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5257U - 摆动件及开关 - Google Patents

摆动件及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25257U
CN206225257U CN201621077595.1U CN201621077595U CN206225257U CN 206225257 U CN206225257 U CN 206225257U CN 201621077595 U CN201621077595 U CN 201621077595U CN 206225257 U CN206225257 U CN 206225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swing component
contact surface
actuato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75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海
尚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Australia Pty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75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25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25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25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摆动件及开关。该摆动件包括:摆动片(34),具有平的主表面,在所述摆动片(34)上具有动触头;驱动臂(35),连接到所述摆动片(34),并沿着垂直于所述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在所述摆动片(34)的两侧延伸。在所述驱动臂(35)上具有位于所述摆动片(34)的不同侧的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该摆动片将动触头与接触面结合在一起,使得具有该摆动件的开关的零件数量更少,开关的动作效率高,开关的动作机构对尺寸的敏感度更小,开关的操作更加可靠。

Description

摆动件及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按钮开关中的摆动件。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是一种在每次按压操作后按钮能够回到原位的开关。在一次按压后,按钮开关能切换到导通或断开状态,而在下一次按压操作后,按钮开关将从导通或断开状态切换到其相反的(断开或导通)状态。
现有的按钮开关通过驱动件驱动摆动件摆动,然后摆动件再驱动开关桥动作以实现电路的通断操作。在这样的现有的按钮开关中,在按钮每次被释放时驱动件都将回到中间位置,因而当再次按下按钮以操作开关时,驱动件都要先从中间位置旋转倾斜一定角度后才能开始驱动摆动件并进而驱动开关的动触头动作。这使得从按钮的操作到开关的切换动作之间存在延时,而这不利于对开关的及时准确的控制。另外,在驱动件旋转过程中,驱动件与摆动件的接触面将产生摩擦,一方面,如果该摩擦面因灰尘、制造、使用等原因变得粗糙时,有可能使驱动件不能旋转,从而开关失去功能;另一方面,该摩擦长期导致的磨损可能改变驱动件和摆动件的接触点的尺寸和形状,从而使得驱动件无法与摆动件准确配合而驱动摆动件动作。这使得该开关的工作不稳定可靠。而且,现有技术中的该开关的零件较多,对零件的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这也增加了该开关的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按钮开关中,施加在按钮上的按压力的方向通常不同于直接驱动动触头动作的驱动力,因而需要使用特定的机构将用户施加的向下的按压力转换为直接驱动动触头动作的驱动力。这种力的转换的效率通常较低,因而需要用户施加相对更大的按压力,并且这种力的转换也由于特定机构的可靠性、制造精度以及磨损、污染等因素而不够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摆动件和开关,其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开关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摆动件,包括:摆动片,具有平的主表面,在所述摆动片上具有动触头;驱动臂,连接到所述摆动片,并沿着垂直于所述摆动片的主表面的方向在所述摆动片的两侧延伸。在所述驱动臂上具有位于所述摆动片的不同侧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摆动片的一端具有摆动支撑部,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位于所述驱动臂上的背对所述摆动支撑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从彼此相互靠近的一端到其远端的延伸方向关于垂直于所述摆动片的主表面的方向朝向所述摆动支撑部所在的一侧倾斜一角度。