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1578U -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1578U
CN206231578U CN201621338428.8U CN201621338428U CN206231578U CN 206231578 U CN206231578 U CN 206231578U CN 201621338428 U CN201621338428 U CN 201621338428U CN 206231578 U CN206231578 U CN 206231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dustpan
water surface
ship
convey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84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晓东
潘毅
柳青松
赵垒
王聪
钱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213384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31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1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157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属于机械自动控制领域。本实用新型由动力模块、遥控模块、除污模块三个模块组成,工作时,船体在水面行进作业,前端的簸箕形机构进行垃圾收集工作,其入水的深浅由一个包含弹簧、浮筒在内的四杆机构调节。由于船体向前推动,簸箕遇到树叶或水瓶等垃圾时,垃圾自动进入“簸萁”中,由收集装置上方的滚筒将垃圾“扫”到输送带上,由输送带运送到储存仓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市场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小型的可遥控的水面除污船,具体为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通过人的控制,可以在小型的水面收集树叶、矿泉水瓶等垃圾,属于机械自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社会的环境污染也因生活的质量提高而越来越严重,导致公园和校园湖泊、河流表面垃圾遍布。因此设计一种小型湖泊、景区的垃圾除污船对各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针对水面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保护问题,国内外对其船体的技术发展也有各不相同的研究和发展,传统的打捞方式为人工站在打捞船上,用网兜的捕捞方式进行对水面垃圾的打捞作业,效率低且从业人员承担一定风险。
武汉大学研制的环保型水面垃圾清理收集船采用人工操作,船体尺寸为3500mm*3310mm*1600mm,以变翼偏心收集轮聚拢水面垃圾,可以针对一般水库进行清扫,但功率较大,且聚拢装置无法适应不规则的湖岸,而湖岸区域恰为树叶、矿泉水瓶垃圾聚集较多区域,此区域的垃圾处理依然存在较大问题。
专利号为201220186129.2、专利名称为移动式河道清渣船的实用新型专利(简称对比文件1),该专利使用卷齿筒上的圆弧卷齿条收集河面垃圾,但水中垃圾种类较多,收集条件也各不相同,如水中树叶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腐烂,在齿条作用下容易破碎,加大收集难度的同时会引起水质的进一步恶化,而塑料瓶、易拉罐也容易和卷尺发生碰撞甚至串在卷尺上,引发设备的故障。
专利号为200910061675.6、专利名称为太阳能水面遥控除污船的发明专利(简称对比文件2),该专利使用升降臂来收集垃圾,可以收集种类不同的垃圾,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但要保证完整清扫一个水域,升降臂每次升降过程中除污船不能移动,故需要除污船和升降臂均进行间歇运动,降低了除污的效率,同时升降臂每次升降均会产生一定的转矩,会在水面产生波纹,一些较轻的漂浮垃圾会被波纹推开,同时对整个船身产生振动,影响装置的平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款由人为操控、以太阳能为动力、功能完善、结构简单的轻型水面除污装置—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包括由两个单船体组成的双体船、位于水面下方的簸箕,簸箕置于双体船前方,其特征是,设有支架、输送带,支架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轴Ⅰ、轴Ⅳ,两个单船体的内侧将轴Ⅰ两端夹持固定,支架可绕轴Ⅰ转动,轴Ⅰ与轴Ⅳ转向相同,轴Ⅰ、轴Ⅳ、输送带、支架构成运输垃圾的带传动机构,所述簸箕安装于支架末端;所述轴Ⅳ上方设有带滚筒的轴Ⅲ,轴Ⅳ、轴Ⅲ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连接,轴Ⅲ与轴Ⅳ转向相反,滚筒与输送带配合将簸箕中的垃圾扫上输送带。
