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3362U -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3362U
CN206213362U CN201620949061.7U CN201620949061U CN206213362U CN 206213362 U CN206213362 U CN 206213362U CN 201620949061 U CN201620949061 U CN 201620949061U CN 206213362 U CN206213362 U CN 206213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re
luminous
entry suit
electro luminesc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490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丽金
许鹏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hui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Chunhui Clothing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Chunhui Clothing Ltd Co filed Critical Fujian Chunhui Clothing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6209490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3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3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3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包括一经纬纱交织带状织物,带状织物的经向为反光丝,纬向为蓄光纤维或织物的纬向为反光丝,经向为蓄光纤维;带状织物的两长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电致发光线;电致发光线与一控制盒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分为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两部分,有效地保证了消防员在恶劣环境下的被可视性;电路中采用了温控开关或光控开关,当环境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电致发光线自动发光,或光照达到设定值时,光控开关控制电致发光线自动发光;采用经纱纬纱交织的方法形成警示带,有效地改善了传统膜状警示带的变形能力,尤其是面内剪切变形的性能,提高了消防服的穿着舒适性;同时,采用经纱纬纱交织的方法形成警示带,有效地解决了因发光反光膜直接粘贴而导致的洗涤多次后掉膜的问题,延长了警示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服用高可视度警示带,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反光、夜光和电致发光功能的警示带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火灾现场烟雾弥漫,可见度低,要求消防员的防护服、帽子、头盔等装备上具有反光性等功能警示带以提高消防员的被可视性。国内消防服的可视度标准GA10-2014中规定:反光标志带应牢固地缝合在防护服上衣和裤子上,分体式防护服在上衣胸围、下摆、袖口、裤脚处缝合宽度不应小于50 mm的反光标志带。反光标志带的设置,应在其360°方位均能可见。国外在对消防服的相关标准中,如欧洲标准EN469和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均规定了防护服上必须有反光条带。这种反光条带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中,当光线照射时,具有明显的反光功能,产生醒目的效果,可有效提高穿着者的被可视性,使处于光源处的人员能及时发现目标,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
现有的可视性警示带种类多样,根据其原理可分为反光型、荧光型(蓄光型或夜光型)、电致发光型(如:LED灯带、电致发光冷光片、冷光线等)、导光型等(如:光纤、导光板、导光膜等)等类型。
反光型采用反光型警示带的原理是采用反光材料,如:玻璃微珠结构材料、微棱镜晶格结构材料反光。玻璃微珠结构反光是采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后半表面镀铝作为后向反射器,具有极强的逆向回归反射性能,能将大部分光线直接反射回光源处。专利CN2576038Y中所述的具有发光和反光功能的安全警示服装中的发光反光带的反光部分就含有反光玻璃微珠。专利CN103592707A提到的一种蓄光阻燃反光条镀有玻璃微珠层,厚度为50-100nm,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的上半球暴露在外,下半球嵌入镀膜层内。专利CN104420255A涉及一种防辐射反光自发光人造革,它包括相互粘合在一起的基层和面层,面层表面设有金属纤维层,在金属纤维层上设有多个反光条,所述反光条的材料是高折射玻璃微珠,在灯光照射下,具有反射光线的功能。专利CN105459471A所述的一种发光反光蓄光面料,其特征在于:依次由基层、粘胶层、发光涂层、透明保护层组成,基层为拒水涤纶面料,粘胶层为透湿接着胶层,粘胶层内均匀分布有反光珠。专利CN203141956U涉及一种夜间用安全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形成有防风层,防风层上形成有反光层,反光层由具有反光功能的玻璃微珠粉体和PU成膜剂构成。专利CN203396972U提到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反光发光布,其特征是:多个玻璃微珠和镶嵌面部分镀有金属反光层的多个玻璃微珠交错密布镶嵌在具有荧光效果的胶粘剂层内,布基层复合在胶粘剂层上。