所述倾斜的角度可以为0至2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摆动片与所述驱动臂由导电材料一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摆动片包括由一个板第一次弯折叠合而成的两层板,并且所述两层板中的一层板的一部分与所述两层板中的另一层板的一部分彼此远离地第二次弯折90度以形成所述驱动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摆动片形成在板上,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摆动片的一侧第一次弯折并且再次朝向所述摆动片的相反的另一侧第二次弯折以形成所述驱动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摆动片形成在板上,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摆动片的一侧第一次弯折90度以形成所述驱动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臂弯折超过90度,以在所述驱动臂的弯折处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开关,其具有根据以上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摆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摆动件将动触头和用于与开关驱动件接合的接触面都设置在同一个部件上,使得摆动件既作为接受开关驱动件的驱动的执行件又作为直接带动动触头动作的开关桥,这不仅使得开关中的零件的数量更少,更使得驱动件的驱动力能够直接作用在动触头上而不需要经过其他零件的转化,因此驱动件的驱动力可以更加高效地驱动动触头动作,同时开关的动作机构对尺寸的敏感度更小,开关的操作更加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摆动件可以由单块导电材料的板一体形成,因此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下文对示范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时,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摆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摆动件的正视图;
图3是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摆动件的开关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的开关处于第一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图3中的开关处于第二状态的截面图;
图6是图3中的开关处于第三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图3中的开关处于第四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图3中的开关处于第五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摆动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摆动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摆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仅通过示例性方式来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方式。
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开关的摆动件3。该开关可以用于各种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装置中,例如可以将至少一个该开关安装在开关面板中以构成适于安装在墙上的开关装置,以控制例如电灯的开关操作。
如图1所示,该摆动件3包括摆动片34和驱动臂35。第一动触头81和第二动触头82位于摆动片34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摆动片34的底端具有摆动支撑部31。该摆动支撑部31可以具有圆角边或刃,以便于当该摆动件3通过该摆动支撑部31被支撑时,摆动件3可以顺利地关于该圆角边或刃处的摆动轴线摆动。驱动臂35沿着垂直于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在摆动片34的两侧延伸。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在驱动臂35上延伸并关于摆动片34对称分布在摆动片34的不同侧,并位于驱动臂35上的背对摆动支撑部31的一侧,以便于与通常位于摆动件3的上方的开关的驱动件接合,以使得该摆动件3能够被开关的驱动件驱动而摆动。摆动片34上还可以具有突起36,以便于可枢转地支撑弹性元件,其中该弹性元件用于对开关的驱动件复位和辅助摆动件3的摆动。
摆动件3的至少摆动片34部分是导电材料的,以便于将动触头电连接到开关的与动触头关联的接线端。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从彼此相互靠近的一端到其远端的延伸方向关于垂直于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朝向摆动支撑部31所在的一侧倾斜一角度A,使得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的延伸方向不再垂直于摆动片34的主表面。这对于在开关的操作过程中减小按钮以及驱动件的行程是特别有利的,这将在后面详细介绍。有利的是,该倾斜的角度在0度到20度之间。该倾斜的角度例如为5度。
图3示出了包括如上所述的摆动件3的开关的分解图。该开关包括由上壳91和下壳92组成的外壳。在外壳中容纳有按钮1、驱动件2、可关于第一轴线摆动的摆动件3、弹性元件4、位于摆动件3上的第一动触头81和第二动触头82、动触头接线端子83、第一静触头51和第二静触头52。