所述带传动机构下方设有控制机构,该机构包括弹簧、连杆、与连杆连接的浮筒、轴Ⅱ,所述轴Ⅱ位于带传动机构中部,并与支架连接,连杆一端与轴Ⅱ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双体船连接;连杆与轴Ⅱ形成转动副,浮筒带动弹簧变形,同时带动连杆和支架转动,调整簸箕的位置,使其始终在水面下方运动,且吃水深度控制在5cm。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L型金属丝, L型金属丝长段端部与弹簧一端连接, L型金属丝短段端部与连杆一端共同连接于轴Ⅱ,连杆另一端与L型金属丝中部连接。
设有太阳能动力模块,该模块设有两弧形太阳能罩,两太阳能罩分别安装在两单船体外侧。
所述支架前端设有储存仓,储存仓顶部用亭台进行配重,保证船尾部的船桨在水面下。
所述储存仓四侧壁设有防水层,底部为敞开式结构,并装有可拆卸网兜。
所述簸箕后端至前端,其宽度逐渐增大;簸箕前端两侧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单船体中心线相交,簸箕后端宽度与支架长度相同,方便将除污船行径轨迹上的垃圾汇集到输送带上。
所述簸箕后端底部置于水面下,该处与簸箕和支架连接处的距离为5cm;簸箕可绕支架进行转动,簸箕底面与支架间的夹角为150°-160°,便于输送带收集簸箕中的垃圾。
所述输送带由2根V带、连接两V带的橡胶带构成,所述橡胶带由多根平行而置的表面粗糙的薄橡胶带拼接而成,相邻两根薄橡胶带间留有1-2mm间隙,在不减少输送带工作面积的前提下,减少了输送带的自身载荷,可选用功率更低的电机,减轻了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发电需求,降低水面除污船的整体能耗。
所述带传动机构设有张紧轮,输送带的安装靠张紧轮进行张紧,张紧轮通过一根短杆过盈安装于轴Ⅱ上。安装时首先安装输送带,然后用扳手调节张紧轮的位置完成张紧,拆卸时首先拆开张紧轮,然后拆卸输送带。
还设有控制船体前行的遥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以太阳能为动力(太阳能电池发电)的远程遥控小型水面除污装置,通过遥控装置控制船的自由移动,利用弹簧与四杆机构(轴Ⅰ、轴Ⅱ、支架、连杆)连接浮筒,控制收集装置没入水中的深浅,通过簸箕聚集垃圾,滚筒将垃圾滚入输送带,垃圾由输送带传送到收集桶中。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对比文件1,采用了簸箕加橡胶带来收集垃圾,对于性质不同的垃圾更加具有普适性。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对比文件2,收集装置和船体均进行连续运动,效率更高,且簸箕一直在水下运动,整个装置运动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由动力模块、遥控模块、除污模块三个模块组成,工作时,船体在水面行进作业,前端的簸箕形机构进行垃圾收集工作,其入水的深浅由一个包含弹簧、浮筒在内的四杆机构调节。由于船体向前推动,簸箕遇到树叶或水瓶等垃圾时,垃圾自动进入“簸萁”中,由收集装置上方的滚筒将垃圾“扫”到输送带上,由输送带运送到储存仓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市场广阔。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垃圾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中储存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中V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金属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存仓、2太阳能罩、3簸箕、4输送带、5滚筒、6浮筒、7船桨、8轴Ⅰ、9支架、10轴Ⅱ、11齿轮、12轴Ⅲ、13轴Ⅳ、14连杆、15弹簧、16张紧轮、17可拆卸网兜、18 V带、19橡胶带、20 L型金属丝、21 L型金属丝长段、22 L型金属丝短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如图1(a)、(b)、(c)所示,船体结构包括两个单船体构成,还包括太阳能罩1、储存仓2、簸箕3、输送带4、浮筒5、滚筒6、船桨7。两太阳能罩1安装在双体船的两侧(即置于两单船体外侧),储存仓安装于船体中部,顶部用亭台等建筑模型进行配重,保证船尾部的船桨7在水面下,输送带4安装于船体前,滚筒安装于输送带上方。
