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5130U -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5130U
CN206235130U CN201621321715.8U CN201621321715U CN206235130U CN 206235130 U CN206235130 U CN 206235130U CN 201621321715 U CN201621321715 U CN 201621321715U CN 206235130 U CN206235130 U CN 206235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ipe
drying bed
pipe
pillar
blas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217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艾生
刘建营
赵凤娟
王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Wanta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Wanta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Wanta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Wanta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217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35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5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5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包括烘干床、支柱,烘干床包括上部烘干床、中部烘干床和下部烘干床,烘干床上方纵向布置热风筒,支柱为管体结构,支柱与热风筒连通,上部烘干床上方布置有上部出风管,上部出风管两端与支柱连通,上部出风管由烘干床上方自上而向下垂直给风;还包括置于烘干床侧面的风机,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支柱固接,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下表面分别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进风连接管和出风连接管与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窑内热风,强迫热风流动,加快物料烘干速度,提高质量和产量。

Description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式烘干窑,特别是一种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风自上而下垂直供风的隧道式烘干窑,虽然比平流供风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得以充分利用,但中、底层烘干床的型煤仍得不到充分的烘干,由此降低了型煤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窑内热风,强迫热风流动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包括烘干床、支柱,烘干床包括上部烘干床、中部烘干床和下部烘干床,烘干床上方纵向布置热风筒,支柱为管体结构,支柱与热风筒连通,上部烘干床上方布置有上部出风管,上部出风管两端与支柱连通,上部出风管由烘干床上方自上而向下垂直给风;还包括置于烘干床侧面的风机,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支柱固接,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下表面分别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进风连接管和出风连接管与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增加隧道式烘干窑内热风的流动,充分利用窑内热风,强迫热风流动,加快隧道式烘干窑内物料的烘干速度,提高质量和产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所述中部烘干床包括第一中部烘干床和第二中部烘干床,第一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的两端与支柱固接,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进风连接管和第一出风连接管分别与第一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第二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两端与支柱固接,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进风连接管和第二出风连接管分别与第二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第一、第二风机分别与第一风机支架、第二风机支架固接。
所述第一中部烘干床上方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均为多个。
所述第二中部烘干床上方的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均为多个。
所述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的材料为方管。
所述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材料为方管。
所述第一、第二风机均为多个。
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均为长孔。
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分别为多个均匀布置。
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为长圆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图4为图2的B-B视图;
图5为图4的C向视图;
图6为图4的D向视图;
图7为图5的E向视图;
图8为图5的F向视图;
图9为图3的G放大图;
图10为图3的H 放大图;
图11为图4的I放大图;
图12为图4的J放大图;
图中:热风筒1;右支柱2;上部一组两层烘干床3;左支柱4;第一进风管5;进风孔5-1;第一中部烘干床6;第二出风管7;出风孔7-1;第二中部烘干床8;下部一组两层烘干床9;上部出风管10;第一进风连接管11;第一出风连接管12;第二进风连接管13;第二出风连接管14;第一风机15;第一风机支架16;第二风机17;第一出风管18;第二进风管19;第二风机支架20;回风筒21;热源连接管22;热源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12,一种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烘干床为三组、六层链板式结构,包括上部一组两层烘干床3、中部一组两层烘干床、下部一组两层烘干床9构成,中部一组两层烘干床包括第一中部烘干床6和第二中部烘干床8,上部一组两层烘干床3的两侧分别设有右支柱2和左支柱4(见图2、图4),右支柱2和左支柱4的材料是方管,上部一组两层烘干床3的上方纵向布置热风筒1,热风筒1通过热源连接管22与热源23连通;右支柱2和左支柱4与热风筒1连通,上部一组两层烘干床3的每层烘干床上方分别布置有上部出风管10,上部出风管10两端与右支柱2和左支柱4连通,上部出风管10由烘干床上方自上而向下垂直给风,加热物料。
隧道式烘干窑的一侧的下部设有回风筒21。第一中部烘干床6的上方设有多个第一进风管5和第一出风管18,第一进风管5和第一出风管18分别与右支柱2和左支柱4焊接连接。第一进风管5的材料是方管,第一进风管5的下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进风孔5-1,进风孔5-1为长圆孔。第一出风管18的材料是方管,第一出风管18的下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出风孔7-1,出风孔7-1为长圆孔。
隧道式烘干窑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风机15和第二风机17。第一进风管5通过第一进风连接管11和第一风机15的进口连通;第一出风管18通过第一出风连接管12与第一风机15的出口连通。第一风机15与第一风机支架16螺栓连接,第一风机支架16置于回风筒21上并与回风筒21焊接连接。
第二中部烘干床8的上方设有多个第二进风管19和第二出风管7,第二进风管19和第二出风管7的两端分别与右支柱2和左支柱4焊接连接。第二进风管19的材料是方管,第二进风管19的下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进风孔5-1,进风孔5-1为长圆孔。第二出风管7的材料是方管,第二出风管7的下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出风孔7-1,出风孔7-1为长圆孔。第二进风管19通过第二进风连接管13和第二风机17的进口连通,第二出风管7通过第二出风连接管14与第二风机17的出口连通。第二风机17与第二风机支架20螺栓连接,第二风机支架20位于回风筒21上并与回风筒21固定连接。
烘干物料时,启动第一风机15,第一中部烘干床6上方的热风由进风孔5-1进入第一进风管5内,然后由第一进风连接管11、第一风机15的进风口进入第一风机15,再由第一风机15的出风口进入第一出风连接管12,热风经第一出风连接管12进入第一出风管18,热风由第一出风管18的出风口7-1喷出,加热第一中部烘干床6的物料。启动第二风机17,第二中部烘干床8上方的热风由进风孔5-1进入第二进风管19内,然后由第二进风连接管13、第二风机17的进风口进入第二风机17,再由第二风机17的出风口进入第二出风连接管14,热风经第二出风连接管14进入第二出风管7,热风由第二出风管7的出风口7-1喷出,加热第二中部烘干床8的物料。通过这种强迫热风流动,可以加快隧道式烘干窑内物料的烘干速度,提高质量和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包括烘干床、支柱,烘干床包括上部烘干床、中部烘干床和下部烘干床,烘干床上方纵向布置热风筒,支柱为管体结构,支柱与热风筒连通,上部烘干床上方布置有上部出风管,上部出风管两端与支柱连通,上部出风管由烘干床上方自上而向下垂直给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烘干床侧面的风机,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支柱固接,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下表面分别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管和出风管的一端分别通过进风连接管和出风连接管与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烘干床包括第一中部烘干床和第二中部烘干床,第一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的两端与支柱固接,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进风连接管和第一出风连接管分别与第一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第二中部烘干床的上方设有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两端与支柱固接,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进风连接管和第二出风连接管分别与第二风机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部烘干床上方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均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部烘干床上方的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均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的材料为方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材料为方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风机均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均为长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分别为多个均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和出风孔为长圆孔。
CN201621321715.8U 2016-12-05 2016-12-05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Active CN206235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1715.8U CN206235130U (zh) 2016-12-05 2016-12-05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21715.8U CN206235130U (zh) 2016-12-05 2016-12-05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5130U true CN206235130U (zh) 2017-06-09