如图4所示,摆动件3摆动支撑在电连接到动触头接线端子83的导电座84上,从而摆动件3可以关于第一轴线摆动。驱动件2通过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1的按钮接触面11之间的接合来实现驱动件2的关于按钮1的摆动支撑。在驱动件2上具有驱动臂24,在驱动臂的末端形成驱动面22,以用于与摆动件3上的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接触从而驱动摆动件3摆动。
在外壳中设有限位件6。限位件6位于驱动件2的两侧以限定驱动件2的两个摆动极限位置。作为替代或者额外地,如图2和图9所示,可以在按钮1上设有限位面12,限位面12也可以限定驱动件2的摆动极限位置。
开关的按钮1、驱动件2、弹性元件4和摆动件3按照图4中所示的状态装配在一起,使得在按钮1没有被按下的自然状态时,弹性元件4一端抵靠驱动件2使其在限位件6和/或限位面12的约束下保持在向一侧(图4中为向右侧)的摆动极限位置,而弹性元件4的另一端迫使摆动件3保持在与驱动件2的摆动方向相反的向另一侧的摆动极限位置(即第一位置),从而摆动件3的一侧(在图4中为摆动件3的左侧)上的第一动触头81处于向左的摆动位置而与位于摆动件3左侧的第一静触头51(图4中未示出)接触,而摆动件3的另一侧(在图4中为摆动件3的右侧)上的第二动触头82也处于向左的摆动位置而与位于摆动件3右侧的第二静触头52(图4中未示出)断开。因此,在该状态下,该开关的摆动件3将与摆动件3和导电座84关联的动触头接线端子83和与第一静触头51关联的第一静触头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路(即第一电路)导通,同时将与摆动件3和导电座84关联的动触头接线端子83和与第二静触头52关联的第二静触头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路(即第二电路)断开。此时,驱动件2的驱动面22距离摆动件3的右侧的第二接触面33不接触或者刚刚接触而不向第二接触面33以及摆动件3施加作用力。
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由于驱动件2位于其最右侧的摆动位置,驱动件2上的驱动件接触面21在其最右侧的点处与按钮1的按钮接触面11接合。此时,弹性元件4与驱动件2的连接点位于弹性元件4与摆动件3的连接点和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连线的右侧,而弹性元件4由于是枢转连接在驱动件2与摆动件3之间而始终沿着弹性元件4与摆动件3的连接点和弹性元件4与驱动件2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的方向向驱动件2施加回复力,因此,弹性元件4作用在驱动件2上的回复力将向驱动件2施加关于位于最右侧的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逆时针方向的扭矩,由此,该扭矩将驱动件2抵靠在限位件6和/或限位面12上而使得驱动件2保持在该摆动极限位置。
如图5所示,当按下按钮1时,驱动件2将在按钮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由于受到弹性元件4施加的逆时针扭矩和限位件6和/或限位面12的约束,驱动件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相对于按钮1摆动,则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而仍然位于驱动件接触面21和按钮接触面11的最右端。在该按压过程中,当驱动件2的驱动面22接触到摆动件3的第二接触面33后将继续按压第二接触面33使得摆动件3朝右侧摆动。由于驱动件2在该按压过程中不摆动而摆动件3则在该按压过程中向右摆动,因此在驱动件2与摆动件3接触之后的按压过程中,驱动件2与摆动件3之间的相对姿态将发生变化,即摆动件3的第二接触面33上的被驱动件2的驱动面22按压的位置逐渐靠近第一接触面32与第二接触面33的彼此相邻的一端,即靠近摆动件3的中心。
如图6所示,当继续按压按钮1时,摆动件3将摆动通过其相对于外壳的中间位置而摆动到与之前相反的一侧(图6中的右侧)的摆动极限位置(即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一旦摆动件3摆动到摆动件3与弹性元件4的连接点位于弹性元件4与驱动件2的连接点的右侧时,弹性元件4的回复力将驱动摆动件3加速向右摆动到右侧摆动极限位置。此时,摆动件3右侧面上的第二动触头82与摆动件3右侧的第二静触头52接触而使第二电路导通,同时摆动件3左侧面上的第一动触头81与摆动件3左侧的第一静触头51断开而使第一电路断开,从而实现该开关对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的通断切换操作。
在上述按压按钮1的过程中,随着摆动件3的摆动,驱动件2不摆动,使得第二接触面33上的与驱动面22接触的位置逐渐变化,而驱动件2对摆动件3施加的力与摆动件3的摆动轴线(即第一轴线)之间的力臂长度保持不变。这样,在按压按钮1的整个过程期间,驱动件2可以始终保持以同样的单位行程驱动摆动件3摆动同样的角度,而不会随着摆动件3的摆动而逐渐远离摆动件3的摆动轴线从而导致需要以更大的单位行程来驱动摆动件3摆动同样的角度。由此,该驱动件2与摆动件3组成的驱动机构缩短了该开关的按钮1切换电路操作所需的按压行程,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在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从彼此相互靠近的一端到其远端的延伸方向关于垂直于所述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朝向所述摆动支撑部31所在的一侧倾斜一角度的情况下,随着摆动件3的摆动,驱动件2的驱动面22能够在相对于摆动件3的第二接触面33移动的过程中更快速地向摆动件3的中心移动。