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2425U - 一种pcb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12425U CN206212425U CN201621202560.6U CN201621202560U CN206212425U CN 206212425 U CN206212425 U CN 206212425U CN 201621202560 U CN201621202560 U CN 201621202560U CN 206212425 U CN206212425 U CN 2062124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iguous block
- groove
- hardboard
- flex plate
- pcb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结构,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挠性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挠性板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导通孔。所述PCB结构,通过在相互连接的两个硬板即第一硬板、第二硬板的相邻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将挠性板的两端嵌入连接块之后,将连接块设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焊点少、体较小,信号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PCB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PCB立体组装有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连接器、线缆或FPC(柔性线路板)连接,如图1所示,通过连接器1、2和软板3连接两块硬板,焊点多,体积大,信号传输损耗大,可靠性低;
(2)、如图2所示,通过挠性板层4连接硬板模块,挠性板为刚挠板,内层的整个面都是用软板材料,成本高,且由于软板厚度较薄、柔软,大尺寸产品加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B结构,焊点少,体积小,信号传输损失小,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CB结构,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挠性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挠性板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导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粘接剂层与所述第一硬板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硬板的侧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尺寸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具有相同的尺寸,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具有相同的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正方形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导通孔竖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心,和/或所述第二导通孔竖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心。
其中,所述挠性板的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心且所述挠性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面平齐,和/或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心且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右侧面平齐。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的中心,和/或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B结构,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挠性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挠性板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导通孔。
所述PCB结构,通过在相互连接的两个硬板即第一硬板、第二硬板的相邻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将挠性板的两端嵌入连接块之后,将连接块设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焊点少、体较小,信号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PCB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PCB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B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B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挠性板与连接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行的PCB立体组装产品,或通过连接器、线缆或FPC(柔性线路板)连接,但是,焊点多,体积大,信号传输损耗大,可靠性低;或通过挠性板层连接硬板模块,但内层的整个面都是用软板材料,成本高,且由于软板厚度较薄、柔软,大尺寸产品加工困难。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结构,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挠性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挠性板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导通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结构,通过在相互连接的两个硬板即第一硬板、第二硬板的相邻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将挠性板的两端嵌入连接块之后,将连接块设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焊点少、体较小,信号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B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PCB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挠性板与连接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PCB结构,包括第一硬板10、第二硬板20、挠性板30、第一连接块40和第二连接块50,所述第一硬板10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硬板20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挠性板30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40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挠性板30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连接块5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硬板10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30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块40的第一导通孔11,所述第二硬板20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3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块50的第二导通孔21。
所述PCB结构,通过在相互连接的两个硬板即第一硬板10、第二硬板20的相邻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将挠性板30的两端嵌入连接块之后,将连接块设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焊点少、体较小,信号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
由于挠性板30与连接块的连接可以是预制的,即挠性板30的两端预先压制在连接块内,直接使用预制好的挠性板30和连接块组合部件与第一硬板10和第二硬板20连接,而不用直接加工软板,使得整体结构体积小,焊点少,信号的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加工难度较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块40通过粘接剂层与所述第一硬板10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50通过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硬板20的侧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粘接剂层和所述粘结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减少工艺难度,所述第一连接块40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0的尺寸相同。
为进一步减少工艺难度,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0具有相同的尺寸,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0具有相同的尺寸,这样第一连接块40与第二连接块50即可直接嵌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块40左端面的粘接剂层或设置在第二连接块50的右端面的粘接剂层与第一硬板10、第二硬板20连接,操作非常简单。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正方形凹槽。
由于第一导通孔11、第二导通孔21是第一硬板10、第二硬板20与挠性板30的电连接的通道,一般所述第一导通孔11竖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40的中心,和/或所述第二导通孔21竖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50的中心。
而对于挠性板30与第一连接块40,第二连接块50的位置关系,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挠性板30的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40的中心且所述挠性板30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块40的左侧面平齐,和/或所述挠性板30的另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50的中心且所述挠性板30的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50的右侧面平齐。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硬板10的右侧面的中心,和/或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硬板20的左侧面的中心。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边与第一硬板10、第二硬板20的边平行,否则在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第一硬板10、第二硬板20的破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结构,通过在相互连接的两个硬板即第一硬板、第二硬板的相邻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将挠性板的两端嵌入连接块之后,将连接块设置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焊点少、体较小,信号传输损耗小,可靠性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PCB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硬板、第二硬板、挠性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挠性板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连接块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二硬板设置有穿过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导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粘接剂层与所述第一硬板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硬板的侧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尺寸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具有相同的尺寸,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连接块具有相同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正方形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孔竖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心,和/或所述第二导通孔竖直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板的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心且所述挠性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面平齐,和/或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心且所述挠性板的另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右侧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硬板的右侧面的中心,和/或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硬板的左侧面的中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02560.6U CN206212425U (zh) | 2016-11-04 | 2016-11-04 | 一种pcb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02560.6U CN206212425U (zh) | 2016-11-04 | 2016-11-04 | 一种pcb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12425U true CN206212425U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75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02560.6U Active CN206212425U (zh) | 2016-11-04 | 2016-11-04 | 一种pcb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12425U (zh) |
-
2016
- 2016-11-04 CN CN201621202560.6U patent/CN2062124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12425U (zh) | 一种pcb结构 | |
CN206821068U (zh) | Pcb板对接结构 | |
CN206224110U (zh) | 一种无光源设计的tft显示屏 | |
CN2778956Y (zh) | 防翘曲复合地板 | |
CN216373624U (zh) | 一种建材套装产品用防霉型多层复合竹板材 | |
CN214927879U (zh) | 一种高强度隔音型胶合板 | |
CN205475995U (zh) | 保温砌块 | |
CN108978905A (zh) | 一种岩棉带保温防火复合板 | |
CN204976895U (zh) | 一种利于拼接的三层指接板 | |
CN208841978U (zh) | 一种复合阻燃板 | |
CN106304622A (zh) | 一种fpc板 | |
CN208347046U (zh) | 一种新型墙体 | |
CN207905226U (zh) | 一种建筑墙板 | |
CN207296089U (zh) | 隔墙金属面夹芯板企口连接结构 | |
CN205990725U (zh) | 一种插接式竹木纤维板 | |
CN206571041U (zh) | 一种预制木结构承重保温墙板 | |
CN206090928U (zh) | 一种抗震房屋墙体结构 | |
CN210599734U (zh) | 一种新型指接板结构 | |
CN205160988U (zh) | 一种整体焊接式户外机柜防水结构 | |
CN205036042U (zh) | 一种竹木复合地板 | |
CN213015121U (zh) | 一种便于拼接和搭接的建筑用装饰板 | |
CN203213521U (zh) | 一种用于连接复合地板的改进式卡扣 | |
CN213227892U (zh) | 一种新型复合板材 | |
CN211467679U (zh) | 一种高稳定性胶合板 | |
CN202071151U (zh) | 一种指接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