如图2所示,轴Ⅰ、轴Ⅱ、轴Ⅲ、轴Ⅳ相互平行,轴Ⅰ8固定于两侧船身上(即两单船体夹持轴Ⅰ),支架9起支撑固定作用,连接轴Ⅱ10与轴Ⅳ13,输送带4连接轴Ⅰ8与轴Ⅳ13,构成带传动机构运输垃圾,并靠张紧轮16张紧,轴Ⅳ13通过齿轮11(齿轮副)带动轴Ⅲ12与滚筒5。
簸箕3与支架9连接,连杆14通过轴Ⅱ与支架9连接,浮筒6安装与连杆14末端,弹簧15一端固定于船体,一端与连杆14连接。弹簧前部装有L型金属丝,分别与连杆两端固定,加强控制机构强度,弹簧后部安装于双体船中间底部。连杆与轴Ⅱ形成转动副,浮筒带动弹簧变形,同时带动连杆和支架转动,调整簸箕的位置,使其始终在水面下方运动,且吃水深度控制在5cm左右。
输送带4和簸箕3构成收集装置,两者的连接处凹陷处位于水面之下(即簸箕与支架连接处位于水面之下),由于船体向前移动,垃圾进入位于水面下的簸箕中,等待滚筒5将其扫入输送带进行运输。
簸箕前端较宽,最宽处与两侧单船体中心线相交;其后端较窄,与支架长度相同,方便将除污船行径轨迹上的污染物汇集到支架处。簸箕后端较深,簸箕底部距输送带约5cm,簸箕可绕支架进行转动一定角度,根据除污船运行状态及水面风浪变化,簸箕底面与支架间夹角在150°至160°之间转动,便于输送带收集簸箕中的垃圾。
齿轮、轴、滚筒组成卷垃圾装置,输送4带动轴Ⅳ13,通过齿轮11带动轴Ⅲ12,轴Ⅰ8与轴Ⅳ13转向相同,组成带传动运输垃圾,轴Ⅲ12与轴Ⅳ13转向向反,滚筒5与输送带4配合将垃圾扫上输送带4。
支架9、轴Ⅱ10、连杆14、浮筒6、弹簧15组成的控制机构,支架9可绕轴Ⅰ8转动,连杆14与轴Ⅱ10形成转动副,连杆14另一端通过弹簧15固定于船体,浮筒6与连杆14连接,随着工作过程中重力和其他外界条件的变化,浮筒6带动弹簧15变形,同时带动连杆14和支架9转动,调整簸箕3的位置,使其始终在水面下方运动。
人在岸边操纵遥控装置,船体在水面行进作业。行进时由双马达提供前进动力,前端的簸箕对除污船前方的污染物进行聚拢,其在水面下的位置由支架9、轴Ⅱ10、连杆14、浮筒6、弹簧15组成的控制机构控制,保证其始终没入水面之下,当遇到树叶或水瓶等垃圾时,由于船体向前推动,垃圾自动进入“簸萁”中。船仓内的电动机在太阳能罩的工作下,带动输送带和轴Ⅰ8,并通过输送带4带动轴Ⅳ13,通过齿轮11带动轴Ⅲ12,使得轴Ⅰ8与轴Ⅳ13转向相同,组成带传动运输垃圾轴Ⅲ12与轴Ⅳ13转向相反,滚筒5与输送带4配合将垃圾扫上输送带4。输送带后方为垃圾储存仓,可以暂时存放收集的垃圾,储存仓上方为亭台等建筑模型,可根据水域所在环境的不同进行订制,既满足发扬文化的需要,也满足配重的需要,保证除污船尾部船桨始终没入水中。

Claims (10)

1.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包括由两个单船体组成的双体船、位于水面下方的簸箕(3),簸箕置于双体船前方,其特征是,设有支架(9)、输送带(4),支架首尾两端分别安装有轴Ⅰ(8)、轴Ⅳ(13),两个单船体的内侧将轴Ⅰ(8)两端夹持固定,支架可绕轴Ⅰ转动,轴Ⅰ与轴Ⅳ转向相同,轴Ⅰ、轴Ⅳ、输送带、支架构成运输垃圾的带传动机构,所述簸箕安装于支架末端;所述轴Ⅳ上方设有带滚筒(5)的轴Ⅲ(12),轴Ⅳ、轴Ⅲ之间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11)连接,轴Ⅲ与轴Ⅳ转向相反,滚筒与输送带配合将簸箕中的垃圾扫上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带传动机构下方设有控制机构,该机构包括弹簧(15)、连杆(14)、与连杆连接的浮筒(6)、轴Ⅱ(10),所述轴Ⅱ位于带传动机构中部,并与支架(9)连接,连杆一端与轴Ⅱ连接,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双体船连接;连杆与轴Ⅱ形成转动副,浮筒带动弹簧变形,同时带动连杆和支架转动,调整簸箕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L型金属丝(20), L型金属丝长段(21)端部与弹簧一端连接, L型金属丝短段(22)端部与连杆一端共同连接于轴Ⅱ(10),连杆另一端与L型金属丝中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设有太阳能动力模块,该模块设有两弧形太阳能罩(2),两太阳能罩分别安装在两单船体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前端设有储存仓(1),储存仓顶部用亭台进行配重,保证船尾部的船桨(7)在水面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储存仓四侧壁设有防水层,底部为敞开式结构,并装有可拆卸网兜(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