这使得驱动件2向下按压摆动件3移动相对更小的行程就可以使摆动件3摆动同样的角度而到达切换电路的通断的操作位置。因此,该倾斜角度进一步缩短了该开关的按钮1切换电路操作所需的按压行程,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当从图6中的状态释放按钮1时,由于此时摆动件3已经摆动到了右侧的摆动极限位置,即弹性元件4与摆动件3之间的连接点已经向摆动件3的另一侧(图6中为右侧)偏转,使得弹性元件4与驱动件2的连接点变为在弹性元件4与摆动件3的连接点和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连线的左侧,因此,弹性元件4作用在驱动件2上的回复力将向驱动件2施加关于位于最右侧的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顺时针方向的扭矩。该顺时针方向的扭矩将驱动驱动件2的驱动件接触面21沿着按钮1的按钮接触面11“滚动”而使驱动件2向左侧摆动。在该“滚动”过程中,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之间的接合点将逐渐向左移动。
即使当驱动件2摆动到如图7中所示的关于外壳的中间位置,即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以及驱动件2与弹性元件4的连接点都处于关于外壳的中间位置时,由于摆动件3与弹性元件4的连接点始终因为摆动件3保持在向右的摆动极限位置而位于右侧,因此弹性元件4与驱动件2的连接点仍然处于弹性元件4与摆动件3的连接点和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连线的左侧。因此,弹性元件4作用在驱动件2上的回复力仍将向驱动件2施加关于位于中间位置的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的顺时针方向的扭矩,而使驱动件2继续向左摆动并通过摆动件2的摆动轴线(即第一轴线),直到驱动件2抵靠到位于摆动件2的摆动轴线的左侧的限位件6和/或限位面12上而使得驱动件2保持在该摆动极限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已经移动到了驱动件接触面21和按钮接触面11的最左侧。
在以上驱动件2的摆动过程中,由于按钮1已被释放,弹性元件4的回复力在驱动驱动件2的摆动的同时,还驱动驱动件2和按钮1一同向上移动而远离摆动件3。因此,在驱动件2的摆动过程中,驱动件2不再接触并按压摆动件3。也就是说,在驱动件2的摆动过程中,驱动件2的运动不会受到摆动件3的影响,同时摆动件3也将在弹性元件4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向右的极限摆动位置而保持对第一电路的断开和第二电路的接通的操作状态。而驱动件2也将在限位件6和/或限位面12的约束以及弹性元件4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保持在该最左侧的摆动极限位置。由此,按钮1的复位动作完成,并且驱动件2也为下一次的按钮1的按下操作做好了准备。
当再次按下按钮1时,驱动件2将被按钮1驱动而向下移动并接触和按压摆动件3左侧的第一接触面32而使摆动件3向左摆动,同时驱动件2保持不相对于按钮1摆动,使得摆动件3左侧的第一动触头81与第一静触头51再次接触,而摆动件3右侧的第二动触头82与第二静触头52再次断开,由此开关再次接通第一电路并断开第二电路,从而实现开关对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的再次通断切换操作。在该按压过程中,驱动件2的驱动面22也将相对于摆动件3的第一接触面32移动而逐渐靠近摆动件3的中心,并且也将与驱动面22驱动第二接触33时一样,实现缩短驱动件2的行程的效果。
当再次释放按钮1时,驱动件2将按照与以上关于图6-图8描述的过程类似的过程再次摆动到最右侧的摆动极限位置,同时驱动件接触面21与按钮接触面11的接合点也将再次变化到驱动件接触面21和按钮接触面11的最右端,以为下一次的驱动件2的驱动摆动件3的动作和驱动件2的摆动复位做好准备。
在以上描述的开关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2作用在摆动件3上的力的方向与按压按钮1的力的方向基本相同。因此,用户按压按钮1的力的大部分都可以直接转化为驱动件2驱动摆动件3动作以切换动触头的位置的有效力。因此,该开关中的力的转化效率高,从而降低了对用户按压按钮1的力的要求。
另外,通过将动触头直接设置在摆动件3上,使得摆动件3既作为接受驱动件2的驱动的执行件又作为直接带动动触头动作的开关桥,这不仅使得开关中的零件的数量更少,更使得驱动件2的驱动力能够直接作用在动触头上而不需要经过其他零件的转化,因此驱动件2的驱动力可以更加高效地驱动动触头动作,同时开关的动作机构对尺寸的敏感度更小,开关的操作更加可靠。
在以上描述的开关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提高了按压按钮1的力到驱动动触头动作的力的转化效率,并且没有其他机构为驱动件2的运动带来明显增大的阻力。因此,与传统的开关相比,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开关在操作时对按压按钮1的按压力的要求并没有明显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摆动件3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状来容易地将动触头与第一接触面32及第二接触33结合到一起。有利的是,可以将摆动件3的摆动片34和驱动臂35由导电材料一体形成,然后将动触头安装到摆动片34上,以简化摆动件3的制造。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摆动片34包括由一个板第一次弯折叠合而成的两层板34’和34”。