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0021U -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30021U
CN206230021U CN201621341967.7U CN201621341967U CN206230021U CN 206230021 U CN206230021 U CN 206230021U CN 201621341967 U CN201621341967 U CN 201621341967U CN 206230021 U CN206230021 U CN 206230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mould
heat conducting
conducting sleeve
conveyer belt
hea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19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isdom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isdo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isdom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isdo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19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30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30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300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包括传送带、传送轮、燃气管、导热套、固定柱、加热棒和支撑柱;两个传送轮相对设置;传送带绕过两个传送轮并构成环形;多个铸造模具设置在传送带上;导热套设置在传送带的正上方;导热套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燃气管通过导热套的开放端插入导热套中;导热套内周面与燃气管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环状空间;导热套内周面与燃气管的外周面通过多个支撑柱连接;燃气管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固定柱的下端与加热棒连接,固定柱的上端与导热套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加热棒能够进入铸造模具中并脱离铸造模具。本实用新型加热温度均匀,且能够避免铸造模具被腐蚀。

Description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工艺需求,需要在铸造前对铸造模具进行预热,使铸造模具达到一定温度。当前主要采用人工手持天然气喷枪,并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火焰对铸造模具进行烘烤。由于采用人工操作,加热后铸造模具的温度通常与预设温度存在较大差异,满足不了工艺要求。另外,天然气燃烧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随着附着在铸造模具上,容易对模具造成腐蚀,从而影响铸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包括传送带、传送轮、燃气管、导热套、固定柱、加热棒和支撑柱;
两个所述传送轮相对设置;所述传送带绕过两个所述传送轮并构成环形;多个所述铸造模具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
所述导热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导热套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所述燃气管通过所述导热套的开放端插入所述导热套中;所述导热套内周面与所述燃气管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环状空间;所述所述导热套内周面与所述燃气管的外周面通过多个支撑柱连接;所述燃气管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
所述固定柱的下端与所述加热棒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与所述导热套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所述加热棒能够进入所述铸造模具中并脱离所述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天然气通入燃气管中,天然气从燃烧器喷出后被引燃,产生的火焰对导热套进行加热。导热套内周面与燃气管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用于容纳供天然气燃烧的空气。导热套的热量通过固定柱传递至加热棒。传送轮转动带动传送带运动,在传送带运动过程中,铸造模具靠近加热棒。铸造模具的外侧面对加热棒施加作用力,使固定柱转动,加热棒的高度提升。随着铸造模具的运动,加热棒落入铸造模具中,从而对铸造模具进行加热。铸造模具继续运动,铸造模具的内表面对加热棒施加作用力,使固定柱转动,加热棒的高度提升,最终加热棒脱离铸造模具。由于传送带能够运送运动,使得加热棒能够对每个铸造模具加热相同的时间,每个铸造模具能够被加热至预设温度,满足了后续铸造工序的工艺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不采用天热气的火焰直接对铸造模具加热,避免了铸造模具被腐蚀,大大提高了铸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包括与所述导热套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柱体,与所述加热棒连接的第二柱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的弹簧。
固定柱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弹簧。如此加热棒进入铸造模具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加热棒能够抵靠在铸造模具内表面,提高了热传递效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铸造模具加热至预设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相对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板、固定弹簧和夹持板;
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传送带的侧面;所述夹持板正对所述传送带的外周面,并通过所述固定弹簧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相对的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抵顶于所述铸造模具的两端。