Family

ID=58978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21715.8U Active CN206235130U (zh) 2016-12-05 2016-12-05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51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3476A (zh) 一种热风喷气式电磁加热带式连续干燥机系统
CN204421681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冷却装置
CN206235130U (zh) 隧道式烘干窑热风内循环装置
CN105454145B (zh) 具有增氧、加热与水循环功能的综合系统及其循环方法
CN204240815U (zh) 窑炉废气热能双循环回收装置
CN206062018U (zh) 一种茶叶炭焙装置
CN204739847U (zh) 一种螺旋式流化床干燥机
CN205213970U (zh) 食品烘干机
CN206284348U (zh) 食用菌烘干系统
CN206771899U (zh) 一种节能型陶瓷烘干装置
CN208946440U (zh) 一种塑胶颗粒风干装置
CN207214771U (zh) 新型热回收排湿机组
CN206755825U (zh) 一种循环气流干燥器
CN205082592U (zh) 高效节能粮食干燥机
CN206618244U (zh) 一种陶瓷生产用青坯干燥装置
CN206247761U (zh) 一种电热管干燥箱
CN205980852U (zh) 一种用于粮食烘干机的热交换器
CN110207478A (zh) 一种热循环烘干机
CN203814493U (zh) 高效恒温谷物快速干燥机
CN103047834A (zh) 一种热风炉干燥箱
CN206935715U (zh) 碳纤维筒体特大烘箱升温和降温结构
CN202536072U (zh) 一种气流干燥机的蒸汽增温增湿结构
CN206607454U (zh) 一种卫生纸生产用扫描架除雾装置
CN208170889U (zh) 一种环保型干燥装置
CN206739830U (zh) 用于粮食干燥机的烘干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ebei Jinfeng Tongda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FENGNI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WANTAI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211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unnel drying kiln hot air internal circulation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