另一种反光型警示带,其反光部分的反光材料主要是微棱镜晶格结构反光材料。微棱镜晶格结构反光不同于普通反光膜所采用的玻璃微珠反光原理,而是每一微棱立方角体链接排列后,形成精密反射阵列。使用该技术的反光膜,其反光效能不仅数倍增加,而且广角性能也得到大大提高。如专利CN2901906Y涉及一种冷光源警示发光背心,所述的发光背心的反光带采用的是晶格反光带。专利CN200985014Y涉及一种汽车反光安全带,属于汽车安全带技术领域。它包括安全带,安全带复合有反光材料;安全带复合的反光材料是通过加热复合的高亮度晶格反光带。专利CN202842432U提到的一种反光防护服,包括:一背心体,包括一前身部分、一后身部分及一腰间部分;一晶格反光带,设置于该前身部分、该后身部分及该腰间部分上,用以将照射至该晶格反光带表面的光线进行反射。专利CN101233959A涉及一种反光、夜光、自发光多功能警服。特征是在背心体前身、后身、腰间上分别缝制有晶格反光带。专利CN203519859U公开了一种微棱镜反光晶格带,包括薄膜、微棱镜层以及保护层。其中,微棱镜层包括若干个角锥体,附着在薄膜的一侧表面上。专利CN202653249U涉及一种夜光安全帽,其包括帽体、帽檐和夜光条,所述夜光条安装于所述帽体的外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夜光条包括安装于所述帽体上的基体,所述基体上设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为反光晶格。
反光型警示带在光线照射时能产生明显的反光效果,但在浓烟或黑暗环境下,反光带反射光线的能力变弱甚至不起作用,因而发光型警示带越来越地受到关注。根据发光原理不同,发光材料可分为光致发光材料和电致发光材料。光致发光材料主要是蓄光材料,也叫荧光材料或夜光材料,受到外界光线照射时激发发光;而电致发光材料是通过电激发发光,常见的形式有EL冷光片/线、LED灯带/灯珠、LED-光纤导光等。
发光型警示带中一类采用蓄光材料,即:光致发光材料,其受到日光、灯光、紫外光等光照10分钟后,在光源撤去后,仍可在黑暗中持续发光12个小时以上。如专利CN2576038Y提到了一种具有发光和反光功能的安全警示服装,该服装上发光反光带的发光部分就含有光致发光材料。专利CN103592707A提到的一种蓄光阻燃反光条,其特征在于:以阻燃基布层为基层,其上依次设置有蓄光阻燃树脂层、阻燃树脂层、镀膜层和玻璃微珠层。所述的蓄光阻燃树脂层由阻燃聚氨酯和蓄光粉构成,且重量比为:阻燃聚氨酯树脂75 %~80 %,蓄光粉20 %~25 %。专利CN104420255A涉及一种防辐射反光自发光人造革,它包括相互粘合在一起的基层和面层,所述的基层外表面覆盖有发光体,所述发光体为稀土长余辉荧光体。专利CN105459471A提到的一种发光反光蓄光面料,该面料的发光涂层为固体蓄光粉和聚氨酯树脂的混合涂层。
另外一种发光型警示带发光部分采用EL冷光片/线。专利CN2901906Y提到的一种冷光源警示发光背心,在背心上缝制有反光带,反光带与背心之间的夹层中装有EL发光片,EL发光片与驱动电源连接,反光带上有多个透光孔,各透光孔沿EL发光片的走向排列;EL发光片有四片,其中两片装在背心的正面,另外两片装在背心的背面,该四片EL发光片并联后与驱动电源连接。专利CN201131324Y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主动发光安全警示服。其包括衣服本体,于衣服本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警示的EL发光片,EL发光片连接于电源和控制器,所述EL发光片的外表面还覆盖有透光防水片,该透光防水片的边缘与EL发光片边缘的衣服本体形成液密封的固定连接。专利CN201630266U涉及一种具有节能环保型安全警示作用的安全服。它是由反光带、EL冷光片、导线、电源组成;导线均匀分布在布条上,EL冷光线通过烫压压在导线上。
第三类发光型警示带其发光部分主要是LED灯带或灯珠。LED灯带或灯珠是通过将LED发光源装在FPC或PCB板上实现的。它的发光原理是: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和空穴就会被推向量子阱,在量子阱内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使LED发光源发光,进而使灯带或灯珠发光。LED灯带或灯珠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如专利CN201032092Y提到了一种多彩夜光反光组合柔性扁丝辫结高亮度LED组合灯带,由若干条共用1个电源的并联多彩夜光反光组合柔性扁丝灯带、不超过24 V的直流电压、若干对固定金属芯扁丝、1个固定垫片、控制开关构成。专利CN202999456U涉及一种具有灯带的鞋,包括鞋体和灯带,所述灯带环绕搭接在鞋体上,灯带包括透光带和发光盒,所述发光盒由本体和上盖组成,上盖扣合在本体上,本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电池、控制板和灯头。
导光型警示带原理是将集中的点光源(如:LED)传导到线(如:光纤)或面(如:导光板、导光膜等)上。对于采用LED-光纤的联合使用,通常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芯层中发生全反射传输,若对光纤表面皮层进行刻蚀,则光线从光纤表面泄露形成侧发光纤维。专利CN203598410U提供一种发光光纤跳绳,包括光纤跳绳和手柄,光纤跳绳包括透明软管和侧面发光光纤,透明软管套在侧面发光光纤的外部,手柄的内部设有轴承、光纤卡套、发光二极管和电源,光纤卡套套接在光纤跳绳的末端,轴承卡住光纤卡套使光纤跳绳与手柄转动连接,发光二极管和电源构成发光电路,发光二极管正对侧面发光光纤的末端。该发光光纤跳绳不仅整条光纤跳绳都能够发出均匀光线,而且发出的光线可控。专利CN105133083A公开了一种塑料光纤及利用该塑料光纤进行的针织物编织工艺,属于光纤技术领域,所述塑料光纤是由含硒化锅量子点的纤芯粒子与含纳米二氧化硅的包层粒子通过双机头挤出法得到的,将得到塑料光纤与混纺纱通过手摇横机进行编织,以的高亮度蓝光灯作为光源,在针织物两端留出一定长度的塑料光纤,用于集束和切割处理。本发明通过对塑料光纤的配方和工艺进行改进,得到一种光强、延展性、柔韧性、抗挠曲性、耐磨损性、抗冲击性都明显改善,极大地推动了塑料光纤在针织物的发展。专利CN104164734A公开了一种柔性导光的光纤织物,纬线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醋光纤纺线和普通纱线交替组合,经线采用普通纱线,聚甲基丙烯酸甲醋光纤纱线的端部集合在一起并套有不透光圆环。