该弯折可以沿着摆动片34的形成摆动支撑部31的边进行(如箭头B1所示的方向)以使得该弯折同时形成作为摆动支撑部31的圆角边。该弯折也可以沿着摆动件3的其他直线边进行。该两层板34’和34”中的一层板的一部分与两层板34’和34”中的另一层板的一部分彼此远离地第二次弯折90度(如箭头B2所示的方向)以形成基本垂直于摆动片34并位于摆动片34的两侧的两个驱动臂35。这样,驱动臂35的背离摆动支撑部31的一侧边缘就可以作为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以用于与开关的驱动件2接合。驱动臂35可以进一步绕垂直于摆动片34的轴线弯折超过90度,尤其是接近180度(如箭头B3所示的方向),以在驱动臂35的该弯折处形成弧形的光滑曲面作为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这有利于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与驱动件2平滑地接合以防止驱动件2在相对于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移动的过程中被卡住。在意图使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的延伸方向与关于垂直于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朝向摆动支撑部31所在的一侧倾斜一角度A的情况下,驱动臂35弯折所绕的轴线相对于垂直于摆动片34的方向倾斜该角度A。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摆动片34形成在板上,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摆动片34的一侧第一次弯折(如箭头B4所示的方向)并且再次朝向所述摆动片34的相反的另一侧第二次弯折(如箭头B5所示的方向)并再次通过摆动片34所在的平面以形成驱动臂35。这同样可以使得驱动臂35在摆动片34的两侧延伸,以在驱动臂35上形成位于摆动片34两侧的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类似地,驱动臂35可以再弯折超过90度,尤其是接近180度(如箭头B6所示的方向),以在驱动臂35的该弯折处形成弧形的光滑曲面作为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摆动片34形成在板上,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摆动片34的一侧第一次弯折90度(如箭头B7所示的方向)。该被弯折的部分具有大致L形,因而在其被弯折90度后,其形成跨越摆动片34而位于摆动片34的两侧的驱动臂35,从而在驱动臂35上形成位于摆动片34两侧的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类似地,驱动臂35可以再弯折超过90度,尤其是接近180度(如箭头B8所示的方向),以在驱动臂35的该弯折处形成弧形的光滑曲面作为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
在将导电材料的板进行上述各种弯折而一体形成摆动片34和驱动臂35之后,或者在对导电材料的板进行上述各种弯折之前,可以在板上形成孔30(例如通过毛坯铸造形成或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将第一动触头81和第二动触头82安装到该孔30中以形成具有动触头的摆动件3。摆动件3上也可以只安装一个动触头81或82,以用于仅与摆动片34的一侧的静触头接触。
应当了解,虽然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能够连接两路电路并通过开关的操作实现这两路电路的交替通断切换操作,但该开关中也可以仅使第一静触头51和第二静触头52中的一个连接一路电路而使第一静触头51和第二静触头52中的另一个不连接电路,这样,开关的每次按压操作仅接通或断开该一路电路。另外,以上各实施方式的开关也可以仅提供一个动触头和一个静触头,而使得该开关只能每次通过按压操作仅接通或断开一路电路。
应当了解,出于方便描述的目的,本文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摆动件和开关的放置方位进行描述。本文中的“上、下、左、右”的方向都是基于该定位而描述的。显然,根据需要,该摆动件和开关可以以各种朝向进行布置。而本文中所述的各特征之间的“上、下、左、右”的方向性描述都将随着摆动件和开关放置朝向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但各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不会变化。
已经出于示出和描述的目的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但是其并不意在是穷举或者限制于所公开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很多修改和变体。
因此,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实际应用以及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中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以下内容而选择和描述的,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做出的所有修改和替换都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摆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摆动片(34),具有平的主表面,在所述摆动片(34)上具有动触头;