后端至前端,其宽度逐渐增大;簸箕前端两侧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单船体中心线相交,簸箕后端宽度与支架长度相同,方便将除污船行径轨迹上的垃圾汇集到输送带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后端底部置于水面下,该处与簸箕和支架连接处的距离为5cm;簸箕可绕支架进行转动,簸箕底面与支架间的夹角为150°-160°,便于输送带收集簸箕中的垃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输送带由2根V带(18)、连接两V带的橡胶带(19)构成,所述橡胶带由多根平行而置的表面粗糙的薄橡胶带拼接而成,相邻两根薄橡胶带间留有1-2mm间隙,在不减少输送带工作面积的前提下,减少了输送带的自身载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其特征是,所述带传动机构设有张紧轮(16),输送带的安装靠张紧轮进行张紧,张紧轮通过一根短杆过盈安装于轴Ⅱ上。
CN201621338428.8U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31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428.8U CN206231578U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428.8U CN206231578U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1578U true CN206231578U (zh) 2017-06-09

Family

ID=58978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8428.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31578U (zh) 2016-12-08 2016-12-08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1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444A (zh) * 2016-12-08 2017-02-22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8444A (zh) * 2016-12-08 2017-02-22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N106428444B (zh) * 2016-12-08 2018-06-29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4600B (zh) 一种浒苔打捞船及自动打捞浒苔方法
CN202936759U (zh) 沙滩浒苔清理机
CN207348032U (zh) 一种漂浮物水上打捞装置
CN207029486U (zh) 一种新型园林水域垃圾打捞船
CN106968230A (zh) 一种节能新型浅海浒苔收集装置
CN206770134U (zh) 一种塔筒清洗机器人
CN108385635A (zh) 一种河道漂浮垃圾环保清理装置
CN107628206A (zh) 一种水面垃圾打捞船
CN106428444B (zh)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N206231578U (zh) 一种小型水面除污船
CN106688431A (zh) 双头莽式环保割草船以及水草收割设备
CN202466551U (zh) 水上垃圾清理机
CN206766177U (zh) 一种塔筒永磁履带攀爬机器人
CN207211108U (zh) 一种节能新型浅海浒苔收集装置
CN111997025A (zh) 一种智能水面清理无人船
CN2536489Y (zh) 水面漂浮物打捞船
CN208235475U (zh) 一种智能海面清污机
CN205256598U (zh) 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
CN204825834U (zh) 一种新型海洋浒苔打捞器
CN213267792U (zh) 一种智能水面清洁机器人
CN108557024B (zh) 一种水面清洁机器
CN109774872A (zh) 一种双传动式水面垃圾清洁智能机器人
CN109878642A (zh) 一种可进行分流的水面垃圾清洁智能机器人
CN107651461B (zh) 一种海带采收后的整理转运装置
CN212801457U (zh) 一种市政水利河流垃圾打捞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