前述的警示带只是采用发光、反光、导光型中的一种,也有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结合在一起的警示带。专利CN2479760Y解决了衣服在有光照射下可以反光的问题,但在黑暗中衣服就没有警示作用。专利CN01241695解决了衣服在黑暗处发光的问题,但在光照下却不具有反光功能。专利CN20506255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夜光、反光功能的聚氨酯合成革,其是将夜光涂层和反光膜层之间通过热熔胶层进行粘接。专利CN204939779U涉及一种反光夜光绳索,该绳索是通过在纱线中添加反光丝以及夜光纱,纱线与反光丝以及夜光纱共同编织而成的。专利CN204374459U的专利提到了一种自发光反光布,该自发光反光布是由基布层和反射层通过粘结剂连接在一起的,其中玻璃微珠间隔分布在反射层上,相邻玻璃微珠之间设有自发光层,所述自发光层由荧光漆涂覆而成。专利CN204256204U涉及一种发光反光带,该发光反光带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微棱镜结构反光层,发光层,压敏胶层和防粘纸层,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反光层通过热压合工艺与发光层间隔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微棱镜反光层和发光层未连接部分形成空气层。专利CN203396972U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反光发光布。该反光发光布是通过多个玻璃微珠和镶嵌面部分镀有金属反光层的多个玻璃微珠交错密布镶嵌在具有荧光效果的胶粘剂层内,布基层复合在胶粘剂层上实现的。专利CN203307274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光反光安全膜,该膜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透明保护层、发光反光层、不干胶层和离型纸,其中发光反光层包括反光膜和间隔断续设置在反光膜上的发光膜,且反光膜与不干胶层相连。专利CN203302401Y的专利涉及一种发光反光面料,该发光反光面料包括基材面料,基材面料上依次设有发光反光层、透明保护层,发光反光层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发光印花浆层和反光印花浆层。专利CN202025102U提到了一种发光反光膜,该发光反光膜是包括表面的微棱镜结构反光膜层与底层的发光膜层,两膜层采用线状或点状缝合工艺缝合在一起。专利CN101233959A涉及一种反光、夜光、自发光警服,该警服是通过在背心体前身、后身、腰间上分别缝制有晶格反光带,晶格反光带与背心体之间装有导线,导线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通过导线与发光部分连接,发光部分设置在晶格反光带上,分布于背心体前后左右实现的具有反光、夜光、自发光功能的。专利CN2614070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光反光安全带,该安全带通过发光层和反光层复合而成,其中发光层是涂布有稀土蓄光型自发光材料的塑料膜与载体碾压而成的材料,反光层是由反光晶格片构成的。
目前,在消防服领域,反光型警示带具有较好的反光功能但受到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在有光源照射下反光带才能起到警示作用,特别在浓烟或黑暗环境下,反光带反射光线的能力就很弱甚至起不到反射光线的作用。蓄光型(荧光型、夜光型)警示带虽然吸收自然光或灯光后,在黑暗中持续发光数小时,但是该发光纤维的初始余辉亮度不高,且余辉衰减速度迅速,可视度不高,警示性能较差;而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清洗后,涂覆荧光漆材料会脱落,造成发光效果减弱,使用寿命降低。电致发光型警示带主要采用冷光片,其具有较好的亮度和光照可控性,但其耐弯折和剪切等力学性能较差,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导光型采用导光纤维、导光板、导光膜等材料,其具有较好的亮度和光照均匀度,但其需与光源连接(耦合),使用过程中受外界作用力时的耦合性较差,造成光照不均匀和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消防服领域警示带存在的不足,为消防服提供一种具有发光及反光功能的警示带,其具有发光分为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两部分,从而提高穿着此消防服的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被可视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经纬纱交织带状织物,带状织物的经向为反光丝,纬向为蓄光纤维,或织物的纬向为反光丝,经向为蓄光纤维,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其变化组织等组织;所述带状织物的两长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电致发光线;电致发光线与一控制盒连接;所述控制盒内设置电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电致发光线、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线采用包边的方式固定在警示带边缘或作为纱线织入警示带中。
进一步的,所述包边工艺是通过在电致发光线上每隔5~10 cm设置有一1~2 cm宽的包边条,或采用透明薄膜材料对电致发光线整个长度方向进行包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线与控制盒通过拔插方式、纽扣按压、磁力触点吸合等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温控开关、光控开关;所述开关按钮、温控开关、光控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警示带通过缝合、魔术贴粘合、纽扣、拉链及其他方式与消防服的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长方体扁带状电池、圆柱状等可穿戴设备中常见的微型电池或柔性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带体、控制盒及其他部件均采用阻燃防熔融滴落材料,或者进行阻燃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带体的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其变化组织等组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及反光警示带,为了克服现有的发光膜和反光膜在制作工艺、辨认识别和使用寿命方面的不足。