驱动臂(35),连接到所述摆动片(34),并沿着垂直于所述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在所述摆动片(34)的两侧延伸;
其中,在所述驱动臂(35)上具有位于所述摆动片(34)的不同侧的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动片(34)的一端具有摆动支撑部(31),所述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位于所述驱动臂(35)上的背对所述摆动支撑部(3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从彼此相互靠近的一端到其远端的延伸方向关于垂直于所述摆动片(34)的主表面的方向朝向所述摆动支撑部(31)所在的一侧倾斜一角度(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角度(A)为0至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片(34)与所述驱动臂(35)由导电材料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片(34)包括由一个板第一次弯折叠合而成的两层板,并且所述两层板中的一层板的一部分与所述两层板中的另一层板的一部分彼此远离地第二次弯折90度以形成所述驱动臂(3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片(34)形成在板上,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摆动片(34)的一侧第一次弯折并且再次朝向所述摆动片(34)的相反的另一侧第二次弯折以形成所述驱动臂(3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片(34)形成在板上,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摆动片(34)的一侧第一次弯折90度以形成所述驱动臂(35)。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35)弯折超过90度,以在所述驱动臂(35)的弯折处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面(32)和第二接触面(33)。
10.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摆动件。
CN201621077595.1U 2016-09-23 2016-09-23 摆动件及开关 Active CN206225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7595.1U CN206225257U (zh) 2016-09-23 2016-09-23 摆动件及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7595.1U CN206225257U (zh) 2016-09-23 2016-09-23 摆动件及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25257U true CN206225257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7595.1U Active CN206225257U (zh) 2016-09-23 2016-09-23 摆动件及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25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9307B (zh) 按键结构
CN106504918A (zh) 一种转换开关
CN206353495U (zh) 一种应用于转换开关的换向装置
CN105336529A (zh) 复位开关
CN109243932A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系统
WO2018223956A1 (zh) 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JP3066258B2 (ja) シーソスイッチ
CN206225257U (zh) 摆动件及开关
CN101436493B (zh) 断路器辅助开关
CN108417459A (zh)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103681071A (zh) 开关装置
US4259552A (en) Electric switches
CN208767239U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系统
CN103730283A (zh) 一种三工位开关用操动机构
CN100472682C (zh) 旋转式离合器
CN206353496U (zh) 一种转换开关
CN2812271Y (zh) 断路器操作机构
CN107871637B (zh) 开关
CN20225907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4332331B (zh) 一种触头系统
CN107871636B (zh) 开关
CN203351444U (zh) 一种新型微动开关触发机构
CN102426998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7338164U (zh) 电触头系统
CN201051459Y (zh) 复位行程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