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9322U -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9322U
CN206269322U CN201621280936.5U CN201621280936U CN206269322U CN 206269322 U CN206269322 U CN 206269322U CN 201621280936 U CN201621280936 U CN 201621280936U CN 206269322 U CN206269322 U CN 206269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region
return air
exchang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809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晓昆
袁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2809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9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9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93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包括机箱、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所述机箱包括框体及两块盖板,所述框体为呈环形的框状结构,两块盖板分别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框体不同的开口端上,所述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均设置于由框体及盖板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框体的内壁面上固定有隔板组,所述隔板组将所述空间分割成五个区域;所述隔板组上还设置有滑道,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均通过滑道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护和检修时拆装方便。

Description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以其健康、舒适、节能的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室内活动环境、畜牧业室内养殖场所中等。现如今家用的新风系统主要由设置于建筑物厨房或卫生间的新风机,通过将新风管道内由上级风机提供的新风不断的送入室内空间,完成新风引入。同时,在安装机组的厨房或卫生间的墙面上安装污风进气口,将室内陈旧空气排出室外,完成新风循环。同时,被排出的空气通过新风机全热交换芯子时,与同时经过全热交换芯子的新风进行能量交换,达到提高对热量的利用率,降低制热功耗的目的。
以上新风系统是现有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其需要吊顶安装,需要预留房梁空间,以通过房顶的预留空间,完成新风输送管线的管道铺设,即为避免安装破坏建筑装饰工程,一般需要在装饰工程完成之前进行安装。同时以上形式的新风系统一般采用隐蔽的形式安装于室内,以上特点使得此种形式的新风系统安装以及消费者后续维护时,如后续更换芯体时,非常不方便。
随着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柜式(立式)的全热交换器,其不仅可用于引入新风,同时也能对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重要的是其安装也不受室内装饰工程的限制,故近年来,此种形式的全热交换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崇。然而现有柜式全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针对一般使用者,仍然存在不便于使用者维护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柜式全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针对一般使用者,仍然存在不便于使用者维护的缺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包括机箱、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所述机箱包括框体及两块盖板,所述框体为呈环形的框状结构,两块盖板分别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框体不同的开口端上,所述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均设置于由框体及盖板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框体的内壁面上固定有隔板组,所述隔板组将所述空间分割成五个区域:新风进风区域、回风进风区域、过滤传热区域、新风出风区域、回风出风区域;
所述隔板组上还设置有滑道,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均通过滑道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内;
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分别设置于新风出风区域及回风出风区域内,所述第一风机用于诱导风流由新风进风区域流经滤网及换热组件,进入到新风出风区域中;所述第二风机用于诱导风流由回风进风区域流经滤网及换热组件,进入到回风出风区域中。
具体的,以上结构中,设置的滤网及换热组件分别作为本交换器中空气的过滤部件和新风与回风的热交换部件,以保证本交换器在排出废气之前,能够将废气中的部分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本交换器中的过滤网不局限于过滤作用,即可包含分子筛、催化酶等功能模块,通过经过滤网的作用,可有效的去除空气中的漂浮物、有害气体等,以使得本交换器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本结构中包含了较为齐全的功能模块,即本结构的机箱可呈立式状态置放于室内,由于现有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可将其置放于便于吸取新风的位置,如阳台。同时,本结构的机箱包括框体及两块盖板的结构形式,通过拆卸盖板,可很方便的将本结构中需要经常维护的部件,如滤网、换热组件暴露出来,便于本装置的使用者或检修人员对本装置进行维护;同时,采用在隔板组上设置滑道,滤网及换热组件均通过滑道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内的功能限定,使得滤网及换热组件与本装置的机架部分通过一个滑槽相连的形式,更提升了本装置检修、维护的便捷性。