2.该警示带具有发光及反光的功能,且发光分为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两部分,有效地保证了消防员在恶劣环境下的被可视性。
3.电致发光部分采用电路控制,电路中采用了温控开关或光控开关,当环境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电致发光线自动发光,或光照达到设定值时,光控开关控制电致发光线自动发光;无须通过控制开关按钮来实现电致发光部分的亮灭,为消防员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4. 采用经纱纬纱交织的方法形成警示带,有效地解决了发光反光膜涂层因受洗涤、摩擦、弯折而导致的脱落问题,延长了警示带的使用寿命。
5. 采用经纱纬纱交织的方法形成警示带,有效地改善了传统膜状警示带的变形能力,尤其是面内剪切变形的性能,提高了消防服的穿着舒适性。
6.该警示带与消防服的结合方式是通过魔术贴与衣服本体连接或通过拉链固定,当警示带有破损需要更换时,可轻松拆卸,不妨碍服装的洗涤与保养。
7.电源采用纽扣电池、长方体扁带状电池、圆柱状等可穿戴设备中常见的微型电池或柔性电池,通用性强、轻便不累赘、工作时无热辐射产生,且具有较强的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简单、环保,易操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光及反光警示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经纬纱交织带状织物,带状织物的经向为反光丝,纬向为蓄光纤维或织物的纬向为反光丝,经向为蓄光纤维,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其变化组织等组织;所述带状织物的两长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电致发光线;电致发光线与一控制盒连接;所述控制盒内设置电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电致发光线、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线采用包边的方式固定在警示带边缘或作为纱线织入警示带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包边工艺是通过在电致发光线上每隔5~10 cm设置有一1~2 cm宽的包边条,或者采用透明薄膜对电致发光线整个长度方向进行包边与警示带体固定;或者电致发光线作为纱线织入带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发光线与控制盒通过拔插方式、纽扣按压、磁力触点吸合等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温控开关(温度传感器)、光控开关(即光敏传感器);所述开关按钮、温控开关(温度传感器)、光控开关(光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警示带通过缝合、魔术贴粘合、纽扣、拉链及其他方式与消防服的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长方体扁带状电池、圆柱状等可穿戴设备中常见的微型电池或柔性电池。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带体、控制盒及其他部件均采用阻燃防熔融滴落材料,或者进行阻燃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带体的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其变化组织等组织。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防服用警示带,既具有发光功能又具有反光功能,发光类型为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它的基础结构是以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其中一个方向上是反光丝4,另一个方向上是反光丝4和夜光纤维5按一定比例组成,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其变化组织等组织。在警示带的两长边缘各含有一条电致发光线2,电致发光线采用包边条包边3的方式,在电致发光线上每隔10cm的位置处设置有2 cm宽的包边条,或者采用透明薄膜对电致发光线整个长度方向进行包边,或者电致发光线作为纱线织入带体。电致发光线是通过连接有温控开关和电源实现发光,在警示带的端头连接控制盒1,且电致发光部分的电路中含有普通开关和温制开关或光控开关,当环境温度或光照达到设定值时,温控开关或光控开关控制电致发光线自动发光,也可以通过普通按钮控制电致发光线发光。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经纬纱交织带状织物,带状织物的经向为反光丝,纬向为蓄光纤维或织物的纬向为反光丝,经向为蓄光纤维;所述带状织物的两长边缘处各设置有一条电致发光线;电致发光线与一控制盒连接;所述控制盒内设置电源和控制电路;所述电致发光线、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线采用包边的方式固定在警示带边缘或作为纱线织入警示带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工艺是通过在电致发光线上每隔5~10 cm设置有一1~2 cm宽的包边条,若包边条为透明材质则对电致发光线整个长度方向进行包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线与控制盒通过拔插、纽扣按压或磁力触点吸合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开关按钮、温控开关、光控开关;所述开关按钮、温控开关、光控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带通过缝合、魔术贴粘合、纽扣、拉链及其他方式与消防服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长方体扁带状电池或圆柱状微型电池或柔性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织物、控制盒及其他部件均采用阻燃防熔融滴落材料,或者进行阻燃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缎纹及其他变化组织。