铸造模具被夹具夹持,避免铸造模具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确保每个铸造模具与加热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能够减小不同的铸造模具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了铸造模具预热温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夹持板内;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弹簧的轴线平行。
设置导向杆,避免夹持板在夹持铸造模具时产生歪斜,能够更加稳定的夹持铸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天然气通入燃气管中,天然气从燃烧器喷出后被引燃,产生的火焰对导热套进行加热。导热套内周面与燃气管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用于容纳供天然气燃烧的空气。导热套的热量通过固定柱传递至加热棒。传送轮转动带动传送带运动,在传送带运动过程中,铸造模具靠近加热棒。铸造模具的外侧面对加热棒施加作用力,使固定柱转动,加热棒的高度提升。随着铸造模具的运动,加热棒落入铸造模具中,从而对铸造模具进行加热。铸造模具继续运动,铸造模具的内表面对加热棒施加作用力,使固定柱转动,加热棒的高度提升,最终加热棒脱离铸造模具。由于传送带能够运送运动,使得加热棒能够对每个铸造模具加热相同的时间,每个铸造模具能够被加热至预设温度,满足了后续铸造工序的工艺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不采用天热气的火焰直接对铸造模具加热,避免了铸造模具被腐蚀,大大提高了铸造模具的使用寿命。
2.固定柱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和弹簧。如此加热棒进入铸造模具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加热棒能够抵靠在铸造模具内表面,提高了热传递效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铸造模具加热至预设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铸造模具被夹具夹持,避免铸造模具与传送带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确保每个铸造模具与加热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能够减小不同的铸造模具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了铸造模具预热温度的一致性。
4.设置导向杆,避免夹持板在夹持铸造模具时产生歪斜,能够更加稳定的夹持铸造模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导热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0-传送带,11-传送轮,20-燃气管,21-燃烧器,30-导热套,31-固定柱,311-第一柱体,312-第二柱体,313-弹簧,32-加热棒,33-支撑柱,40-铸造模具,51-固定板,52-固定弹簧,53-夹持板,54-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包括传送带10、传送轮11、燃气管20、导热套30、固定柱31、加热棒32和支撑柱33;
两个所述传送轮11相对设置;所述传送带10绕过两个所述传送轮11并构成环形;多个所述铸造模具40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0上;
所述导热套30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0的正上方;所述导热套30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所述燃气管20通过所述导热套30的开放端插入所述导热套30中;所述导热套30内周面与所述燃气管20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环状空间;所述所述导热套30内周面与所述燃气管20的外周面通过多个支撑柱33连接;所述燃气管20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21;
所述固定柱31的下端与所述加热棒32连接,所述固定柱31的上端与所述导热套30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所述加热棒32能够进入所述铸造模具40中并脱离所述铸造模具4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天然气通入燃气管20中,天然气从燃烧器21喷出后被引燃,产生的火焰对导热套30进行加热。导热套30内周面与燃气管20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用于容纳供天然气燃烧的空气。导热套30的热量通过固定柱31传递至加热棒32。传送轮11转动带动传送带10运动,在传送带10运动过程中,铸造模具40靠近加热棒32。铸造模具40的外侧面对加热棒32施加作用力,使固定柱31转动,加热棒32的高度提升。随着铸造模具40的运动,加热棒32落入铸造模具40中,从而对铸造模具40进行加热。铸造模具40继续运动,铸造模具40的内表面对加热棒32施加作用力,使固定柱31转动,加热棒32的高度提升,最终加热棒32脱离铸造模具40。由于传送带10能够运送运动,使得加热棒32能够对每个铸造模具40加热相同的时间,每个铸造模具40能够被加热至预设温度,满足了后续铸造工序的工艺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不采用天热气的火焰直接对铸造模具40加热,避免了铸造模具40被腐蚀,大大提高了铸造模具4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柱31包括与所述导热套30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柱体311,与所述加热棒32连接的第二柱体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柱体311和所述第二柱体312的弹簧313。
固定柱31包括第一柱体311、第二柱体312和弹簧313。如此加热棒32进入铸造模具40后,在弹簧313的作用下加热棒32能够抵靠在铸造模具40内表面,提高了热传递效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铸造模具40加热至预设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10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相对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板51、固定弹簧52和夹持板53;
所述固定板51固定在所述传送带10的侧面;所述夹持板53正对所述传送带10的外周面,并通过所述固定弹簧52与所述固定板51连接;