具体的,可通过盖板对滤网及换热组件的端部形成约束关系,限定滤网及换热组件在滑道上的位置,进一步的,在滤网及换热组件分别与盖板的接触面上设置具有弹性的密封垫,不仅可以达到避免泄漏的效果,同时以上密封垫可产生的弹性形变,可很好的消除或降低本装置在装配式,对各个部件加工尺寸的精度要求。可即本装置中,可以很便捷的得到紧凑的装配关系。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由于本交换器可能安装于室内不同的位置,为便于取得良好的获取回风方式,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新风进风区域、回风进风区域、新风出风区域、回风出风区域位置对应的新风入口、回风入口、新风出口及排风出口,所述回风入口至少有两个,且不同回风入口位于机箱的不同面上。以上对回风入口的数量及设置位置的限定,用户可根据安装地点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回风入口作为回风进入本装置的入口。进一步的,各个回风入口均配备一块阻断挡板,以在该回风入口不使用时,截断回风入口,以达到可选择使用某个回风入口的目的。如该回风入口朝向厕所,或该回风入口与墙壁太近,使用时会产生较大噪音、该回风入口与室内饰物太近,吸入回风可能造成室内饰物损坏等情况,就不宜采用此回风入口。
为便于选择排风出口排气空气的去向,所述排风出口上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流道,各个流道中均设置有截断阀。本方案中,可选择排风出口出气排至室外,达到置换室内空气,或者排风出口出气排至室内,达到对空气循环净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使得本装置的中心低、对机箱内空间利用率高、便于使得部件之间具有紧凑连接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新风进风区域及回风进风区域位于机箱的上方;
新风出风区域及回风出风区域位于机箱的下方;
新风进风区域、回风进风区域、新风出风区域、回风出风区域四者环布于过滤传热区域四周。
作为滤网及滤网与换热组件相互位置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滤网包括两块前侧过滤网及一块后侧过滤网,所述前侧过滤网及后侧过滤网均固定于换热组件的表面上;且新风在流经本交换器时,新风由新风进风区域流经其中的一块前侧过滤网后,进入换热组件,再穿过后侧过滤网进入到新风出风区域内;
回风在流经本交换器时,回风由回风进风区域流经其中的另一块前侧过滤网后,进入换热组件,再进入到回风出风区域内。
作为一种机箱内空间布局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所述框体呈矩形框状,第一隔板固定于框体底面的内壁上,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分别固定于框体不同侧面的内壁上,且第一隔板为竖直板,所述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均为水平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的自由端上,以及框体顶面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均包括滑槽,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各自的侧边通过内嵌于对应滑槽中与机箱形成装配关系。
为便于实现本装置运行的智能化,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本交换器上用电部件工作状态控制的电器盒,所述电器盒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形成电连接。
作为一种维护简单的换热组件实现形式,所述换热组件为蓄热式换热器。
作为一种辅助部件少、换热效率高、便于清洗维护的换热组件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换热组件为板式换热器,且新风和回风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的不同侧流过换热组件。
为减小本装置运行时对外造成的噪音大小,所述机箱的内侧和/或外侧上还敷设有消音垫。以上消音垫可以是消音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上结构中,设置的滤网及换热组件分别作为本交换器中空气的过滤部件和新风与回风的热交换部件,以保证本交换器在排出废气之前,能够将废气中的部分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本交换器中的过滤网不局限于过滤作用,即可包含分子筛、催化酶等功能模块,通过经过滤网的作用,可有效的去除空气中的漂浮物、有害气体等,以使得本交换器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处理效果。
2、由于本结构中包含了较为齐全的功能模块,即本结构的机箱可呈立式状态置放于室内,由于现有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可将其置放于便于吸取新风的位置,如阳台。同时,本结构的机箱包括框体及两块盖板的结构形式,通过拆卸盖板,可很方便的将本结构中需要经常维护的部件,如滤网、换热组件暴露出来,便于本装置的使用者或检修人员对本装置进行维护;同时,采用在隔板组上设置滑道,滤网及换热组件均通过滑道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内的功能限定,使得滤网及换热组件与本装置的机架部分通过一个滑槽相连的形式,更提升了本装置检修、维护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机箱内空间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滤网或换热组件与滑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框体,2、第一风机,3、第一隔板,4、第二风机,5、排风出口,6、电器盒,7、第二隔板,8、新风入口,9、回风入口,10、第三隔板,11、滑道,12、盖板,13、后侧过滤网,14、前侧过滤网,15、换热组件,16、新风进风区域,17、回风进风区域,18、过滤传热区域,19、新风出风区域,20、回风出风区域,2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包括机箱、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15,所述机箱包括框体1及两块盖板12,所述框体1为呈环形的框状结构,两块盖板12分别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框体1不同的开口端上,所述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15均设置于由框体1及盖板12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框体1的内壁面上固定有隔板组,所述隔板组将所述空间分割成五个区域:新风进风区域16、回风进风区域17、过滤传热区域18、新风出风区域19、回风出风区域20;
所述隔板组上还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15均通过滑道11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18内;
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2及第二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2及第二风机4分别设置于新风出风区域19及回风出风区域20内,所述第一风机2用于诱导风流由新风进风区域16流经滤网及换热组件15,进入到新风出风区域19中;所述第二风机4用于诱导风流由回风进风区域17流经滤网及换热组件15,进入到回风出风区域20中。
