种发热圈固定磁珠结构
CN204394183U (zh) 用于电磁炉的锅具
CN20576790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膜层压机加热板
CN202998520U (zh) 远红外碳纤纸发热体
CN202651244U (zh) 一种改进的极耳压平装置
CN205213063U (zh) 一种复合电磁加热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磁炉
CN201690627U (zh) 一种电热板
CN210673077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复合涂层的电热器
CN201422174Y (zh) 一种片状可挠并可发出远红外光波的加热体
CN203840564U (zh) 一种增湿器的厚膜陶瓷发热组件
CN211744752U (zh) 一种套筒式加热器
CN203618161U (zh) 聚能型电磁炉线圈盘
CN208369888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用陶瓷板
CN202040859U (zh) 一种新型电陶炉
CN201657359U (zh) 负离子远红外电热板
CN202154512U (zh) 新型导磁复底锅
CN205005280U (zh) 柔性可切割加热毯
CN206058985U (zh) 一种高温铁氟龙防水高压电线电缆
CN106612567A (zh) 一种发热圈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6992A (zh) 一种复合电热线
CN205305141U (zh) 一种温控电热加热片
CN202475811U (zh) 一种碳纤维发热线缆
CN206534545U (zh) 一种食物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