CN201620949061.7U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Active CN206213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9061.7U CN206213362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49061.7U CN206213362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3362U true CN206213362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49061.7U Active CN206213362U (zh) 2016-08-26 2016-08-26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33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1427A (zh) * 2017-12-18 2018-05-04 王洪坤 一种可拆装的多功能服装
CN110613190A (zh) * 2018-06-19 2019-12-27 江苏华东纺织产品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会变色提醒和发光警示的服装
CN111041661A (zh) * 2019-12-14 2020-04-21 珠海泓利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光织带编织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1427A (zh) * 2017-12-18 2018-05-04 王洪坤 一种可拆装的多功能服装
CN110613190A (zh) * 2018-06-19 2019-12-27 江苏华东纺织产品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会变色提醒和发光警示的服装
CN111041661A (zh) * 2019-12-14 2020-04-21 珠海泓利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光织带编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3362U (zh) 一种消防服用发光及反光警示带
CN102317531A (zh) 毯背后照明系统
CN102317529A (zh) 包括光学传感器的毯单元
EP2917391B1 (en) Actively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omprising a textile sheath and a side-emitting optical fibre
CN109619726A (zh) 一种双层发光纤维编纺发光衣
JP2019108647A (ja) 織物
TWM573350U (zh) Luminous fabric and its shoes and fabrics
CN102191703A (zh) 逆反光绳
CN201127311Y (zh) 发光警示衣物
CN213593860U (zh) 一种镭射反光针织鞋面
CN206260888U (zh) 一种主动发光高可视度背心
CN205636015U (zh) 发光针织物以及发光衣物
CN213096454U (zh) 一种渐变针织鞋面
CN201640518U (zh) 发光警示背心
CN103306014B (zh) 发光织物
CN201670048U (zh) 具发光效果的织物结构
WO200503933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of clothing
JP2007068614A (ja) お守り
CN212382200U (zh) 发光拉链及其应用品
CN211298605U (zh) 一种新型鞋带
CN217319634U (zh) 一种新型夜光反光布
CN212787647U (zh) 一种反光针织鞋面
CN213798435U (zh) 一种反光面料
CN213291628U (zh) 一种新型织带
CN209573274U (zh) 一种新型反光背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50018 No. 823, city gate,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after: Fujian Chunhui Gar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18 No. 823, city gate,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atentee before: Fujian Chunhui clothing Limited compan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823, junbian, Chengmen,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18

Patentee after: Chunhui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23, junbian, Chengmen,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50018

Patentee before: FUJIAN CHUNHUI (CHINA) GAR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