具体的,以上结构中,设置的滤网及换热组件15分别作为本交换器中空气的过滤部件和新风与回风的热交换部件,以保证本交换器在排出废气之前,能够将废气中的部分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本交换器中的过滤网不局限于过滤作用,即可包含分子筛、催化酶等功能模块,通过经过滤网的作用,可有效的去除空气中的漂浮物、有害气体等,以使得本交换器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处理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本结构中包含了较为齐全的功能模块,即本结构的机箱可呈立式状态置放于室内,由于现有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可将其置放于便于吸取新风的位置,如阳台。同时,本结构的机箱包括框体1及两块盖板12的结构形式,通过拆卸盖板12,可很方便的将本结构中需要经常维护的部件,如滤网、换热组件15暴露出来,便于本装置的使用者或检修人员对本装置进行维护;同时,采用在隔板组上设置滑道11,滤网及换热组件15均通过滑道11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18内的功能限定,使得滤网及换热组件15与本装置的机架部分通过一个滑槽相连的形式,更提升了本装置检修、维护的便捷性。
具体的,可通过盖板12对滤网及换热组件15的端部形成约束关系,限定滤网及换热组件15在滑道11上的位置,进一步的,在滤网及换热组件15分别与盖板12的接触面上设置具有弹性的密封垫21,不仅可以达到避免泄漏的效果,同时以上密封垫21可产生的弹性形变,可很好的消除或降低本装置在装配式,对各个部件加工尺寸的精度要求。可即本装置中,可以很便捷的得到紧凑的装配关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由于本交换器可能安装于室内不同的位置,为便于取得良好的获取回风方式,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新风进风区域16、回风进风区域17、新风出风区域19、回风出风区域20位置对应的新风入口8、回风入口9、新风出口及排风出口5,所述回风入口9至少有两个,且不同回风入口9位于机箱的不同面上。以上对回风入口9的数量及设置位置的限定,用户可根据安装地点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回风入口9作为回风进入本装置的入口。进一步的,各个回风入口9均配备一块阻断挡板,以在该回风入口9不使用时,截断回风入口9,以达到可选择使用某个回风入口9的目的。如该回风入口9朝向厕所,或该回风入口9与墙壁太近,使用时会产生较大噪音、该回风入口9与室内饰物太近,吸入回风可能造成室内饰物损坏等情况,就不宜采用此回风入口9。
为便于选择排风出口5排气空气的去向,所述排风出口5上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流道,各个流道中均设置有截断阀。本方案中,可选择排风出口5出气排至室外,达到置换室内空气,或者排风出口5出气排至室内,达到对空气循环净化的目的。
作为一种使得本装置的中心低、对机箱内空间利用率高、便于使得部件之间具有紧凑连接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新风进风区域16及回风进风区域17位于机箱的上方;
新风出风区域19及回风出风区域20位于机箱的下方;
新风进风区域16、回风进风区域17、新风出风区域19、回风出风区域20四者环布于过滤传热区域18四周。
作为滤网及滤网与换热组件15相互位置关系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滤网包括两块前侧过滤网14及一块后侧过滤网13,所述前侧过滤网14及后侧过滤网13均固定于换热组件15的表面上;且新风在流经本交换器时,新风由新风进风区域16流经其中的一块前侧过滤网14后,进入换热组件15,再穿过后侧过滤网13进入到新风出风区域19内;
回风在流经本交换器时,回风由回风进风区域17流经其中的另一块前侧过滤网14后,进入换热组件15,再进入到回风出风区域20内,降温或升温后排出到室外。
作为一种机箱内空间布局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所述框体1呈矩形框状,第一隔板3固定于框体1底面的内壁上,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分别固定于框体1不同侧面的内壁上,且第一隔板3为竖直板,所述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均为水平板,所述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的自由端上,以及框体1顶面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均包括滑槽,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15各自的侧边通过内嵌于对应滑槽中与机箱形成装配关系。
为便于实现本装置运行的智能化,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本交换器上用电部件工作状态控制的电器盒6,所述电器盒6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风机2及第二风机4形成电连接。
作为一种维护简单的换热组件15实现形式,所述换热组件15为蓄热式换热器。
作为一种辅助部件少、换热效率高、便于清洗维护的换热组件15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换热组件15为板式换热器,且新风和回风通过板式换热器换热板的不同侧流过换热组件1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减小本装置运行时对外造成的噪音大小,所述机箱的内侧和/或外侧上还敷设有消音垫。以上消音垫可以是消音棉。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包括机箱、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1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包括框体(1)及两块盖板(12),所述框体(1)为呈环形的框状结构,两块盖板(12)分别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框体(1)不同的开口端上,所述滤网、风机及换热组件(15)均设置于由框体(1)及盖板(12)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框体(1)的内壁面上固定有隔板组,所述隔板组将所述空间分割成五个区域:新风进风区域(16)、回风进风区域(17)、过滤传热区域(18)、新风出风区域(19)、回风出风区域(20);
所述隔板组上还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15)均通过滑道(11)固定于过滤传热区域(18)内;
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2)及第二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2)及第二风机(4)分别设置于新风出风区域(19)及回风出风区域(20)内,所述第一风机(2)用于诱导风流由新风进风区域(16)流经滤网及换热组件(15),进入到新风出风区域(19)中;所述第二风机(4)用于诱导风流由回风进风区域(17)流经滤网及换热组件(15),进入到回风出风区域(2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新风进风区域(16)、回风进风区域(17)、新风出风区域(19)、回风出风区域(20)位置对应的新风入口(8)、回风入口(9)、新风出口及排风出口(5),所述回风入口(9)至少有两个,且不同回风入口(9)位于机箱的不同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出口(5)上设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流道,各个流道中均设置有截断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区域(16)及回风进风区域(17)位于机箱的上方;