相对的两个所述夹持板53分别抵顶于所述铸造模具40的两端。
铸造模具40被夹具夹持,避免铸造模具40与传送带1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确保每个铸造模具40与加热棒3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致,能够减小不同的铸造模具40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了铸造模具40预热温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具还包括导向杆54;所述导向杆5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51连接;所述导向杆54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夹持板53内;所述导向杆54与所述固定弹簧52的轴线平行。
设置导向杆54,避免夹持板53在夹持铸造模具40时产生歪斜,能够更加稳定的夹持铸造模具4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10)、传送轮(11)、燃气管(20)、导热套(30)、固定柱(31)、加热棒(32)和支撑柱(33);
两个所述传送轮(11)相对设置;所述传送带(10)绕过两个所述传送轮(11)并构成环形;多个所述铸造模具(40)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0)上;
所述导热套(30)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0)的正上方;所述导热套(30)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所述燃气管(20)通过所述导热套(30)的开放端插入所述导热套(30)中;所述导热套(30)内周面与所述燃气管(20)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环状空间;所述所述导热套(30)内周面与所述燃气管(20)的外周面通过多个支撑柱(33)连接;所述燃气管(20)上设置有多个燃烧器(21);
所述固定柱(31)的下端与所述加热棒(32)连接,所述固定柱(31)的上端与所述导热套(30)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以使所述加热棒(32)能够进入所述铸造模具(40)中并脱离所述铸造模具(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1)包括与所述导热套(30)的封闭端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柱体(311),与所述加热棒(32)连接的第二柱体(3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柱体(311)和所述第二柱体(312)的弹簧(3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0)的两侧设置有多个相对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板(51)、固定弹簧(52)和夹持板(53);
所述固定板(51)固定在所述传送带(10)的侧面;所述夹持板(53)正对所述传送带(10)的外周面,并通过所述固定弹簧(52)与所述固定板(51)连接;
相对的两个所述夹持板(53)分别抵顶于所述铸造模具(40)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导向杆(54);所述导向杆(5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51)连接;所述导向杆(54)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夹持板(53)内;所述导向杆(54)与所述固定弹簧(52)的轴线平行。
CN201621341967.7U 2016-12-07 2016-12-07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30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1967.7U CN206230021U (zh) 2016-12-07 2016-12-07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1967.7U CN206230021U (zh) 2016-12-07 2016-12-07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30021U true CN206230021U (zh) 2017-06-09

Family

ID=5897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196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30021U (zh) 2016-12-07 2016-12-07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30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9759B (zh) 复搪整修反应罐的制造方法
CN206230021U (zh)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CN104121591A (zh) 一种节能高效焚烧炉
CN202114204U (zh) 热锻中频加热与输送装置
CN106513657A (zh) 用于铸造模具的火焰预热结构
CN206215909U (zh) 一种铸造模具预热装置
CN204901784U (zh) 一种烘干室废气焚烧炉
CN105015851A (zh) 碳纤维发热管用热压封装机以及热压封装工艺
CN206944127U (zh) 一种生物质燃烧锅炉的预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071947B (zh) 大型封头内壁堆焊电磁感应加热方法
CN106755919B (zh) 轴件热处理夹持方法
CN212639114U (zh) 一种弹条搬运机器人夹料机构
CN210928010U (zh) 一种可调节式用于锻造模具的加热工具
CN203980301U (zh) 一种节能高效焚烧炉
CN205946205U (zh) 一种可拆卸电辐射式锻模加热装置
CN107058714A (zh) 轴件热处理夹具
CN203203389U (zh) 一种分体环形炉
CN111142023A (zh) 一种非接触式模拟过热锂电池热失控试验平台
CN101830634A (zh) 太阳能真空管高频电封离装置及其封离方法
CN206977738U (zh) 大型封头内壁堆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04356222U (zh) 一种玻璃锅盖的炉外成形压模机构
CN204434685U (zh) 一种余热循环利用的三级退火窑
CN207555586U (zh) 一种w型辐射管
CN106392056B (zh) 一种铸造模具预热装置
CN208496137U (zh) 一种平面与地面相垂直的管板的电磁感应加热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