新风出风区域(19)及回风出风区域(20)位于机箱的下方;
新风进风区域(16)、回风进风区域(17)、新风出风区域(19)、回风出风区域(20)四者环布于过滤传热区域(18)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包括两块前侧过滤网(14)及一块后侧过滤网(13),所述前侧过滤网(14)及后侧过滤网(13)均固定于换热组件(15)的表面上;且新风在流经本交换器时,新风由新风进风区域(16)流经其中的一块前侧过滤网(14)后,进入换热组件(15),再穿过后侧过滤网(13)进入到新风出风区域(19)内;
回风在流经本交换器时,回风由回风进风区域(17)流经其中的另一块前侧过滤网(14)后,进入换热组件(15),再进入到回风出风区域(2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包括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所述框体(1)呈矩形框状,第一隔板(3)固定于框体(1)底面的内壁上,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分别固定于框体(1)不同侧面的内壁上,且第一隔板(3)为竖直板,所述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均为水平板,所述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7)及第三隔板(10)的自由端上,以及框体(1)顶面的内壁面上,均设置有滑道(11),所述滑道(11)均包括滑槽,所述滤网及换热组件(15)各自的侧边通过内嵌于对应滑槽中与机箱形成装配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用于本交换器上用电部件工作状态控制的电器盒(6),所述电器盒(6)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风机(2)及第二风机(4)形成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5)为蓄热式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15)为板式换热器,且新风通过板式换热器的壳层流过换热组件(15),所述回风通过板式换热器的管层流过换热组件(1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内侧和/或外侧上还敷设有消音垫。
CN201621280936.5U 2016-11-25 2016-11-25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9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0936.5U CN206269322U (zh) 2016-11-25 2016-11-25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0936.5U CN206269322U (zh) 2016-11-25 2016-11-25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9322U true CN206269322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42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8093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9322U (zh) 2016-11-25 2016-11-25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932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0661A (zh) * 2017-11-17 2018-04-20 四川大学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WO2021082336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
CN113819541A (zh) * 2021-08-18 2021-12-21 杭州慧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新风冷暖节能空调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0661A (zh) * 2017-11-17 2018-04-20 四川大学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CN107940661B (zh) * 2017-11-17 2023-09-29 四川大学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WO2021082336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风管机
CN113819541A (zh) * 2021-08-18 2021-12-21 杭州慧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新风冷暖节能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9322U (zh) 阳台立式全热交换器
CN101298926B (zh) 分体式空调的水洗式室内机
CN104864500B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空气冷风机、柜式空调器
CN107246664A (zh)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CN101021347A (zh) 带粉尘检测和除尘模块的全热交换器
CN205332399U (zh) 一种洁净新风机
CN208025738U (zh) 一种快速换气的家庭装修空气净化装置
CN206222505U (zh) 柜式新风机
CN201340028Y (zh) 分体式空调的水洗式室内机
CN205245444U (zh) 节能吊顶式双芯新风机
CN204612049U (zh) 柜式空调器
CN210135668U (zh) 富氧新风管道机
CN205842884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913919Y (zh) 一种双室共用型分体式空调
CN207146550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13959037A (zh) 一种送风口与回风口对立分布的热交换新风机
CN110360663A (zh) 一种多风道橱柜空调
CN207179835U (zh)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CN206347691U (zh) 基于建筑工业化预制置换新风装置
CN206281071U (zh) 一种模块化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110260414A (zh) 一种可移动室内空调
CN205980161U (zh) 防止污风返流的新风机
CN205137747U (zh) 一种具有冷凝水引流机构的吊顶式新风机
CN220366553U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105333557B (zh) 节能吊顶式双芯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